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传所载,皆足以昭先帝纳谏之盛,何名彰恶翻译?
【原文】臣传所载,皆足以昭先帝纳谏之盛,何名彰恶
【译文】我的传文所记载的都足以显扬先帝广纳谏言,为什么说是彰恶(先帝的)罪过呢?
【段落原文】先生言“臣传所载,皆足以昭先帝纳谏之盛,何名彰恶?文泰无赖小人,其逞此机巧深刻之辞,非老於文法,阴谋诡计者不能,盍无追其主使之人?”乃下文泰锦衣狱,则果丘浚所使也。
上以先生卖直沽名,俾焚其传草。
文泰出而先生绌矣。
遂乞骸骨归。
【段落译文】先生说:“我的传文所记载的都足以显扬先帝广纳谏言,为什么说是彰恶(先帝)罪过呢?文泰是个无赖小人,他卖弄这种机巧深刻言语,不是擅长文字阴谋诡计的人绝不能做到,为什么不追究他的主使之人?”于是把刘文泰逮捕入锦衣卫监狱,果然是丘潜(同“浚”)主使的。
刘文泰出狱而被罢黜。于是先生告老还乡。
【人物】王恕(1416年-1508年),字宗贯,号介庵,又号石渠。三原(今属陕西)人 。
明朝中期名臣。
正统十三年(1448年),王恕登进士第,选庶吉士。后为大理寺左评事,迁左寺副,又历任扬州知府、江西布政使、河南巡抚、南京刑部左侍郎、左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傅等,历官十九任,也是首任河道总督。
王恕臧否得当,积极荐才。他作为吏部尚书,对于恩泽失当的宦官幸人,他加以裁止,但经他推荐的后辈,都性情豪爽勇于任事。
他在朝廷内外为官四十多年,刚正清廉,始终如一。他尊重那些在野未仕的贤人,生怕提拔慢了。孝宗在位弘治近二十年间,朝廷有许多正派的官员,各司其职、很有条理,号称“弘治中兴”,这都是王恕的功劳。
【所处时代】明朝
【事件的始末】在内阁与王恕不合的有丘濬。丘濬任礼部尚书,掌管詹事府与王恕同为太子太保。王恕为六卿之首,位在丘濬之上。到丘濬入阁,王恕以吏部尚书身份不谦让,丘濬因此不悦。
王恕考察天下众官,被他贬退而丘濬调来圣旨又留用的有九十多人。
王恕屡次争辩达不到目的,无奈之下,他就力请罢免自己,未得孝宗批准。
太医院判刘文泰曾经到丘濬家求取升任官职,后被王恕所阻止,刘文泰对王恕恨之入骨。
王恕辞官居乡时期,曾托人为他自己写传记,雕版印行。
丘濬对刘文泰说王恕为自己沽名钓誉诽谤君王,皇帝要是知道了罪名不小。(实是向下属授意)
刘文泰听了心动,于是自己起草奏章,让被除名的都御史吴祯润色,攻击王恕扰乱选官法则,并且说在王恕自己的传记中自比伊尹、周公,将官员们奏疏扣留下来,一概说宫中不回复,以此造成先帝拒谏的影响,无做人臣的礼节,想从中制造奇祸。
王恕认为此奏出于丘濬旨意,就上奏章,自己分辩道:
“臣请人写传是成化二十年、二十二年辞官在家时,并非对先帝有意见。况且传中所载都是以显示先帝纳谏的美德,怎么被说成彰恶(先帝的)罪过呢?
刘文泰是无赖小人,此必是善写文章心怀阴谋的人幕后策划。”
孝宗帝将刘文泰下到锦衣大狱,经审讯得到实情,果然乃丘濬所指使也;有关部门请求逮捕丘濬。王恕及被除名的都御史吴祯公堂对质。
让这些小人这样一通胡搅,孝宗内心开始不满意王恕,就将刘文泰贬为普通御医,责备王恕沽名钓誉,并且焚毁了王恕所作传文的雕板,唯独不问丘濬的罪。
王恕第二次上疏要求处理,得不到孝宗同意,无奈之下,王恕就极力要求自己离职。
孝宗听凭他乘驿车归乡,不赐敕书,月粮、岁役也减少很多。
【学习感悟】王恕积极荐才。他作为吏部尚书,主管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王恕对于恩泽失当的宦官幸人,他加以裁止,但经他推荐的后辈,都性情豪爽勇于任事。
在当时可以说这是很难得的尽职尽责的好官员。
在上述事件中,我感到,完全是丘濬授意刘文泰在下面兴风作浪,但当局唯独不问丘濬的罪,这说明这位丘濬乃是深得帝王喜欢的官员。
因为王恕极力要求自己离职,孝宗听凭他乘驿车归乡,没有任何挽留之意。连每月的俸禄以及年终岁尾的奉银还包括帮工的岁役也减少了很多。
刚直不阿的王恕,最终失去了帝王对他的信任,当然,他想用离职来吓唬人的做法这一次不灵了。帝王希望他离开这个岗位。因为他总是向帝王提出各种各样的“奏章”,因为王恕所处的工作范围,就是吏部尚书的职位。很多事情自己做不了主的,就要向当局者请示。帝王讨厌这种请示,显得王恕总是有事情麻烦他,因此愿意他尽快退休离岗。正巧,小人们正在想方设法攻击这位吏部尚书,用很多手段来埋汰王恕。在处理这件王恕写“传文”这件事上,帝王没有站在王恕一边,而是站在王恕的对立面,说王恕沽名钓誉,焚毁了王恕所作传文的雕板,这说明帝王对此事是相信小人们是对的。
十分可悲的是连王恕想返乡离朝的举动,帝王没有挽留王恕,听凭他乘驿车归乡。更不赐敕书慰谕这位公卿。走就是走了,让人很心凉。
题主出示的这一段文言文就是王恕自己辩解的词语。中心意思是:我这是在颂扬先帝们的好传统,我怎么能称是诋毁他们啊!
