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背诵知识:会计基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五部分 会计
1.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
2. 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3. 会计的对象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周转、资金退出三个基本环节,或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过程。
4. 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两大类。
5. 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内容有三大类。1.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反映。2.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主要通过利润表来反映。3.有关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主要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反映。
6. 会计要素又叫会计对象要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7.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8.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也称资产负债表要素。它们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9. 收入、费用、利润是组成利润表的会计要素,也称利润表要素。它们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0. 资产的特征:①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②资产必须是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只有能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和经济利益的资源才可以作为资产;③形成资产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即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④资产必须是能以货币计量的,不能以货币计量的资产不能作为资产。
11.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12. 资产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3. 负债具有以下特征:①企业的负债只能由过去的交易活动或本期经济业务所形成,且必须于未来某一特定时期予以清偿的现有义务,不需要未来偿还的现有义务或企业在将来要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负债;②负债必须有其可用货币额反映的价值量,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不能作为负债;③负债必须是企业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预期会造成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4. 符合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15. 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或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收益,是投资人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企业投资人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
16.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17. 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8. 收入确认的条件:(1)与收入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会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19.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0. 四大确认计量原则: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21.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目的在于正确确定企业的当期损益。如果一笔收益性支出按资本性支出处理了,就会造成少计费用而多计资产价值,出现净收益和资产价值虚增的现象;相反,如果一笔资本性支出按收益性支出处理了,则会出现多计费用少计资产价值的现象,出现当期净收益降低,甚至亏损,以及资产价值偏低的结果。
22. 会计基本前提,亦称为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23.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一个特定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为对象。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为了把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以及投资者的经济业务划分开。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也可以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
24. 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内容的空间范围。
25. 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为: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26.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1)同一企业纵向可比: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必须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在附注中说明;(2)不同企业横向可比: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办法,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横向比较。
27. 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企业的不确定性能明确地评估;(3)该项目应有可以计量的属性,并能可靠地进行计量。权责发生制构成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础,也进一步构成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基础。
28. 会计记录的概念:是通过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等载体,运用复式记账等手段,对确认和计量的结果进行记录,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积累数据的过程。会计记录的方法主要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
29. 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计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的一种记账方法。主要的复式记账法有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其中借贷记账法是一种被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记账方法。
30.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借方核算资产期初余额、资产增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减少和资产期末余额;贷方核算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增加、资产减少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
31. 试算平衡一般是采用发生额平衡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余额平衡的方法,要求都是借贷平衡。即:
32. 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在会计报表中确认和计量有关会计要素的实际状况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计量问题是会计的核心问题,贯穿于会计从确认、记录到报告的全过程。
33. 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计量基础)两个方面的内容。会计的计量单位主要以货币为主导计量单位,辅之以各种实物量度;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
34. 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其他应当在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35. 会计报表的分类;(1)会计报表按照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报表、反映经营成果的报表和反映现金流量的报表三类。(2)按照会计报表报送对象不同,分为对外会计报表和对内会计报表两类。企业对外会计报表种类、格式和编制方法由财政部统一规定。(3)按照会计报表编报主体的不同,分为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4)按照会计报表编制的时间范围不同,分为年度会计报表、季度会计报表、月份会计报表三类。
36. 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核心,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要内容。
37. 《会计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是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法律。
38. 我国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两大部分。具体会计准则包括基本业务准则、特殊业务准则和特殊行业基本业务准则。目前财政部已经印发38个具体会计准则。
39. 资产负债表的概念: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顺序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适当排列编制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实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是月度报表。它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等式为基础进行编制的,是反映企业静态财务状况的一种报表。
40.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我国采用账户式资产负债表格式。
41. 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应当分别以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列示。
42. 资产类项目的排列顺序是按照流动性进行排列的,流动性强的项目排在前面,流动性差的项目排在后面,并按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分项列示,流动资产在前。① 流动资产包括在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以内可以变现的全部资产,包括一年内耗用和售出的全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排列为: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存货和待摊费用等。② 长期资产包括变现能力在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以上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排列为: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等。
43. 负债类项目的排列按照到期日的远近进行排列,先到期的排在前面,后到期的排在后面,并按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顺序分项列示,流动负债在前。
44. 流动负债包括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全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上排列顺序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利润、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45. 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上排列顺序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三者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46. 直接填列法即根据总账科目或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资产负债表的大部分项目可以采用直接填列法进行填列,如“应付票据”、“短期借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项目。
