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大学英语5课后阅读翻译(浙大)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In-class Reading 的课文翻译
Unit 1 美女还是老虎?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非常野蛮,想像力却非常丰富。他出了很多点子,其中一个就是建一个大竞技场来执行裁决。在那里,罪恶受到惩治,美德得以回报。当臣民被指控犯罪,而且其罪行足以令国王关注时,就会发布公告,告知在某一指定的日期,被指控者的命运将在国王的竞技场上决定。
所有人都已聚集在观众席上,而在竞技场的一边,国王高高地坐在他的御座上,周围簇拥着他的皇室成员及侍臣。当所有人就座后,国王就会发出信号,接着他下面的一扇门就会打开,受到指控的臣民从这儿出来,走入竞技场。在竞技场的另一边,国王的正对面有一模一样的两扇门,紧紧地挨着。受审者直接走向这两扇门,打开其中的一扇,这是他必须做的事,也是他的特殊待遇。他愿意打开哪扇门,就打开哪扇门。他不会得到任何提示,只有凭运气。他可能打开一扇门,里面会出来一只凶残饥饿的老虎。老虎立即立即扑向他,将他撕得四分五裂。这就是对他所犯罪行的惩罚。但是,如果受审者打开另一扇门,里面会走出一位小姐,她是国王从国内众多美女中挑选出来的,是与他的年龄和身份最般配的;他必须立即与这位小姐结婚,这是对他清白无罪的回报。也许他已有妻小,也许他已心有所属,但这一切都不重要。婚礼会立即在竞技场上举行。那时,钟声敲响,观众欢呼,这位无辜的人则领着他的新娘回家。
这就是国王进行裁决的方式。其公正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被告有罪,他将立即受到惩治;如果清白,则当场得到回报。这种制度非常受欢迎。其中的不确定因素给这种场合增添了趣味性。
国王有一个漂亮任性的女儿,是国王的掌上明珠。他爱她胜过爱任何人。在他的侍臣中,有一位职位较低的年轻人,由于他英俊、勇武,公主爱上了他。他们幸福地恋爱了好几个月之后,有一天被国王碰巧发现了。国王立即将年轻人监禁起来,并定下日期要在竞技场审判他。这样的案子以前从未发生过;以前也从未有任何臣民胆敢爱上国王的女儿。
为了寻找最凶猛的老虎带到竞技场上去,搜遍了整个王国所有关老虎的笼子。同时对年轻漂亮的少女也进行了甄选,以便为他挑选一位最合适的新娘,以备此人命不该绝。当然,众人皆知,他确实做了他被指控的事。他爱公主,并对此供认不讳,然而国王却以此为乐,想看看这年轻人斗胆爱上公主究竟有没有错。
审判的日子到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挤满了竞技场的观众席。国王和他的侍臣们也来到了竞技场,正对着那两扇一模一样的门坐了下来。一切准备就绪,信号发出,国王一行人下面的一扇门打开了,公主的情人走进了竞技场。他高大英俊,人群中发出了一片赞叹声。有半数的观众不知道竟然有这么一位气度不凡的青年生活在他们中间。难怪公主会爱上他!让他出现在这样的场合真是太可怕了!
当这位青年走进竞技场时,按照惯例,他转身向国王鞠躬,然而他脑子里却根本没有这位王室人物的存在。他的眼睛只是死死地盯着坐在她父亲右边的公主。自从要在竞技场上决定她情人命运的命令发出的那一刻起,公主的心里就再也没想过别的事。由于她比以往任何一位与案件有关的人都具有更大的权利和更强的决心,她发现了这两扇门的秘密。她知道哪扇门后面是敞开着的老虎笼,哪扇门后面有一位小姐等在那儿。她凭借黄金和决心发现了这个秘密。
公主也知道那位小姐是谁。她是宫廷中所有小姐中最漂亮的一位,公主嫉恨她。公主经常看见,或者想像中看见,这位美人儿向她的情人暗送秋波,公主有时候也想到她的情人会回敬这位小姐的目光,她时不时地还看到他们在一起说话。
当公主的情人朝她看、两人四目相对时,他知道她清楚哪扇门后蹲着老虎,哪扇门后站着小姐。他早就预料到她会知道的,因为他非常了解她的秉性和决心。此时此刻他那迅速而焦急的一瞥就是在问这样一个问题:“哪扇门?”这个(用目光表示的)问题对她来说是再明白不过了,就像他从他站着的地方向她大声提问一样明白无误。时间一刻都不能耽误。问题是在一刹那间提出的,答案也必须在刹那间给出。她抬起手,朝右边作了一个不起眼而且很快的手势。除了她的情人以外,没有人看到她的这一动作。每个人的眼睛都盯着竞技场上的这个人。所有人都屏声息气,所有的眼睛依然盯着他。他毫不犹豫地朝右边那扇门走去,并将它打开。
