一个普通孩子,学乐器到底有什么用?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二十年以后,我才恍然大悟,作为一个普通孩子,我学乐器到底有什么用。
我妈是个多才多艺的姑娘,我十岁之前,她一直在一家乐器商店工作。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乐器商店,跟现在那些光卖某一类客气的细分小琴行不一样,而更像是百货商店,只不过“百货”都是乐器。如果硬要找个类似的,那起码也是通利或者柏斯吧。
在乐器商店工作的阿姨们,每一位都能弹奏好几种乐器,未必每个都精通,也都哪一个都不精通的。就好像我妈,钢琴吉他各种鼓,二胡古筝小提琴……随便塞一个给她,都能来上一段儿。
我家有了我以后,乐器就以玩具的身份,混进了我最初的生命。打我记事儿起,家里就有吉他手风琴长笛竖笛电子琴。拉开抽屉,翻出一对儿沙锤两个三角铁,也没什么奇怪的。以至于,我一度以为乐器就跟冰箱洗衣机一样,都是默认的存在。
虽说乐器之间都有相通之处,但对于小朋友来说,也还是有难易之分。举个例子,电子琴,玩儿三天,基本能弹出一个小曲子;但是小提琴,别说三天,折腾三个星期找不着音准的,也大有人在。
只是小孩子可不管那么多。只要能摸到、能按响拉响,管它好不好听,自己都是一万分满意的。于是,我们家的画风就成了这样:在只能玩沙锤的年纪,电子琴我也要去弹几下;哥哥弹吉他的时候,我也要凑过去弹几下。因为我年纪小,手指的长度力气都不够,按不住琴弦,所以哥哥用左手按着弦,我用右手拨拨片,然后还以为美妙的和弦都是我弹出来的,成就感原地爆棚啊。
五岁啦,同龄的小朋友都开始考级了,我妈却丝毫没有让我考的意思。别人家的孩子一个季度可以练出一首完整的曲子;而我,一个季度前迷恋古典,一个季度后爱上爵士。“三分钟热度”,在我身上可谓展现的淋漓尽致。
十二岁,进入叛逆期,弦乐和键盘好像突然都不再能承载我炽热的心,打击乐一下子成了真爱。初中时代的夏天,我几乎全都泡在鼓房里。直到十年后,看到《爆裂鼓手》这部电影,才觉得自己当年对架子鼓的爱,像极了初恋——热烈有余,深沉不足。
二十二岁,开始了异国他乡的生活。初入职场,还不知道什么是勾心斗角,办公室硝烟什么的,也都不存在。工作第一年,攒钱买了钢琴;第二年买了吉他。平时的晚上和周末,弹琴就成了我的生活调味剂。出了什么爆红新歌,就要赶紧去网上搜和弦,弹给自己和朋友听。还曾经被朋友怂恿,抱着吉他跑去街头卖艺,赚到的钱还不够买一个12寸的披萨,但还是无比开心!
再后来结实了当时的男友,惊喜的发现了他藏在家里的钢琴和吉他。能跟心爱的男生,在洒满温柔夕阳的房间里,一主一副的弹唱,简直是我二十几岁人生中,最甜蜜的一个篇章。
人总要长大,该来的还是会来。
我升职啦,也渐渐开始有了办公室烦恼。偶尔夜深失眠,我会不自觉坐到钢琴前,一弹就是一个小时。弹完之后,虽然问题依然没解决,但好像没那么重要了,于是爬上床安然入睡。
三十岁,回国创业。因为落脚的地方还没有安顿好,只好把钢琴和吉他暂时寄放在一个哥哥那里,身边没有了任何乐器的陪伴。
创业步履维艰,经历坎坷无数。曾经以为网络上、电视剧里的创业情节,已经十分写实了,到了亲自创业的时候才知道,那些,只不过是已经看到并已被识别的障碍而已。更要命的还有那些预测不到的风险,比如市场反应跟预期相差甚远,比如天降灾难新冠肺炎。
好多个夜晚因为事情多压力大,躺在床上翻来覆睡不着,连看书看剧都无法缓解这种焦虑。直到某天,意外听到钢琴曲,情绪几乎立刻被抚平。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弹奏乐器一直都是我情绪的出口。
细细的回想,自己一路走来,一直都有乐器陪在身边。虽然它们不是能开口倾诉的朋友,可一切需要排解的悲伤、焦虑、暴躁和犹豫不决,都在一段段的弹奏中,跟着我的手指变成了音符,帮助了我跟这个世界重归于好。
我忘了曾经是在哪一篇文章里看到,作者说自己的爸爸要求他做决定之前一定要听音乐,积极或者舒缓的。因为人生由一个又一个决定组成,而好的音乐会让人做出更理性向上的决定。当时看到只觉得很有道理,现在亲身经历了,更是深以为然。
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家长都会培养自己的孩子学乐器,希望孩子能有个特长。即便有一天,您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确实不在这里,也请不要180度大调头,釜底抽薪,说断就断;在不引起孩子反感的前提下,把乐器作为一个爱好,帮助孩子保留下来。 在他/她今后漫长的人生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愿与人诉说的阻碍,当这一刻到来的时候,如果乐器能够作为一个稳定又可信的情绪出口,那将会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多得的礼物。