47. “货币资金”—— 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期末余额合并填列
48. 分析计算填列法(1)根据若干总账科目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2)根据总账科目期末余额与其备抵科目抵销后的数据填列(3)根据明细账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4)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49. 根据明细账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①“预收账款”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之和填列②“应付账款”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账户所属明细科目贷方余额之和填列③“预付账款”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之和填列。④ “其他应付款”项目,根据“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两个总账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贷方余额之和填列。
50. 利润表的概念: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它主要是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的要求,把一定会计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同一会计期间的营业费用(成本)相配比,以“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为基础,按照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编制而成的、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它是一张动态会计报表,利润表为月报表。利润表的主要作用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
51. 利润表的基本格式主要有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我国目前采用的利润表格式为多步式利润表。多步式利润表分别计算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以便形成几种损益信息。多步式利润表分为正表项目和补充资料两大部分。
52. 利润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构成主营业务利润的各项要素——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3)构成利润总额的各项要素——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4)构成净利润的各项要素——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53. 现金流量表的概念: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报表。其中,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它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54. 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包括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日常经营业务。应当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经营业务都影响现金流量。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若只是涉及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变动或非现金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不会发生现金流量;只有发生的经济业务涉及现金各项目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时,才会影响现金流量。
55. 企业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现金流量分为以下三类: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56. 我国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属于年度报表,由报表正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组成
57. 正表是现金流量表的主体,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流量的信息主要由正表提供。正表采用报告式,按照现金流量的性质,依次分为反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最后汇总反映企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58.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通常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我国企业应按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正表,在补充资料中提供按间接法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
59.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的编制方法:(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2)“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6)“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60.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的内容和编制方法:(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项目(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6)“投资支付的现金”项目(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61.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1)“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2)“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4)“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项目(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62.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实际上就是采用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以净利润为基础,采用间接法需要加以调整的项目可以分为四大类:(1)没有实际支付现金的费用;(2)没有实际收到现金的收益;(3)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4)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63. 财务报表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等基本方法。
64. 在比率分析中常用的财务比率有:相关比率、结构比率和效率比率。
65. 企业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个方面。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反映企业偿付日常到期债务的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有无足够的能力偿还长期负债的本金和利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
66. 流动比率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反映企业可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67. 流动比率是衡量短期债务清偿能力最常用的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风险的指标。流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维持在2:1左右。
68.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实验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反映企业短期内可变现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计算公式如下: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69. 速动资产是企业在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金额,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应收账款等。一般认为速动比率应维持在1:1左右较为理想。
70. 现金比率是指企业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反映企业的即刻变现能力。现金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该比率可显示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71. 资产负债率也称负债比率或举债经营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对全部资产总额之比,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的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该比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计算公式: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l00%
72. 产权比率也称负债对所有者权益的比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该比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73. 已获利息倍数又叫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反映企业用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用来衡量盈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计算公式: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74. 营运能力是衡量企业整体经营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75.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计算公式: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76.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公式: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中不扣除坏账准备。
77. 存货周转次数计算公式: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78. 存货周转天数计算公式: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平均存货×360/销货成本
79. 流动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80. 总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余额
81. 盈利能力分析就是要分析企业当期或未来盈利能力的大小。分析盈利能力的指标有:营业利润率、主营业务净利润率、资本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润率、普通股每股收益、市盈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82.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业务收入×100%
83. 主营业务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84.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或股本)×100%
85.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l00%
86. 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
87. 普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88.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股收益