现在,故事的关键是:从这扇门出来的是老虎还是美女?对这个问题我们考虑得越多,就越难给出答案。它涉及到对人们内心世界的研究,这种研究必然要经历一个个迂回曲折的激情迷宫,从中我们很难找到出路。绝望和嫉妒交织在一起,像火一样煎熬着公主的心。她已失去了他,但是谁应该得到他呢?多少次在醒着的时候,多少次在梦中,她想像着她的情人打开那扇门的情景,等在门的另一边的是老虎凶残的利齿!而更多的时候她看到他站在另一扇门前,看到他打开有美女的那扇门时的喜悦情形!每当她想像到他冲向那位眼睛里充满胜利喜悦的小姐时,她的心就像被灼烧一样。她还想像到,一对佳人成婚,在花雨中走出竞技场时,人群中爆发出的阵阵欢呼声。她自己那绝望的尖叫声则被人们的呼喊声淹没了。
让他立即死去难道不更好吗?然而,那可怕的老虎,那尖叫声,那鲜血!她的决定早就在刹那间已经表明,但这是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痛苦思索的结果。她早就知道他会问她的,她也早已决定怎么来回答,而且她毫不犹豫地指向了右边。
她究竟作出了什么样的决定,对这个问题的考虑是不能轻率的,我也不会想当然地把自己当作是唯一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因此我将这个问题交给你们:从打开的那扇门里走出来的是美女还是老虎?
Unit 2 不再有人停下来说声“谢谢”了
我坐在邻近的一家供应家常口味外卖的餐馆里。餐馆里顾客满堂,有疲惫而快乐的购物者、周末晚上外出就餐的家庭以及考试间隙出来小憩的大学生们。暖暖的屋子里充满了嗡嗡的谈话声。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本地流浪汉——穿着虽不整齐却很干净——走了进来,点了餐,付了钱,接着坐下来静静地等他的外卖。这时,所有的谈话都停了下来。没人朝他看,而且好几个就餐者起身离开了。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出现使大家感到不自在。当他要的外卖端出来时,他收拢自己的那些袋子和饭菜,提上它们,沉重、压抑地走向门口,准备再回到街上去。正当他走到门口准备腾出一只手(去开门)时,一个正朝餐馆走来、穿戴讲究的男子侧身替他开了门。这位流浪汉停住脚步,说了声:“非常感谢。”
这件偶然的小事使我感动的并不是一位富有的人帮助了一位不幸的人,而是那位无家可归者,尽管急于要逃离这满屋子讨厌他的人,却依然停下来感谢这位富人。毫无疑问,他还感谢过所有给过他钱买饭的人。我在排队买饭的时候,就没见到一个人感谢过柜台后为他们盛土豆泥的年轻人。尽管这样,如果当时我在屋子里的人中做一下民意测验的话,我敢保证那儿的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要比街上的流浪汉更懂礼貌。
然而,我们中有多少人是真正的举止得体、彬彬有礼呢?一些观察到的现象令人吃惊。
当我让某个人(的车)并入我的车道时,男人几乎总是挥挥手对我的礼让表示感谢,而女人(“彬彬有礼”的性别)几乎从来不这么做。更多的是女人而不是男人(“有骑士风度”的性别)为后面的人拉着门;这种礼仪细节,十几岁的男孩遵守得最少。而且我再也看不到母亲教导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当后面有人走过来时,应替那些人拉着门——在我小的时候,这是要求每个男孩都要做到的事。
礼貌是一种工具,它提醒我们周围还有别人存在。我们的行为会相互影响,我们应该彼此谦让。但是,如果今天的年轻人能够预示什么的话,那就是我们注定要形成一个人人为己的社会。要是我做了某些我容忍今天的年轻人所做的那些事的话,那非把我父母气死不可,尽管这听起来也许是老生常谈。
我小时候从不在公共场合乱跑,更不会在商店的人群里穿来穿去。如果我尖叫一声的话,就会被带到汽车旁,因举止不当而被父母训斥一番。无论何时只要我在公共场合对别人无礼,我父母都要我自己去道歉,他们不替我去道歉。这些让人难堪的时刻并没有伤害我;相反,他们使我认识到,除了我以外,还有别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且我的行为影响了他们。
有些小孩在追逐其兄弟(或姐妹)时踩了我的脚,却没有一个孩子给我道过歉,而且也只有半数的父母会为此表示歉意。他们常常只是把孩子叫拢来,看都不看我一眼,又把他们带到商店的另一处去乱跑。如果不让小孩学会处理小事,那将来某个时候,他们又如何去收拾严重失言、失礼的场面呢?(我们所有人说不上某个时候就会不可避免地犯这种错误。)
我注意到孩子们甚至没有得到任何社交礼貌方面的教育。一个周日,在吃早午餐时,一个小丑在为孩子们做动物气球。我朋友的女儿,萨拉,站在我身边排队等着。一个接一个的孩子抓过给他们的气球,然后——是的——跑开了。当那个小丑把气球递给萨拉时,我提示孩子“你该说什么?”我是在场的唯一这样提示孩子的成人。小丑满面笑容地看着我们,非常感激,因为他终于得到了认可。
