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的文章
关于诗和远方的文章
关于诗和远方的文章,我们都知道诗歌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所钟爱的,各种类型的诗,表达不一样的情感,而诗歌和远方正是我们心中的美好念想,下面一起阅读关于诗和远方的文章吧,希望大家喜欢。
诗和远方的文章1
诗和远方这四个字是文艺青年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而我呢,姑且也把自己称为文艺女青年吧。这四个字对我意义非同一般甚至为我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下是我的故事,请您仔细聆听。
我,一名来自大西北的筑梦女孩。第一次听到诗和远方这句话是在我高一,那个时候的高中校园文艺风泛滥,少男少女的书桌里总会有几本爱格,意林甚至是故事会,人手一本。周末叫朋友来家里玩,吃过饭后,一起趴在床上翻开一页杂志,唯美的配图上印着四个大字“诗和远方”。当时的我们觉得这句话特别有感染力,合上杂志和朋友讨论到底什么才是诗和远方,我说诗可能代表美好,而远方就是离自己很远的城市,诗和远方连在一起呢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离开家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去远方一座陌生的城市,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份美好。就在那个晚上我把这四个字写在了我的日记本上,那个日记本现在还锁在我的“百宝箱”里。
诗和远方,第二次听到这四个字是在我高考结束后的晚上,吃完饭和我老爸出去散步我爸说的。那段时间是我至今以来最灰暗的一段时光了,让我永生难忘。可能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吧,让一个曾经很骄傲的女孩在接近高考的前夕失去了从小一直陪伴她宠爱着她的亲人。之后高考失利是必然,她还变得暴躁,沉默爱流泪。那个晚上在爸爸的请求下我陪他出去散步,爸爸说:我的女儿要去哪里上大学呢?要去哪寻找自己的诗和远方呢?听完这句话我没有立即回答他,他也没有再问我,父女之间总是有默契的。过了十多分钟后我问他:爸爸,什么是诗和远方?爸爸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诗也有自己的远方,人们也总会抓住一些时间点去寻求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高考是很重要,但它决定不了什么。但去哪里上大学,上什么样的学校很重要,每个人无论高考成绩好与否都应该去经历最美年纪里的大学生活。之后我就从大西北去了四川,我很喜欢四川这座城市,虽然它时常阴雨。在那里度过了我最美年纪里的三年,见识到了城市的惬意,享受了学校的优质教育。那个女孩也开始变回她以前的样子,活泼开朗又善良,开始追逐属于她的诗和远方。
最近一次听到诗和远方,是从一个同事那里说出来的。现在的我是一名来北京筑梦的大西北女孩,有一份安稳的工作。这份工作让我接触了来自世界各地又去往世界各地的人,他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在我完成工作的同时最喜欢的事就是和他们聊聊天了,听听他们的故事。我随口问他,先生去哪呀您?他说,去莫斯科。我说好的,祝您实现您的梦想。他走的时候到我身边说我要去追寻属于我的诗和远方了。听到这句话我愣了一下,回过头他已经不见了,那句话还萦绕在我耳畔。是啊,每个人都在追逐着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或许我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诗和远方,但有时候又依稀觉得好像更近一步了。来北京也半年多了,我逐渐开始喜欢这座城市,也开始明白了我这份工作的重要性。现在的我积极向上,努力生活也努力工作,也在努力寻求自己的诗和远方。刚刚好的年纪里有着刚刚好的美好。愿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以梦为马,不负邵华,先安己心,然后爱人,再惊叹时光,最后温柔岁月。愿我们都找到自己的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的文章2
中国人之爱梅已成传统,一些文人雅士甚至爱梅如命。寓意圣人高尚品德的“岁寒三友”中有它,代表品格傲、幽、坚、淡的“四君子”中也有它。梅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
腊梅立于悬崖峭壁,横亘在险峰峦壑。它不畏严寒,顶雪开放,越是风雪欺压,越是花开精神。但它迎春却不争春。始终以一身的英雄傲气自立于自然界。
或许正是由于它的自恃清高和孤傲自赏,所以,只要你稍微碰它一下,它的花瓣就会出现脱落。当姹紫嫣红,百花争艳的春姑娘翩翩降临人间时,它早已悄然地收藏了花蕊,在腊梅树叶青青的萌发出前潇洒遁去。
这就是腊梅的处世风格。
再看那柳树。
春风里的柳树,抽出新枝,枝条柔软细长,像一条条长长的辫子。那枝条随风飘动。远远望去,就像婀娜多姿的新疆少女在舞蹈,彩色的头绳飞扬醒目。
夏天烟雨中的柳树,有一种朦胧美。她们在雨雾中“仰着头”,忙着用雨水冲洗 秀发。风吹过,枝条欢快起舞,有的凑在一起,轻轻说起悄悄话!