89.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l00%
1.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
2. 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3. 会计的对象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周转、资金退出三个基本环节,或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过程。
4. 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两大类。
5. 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内容有三大类。1.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反映。2.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主要通过利润表来反映。3.有关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主要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反映。
6. 会计要素又叫会计对象要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7.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8.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也称资产负债表要素。它们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9. 收入、费用、利润是组成利润表的会计要素,也称利润表要素。它们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0. 资产的特征:①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②资产必须是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只有能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和经济利益的资源才可以作为资产;③形成资产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即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④资产必须是能以货币计量的,不能以货币计量的资产不能作为资产。
11.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12. 资产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3. 负债具有以下特征:①企业的负债只能由过去的交易活动或本期经济业务所形成,且必须于未来某一特定时期予以清偿的现有义务,不需要未来偿还的现有义务或企业在将来要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负债;②负债必须有其可用货币额反映的价值量,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不能作为负债;③负债必须是企业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预期会造成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4. 符合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15. 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或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收益,是投资人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企业投资人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
16.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17. 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8. 收入确认的条件:(1)与收入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会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19.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0. 四大确认计量原则: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21.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目的在于正确确定企业的当期损益。如果一笔收益性支出按资本性支出处理了,就会造成少计费用而多计资产价值,出现净收益和资产价值虚增的现象;相反,如果一笔资本性支出按收益性支出处理了,则会出现多计费用少计资产价值的现象,出现当期净收益降低,甚至亏损,以及资产价值偏低的结果。
22. 会计基本前提,亦称为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23.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一个特定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为对象。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为了把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以及投资者的经济业务划分开。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也可以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
24. 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内容的空间范围。
25. 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为: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26.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1)同一企业纵向可比: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必须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在附注中说明;(2)不同企业横向可比: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办法,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横向比较。
27. 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企业的不确定性能明确地评估;(3)该项目应有可以计量的属性,并能可靠地进行计量。权责发生制构成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础,也进一步构成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基础。
28. 会计记录的概念:是通过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等载体,运用复式记账等手段,对确认和计量的结果进行记录,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积累数据的过程。会计记录的方法主要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
29. 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计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的一种记账方法。主要的复式记账法有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其中借贷记账法是一种被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记账方法。
30.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借方核算资产期初余额、资产增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减少和资产期末余额;贷方核算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增加、资产减少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
31. 试算平衡一般是采用发生额平衡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余额平衡的方法,要求都是借贷平衡。即:
32. 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在会计报表中确认和计量有关会计要素的实际状况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计量问题是会计的核心问题,贯穿于会计从确认、记录到报告的全过程。
33. 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计量基础)两个方面的内容。会计的计量单位主要以货币为主导计量单位,辅之以各种实物量度;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
34. 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其他应当在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35. 会计报表的分类;(1)会计报表按照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报表、反映经营成果的报表和反映现金流量的报表三类。(2)按照会计报表报送对象不同,分为对外会计报表和对内会计报表两类。企业对外会计报表种类、格式和编制方法由财政部统一规定。(3)按照会计报表编报主体的不同,分为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4)按照会计报表编制的时间范围不同,分为年度会计报表、季度会计报表、月份会计报表三类。
36. 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核心,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要内容。
37. 《会计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是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法律。
38. 我国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两大部分。具体会计准则包括基本业务准则、特殊业务准则和特殊行业基本业务准则。目前财政部已经印发38个具体会计准则。
39. 资产负债表的概念: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顺序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适当排列编制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实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是月度报表。它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等式为基础进行编制的,是反映企业静态财务状况的一种报表。
40.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我国采用账户式资产负债表格式。
41. 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应当分别以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列示。
42. 资产类项目的排列顺序是按照流动性进行排列的,流动性强的项目排在前面,流动性差的项目排在后面,并按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分项列示,流动资产在前。① 流动资产包括在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以内可以变现的全部资产,包括一年内耗用和售出的全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排列为: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存货和待摊费用等。② 长期资产包括变现能力在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以上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排列为: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等。
43. 负债类项目的排列按照到期日的远近进行排列,先到期的排在前面,后到期的排在后面,并按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顺序分项列示,流动负债在前。
44. 流动负债包括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全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上排列顺序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利润、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45. 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上排列顺序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三者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46. 直接填列法即根据总账科目或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资产负债表的大部分项目可以采用直接填列法进行填列,如“应付票据”、“短期借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项目。