然而我并不责怪孩子们。他们仿效所看到的一切。而他们亲眼目睹的是一个只关注所得的社会——无论是得到一栋理想的房子,还是在餐馆里再要一杯饮料,还是在拥挤的高速公路上占有一车之位——人们从不停下来向给予的人致谢。
说粗话现在是那么普遍,以至于成了被认可的行为。我并不是指书本和电影中那些显而易见的脏话,也不是谈论与别的已被认可的脏话相比“该死”这个词已经无伤大雅。我指的是缺乏考虑的用词。比如说,当我和一个编辑讨论某个故事的构想时,一位非常年轻的职员问我是否就是那个打电话来了解情况的“妞儿”。我沉默不语,心里明白如果我表现出不快,那么人们会认为是我过于敏感而不是他失礼。
今天,我们已建成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平等地对待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经济阶层的社会,大多数人为此而感到自豪。不错,在这些方面,我们确确实实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同样是这些人,却认为突然超过在前面缓慢行走的一对老夫妇之前,不必说一句“对不起,请让一让”,这难道不具有讽刺意味吗?
(我们)没必要对家庭分裂、社会结构瘫痪、民主的代价再进行分析来解释我们这个社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现在要做的事很简单,就是下一次当你需要帮助时,感谢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的人。
在一个拥挤的世界里,礼貌是极其重要的。人们之间细微但友好的交往有助于减轻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比如说,我们不得不赶时间,不得不想方设法挤入拥挤的大道,还得一次次排队去跟某位办事员打交道,或为账单上的一个差错要一再打客户服务电话等等。礼貌使我们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每样东西都是有来源的。难道我们真的承受着那么巨大的压力以至于不能停一下来践行一点简单的礼仪吗?
Unit 3 从雨林中学到的经商之道
对于我自己企业的未来,或许对世界的未来,环境和正在出现的信息经济是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两个话题像是密切相关的。在某种程度上,这或许是因为我为三菱电气公司工作的缘故,我看到了我们对环境的影响。但是,有关商业、环境和经济相互间关系的最重要学问我不是从自己的公司里学到的,而是从雨林中学到的。
我到亚洲旅行时,参观了马来西亚的雨林。我在那儿学到的东西改变了我作为公司主管人员的一生。
我懂得了保护雨林实际上就是保护环境,但这不仅仅是环境的需要,。也是一个商业上的机会。就我们公司而言,这就是一种机会,借此可以去寻求用创造力和技术来替代树木以及任何资源的商业良机。
在雨林里我还学到了一些别的东西,一些更深刻的东西。我懂得了如何经营自己的公司,以便不仅做到保住雨林,还要使公司更像一个雨林。
我们必须把公司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的机构,使它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地学习)。不应权力集中,而应权力下放。不应用规定去限制公司,而应用目标去激励它。不应把公司建造得像一台不会学习的机器,而应使它像一个有生命的机体,能够学习。
参观雨林时,我认识到雨林这个机体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典范。雨林几乎没有任何资源。土地贫瘠,没有什么养分。它几乎不消耗任何东西。废弃物是它的养料。组成结构是它的资本。我期望的三菱电气的模式就是一个在这些方面和雨林相似的机构。
雨林没有生产资料,然而却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生产能力。它是数百万种动植物的家园——超过了世界物种的三分之二。这些动植物如此融洽地生长在一起,使雨林成为一个更有效率、更富有创造性的机体,胜过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
