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 我来答
生活科普君Y
2023-06-20 · TA获得超过10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93
采纳率:76%
帮助的人:17.8万
展开全部

春节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春节

农历正月初—又叫“阴历年”“元日”,俗称“新年”、“过年”是中国所有节日中最隆重的、庆祝时间最长的节日。

二、历史上最早的对联

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后蜀国主孟昶于公元964年在桃符上写下联语)。

三、习俗演变

1、【先秦】

祭祀(祭先祖、祭百神)、挂桃符(上画门神)。

2、【魏晋】

馈岁(赠礼物)、别发(酒食相邀)、分岁(聚饮祝颂)、守岁(终夜不眠)。

3、【唐代】

拜年帖。

4、【宋代】

吃饺子、燃爆竹。

5、【明代】

接灶神、贴门神、贴对联。

6、【清代】

民间舞狮舞龙、演戏、说书。

四、历史典故——“倒贴福字”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想用“福”字做暗记准备杀人,被好心的马皇后知道了。为了消除这场灾祸,马皇后让全城人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一“福”字。

其中有一户人家不识字,竟然把“福”字贴倒了。明太祖派人上街查看,结果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户人家贴倒了。皇帝听了很生气,下令将那家人满门超斩。

马皇后灵机一动:“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不就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觉得挺有道理,便下令把那家人放了,一场灾难终于消除了。

从此民间流行将“福”字倒贴,一求吉利,二为了纪念马皇后。

匿名用户
2023-05-08
展开全部
请仔细看: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bai、龙抬头(二月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阳历12月21~23日)、岁除(年尾最告友后一天) 等。
1、袜饥槐春节,即农历新年,一年之岁首,传统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活动演变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2、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3、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4、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肢厅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5、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面来说,称作“分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312a76d
2023-05-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90
展开全部
春节是我园各族人民乃至汉字文化圈诸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早在汉武帝时期,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 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常见的活动有放爆竹,放烟花、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每到新年小朋友就要向老人拜年而老人也要给小朋友压岁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