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基本护理知识
关于新生儿的基本护理知识
关于新生儿的基本护理知识,宝宝出生之后还是会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新手宝爸宝妈们都应该好好学习下应该怎么照顾新生儿,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以下是关于新生儿的基本护理知识,一起来看看。
新生儿的基本护理知识1
婴儿体温
对于婴儿的体温问题,很多家长都十分在意,发现宝宝的体温有任何波动,都会担心宝宝生病了。那么,关于婴儿的身体温度,家长们需要了解什么呢?
首先,婴儿的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相对恒定的数值。绝大多数婴儿的体温都在36.5-37.5度之间波动。
其次,和成年人相比,婴儿的新陈代谢更旺盛,一天中的身体温度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比如早上尤其是清晨时,婴儿的体温会偏低,白天会高一些,最高的时候是晚上。
最后,测量婴儿体温的方式主要有3种,分别是腋下测量、口腔测量以及肛门测量。这三个部位测量出来的体温也会有差别。通常,从口腔测体温一般为36.6度-37.3度;从肛门测体温一般为36.9度-37.5度;从腋下测体温一般为36度-37.2度。
如果家长在个婴儿测量体温时,发现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部位测量出来的体温相差较大,不用过于担心,只要宝宝的体温还在正常范围内就基本没事。
宝宝头型
很多刚出生的宝宝头骨比较软,睡眠时间又比较长,若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头骨容易被压迫,很可能发生变形。宝宝的头型虽与智商发育没有直接联系,但严重的头型变形会影响头围大小、骨缝闭合以及前后囟门闭合,进而影响宝宝的智商。
宝宝正常发育的头型多为圆头,当然也有的宝宝天生呈扁头型。在宝宝头骨还未发育成熟前,有必要及时调整宝宝的睡姿,矫正头骨发育,让宝宝的头型按正常状态发育,从而长出漂亮头型。
宝宝几个月可以竖着抱
婴儿生长发育的特点是头大、头重、骨骼的胶质多,肌肉还不发达,肌肉力量较弱。因此,1个月的婴儿只能稍稍抬头片刻,3个月时头才能初步直立。由于颈部和背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1~3个月的婴儿不能较长时间支撑头的重量。因此,抱1~3个月的婴儿的姿势是很讲究的,关键是要托住婴儿的头部。
1~2个月的.婴儿,主要是平抱,也可采用角度较小的斜抱。平抱时让婴儿平躺在成人的怀里、斜抱时让小儿斜躺在成人的怀里。不论是平抱或斜抱,成人的一只前臂均要托住婴儿的头部。另一只手臂则托住婴儿的臀部和腰部。对于易吐奶的小儿则应采取斜抱,这样可防止吐奶或减轻吐奶的程度。
3个月的婴儿主要采取斜抱或直立抱。斜抱时小儿向上倾斜的角度可稍大些。小儿采取直立抱时,有两种姿势可供选择。一种直立抱姿势是婴儿背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只前臂上,成人的另一只手拦住婴儿的胸部,让婴儿的头和背贴靠在成人的前胸;另一种直立抱姿势是让婴儿面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只前臂上,成人的另一只手托住婴儿的头颈、背部,让婴儿的胸部紧贴在成人的前胸和肩部。
抱婴儿既要注意保护好婴儿,还要抱得舒服,同时使婴儿有安全感。抱起和放下的动作要慢要轻。
新生儿脐炎的护理
脐带是母亲供给胎儿营养和胎儿排泄废物的必经之道。出生后,在脐带根部结扎,剪断。一般生后7-10天脐带残端脱落。但是在断脐的过程中却会出现一些症状,其中较为显著的症状就是新生儿的脐炎。
脐带血管与新生儿血液相连,新生儿脐炎是由于断脐后,脐带伤口处理不当,被细菌入侵、繁殖所致。轻者表现为脐渗液、渗血或脓液凝结,此时如不及时处理,可发展为局部红肿,有脓液渗出,严重者红肿明显、脓液增多,脐窝内组织腐烂、有臭味,可有拒奶、少哭、发热、烦燥不安等;细菌进入血循环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预防及护理须家长共同参与:
1、家长须掌握常规的消毒方法,仅消毒表面是不够的,必须从脐的根部由内向外环形彻底清洗消毒。
2、避免大小便污染,最好使用吸水、透气性能好的消毒尿布,孩子哭闹时要检查尿布有无湿,及时更换。
3、洗澡时,注意不要洗湿脐部,洗澡完毕,用消毒干棉枝吸干脐窝水,并用75%酒精消毒,保持局部干燥。