如果我们像雨林那样经营我们的公司,可以想象我们将会多么富有创造性,具有多么强的生产力,我们将成为善待生态环境的义士。我们可以首先使公司运作得更像一个有生命的机体,而不像一台机器。在三菱电气,我们已经开始采用一种根据工业生态原理建立的环境管理系统。对我们来说,这意味着两点:首先,我们必须睁大眼睛,看到在环境方面造成的损失和我们公司的利益。其次,我们必须根据我们所看到的情况来采取行动:
看到损失——减少它们。
看到利益——增加它们。
看到需求——满足它们。
参观雨林时,我认识到作为商人,我们对雨林的认识一直是错误的。雨林的价值不在于那些我们可以采伐的树木。可贵的是它的构造,是相互之间的各种关系,雨林的真正价值则来自于此。当我们从雨林砍伐树木时,我们会毁掉它的构造。但是,当我们向它获取教益时,我们会促使其目标的实现。我们可以将人类的生态系统也建设成和雨林一样复杂精细、一样富有创造性。我们可以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而且不断发展壮大。
尽管雨林有很多构造原理,我们仅讨论三点:
标新立异。保持本色,保持独特。在雨林里,雷同导致灭亡。如果两个生物机体具有同样的生态位,只有一个可以生存。另一个要么调整适应,要么消亡。
在当今的经济体系中,情况也一样。如果两家企业处于相同领域,生产完全一样的产品,只有一家可以生存。另一家要么转产,要么倒闭。今天大多数公司都想通过降低成本、大幅度裁员和不顾一切地寻求最低成本来努力成为幸存者。
标新立异是更明智的做法。创造出与其它任何产品都不一样、独一无二的产品从而“独霸一方”。不要毁灭我们的竞争者,也不要被它们毁灭——而应避开它们。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合作共处。今天,许多人认为竞争力是商业成功的关键,但这种想法已经过时了。今天,我们在变得各不相同的同时,也认识到我们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需要互相填补空白。例如,在我公司里,我们不再期望仅仅靠收购越来越多的公司作为子公司来壮大自己,而是正在和许多别的公司一起合作经营合资企业。每一个公司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自己的特色和自己的核心技术。彼此不同的特点使各方都得益。
做优秀的适应者。我们过去常说只有适者生存;胜利者只有一个。但是雨林拥有众多的胜利者。
在经济体系中我们也能这样。在这个新的、多样化的、雨林似的经济体系中,问题不在于谁最能适应,
而在于什么地方我们最适应。如果我们能适应,也就是我们解决了一个社会问题,满足了某个社会需求,我们将能生存并成为优胜者。如果我们只会制造问题,我们就不能生存、不能成为优胜者。
经常有人问我,公司的需要和环境的需要是否互相矛盾,我认为不是。长远来看,它们不会互相矛盾。
通常的观点认为一个企业的最高使命是获取最大的利润、给股东们最大的回报。这是一种错误的信念。它从来没有正确过。利润只不过是金钱——是一种交换的媒介。你总是用它来换取其它的东西。因此,利润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手段。
我的处世哲学是这样的:我们不是为了赢利而经营企业,我们赢利是为了经营企业。我们的企业有它自身的意义和目的——有它存在的理由。
现在人们谈起企业需要对社会负责,好像这是一件新鲜事,是除了我们所做的所有其它事情之外需要额外去做的一件事。但是社会责任并不是为了企业另外的某个利益而要去做的事情。企业的全部精髓就是社会责任。企业必须有自己生存的目的。否则,它有什么必要存在呢?
我从雨林中所学到的东西是很容易理解的。我们可以耗费更少,获得更多。这是唯一的出路,因为企业的利益和环境的利益并不是互不相容的。
Unit 4 论友谊
如今,许多美国人到国外度假。他们不仅去欣赏新的景观,而且在那些不太陌生的地方有可能遇见新的朋友。没有人真的期待一次度假旅行就能结交一位好友。但可以肯定的是,开始一段友谊是有可能的。无庸置疑,在每个国家里,人们都珍视友谊。
结交一个来自异国的陌生人,困难不在于双方不懂得友谊的重要,而在于对友谊的内涵以及怎样建立友谊的期望不同。在美国人最可能去游览的那些欧洲国家里,友谊显然不同于其他比较随便的关系,而且与家庭生活的关系也各不相同。对法国人、德国人或英国人来讲,友谊通常更加具体,并意味着更多的承诺和义务。
而我们(美国人)可以将“朋友”一词广泛用于各种不同的关系——在一个新地方刚刚认识几个星期的某个人,一位关系密切的生意伙伴,一个童年的玩伴,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一个非常信赖的知己。对美国人来说,这些关系中确实存在着差异——友谊可以是肤浅的,偶然的,应景的,也可以是深厚持久的。但是,只看见我们这些表面行为的欧洲人是不明白这些区别的。
那么,谁才是朋友呢?
