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清政府沦为洋人傀儡,改革无用,只能革命
1911年,孙中山第一个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领导发动了伟大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在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 社会 发展的进程中,辛亥革命具有不可磨灭的 历史 功绩。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满了屈辱、苦难与抗争的 历史 ,更是一部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 探索 的 历史 。
而这段 历史 的根源则要追溯到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的“鸦片战争”。
此时的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正在竭力向着世界市场疯狂扩张,掠夺殖民地。为了牟取暴利,英国政府支持和怂恿英国商人把鸦片走私到中国,不仅造成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和财政危机,而且严重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体和精神 健康 。
1839年6月,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公开销毁收缴的鸦片,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然而,英国却借机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史称“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已经爆发,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正在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却对英国这个交战对手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一无所知。
1842年5月,鸦片战争已经进行了近两年的时间,道光皇帝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满朝文武官员也是张口结舌,无人知晓。
在这场反抗殖民主义侵略的战争中,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最终败下阵来,被迫签订了耻辱的《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丧失一个独立国家所拥有的完整主权和尊严。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所遭受的一系列屈辱与苦难的开端,中国 历史 的发展也开始发生重大转折。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 社会 的发展逐渐脱离了原有的轨道,步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
然而,鸦片战争的失败,并没有使封建统治阶级警醒和振作起来,他们仍旧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自我陶醉之中,甚至把《南京条约》看成“万年和约”,想当然地认为天下从此太平无事。正如马克思指出的: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和法国侵略者不仅攻占了广州、天津等沿海重要城市,而且还攻进了清政府的统治中心——北京,咸丰帝仓皇逃住承德,直到1861年驾崩。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在北京疯狂洗劫之后,彻底焚毁了圆明园这一世界奇迹,以“文明人”自居的侵略者,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可耻的一页。
法国作家雨果笔下曾描述了这一暴行:
英法侵略者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从中国攫取了经济、政治等特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更加沉重的灾难。
而沙皇俄国也开始趁火打劫,先后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及其后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成为从中国掠夺领土最多的国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进一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的深渊。
1894年7月25日,日军经过精心策划,对清军发起突然袭击。由于对战争缺乏足够的准备,也没有统一明确的战略部署,清军从一开始就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接连遭遇失利,也就是“甲午中日战争”。
11月29日是慈禧太后的60岁生日,她照样在宫中大宴群臣,将一切军国大事搁置一边。为了筹办好这次庆典,清廷提用了户部的饷银和边防经费,甚至挪用了大量的北洋海军军费。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大小官员考虑的头等大事,不是如何抵御外敌,而是给慈禧太后送什么礼物。
在李鸿章 “避战保船” 的方针下,北洋舰队坐困港内,腹背受敌。 1895年2月11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在刘公岛上的海军提督署自杀殉国。几天后,日本海军舰队开进威海卫军港,并登陆刘公岛,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3月14日,李鸿章在天津登上轮船前往日本乞和,在咄咄逼人的日本侵略者面前,清政府也只能屈辱地俯首听命。
4月17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台湾后,台湾民众 “聚哭于市,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 。为了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在清政府已与日本办理台湾交割手续的情况下,继续武装抵抗日军长达半年之久,打死打伤日军三万多人。 在被日本殖民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
《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刺激了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他们犹如一群饿狼争先恐后地扑上来,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的大好河山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整个神州大地呈现出一幅触目惊心的图景。日本霸占了台湾,俄国把手伸到东北,以长江流域为势力范围的英国企图分裂新疆,并独霸云南。德国侵占了胶东,法国觊觎华南的大片国土。
到1898年,中国沿海重要港湾旅顺、大连、威海卫、胶州湾、九龙、广州湾都树起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旗帜,许多重要的铁路干线的修筑权也被他们所攫取。爱国人士 谭嗣同 满怀悲愤地写下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的诗句。
《马关条约》中规定的巨额赔款,使清政府的财政走向了破产的局面。 为了筹集赔款,清政府强行摊派,发行“昭信股票”,结果只筹到不足500万两白银。除了继续加紧搜刮百姓,清政府还不惜向西方列强举债度日。
清政府每一次借款都强化了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也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激化了国内的 社会 矛盾,为清政府的最终覆亡埋下了伏笔。
1900年6月,英、俄、法、美、意、日、德、奥组成八国联军,罪恶地发动了侵华战争。对每个中国人来说,这一年是一个极为屈辱不堪回首的年份。
8月15日黎明时分,随着八国联军的枪炮声越来越近,慈禧太后匆忙换上民妇装束,挟光绪帝狼狈逃往西安。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开始了毫无人性的烧杀抢掠,侵略者所到之处,尸横遍地,哀鸿遍野,北京城遭到反复洗劫。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
按照当时中国的人口,合每人一两银子,分39年还清,连本带息总数近十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当年财政收入的十多之倍。直到清朝灭亡30多年后的1943年,中国仍在继续偿还赔款。
1902年1月,慈禧太后返回北京城,她对西方列强的赦免感激涕零(其中也有名妓赛金花的功劳),对他们更加竭力逢迎,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成为了清廷的对外方针。
清廷居然还向侵略者授勋,对入侵自己国家的日本军队将官予以奖励。至此,清政府实实在在地成为了 “洋人的朝廷” ,完全沦为一个 “对内阻碍经济 社会 发展,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 的没落的政府。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统治者的腐朽,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同时也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刺激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不愿意忍受奴役和压迫的人民以及仁人志士,他们在苦难中觉醒,在黑暗中前行,向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抗争。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 “睁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他在广东领导查禁鸦片和进行抗英斗争时就组织翻译西方书刊。在被贬往新疆的途中,他把自己搜集编译的《四洲志》初稿及相关资料交给好友魏源,魏源在此基础上编成了《海国图志》。
在《海国图志》一书中,魏源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以抵抗西方侵略者。尽管这些呼吁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但是对后来的政治家、思想家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清政府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把广大人民逼到饥饿和死亡线的边缘,除了奋起抗争,再也没有别的选择,农民阶级拉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帷幕。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转战18省,强烈地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不仅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平均分配土地的主张,还提出了中国近代史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发展资本生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19世纪末,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 “义和团运动” 首先在山东兴起,后来迅速发展到直隶、北京等地, 义和团提出 “扶清灭洋” 等口号,把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者 。
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虽然这场运动最终失败,但义和团凭借最原始的大刀长矛,同拥有最先进武器的外国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打碎了西方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美梦。
为了挽救日益深重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洋务。
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开始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希望以此达到富国强兵,摆脱外敌的目的。
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也确实给中国 社会 带来一些近代化的因素和气息。但是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200余名举人共同发起 “公车上书” ,要求皇帝 “废约拒和,迁都再战”。并强烈呼吁进行政治改革,挽救民族危机。
在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主要代表的 “维新派” 的推动下,光绪帝于1898年6月11日发布 “明定国是” 诏书,宣布开始变法。 一时间,大清朝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但是变法内容触及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大肆捕杀维新人士。 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烈士的热血并没有白流,他们的思想与行动激励了许多爱国有识之士。血的教训,更是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戊戌变法的失败,虽然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但也充分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依靠封建统治阶级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发展资本主义,是根本行不通的。
残酷的现实,迫使马叙伦、蔡元培、张謇等爱国人士得出结论:
“革命”也开始成为民族救亡运动的主旋律。
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在苦苦 探索 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 探索 ,每一次都在一定的 历史 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又一次一次地失败了。
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
在此情况下,1911年10月10日,由孙中山、黄兴、蒋翊武、黎元洪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正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