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是什么意思
三昧的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拓展知识:
三,三字即横心(忄),一切由心造,心能生万物,故老子有“三生万物”之语。横心为刚,刚为乾,故乾卦符号同三,即乾三连。乾为天,天心无情故称刚,心如金刚不坏,故佛学心经名之为金刚经。
《中庸》所谓“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亦言心也。三亦古文气字,乾天之气至柔如虚空,亦不可破。三字兼具刚柔,故合道,道心也。
三字古文上边有三个〇,即灵字,繁体字叄,厶大为天,厶即〇,太极一圈,折圈为一,天得一则生光而清明,一含三,厽即品即灵,叁表示日月星三光普照,下边大三即勿字,勿即光之貌,故小篆叁字从厽、勿。佛学中音译“三“,即空、正之意,“三藐三菩提”“三昧”。
昧,从日、未。日同口,空也。未,从屮、木,本义为草木将生或初生之枝叶。末之末端,未见其形,可谓“未”也。故,昧的本义是天将明而为明之昏昧。昧字应该为昩字(读音相同,结构相似),《说文》:并无昧字。
未与末的区别是,未字从二、小,二字上面一横短为古文“上”字,小为光,上光为明,通“味”字,味字的意思是空光,老子所谓“味无味”,即品饮空性之光。
末字从二、小,二字下面一横短,为古文“下”字,表示幽冥,故昩为冥光、黑光(昩字换成口字旁意思相同,《康熙字典》解释为“空光”,然)。冥光或黑光犹如黑洞地狱之光,其光不外现(黑洞的意思,光不能逃逸而出),故称无明。
故,昧字也写作昒,小、勿皆光之貌,昒为阳光,故太阳升起之处为旸谷,太阳下落之处为昧(其实应该是昩)谷。
三昧即三摩地,意思是正定,息虑凝心,一念不生之境,定而能照,其光如日,故为三昧(三昧真火的三昧也对)。昧良心、不昧因果等表示无明、欺骗含义的“昧”字,都应该写作“昩”。
昧字金文写作未、心,上下结构,像杳字,表示心无明。从无明到大明,用“日”在“木(神木扶桑)”的位置表示,依次为昧、杳、东、杲。未,木即心,屮即生,心生为未。昧,心空无所住而生,真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