与许多欧洲国家一样,在法国,朋友通常是同一性别的,而且友谊基本上被看作是男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法国女人对“女人不能成为朋友”这个观点嗤之以鼻,但她们自己有时也承认,对女人而言“友谊是一种不同的概念”。许多法国人对男人和女人之间发展友谊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然而,还有一种存在于团体内部的关系——男女成员长期共事,有可能会关系密切,相互信任,相互关心。但在法国人眼里,这不是友谊,尽管这样的团体中的两个成员很可能就是朋友。
对法国人来说,友谊是一对一的关系,双方需要非常熟知彼此的才智、性情、和嗜好。朋友是这样的人:他会使你充分发挥你的最佳品质,跟他在一起你会生气勃勃, 并能把承载相互间友谊的一切表现得更加出色。你的政治哲理更加深邃,对戏剧的鉴赏力更加敏锐,品评美食美酒的能力更强,从运动中得到的乐趣更多。
法国人的友谊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一个人能同朋友切磋棋艺三十年,却对他的政治观点毫不知晓,或者与朋友畅谈政治三十年,却对他的个人生活一无所知。不同的朋友能充实个人生活的不同方面。所有友谊都不会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你不会期望一位朋友去花上好几个晚上善待你的孩子,或者彬彬有礼地陪伴在你那耳聋的祖母左右。这些职责主要该由亲人来承担。男人们也许会在咖啡馆与朋友相聚,知识分子会和一大群朋友聚会,在聊天中度过一个个夜晚。有工作的朋友也会聚在小酒馆里,远离家人,边喝边聊。
德国与法国的情况截然不同,在德国,友谊更显而易见地是一种情感。少男少女相互间建立了深情厚谊,同出同入,促膝谈心——与其说是为了激发彼此的聪明才智,不如说是为了倾诉各自的希望、忧虑和憧憬,为了团结一致共同对付学校和家庭,为了共同了解对方的以及各自的内心世界。在家庭内部,兄弟姐妹之间的友谊是一生中最亲密的关系。在家庭之外,男女都能从同性密友身上看到姐妹般的奉献精神,以及兄弟般的赤诚之心。德国人,一般都把朋友带到家中,这是很得体的做法。孩子称父母亲的朋友为“叔叔”和“阿姨”。法国人之所以成为朋友是因为彼此观点相近,朋友间热烈的争论和尖锐的论点则是维持友谊所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德国人来说,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相互依存的情感基础上的,在双方都看重的问题上的任何严重分歧都被认为是悲剧。像亲情纽带一样,友谊的纽带也应该是永远联系在一起的。到美国来的德国青年很难与美国人建立起这种友谊。相比之下,我们把友谊看作是暂时性的,友情会随着人们搬迁、工作变动、结婚或兴趣的变化而变化。
英国人的友谊又有着另一种不同的模式。他们在共同参与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友谊。不同的生活阶段会有不同类型的活动——在学校里发现一项共同的兴趣,在部队里一起服役,一起出国共同承担一项任务,在同一个乡间住所度过危机。不管是什么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和谐起来——有时是两个男人或两个女人,有时是两对夫妇,有时是三个人——大家一起散步、玩游戏、讲故事、或者在一个工作繁重且十分乏味的委员会共事,并对各自日常的活动或者在关键场合的行为都了如指掌。那些结交了英国朋友的美国人评论说,即便过了好些年“你仍然可以同英国人重续友谊”。久别重逢的朋友们就像是一对随着乐队休息片刻后又再次翩翩起舞的舞伴一样。英国人的友谊是在家庭以外形成的,这种友谊既不像德国人那样与家庭生活结合在一起,却也不像法国人那样与家庭毫不相干。英国人友谊的中断不一定是因为观点或者感情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分歧,而是由于相互误解的结果。当一方对另一方的想法、感情、或者行为产生了严重的误解时,他们就会突然失和。
那么,到底什么是友谊呢?看看这些不同风格的友谊,也包括我们美国式的,每一种都与整个生活方式有关,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共同之处呢?友谊,与亲属关系不同,暗含了选择的自由,这是大家的一个共识。朋友是彼此之间互相选择的。正因为是这样,每个朋友都使对方觉得他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管这种认识的依据是什么。朋友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互谅互让的平等关系。这些共同之处使得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美国人能够接受不同风格的友情,这一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国外找到新朋友,并与之融洽相处。