Written by 黄豆酱biubiubiu
我妈是个多才多艺的姑娘,我十岁之前,她一直在一家乐器商店工作。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乐器商店,跟现在那些光卖某一类客气的细分小琴行不一样,而更像是百货商店,只不过“百货”都是乐器。如果硬要找个类似的,那起码也是通利或者柏斯吧。
在乐器商店工作的阿姨们,每一位都能弹奏好几种乐器,未必每个都精通,也都哪一个都不精通的。就好像我妈,钢琴吉他各种鼓,二胡古筝小提琴……随便塞一个给她,都能来上一段儿。
我家有了我以后,乐器就以玩具的身份,混进了我最初的生命。打我记事儿起,家里就有吉他手风琴长笛竖笛电子琴。拉开抽屉,翻出一对儿沙锤两个三角铁,也没什么奇怪的。以至于,我一度以为乐器就跟冰箱洗衣机一样,都是默认的存在。
虽说乐器之间都有相通之处,但对于小朋友来说,也还是有难易之分。举个例子,电子琴,玩儿三天,基本能弹出一个小曲子;但是小提琴,别说三天,折腾三个星期找不着音准的,也大有人在。
只是小孩子可不管那么多。只要能摸到、能按响拉响,管它好不好听,自己都是一万分满意的。于是,我们家的画风就成了这样:在只能玩沙锤的年纪,电子琴我也要去弹几下;哥哥弹吉他的时候,我也要凑过去弹几下。因为我年纪小,手指的长度力气都不够,按不住琴弦,所以哥哥用左手按着弦,我用右手拨拨片,然后还以为美妙的和弦都是我弹出来的,成就感原地爆棚啊。
五岁啦,同龄的小朋友都开始考级了,我妈却丝毫没有让我考的意思。别人家的孩子一个季度可以练出一首完整的曲子;而我,一个季度前迷恋古典,一个季度后爱上爵士。“三分钟热度”,在我身上可谓展现的淋漓尽致。
十二岁,进入叛逆期,弦乐和键盘好像突然都不再能承载我炽热的心,打击乐一下子成了真爱。初中时代的夏天,我几乎全都泡在鼓房里。直到十年后,看到《爆裂鼓手》这部电影,才觉得自己当年对架子鼓的爱,像极了初恋——热烈有余,深沉不足。
二十二岁,开始了异国他乡的生活。初入职场,还不知道什么是勾心斗角,办公室硝烟什么的,也都不存在。工作第一年,攒钱买了钢琴;第二年买了吉他。平时的晚上和周末,弹琴就成了我的生活调味剂。出了什么爆红新歌,就要赶紧去网上搜和弦,弹给自己和朋友听。还曾经被朋友怂恿,抱着吉他跑去街头卖艺,赚到的钱还不够买一个12寸的披萨,但还是无比开心!
再后来结实了当时的男友,惊喜的发现了他藏在家里的钢琴和吉他。能跟心爱的男生,在洒满温柔夕阳的房间里,一主一副的弹唱,简直是我二十几岁人生中,最甜蜜的一个篇章。
人总要长大,该来的还是会来。
我升职啦,也渐渐开始有了办公室烦恼。偶尔夜深失眠,我会不自觉坐到钢琴前,一弹就是一个小时。弹完之后,虽然问题依然没解决,但好像没那么重要了,于是爬上床安然入睡。
三十岁,回国创业。因为落脚的地方还没有安顿好,只好把钢琴和吉他暂时寄放在一个哥哥那里,身边没有了任何乐器的陪伴。
创业步履维艰,经历坎坷无数。曾经以为网络上、电视剧里的创业情节,已经十分写实了,到了亲自创业的时候才知道,那些,只不过是已经看到并已被识别的障碍而已。更要命的还有那些预测不到的风险,比如市场反应跟预期相差甚远,比如天降灾难新冠肺炎。
好多个夜晚因为事情多压力大,躺在床上翻来覆睡不着,连看书看剧都无法缓解这种焦虑。直到某天,意外听到钢琴曲,情绪几乎立刻被抚平。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弹奏乐器一直都是我情绪的出口。
细细的回想,自己一路走来,一直都有乐器陪在身边。虽然它们不是能开口倾诉的朋友,可一切需要排解的悲伤、焦虑、暴躁和犹豫不决,都在一段段的弹奏中,跟着我的手指变成了音符,帮助了我跟这个世界重归于好。
我忘了曾经是在哪一篇文章里看到,作者说自己的爸爸要求他做决定之前一定要听音乐,积极或者舒缓的。因为人生由一个又一个决定组成,而好的音乐会让人做出更理性向上的决定。当时看到只觉得很有道理,现在亲身经历了,更是深以为然。
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家长都会培养自己的孩子学乐器,希望孩子能有个特长。即便有一天,您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确实不在这里,也请不要180度大调头,釜底抽薪,说断就断;在不引起孩子反感的前提下,把乐器作为一个爱好,帮助孩子保留下来。 在他/她今后漫长的人生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愿与人诉说的阻碍,当这一刻到来的时候,如果乐器能够作为一个稳定又可信的情绪出口,那将会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多得的礼物。
Written by 黄豆酱biubiubiu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