47. “货币资金”—— 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期末余额合并填列
48. 分析计算填列法(1)根据若干总账科目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2)根据总账科目期末余额与其备抵科目抵销后的数据填列(3)根据明细账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4)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49. 根据明细账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①“预收账款”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之和填列②“应付账款”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账户所属明细科目贷方余额之和填列③“预付账款”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之和填列。④ “其他应付款”项目,根据“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两个总账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贷方余额之和填列。
50. 利润表的概念: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它主要是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的要求,把一定会计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同一会计期间的营业费用(成本)相配比,以“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为基础,按照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编制而成的、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它是一张动态会计报表,利润表为月报表。利润表的主要作用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
51. 利润表的基本格式主要有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我国目前采用的利润表格式为多步式利润表。多步式利润表分别计算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以便形成几种损益信息。多步式利润表分为正表项目和补充资料两大部分。
52. 利润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构成主营业务利润的各项要素——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3)构成利润总额的各项要素——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4)构成净利润的各项要素——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53. 现金流量表的概念: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报表。其中,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它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54. 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包括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日常经营业务。应当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经营业务都影响现金流量。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若只是涉及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变动或非现金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不会发生现金流量;只有发生的经济业务涉及现金各项目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时,才会影响现金流量。
55. 企业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现金流量分为以下三类: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56. 我国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属于年度报表,由报表正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组成
57. 正表是现金流量表的主体,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流量的信息主要由正表提供。正表采用报告式,按照现金流量的性质,依次分为反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最后汇总反映企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58.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通常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我国企业应按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正表,在补充资料中提供按间接法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
59.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的编制方法:(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2)“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6)“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60.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的内容和编制方法:(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项目(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6)“投资支付的现金”项目(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61.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1)“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2)“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4)“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项目(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62.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实际上就是采用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以净利润为基础,采用间接法需要加以调整的项目可以分为四大类:(1)没有实际支付现金的费用;(2)没有实际收到现金的收益;(3)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4)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63. 财务报表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等基本方法。
64. 在比率分析中常用的财务比率有:相关比率、结构比率和效率比率。
65. 企业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个方面。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反映企业偿付日常到期债务的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有无足够的能力偿还长期负债的本金和利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
66. 流动比率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反映企业可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67. 流动比率是衡量短期债务清偿能力最常用的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风险的指标。流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维持在2:1左右。
68.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实验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反映企业短期内可变现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计算公式如下: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69. 速动资产是企业在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金额,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应收账款等。一般认为速动比率应维持在1:1左右较为理想。
70. 现金比率是指企业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反映企业的即刻变现能力。现金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该比率可显示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71. 资产负债率也称负债比率或举债经营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对全部资产总额之比,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的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该比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计算公式: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l00%
72. 产权比率也称负债对所有者权益的比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该比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73. 已获利息倍数又叫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反映企业用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用来衡量盈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计算公式: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74. 营运能力是衡量企业整体经营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75.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计算公式: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76.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公式: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中不扣除坏账准备。
77. 存货周转次数计算公式: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78. 存货周转天数计算公式: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平均存货×360/销货成本
79. 流动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80. 总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余额
81. 盈利能力分析就是要分析企业当期或未来盈利能力的大小。分析盈利能力的指标有:营业利润率、主营业务净利润率、资本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润率、普通股每股收益、市盈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82.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业务收入×100%
83. 主营业务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84.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或股本)×100%
85.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l00%
86. 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
87. 普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88.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股收益
89.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l00%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