Unit 1 美女还是老虎?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非常野蛮,想像力却非常丰富。他出了很多点子,其中一个就是建一个大竞技场来执行裁决。在那里,罪恶受到惩治,美德得以回报。当臣民被指控犯罪,而且其罪行足以令国王关注时,就会发布公告,告知在某一指定的日期,被指控者的命运将在国王的竞技场上决定。
所有人都已聚集在观众席上,而在竞技场的一边,国王高高地坐在他的御座上,周围簇拥着他的皇室成员及侍臣。当所有人就座后,国王就会发出信号,接着他下面的一扇门就会打开,受到指控的臣民从这儿出来,走入竞技场。在竞技场的另一边,国王的正对面有一模一样的两扇门,紧紧地挨着。受审者直接走向这两扇门,打开其中的一扇,这是他必须做的事,也是他的特殊待遇。他愿意打开哪扇门,就打开哪扇门。他不会得到任何提示,只有凭运气。他可能打开一扇门,里面会出来一只凶残饥饿的老虎。老虎立即立即扑向他,将他撕得四分五裂。这就是对他所犯罪行的惩罚。但是,如果受审者打开另一扇门,里面会走出一位小姐,她是国王从国内众多美女中挑选出来的,是与他的年龄和身份最般配的;他必须立即与这位小姐结婚,这是对他清白无罪的回报。也许他已有妻小,也许他已心有所属,但这一切都不重要。婚礼会立即在竞技场上举行。那时,钟声敲响,观众欢呼,这位无辜的人则领着他的新娘回家。
这就是国王进行裁决的方式。其公正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被告有罪,他将立即受到惩治;如果清白,则当场得到回报。这种制度非常受欢迎。其中的不确定因素给这种场合增添了趣味性。
国王有一个漂亮任性的女儿,是国王的掌上明珠。他爱她胜过爱任何人。在他的侍臣中,有一位职位较低的年轻人,由于他英俊、勇武,公主爱上了他。他们幸福地恋爱了好几个月之后,有一天被国王碰巧发现了。国王立即将年轻人监禁起来,并定下日期要在竞技场审判他。这样的案子以前从未发生过;以前也从未有任何臣民胆敢爱上国王的女儿。
为了寻找最凶猛的老虎带到竞技场上去,搜遍了整个王国所有关老虎的笼子。同时对年轻漂亮的少女也进行了甄选,以便为他挑选一位最合适的新娘,以备此人命不该绝。当然,众人皆知,他确实做了他被指控的事。他爱公主,并对此供认不讳,然而国王却以此为乐,想看看这年轻人斗胆爱上公主究竟有没有错。
审判的日子到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挤满了竞技场的观众席。国王和他的侍臣们也来到了竞技场,正对着那两扇一模一样的门坐了下来。一切准备就绪,信号发出,国王一行人下面的一扇门打开了,公主的情人走进了竞技场。他高大英俊,人群中发出了一片赞叹声。有半数的观众不知道竟然有这么一位气度不凡的青年生活在他们中间。难怪公主会爱上他!让他出现在这样的场合真是太可怕了!
当这位青年走进竞技场时,按照惯例,他转身向国王鞠躬,然而他脑子里却根本没有这位王室人物的存在。他的眼睛只是死死地盯着坐在她父亲右边的公主。自从要在竞技场上决定她情人命运的命令发出的那一刻起,公主的心里就再也没想过别的事。由于她比以往任何一位与案件有关的人都具有更大的权利和更强的决心,她发现了这两扇门的秘密。她知道哪扇门后面是敞开着的老虎笼,哪扇门后面有一位小姐等在那儿。她凭借黄金和决心发现了这个秘密。
公主也知道那位小姐是谁。她是宫廷中所有小姐中最漂亮的一位,公主嫉恨她。公主经常看见,或者想像中看见,这位美人儿向她的情人暗送秋波,公主有时候也想到她的情人会回敬这位小姐的目光,她时不时地还看到他们在一起说话。
当公主的情人朝她看、两人四目相对时,他知道她清楚哪扇门后蹲着老虎,哪扇门后站着小姐。他早就预料到她会知道的,因为他非常了解她的秉性和决心。此时此刻他那迅速而焦急的一瞥就是在问这样一个问题:“哪扇门?”这个(用目光表示的)问题对她来说是再明白不过了,就像他从他站着的地方向她大声提问一样明白无误。时间一刻都不能耽误。问题是在一刹那间提出的,答案也必须在刹那间给出。她抬起手,朝右边作了一个不起眼而且很快的手势。除了她的情人以外,没有人看到她的这一动作。每个人的眼睛都盯着竞技场上的这个人。所有人都屏声息气,所有的眼睛依然盯着他。他毫不犹豫地朝右边那扇门走去,并将它打开。
现在,故事的关键是:从这扇门出来的是老虎还是美女?对这个问题我们考虑得越多,就越难给出答案。它涉及到对人们内心世界的研究,这种研究必然要经历一个个迂回曲折的激情迷宫,从中我们很难找到出路。绝望和嫉妒交织在一起,像火一样煎熬着公主的心。她已失去了他,但是谁应该得到他呢?多少次在醒着的时候,多少次在梦中,她想像着她的情人打开那扇门的情景,等在门的另一边的是老虎凶残的利齿!而更多的时候她看到他站在另一扇门前,看到他打开有美女的那扇门时的喜悦情形!每当她想像到他冲向那位眼睛里充满胜利喜悦的小姐时,她的心就像被灼烧一样。她还想像到,一对佳人成婚,在花雨中走出竞技场时,人群中爆发出的阵阵欢呼声。她自己那绝望的尖叫声则被人们的呼喊声淹没了。
让他立即死去难道不更好吗?然而,那可怕的老虎,那尖叫声,那鲜血!她的决定早就在刹那间已经表明,但这是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痛苦思索的结果。她早就知道他会问她的,她也早已决定怎么来回答,而且她毫不犹豫地指向了右边。
她究竟作出了什么样的决定,对这个问题的考虑是不能轻率的,我也不会想当然地把自己当作是唯一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因此我将这个问题交给你们:从打开的那扇门里走出来的是美女还是老虎?