秋风中的柳树,柳叶慢慢变黄,继而掉落,令人惋惜。这时的风也变得凶恶起来,枝条幌动着柳叶在风中漫天飞舞,似落英缤纷,仿佛是一场自然界的葬礼。让人感到无限凄凉。
白雪皑皑的冬天,柳树垂挂着干枯的枝条,那纵横交错和麟块树皮像老人脸上的皱纹,尽显沧桑。
随着季节的更替,柳树变换着姿态和容貌,或妩媚,或妖娆,或朴素,或端庄,或严肃,或慈祥,风情万种。
最可贵的是,柳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虽被尺断*却依然能够活得更坚强,分离的残体一旦栽入土地便顽强地突破环境的困境,迅速扎根冒芽,成为新的植株。“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行。”普荫众生,造福四野。
柳树枝条不仅常年左右摇摆,即使碰到它,也无伤大雅,因而得到“杨柳依依”的.美名。
这就是柳树刚柔相济,以应中和且独特隐藏的处世风格。
很显然,柳树的风格能使自已美体保持平衡。柳树能“结根建本”,有原则,能坚守,不外露,坚持根本不动摇。不去做任何无意义的牺牲,以尊敬生命的尊严,保持生命的丰盛和价值。这正是柳树能赢得人们敬重的地方。
柳树和腊梅相比,它那迥然不同的处世风格,恰恰跟古代春秋时期的老子所倡导的“不争”之说很相通。老子在《德经》第二十二章的“圣人抱一”中写道:“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尽管这六个短语,分别指代六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但它们揭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那就是“委曲求全”,这对于人类而言,就是一种谦虚的生活态度。
对于除人以外的诸多生物来说,委曲求全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以免受外来力量的伤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其界定为一种寻求保护的大智慧。
老子是我国道家学派的鼻祖。他用曲与全,枉与直,洼与盈,敝与新,少与得,多与惑来阐述“道”顺其自然的理论,是先哲之见。这里,老子用“道”来解释宇宙万物,将道看作万物的本源,道先天地而生,至虚至无,是万物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所有事物都要遵循于道,天地万物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运动不止,垂示给人好多迹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洼与盈”,“洼”就如同一只空杯,“盈”就如盛满水的杯子,也只有空杯子才能容纳更多的水。可普通人看问题却很片面,要么看不到深层内容,要么看不到相反的一方面。可是圣人确能遵循和运用“道”,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和“塞翁失马,焉知是福”,二者均反映了世间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老子“委曲求全”的哲学观点正闪烁着古代朴素的辨证思想。
老子告诫我们,做人过于清高,必然招人嫉妒打击,为人过于强势霸道,目中无人,必然竖敌过多而不能长久;而人生能做到修身养性,保持低调,不张扬,委曲求全,不但能够避害,还能趋利。这才是高明者的选择。
纵观中国革命史,当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敌我力量悬殊很大,我们不能对敌人主动进行进攻,必须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既要保存自已,又要以少胜多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当年,一些共产党人,根据组织安排和工作需要,或潜入白区 做地下工作,或打入敌人的心脏做特工。他们深入虎穴,身陷囹圄,卧薪尝胆,隐藏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在刀光剑影下度日,生命环境极其险恶。但是他们心中却始终有着一颗坚强的革命信念,一旦能掌握到敌人的机密情报后,就会不顾一切安危地想办法把情报送出去。以使我后方党组织,能及时里应外合把敌人歼灭掉。像这些人,能屈能伸,一般的人都不曾了 解他们。但他们对自己的成绩从不夸耀,不损人,始终甘当无名英雄。自然会赢得赞扬、拥护和爱戴 。
可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常人则不同,他们平时工作上有点成绩就开始沾沾自喜起来,尾巴翘到了天上,恨不得让天下的人都知道。开始时大家对此还能够容忍,可炫耀自己的太多了,就会导致别人的厌倦。不仅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同称赞,反而会招致讽刺和挖苦。像这样做人做事,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满招损,谦受益”。腊梅能迎风斗雪,当使人钦佩。但是,它自恃清高孤傲自赏的处事风格不可取。社会上一些一贯标榜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者,也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它是一种左倾冒险主义思潮,对革命事业的健康发展危害性极大。我们必须尽量规避并努力肃清其影响。
“结根建本,则重于泰山”,“信和贞而可羡”。人们之所以赞赏柳树这个天地之精灵的伟大、高贵,是因为它象征着朴素勤劳的中国人民——那些普通人,他们既平凡又伟大。正是这千千万万的普通人,组成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的民族有着辉煌灿烂的优秀文化,对世界的文明发展有过自豪的贡献,也有过令人痛心的屈辱历史。但我们都未曾被所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侵略者终于都被我们赶出了国门外。今天,我们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我们正创造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业绩。但是,新时期前进的道路上依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世界上的敌人不死,他们会千方百计阻止和扼制我们发展的。作为我们当代每一个追梦人,既要树立有腊梅迎风斗雪的坚强精神,又要学习和发扬光大柳树的高尚风格,刚柔相济,灵活多变,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和衷共济,合作共蠃,共创未来,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