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常遇春:谁技高一筹?
徐达与常遇春:明初建立大功的将军中,徐达和常遇春(1330~1369)是其中最杰出人物。
但徐达能够成为朱明王朝的第一开国功臣,并不只是因为他是朱元璋的老乡、少年时代的好伙伴。常遇春不属于24人的班底,他最初是土匪,用南京话说就是个活闹鬼,他1355年才投奔朱。
常遇春自视很高,称给他十万人就可以横行天下,来了就要求当大军先锋。朱元璋率兵渡江夺安徽采石之战,常遇春奋戈直前,敌接其矛,一跃而上。
朱元璋从此对他刮目相看,以后多次安排徐常搭档,二人智勇相当,但到后期,徐常还是搭档,但朱已明确以徐为主指挥作战,常为辅,徐为统帅,常为先锋,联称徐常。史书上认为,常遇春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以个人武功而扬名的战将,堪称战争之王。
但是为什么,一个是帅才,一个只能是将才呢?原因一,徐达善于学习——徐达从小没有机会上学读书,但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连年征战中,他虚心学习,向人求教,逐渐熟悉了兵书,加上战争熔炉的实践,为以后展示军事才华奠定了基础。
每逢带兵出征,徐达常“延礼儒士,说古兵法”。归朝又常“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论终日”,因此熟知古代兵法,具有驾驭整个战争发展变化的能力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不仅作战勇敢,“尤长于谋略”。
原因二,徐达善于采纳合理建议——每当临敌作战时,徐达总是与部将一起分析形势,制订作战方案,其计谋往往高人一筹,令部将信服。
如洪武元年攻占大都后,朱元璋令孙兴祖留守,徐达与常遇春攻取山西。北逃的元顺帝派王保保(扩廓帖木儿)自太原出雁门关,入居庸关攻北平。
徐达闻讯,对诸将说:“扩廓远出,太原必虚。北平有孙都督在,足以御之。今乘敌不备,直捣太原,使进不得战,退无所守,所谓批亢捣虚者也。”于是,徐达引兵直趋太原,王保保急忙回师救援。徐达采纳夜袭建议,一举败敌。
虚怀若谷,汇纳百川,徐达在几十年的戎马征战中,展现了长于谋略、料敌如神、指挥若定、所向必胜的军事才能。 应该说,徐常都是才智过人,但徐达是实践经验加理论素养,高出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