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内心都越来越悲观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内心都越来越悲观?
年轻人的悲观有一个新潮的词:美名其曰躺平。在心理学家看来,躺平传播的反而是一种焦虑,躺平现象产生之外因主要是当代青年承受的社会压力与生活期望的超载和中外消极文化的侵蚀,内因主要是其生命意义缺失与精神危机。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社会压力与生活期望的超载
在一些青年看来,由于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下层通往上层的空间愈益狭窄,甚至堵塞,传统意义上的努力已难以实现生活的质变和阶层的上升;他们认为,“天道酬勤”之类的励志格言已成过往,自己更有把握的是“努力未必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很轻松”。在生存压力和阶层固化所引发的焦虑中,他们选择了让人生消沉、生命暗淡的“躺平”姿势,以欺骗和麻痹自己。佛系文化、丧文化就是这一心态的文化表现。“佛系”指那种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丧文化”是指在青年群体中笼罩着悲观、颓废、绝望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
二、“避世”“出世”心态和利己主义思想的侵染
“躺平”现象有其产生的文化背景。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综合,尽管儒家文化积极入世、刚健有为、追求修齐治平,但道家的“无为”“不争”、释教的“缘起性空”以及西方思潮的冲击,都对国人的生活方式产生着不容低估的影响。其一,道家主张“清心寡欲”,具有“避世倾向”。其倡扬“道法自然”,以不争为争、以屈为伸、以柔弱胜刚强;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在道家看来,以“无为”之法行“无为”之事,万物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如果刻意为之,便会“损之又损”。这里的“无为”常被一些人误读为无前提限定的“不作为”。
三、个体精神危机与生命意义的消解
“躺平”现象的形成还有“躺平者”自身思想上的深层原因——“空心病”,即精神饥荒与生命意义缺失,此乃最根本之原因,其核心是缺乏支撑其存在感和意义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精神饥荒指人们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虽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却陷入工作上高度的“忙”、情绪上极端的“烦”,进而丧失精神价值和主观能动性,变得无限焦虑、迷茫和失望之状态。
如何走出悲观的情绪,走出躺平的心态?
一、以理性思维走出“躺平”者的逻辑悖论
二、以人之“贵”“灵”探寻生命存在的意义,挺立时代潮头
三、以自强不息之精神修德进业,担当责任使命
四、以时中之智慧走出“内卷”与“不公”,突破制度瓶颈
五、以经典阅读和反思构筑信仰与价值观,激发青春活力。
生活只过了一半,在不快乐的生活中,活出自己的快乐才叫做生活,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把握自己的美好生活才是我们该做的事情,打破悲观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开到更美好的未来!
现代年轻人的内心悲观情绪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 快速的社会变化:现代社会的变化速度非常快,这可能会让年轻人感到无法适应,从而导致他们的内心悲观情绪。例如,现代社会中的经济不稳定、职业竞争激烈、社交媒体的影响等,这些都可能对年轻人的内心造成很大的压力。
-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现代生活方式的快节奏也可能导致年轻人的内心悲观情绪。例如,长时间的工作、学习和社交媒体使用等,这些都可能使年轻人感到压力和疲惫。
- 个人因素:除了社会因素外,个人因素也可能导致年轻人的内心悲观情绪。例如,个人的人格特质、情绪管理能力、家庭背景等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心态和情绪。
- 心理健康问题: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例如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也可能导致年轻人的内心悲观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内心悲观情绪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不能完全归因于社会或个人因素。如果年轻人的内心悲观情绪持续存在,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