Unit 2 不再有人停下来说声“谢谢”了
我坐在邻近的一家供应家常口味外卖的餐馆里。餐馆里顾客满堂,有疲惫而快乐的购物者、周末晚上外出就餐的家庭以及考试间隙出来小憩的大学生们。暖暖的屋子里充满了嗡嗡的谈话声。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本地流浪汉——穿着虽不整齐却很干净——走了进来,点了餐,付了钱,接着坐下来静静地等他的外卖。这时,所有的谈话都停了下来。没人朝他看,而且好几个就餐者起身离开了。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出现使大家感到不自在。当他要的外卖端出来时,他收拢自己的那些袋子和饭菜,提上它们,沉重、压抑地走向门口,准备再回到街上去。正当他走到门口准备腾出一只手(去开门)时,一个正朝餐馆走来、穿戴讲究的男子侧身替他开了门。这位流浪汉停住脚步,说了声:“非常感谢。”
这件偶然的小事使我感动的并不是一位富有的人帮助了一位不幸的人,而是那位无家可归者,尽管急于要逃离这满屋子讨厌他的人,却依然停下来感谢这位富人。毫无疑问,他还感谢过所有给过他钱买饭的人。我在排队买饭的时候,就没见到一个人感谢过柜台后为他们盛土豆泥的年轻人。尽管这样,如果当时我在屋子里的人中做一下民意测验的话,我敢保证那儿的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要比街上的流浪汉更懂礼貌。
然而,我们中有多少人是真正的举止得体、彬彬有礼呢?一些观察到的现象令人吃惊。
当我让某个人(的车)并入我的车道时,男人几乎总是挥挥手对我的礼让表示感谢,而女人(“彬彬有礼”的性别)几乎从来不这么做。更多的是女人而不是男人(“有骑士风度”的性别)为后面的人拉着门;这种礼仪细节,十几岁的男孩遵守得最少。而且我再也看不到母亲教导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当后面有人走过来时,应替那些人拉着门——在我小的时候,这是要求每个男孩都要做到的事。
礼貌是一种工具,它提醒我们周围还有别人存在。我们的行为会相互影响,我们应该彼此谦让。但是,如果今天的年轻人能够预示什么的话,那就是我们注定要形成一个人人为己的社会。要是我做了某些我容忍今天的年轻人所做的那些事的话,那非把我父母气死不可,尽管这听起来也许是老生常谈。
我小时候从不在公共场合乱跑,更不会在商店的人群里穿来穿去。如果我尖叫一声的话,就会被带到汽车旁,因举止不当而被父母训斥一番。无论何时只要我在公共场合对别人无礼,我父母都要我自己去道歉,他们不替我去道歉。这些让人难堪的时刻并没有伤害我;相反,他们使我认识到,除了我以外,还有别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且我的行为影响了他们。
有些小孩在追逐其兄弟(或姐妹)时踩了我的脚,却没有一个孩子给我道过歉,而且也只有半数的父母会为此表示歉意。他们常常只是把孩子叫拢来,看都不看我一眼,又把他们带到商店的另一处去乱跑。如果不让小孩学会处理小事,那将来某个时候,他们又如何去收拾严重失言、失礼的场面呢?(我们所有人说不上某个时候就会不可避免地犯这种错误。)
我注意到孩子们甚至没有得到任何社交礼貌方面的教育。一个周日,在吃早午餐时,一个小丑在为孩子们做动物气球。我朋友的女儿,萨拉,站在我身边排队等着。一个接一个的孩子抓过给他们的气球,然后——是的——跑开了。当那个小丑把气球递给萨拉时,我提示孩子“你该说什么?”我是在场的唯一这样提示孩子的成人。小丑满面笑容地看着我们,非常感激,因为他终于得到了认可。
然而我并不责怪孩子们。他们仿效所看到的一切。而他们亲眼目睹的是一个只关注所得的社会——无论是得到一栋理想的房子,还是在餐馆里再要一杯饮料,还是在拥挤的高速公路上占有一车之位——人们从不停下来向给予的人致谢。
说粗话现在是那么普遍,以至于成了被认可的行为。我并不是指书本和电影中那些显而易见的脏话,也不是谈论与别的已被认可的脏话相比“该死”这个词已经无伤大雅。我指的是缺乏考虑的用词。比如说,当我和一个编辑讨论某个故事的构想时,一位非常年轻的职员问我是否就是那个打电话来了解情况的“妞儿”。我沉默不语,心里明白如果我表现出不快,那么人们会认为是我过于敏感而不是他失礼。
今天,我们已建成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平等地对待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经济阶层的社会,大多数人为此而感到自豪。不错,在这些方面,我们确确实实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同样是这些人,却认为突然超过在前面缓慢行走的一对老夫妇之前,不必说一句“对不起,请让一让”,这难道不具有讽刺意味吗?