4、观察脐带有无潮湿、渗液或脓性分泌物,如有应及时治疗,采用3%双氧水彻底清洗脐部,消毒干棉枝吸干后再用95%酒精脱水,干燥后敷上碘仿粉(以抑制创面分泌物及化脓,并有止痛作用);炎症明显者可敷上百多邦软膏或按医嘱选用抗生素治疗。
5、脐带残端脱落后,注意观察脐窝内有无樱红色的肉芽肿增生,应及早处理,防止肉芽过长而延误治疗,可采用10%硝酸银溶液烧灼治疗。
6、注意脐茸、脐瘘、脐渗血或脐部蜂窝组织炎等,应及时处理。
7、遇到脐带残端长时间不脱落,应观察是否断脐时结扎不牢,有少量血循环,此时应考虑重新结扎。
8、避免在家中土法接生,剪刀不消毒或开水一烫,便剪脐带,造成感染引致破伤风。
9、进行婴儿脐部护理时,应先洗手,注意婴儿腹部保暖。
新生儿的基本护理知识2
1、整理操作面
整理婴儿床,按正确的方向铺好褥子、枕巾。
整理衣物,包括被子、褥子、睡袋、衣服、袜子、包单等,要分类整理,调整合理摆放的位置。
整理奶具和配方奶及消毒用户,包括奶瓶、水瓶、奶粉等,调整合理摆放的位置。
2、检查新生儿全身的健康状况
呼吸: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浅快不匀,呼吸频率30-50次/分钟。
脉搏:主要观察劲动脉的搏动,频率较快,平静时,新生儿脉搏约为120-140次。
体温:新生儿正常体温在36.5-37.5度之间,如果低于35.7度或高于37.5度,则为异常。如温度较低,小儿体内的生理状态就会发生紊乱,因此要特别注意新生儿的保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客户。
3、调整新生儿卧姿
将新生儿右侧卧有助于吐净胃内残留的羊水。
4、遵照医生要求进行正确的喂养
要遵医嘱安排喝奶、喝水的时间。不可强行按某家医院的做法去做,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5、早开奶
母乳含有婴儿头6个月需要的所有营养,而且容易消化。母乳干净且没有细菌感染,所以不会使婴儿生病。
产妇应在生产后30分钟内早开奶,早吮吸,这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关键。为促进母乳喂养,应在宝宝出生后马上开奶。随后的几个星期按需哺乳。
即使在宝宝生后头几天母乳分泌不足,只要妈妈有充分信息并好好休息,加上正确的哺乳方法,到宝宝满月时,妈妈乳汁完全能满足宝宝需要。
6、帮助新生儿正确吮吸
顺产可采用侧卧位,或摇篮式。
侧卧式:妈妈可以在床上侧卧,让宝宝的脸朝向您,将宝宝的头枕在臂弯上,使他的嘴和乳 头保持水平。用枕头支撑住后背。对于剖宫产手术的妈妈非常合适,而且晚间侧卧式哺乳非常方便。
摇篮式:将宝宝抱在胸前,使宝宝腹部与您的腹部相贴。用与哺乳同侧胳膊拖住婴儿的头部,进行同侧乳房的哺乳。这是最常用的哺乳的姿势。
7、哺乳后及时排空胃内误吸空气
哺乳后为什么要及时排空胃内误吸的空气,要采取什么方法?
由于新生儿的胃是水平位置,误食空气容易出现吐奶,因此每次喝奶、喝水后一定要将胃内的空气排出。尽可能不采取拍嗝的方法,要采取推嗝的方法,这样可有效地保护大脑和内脏。并且护理者的胸部不可挤压新生儿的胸和腹,这样容易造成吐奶的发生。
8、在什么情况下宝宝会出现吐奶
情况特殊的宝宝:早产儿、先天胃功能差的新生儿、疾病中的新生儿会出现吐奶。
护理不得当的宝宝:吃得太饱、喂奶的姿势不正确、喝奶后的体位变化过猛、哭闹时喝奶、奶的流速太快、拍嗝的方法不正确、胃内空气没排空都会出现吐奶。
9、怎样避免吐奶情况的发生
1、宝贝进食不宜平躺,妈妈最好将孩子的头部环抱在臂弯上,使头高脚低。然后让宝贝的小嘴充分裹住妈妈的乳晕或奶瓶的奶嘴再喂给母乳或奶粉,减少空气的进入。
2、冲调奶粉时,要同一方向轻摇奶瓶避免出现过多的气泡,奶嘴孔大小要合适,喂给宝贝时要随时观察保证奶瓶的奶嘴部分充满奶粉,使空气被奶粉隔开。
3、不宜在宝贝激烈哭闹、过于饥饿或等到妈妈胀奶时才喂奶,这些都会导致宝贝不能正常吞咽而吸入更多的空气或进食过快、过多甚至直接被呛着。即使正常的哺喂也最好让宝贝在吃奶的过程中稍微休息一下。
4、每次喂奶后,让宝贝竖直趴在妈妈的肩膀上,轻拍背部为宝贝拍嗝排出胃内的空气,如果宝贝仍不打嗝,那么多抱抱宝贝走走看看,对于全天躺着的他们来讲也是一种休息和享受呢。
5、宝贝吃完奶后,不要立即逗笑、摇动或换尿布,以免因活动量过大引起吐奶,这时要给宝贝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抱起或放下宝贝的动作也要轻柔,并最好养成喂奶前把尿的习惯。
6、有时药物刺激的味道也会引起呕吐,每次喂药时可间隔一两分钟分几次喂下。此外,宝贝生病服药时,常有激烈的反抗表现,千万不要捏住孩子的鼻子强行灌下,这是很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