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分享是坏事吗?

 我来答
泰然还开心的虎鲸w
2022-11-24 · TA获得超过90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1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6.7万
展开全部

孩子不爱分享是坏事吗?孩子不爱分享,家长可不能强迫,孩子爱分享是教养,不爱分享是天性,家长可不能逼迫孩子,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很多妈妈都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分享,所以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强迫孩子分享,在家长眼里不分享,就等同于:

没礼貌

没教养

自私

小气

抠门儿

情商低

没有哥哥姐姐样

....

可是就因为一个玩具,这么说孩子,至于吗?

昨天我在小区散步时,看到一羣孩子在草地上玩,其中一个男孩拿着变形金刚,他手里的玩具吸引了几个小朋友的围观,大家都想玩,都在想办法讨好变形金刚的主人,争取让自己先玩。

但是小男孩什么也不说,自顾自地玩着。

几分钟过后,其他小朋友眼见着玩变形金刚的事儿没戏了,就索性不围着他了,还有几个明显生气了,大家四散而去,不再理那个小男孩。

小男孩的爷爷急了,冲到小男孩跟前就是一番劝说:“不是在家里说好了么,要把玩具拿出来给小伙伴分享。”小男孩沉默了,还是舍不得。

爷爷见劝说无用,开始动手,一边从小男孩手里往外扯玩具一边招呼其他小朋友:“来来来,大家排着队,挨着玩,每个小朋友都可以玩哈,你们都是我宝贝孙子的好朋友,他的玩具要和你们分享的。”

小朋友手舞足蹈地重新围了过来,排着队等着玩玩具,只剩变形金刚的主人在原地,憋住下垂的小嘴巴写满委屈,看起来马上就要哭了。

他的爷爷上前安慰道:“你看,你的好朋友们玩的多开心啊,你应该高兴才对。”小男孩终于忍不住哇的一生大哭起来,不顾形象开始在地上打滚,哭喊:“那是我的变形金刚,你们不能玩!”他的爷爷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赶紧要回了玩具递给孙子,可是小男孩依旧在自己的委屈与愤怒中,苦恼不已。

他的爷爷很无奈,边哄他边和一起在院子里看孩子的其他家长解释:“这孩子,就是喜欢独处,我怕不管他,养成他自私的习惯,才鼓励他分享的。”其他家长纷纷劝慰那位爷爷:“以后还是不要强迫他了。”他爷爷说:“是啊是呀,再也不敢了。”

其实,现在的小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最多姊妹或者兄弟两个人,他们身上都有多多少少的自私的影子,他们这一代交朋友的方式和之前动辄兄妹五六人的爷爷辈们的方式肯定是不同的,至少是有差距的。

玩具对他们的意义,也非我们家长或是爷爷奶奶们能理解的。

大人眼中值不了几个钱,大不了可以重新买的玩具,对孩子来说都是有生命的,是晚上睡觉前可以一一点牟,互道晚安的精神伙伴。如果大人被要求把自己心爱的衣服、包包分享给别人,估计也不会这么爽快,反应也许会比孩子们更强烈。

我们一直被父母强迫分享很多年,如今又有人会因为面子,而强迫孩子分享,比如你肯定经常听到这些话:

“小气鬼,让小朋友玩一下嘛!”

“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哦~”

分享是一种美德,对于分享者来说,他感到那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可如果被逼着分享呢?当然孩子不会感到快乐,甚至非常痛苦,这与“打劫”有何异?

“被迫分享”不但止不利于人际交往,而且容易为孩子的人际交往埋下一些隐患。

长期被迫分享的孩子,容易缺乏人际界限感

一个人际关系良好的人应该是一个界限清晰的人,既保护自己的领域,也尊重他人的领域,而长期被迫分享的孩子,他的界限感是模糊的。

如果他被迫分享,那么他就会从因为哭闹最后获得了玩具的小朋友身上学会:

1.“我的东西别人可以抢夺,那么别人的东西我也可以抢夺”。

2.“只要我哭闹得足够久,我就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拥有这种意识的孩子,长大以后在人际关系中很容易入侵到他人的领域,抢夺他人的东西。这样一个界限感不明,有入侵意识的人,显然更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

长期被迫分享的孩子,容易缺乏物权安全感

中国的俗语里有这样一句话,“要给别人半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杯水。”这句话的意思是,给予的前提是先拥有,如果一个人自身的物质是匮乏的,分享更无从谈起。

当我们长期在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强迫他分享,容易给他造成物权上的不安全感,他需要时刻警惕防备别人来抢他的东西。这种不安全感,会让他在被迫分享之前习惯性地先把自己的东西藏起来。

长期被迫分享的孩子,难以和别人say no

每一次孩子被要求分享,而自己不愿意的时,都是学习解决人际冲突的好时机。

如果父母在此时,能够鼓励孩子礼貌而坚定地拒绝,那么孩子就能从中习得拒绝别人不合理请求的方式;长期被强行要求分享的孩子,则无法学会如何合理地拒绝别人的要求,因为他没有从冲突中习得这种方式。

其实孩子不是自私,只是更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当父母想要教给孩子“分享”这种行为时,要用引导的方式,而不是强迫。

闺蜜的一个办法很值得我们参考。

她的小孩有很多书,还有一些是国外带回来的原版书,比较珍贵,孩子自己平时看都很小心。家里来了亲戚朋友的孩子,都会对她小孩的书感兴趣,想要拿来看,甚至想要借。

她让孩子把书分了类,有一类是最喜欢的,一定不会借给别人的书;有一类是只能在家里看的书,当然还有可以借给好朋友的书,可以送人的书……这些书怎么分类,都是孩子自己决定的。

她和丈夫常给孩子买书,也有人送书,所以一段时间后小孩就会将书重新分类。

那些曾经“最喜欢”的书可能会变成“可以送人”的书,然后他就会想起曾经谁很想看这套书,有机会的时候就告诉这个人,把书送给他,或者借给他……

这样,她也一点不担心孩子因为不愿分享变得不合羣,也不会因为太过大方,在外被别人占便宜。会分享的同时,有底线,才是我们该教给孩子的。

我们这一代爸妈,从小听着孔融让梨的故事长大,三观“正”得有些可怕了,大孩子一定要谦让小孩子,年轻人一定要谦让老人,遇事要先想到别人,而自己却可以将就。可是,这种分享不是快乐,不是美德,而是压抑自己,取悦别人。

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出孩子乐于分享的品质,并能够因此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可是在“占有敏感期”内强迫孩子去分享,这是很残酷的行为。

其实,小孩子和大人一样,争夺,常常是源于害怕失去的恐惧。小孩越不愿分享,大人越是要给他安全感,而不是用强迫的方法让他屈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