【部分词语解释】
“乞骸骨”qǐ hái gǔ
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简作“乞骸”。
“幸人” xìng rén
帝王宠幸的佞人。
“佞人”nìng rén
善于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的人。
“吏部尚书” lì bù shàng shū
明清两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长官。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
“岁役”
岁役,男性公民所服徭役。需自带干粮进京城务工。可以庸代替,官府则以所得庸费雇佣他人劳动。
臣传所载,皆足以昭先帝纳谏之盛,何名彰恶翻译为:我的传文所记载的都足以显扬先帝广纳谏言,为什么说是彰显(先帝的)罪过呢?
扩展阅读:
"臣传所载,皆足以昭先帝纳谏之盛,何名彰恶"出自《明儒学案》
《明儒学案》是清代黄宗羲创作的一部系统总结和记述明代传统学术思想发展演变及其流派的学术史著作。全书一共62卷。《明儒学案》以王守仁心学发端发展为主线,首篇《师说》提纲挈领全书。全书一共记载了有明一代210位学者。《师说》总纲之后,分别列出了十七个学案,大致依据时间先后推移次序和学术流派传承关系。每个学案都有较为固定的结构,拥有案序,传和语录;其中案序为概说该学派之基本情况,诸如该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主要代表人物,与其他学派的关系等等,传即是学者传记,语录即是收录该派名言至理并附有评论。
原文节选:
丘濬以礼部尚书故班先生下,及直文渊阁,先生自以前辈仍序尚书之次,濬意弗善也。每有论奏,阴抑之,且使其私人太医院判刘文泰,讦先生所刻传文,详列不报之章,为彰先帝之拒谏。先生言:“臣传所载,皆足以昭先帝纳谏之盛,何名彰恶?文泰无赖小人,其逞此机巧深刻之辞,非老于文学阴谋诡计者不能,盍无追其主使之人?”乃下文泰锦衣狱,则果丘睿所使也。文泰出而生黜矣。遂乞骸骨归。
先生家居,编集《历代名臣谏议录》。又取经书传注,有所疑滞,以己意推之,名曰《石渠意见》。意见者,乃意度之见耳,未敢自以为是也。盖年八十四而著《意见》,八十六为《拾遗》,八十八为《补缺》。九十岁,天子遣行人存问。又三年卒,谥端毅。
译文:
丘潜凭借礼部尚书的职位,故而班次处于先生下首,等他入值文渊阁,先生自己以前辈的原因仍旧为他排列尚书的位次,丘潜的心意就不友好了。每次有所议论上奏,暗中贬抑他,并且让他的人太医院判刘文泰,攻计先生所刻的传文,详细列出那些没有收到回复的章节,说他是彰显先帝拒谏的恶德。先生说:“我的传文所记载的都足以显扬先帝广纳谏言,为什么说是彰显(先帝的)罪过呢?文泰是个无赖小人,他卖弄这种机巧深刻言语,不是擅长文学阴谋诡计的人绝不能做到,为什么不追究他的主使之人?”于是把刘文泰逮捕入锦衣卫监狱,果然是丘潜主使的。刘文泰出狱而被罢黜。于是先生告老还乡。
先生住在家中,编集《历代名臣谏议录》。又取来经书传注,凡是有些理解不通畅的地方,凭借自己的心意推测,命名为《石渠意见》。意见,是指凭借自己意思猜测估计的见解罢了,不
——我在传文中所记载的,都足以显扬先帝广纳谏言的盛名,为什么说是彰显恶行的呢?
传:读 zhuàn,记载历史或人物的文字,传记。
昭、彰:显扬,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