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放射性?
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
按原子核是否稳定,可把核素分为稳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两类。一种元素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射线而转变成别种元素的原子核的现象,称作放射性衰变。能发生放射性衰变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或称放射性同位素)。
扩展资料
放射就是原子通过衰变,形成新的、稳定的元素的原子的过程,不过这是一个随机事件。
α衰变和隧穿效应、强相互作用作用有关;
β衰变和弱相互作用、能量最低原理有关;
γ射线则和能量最低原理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放射性
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时放出的能量称为衰变能量。原子序数在83(铋)或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但某些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如锝)也具有放射性。
天然存在的某些物质所具有的能自发地放射出α射线或β射线或γ射线的性质,称为天然放射性。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研究铀盐的实验中,首先发现了铀原子核的天然放射性。在进一步研究中,他发现铀盐所放出的这种射线能使空气电离,也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他还发现,外界压强和温度等因素的变化不会对实验产生任何影响。贝克勒尔的这一发现意义深远,它使人们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了更新的认识,并由此打开了原子核物理学的大门。
1898年,居里夫妇又发现了放射性更强的钋和镭。由于天然放射性这一划时代的发现,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居里夫妇继续研究了镭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于1902年分离出高纯度的金属镭。因此,居里夫人又获得了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在贝可勒尔和居里夫妇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后来又陆续发现了其它元素的许多放射性核素。
以上发现,有力地推动了放射性现象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
天然放射性元素:
钋(pō) Po、氡 Rn、钫(fāng)Fr、镭Ra、锕(ā)Ac、钍(tǔ)Th、镤(pú)Pa、铀(yóu)U、镎(ná)Np、钚(bù)Pu
人造放射性元素:
锝(Tc)、钷(Pm)、砹(At)、镎(Np)、钚(Pu)、镅(Am)、锔(Cm)、锫(Bk)、锎(Cf)、锿(Es)、镄(Fm)、钔(Md)、锘(No)、铹(Lr)、钅卢(Rf)、钅杜(Db)、钅喜(Es)、钅波(Bh)、钅黑(Hs)、钅麦(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