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是什么意思
本义一般认为是大土山,引申指区域、地方,又指有人住过后荒废的地方。
虚(拼音:xū)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最古形体为战国文字,但也见于《诗经》《易经》等战国前的著作。“虚”是形声字,古字形从丘,虍声;本义一般认为是大土山,引申指区域、地方,又指有人住过后荒废的地方。
这些意思槐毕后来写作“墟”。“虚”由废墟之义引申指空、空虚,用于抽象义,再引申指心虚、谦虚、虚假不真实的,也引申指体质弱。又用作副词,指没有效果、没有用处。
虚字文字源流
“虚”的古文字形是形声字,上部为“虍(hū)”字,“虍”在甲骨文中像一只张开大口的老虎形象,在这里是声旁,表音;下部为“丘”,“丘”的古字形像两个并列的土山,“虚”由“丘”得义,本义为“大土山”。《周易》第四十六卦“升”卦中,就有“《铅前芹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这里“虚”用的正是本义。
根据已有的古文字材料,“虚”最早见于战国玺印文字,与小篆相比,字形更简单一些。小篆字形结构较完整,“虍”与“丘”两个构件清晰可辨。小篆字形如果直接用楷书的方法来写,就是“虗”字。
到了隶书,“丘”上部两撇逐渐变为两横;楷书有两种字形,一种是在这两横上加一短竖,作“虚”,另一种是将这两横变化为一点一撇,写作“虚”;前者是旧字形悔燃,后者是现代通用的新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