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银川?
银川
银川市:
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宁夏平原,黄河西岸,贺兰山以东,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城市,素有凤凰城(凤城)、塞上江南等雅称;也是古代西夏国的国都,古称兴庆府,中国6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主要有汉族、回族为主体的民族分布情况。
银川市2003年最新的行政区划是:
三区:兴庆区(黄河西岸至唐徕渠)、金凤区(唐徕渠以西至包兰铁路)、西夏区(包兰铁路到贺兰山)
两县:贺兰县、永宁县
一市:灵武市
银川市是建国后崛起的西部新兴工业城市,进入21世纪发展速度相当迅速。
伴随着自治区、银川市政府的“建设大银川”的口号,银川市已经基本完成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大银川的骨架已经初现端倪。
目前,银川市正在向着国家园林城市,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总体目标奋进(2006)
银 川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塞上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地理环境。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以黄河和明长城为界,与陶乐县和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毗邻;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阿拉善盟为邻;南接吴忠市;北连平罗县。地域范围在北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银川市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部较低,略呈西南──东北方向倾斜,平均海拔在1010~1150米之间。银川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5℃,日温差12~15℃,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3000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无霜期185天左右。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昼夜温差大。银川市行政区划面积7080平方公里,2002年年末耕地总面积14.37万公顷。黄河自南向北过境长度近百公里,境内有唐徕渠、汉延渠、秦渠、惠农渠、西干渠、东干渠六大灌溉渠系。银川市植被以草原为主,主要树种有杨树、榆树、柳树、沙枣树、槐、山杏、油松等,森林覆盖率11.5%。贺兰山区有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32种,有野生药用植物40多种。矿产资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白云岩、石灰岩、陶瓷黏土、湖盐、芒硝、石膏等,还有适于雕刻制砚的贺兰石。
历史人口。银川市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设置的廉县,是银川地区最早的县级建置。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俗称吕城),在今银川市东郊掌政乡洼路村一带,这是银川建城之始,距今约2020年历史。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建怀远新城,即今银川市城区所在地,距今1300多年。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今银川)称帝,建大夏国。1944年1月,宁夏省城改建制市,定名银川。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目前银川市市区面积1482平方公里,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三区以及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2002年银川市年末总人口132.96万人,其中回族35.76万人;非农业人口70.06万人。
经济发展。2002年银川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3.46亿元,占全自治区的40.5%,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1.6:44:44.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157元;地方财政收入13.3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9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79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34亿美元,其中出口1.87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32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45元。银川平原土地肥沃,沟渠纵横,灌溉便利,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永宁、贺兰是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县。200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5.66亿元,粮食总产量85.96万吨,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蔬菜总产量52.17万吨,肉类总产量5.61万吨,牛奶总产量11.77万吨,水果总产量6.46万吨,水产品总产量3.13万吨。水果主要有苹果、梨、葡萄、枣、枸杞等;畜牧养殖业有猪、牛、羊、家禽和獭兔、肉鸽、火鸡、蚕等特种动物;水产品主要有鱼、虾、蟹等,是西北最大的商品鱼基地。2002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73.94亿元,从业人员14.56万人。银川市依托煤炭、电力和农产品等资源优势,形成了以化工、机电、食品、建材、生物制药为主导的工业体系。200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38.67亿元,主要工业产品有汽油、柴油、化肥、合成洗涤剂、轮胎、原煤、中成药、西药、机床、轴承、变压器、起重设备、铁合金、乳制品、酒类、味精、水泥、平板玻璃、机制纸等10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