(我们)没必要对家庭分裂、社会结构瘫痪、民主的代价再进行分析来解释我们这个社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现在要做的事很简单,就是下一次当你需要帮助时,感谢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的人。
在一个拥挤的世界里,礼貌是极其重要的。人们之间细微但友好的交往有助于减轻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比如说,我们不得不赶时间,不得不想方设法挤入拥挤的大道,还得一次次排队去跟某位办事员打交道,或为账单上的一个差错要一再打客户服务电话等等。礼貌使我们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每样东西都是有来源的。难道我们真的承受着那么巨大的压力以至于不能停一下来践行一点简单的礼仪吗?
Unit 3 从雨林中学到的经商之道
对于我自己企业的未来,或许对世界的未来,环境和正在出现的信息经济是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两个话题像是密切相关的。在某种程度上,这或许是因为我为三菱电气公司工作的缘故,我看到了我们对环境的影响。但是,有关商业、环境和经济相互间关系的最重要学问我不是从自己的公司里学到的,而是从雨林中学到的。
我到亚洲旅行时,参观了马来西亚的雨林。我在那儿学到的东西改变了我作为公司主管人员的一生。
我懂得了保护雨林实际上就是保护环境,但这不仅仅是环境的需要,。也是一个商业上的机会。就我们公司而言,这就是一种机会,借此可以去寻求用创造力和技术来替代树木以及任何资源的商业良机。
在雨林里我还学到了一些别的东西,一些更深刻的东西。我懂得了如何经营自己的公司,以便不仅做到保住雨林,还要使公司更像一个雨林。
我们必须把公司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的机构,使它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地学习)。不应权力集中,而应权力下放。不应用规定去限制公司,而应用目标去激励它。不应把公司建造得像一台不会学习的机器,而应使它像一个有生命的机体,能够学习。
参观雨林时,我认识到雨林这个机体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典范。雨林几乎没有任何资源。土地贫瘠,没有什么养分。它几乎不消耗任何东西。废弃物是它的养料。组成结构是它的资本。我期望的三菱电气的模式就是一个在这些方面和雨林相似的机构。
雨林没有生产资料,然而却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生产能力。它是数百万种动植物的家园——超过了世界物种的三分之二。这些动植物如此融洽地生长在一起,使雨林成为一个更有效率、更富有创造性的机体,胜过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
如果我们像雨林那样经营我们的公司,可以想象我们将会多么富有创造性,具有多么强的生产力,我们将成为善待生态环境的义士。我们可以首先使公司运作得更像一个有生命的机体,而不像一台机器。在三菱电气,我们已经开始采用一种根据工业生态原理建立的环境管理系统。对我们来说,这意味着两点:首先,我们必须睁大眼睛,看到在环境方面造成的损失和我们公司的利益。其次,我们必须根据我们所看到的情况来采取行动:
看到损失——减少它们。
看到利益——增加它们。
看到需求——满足它们。
参观雨林时,我认识到作为商人,我们对雨林的认识一直是错误的。雨林的价值不在于那些我们可以采伐的树木。可贵的是它的构造,是相互之间的各种关系,雨林的真正价值则来自于此。当我们从雨林砍伐树木时,我们会毁掉它的构造。但是,当我们向它获取教益时,我们会促使其目标的实现。我们可以将人类的生态系统也建设成和雨林一样复杂精细、一样富有创造性。我们可以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而且不断发展壮大。
尽管雨林有很多构造原理,我们仅讨论三点:
标新立异。保持本色,保持独特。在雨林里,雷同导致灭亡。如果两个生物机体具有同样的生态位,只有一个可以生存。另一个要么调整适应,要么消亡。
在当今的经济体系中,情况也一样。如果两家企业处于相同领域,生产完全一样的产品,只有一家可以生存。另一家要么转产,要么倒闭。今天大多数公司都想通过降低成本、大幅度裁员和不顾一切地寻求最低成本来努力成为幸存者。
标新立异是更明智的做法。创造出与其它任何产品都不一样、独一无二的产品从而“独霸一方”。不要毁灭我们的竞争者,也不要被它们毁灭——而应避开它们。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合作共处。今天,许多人认为竞争力是商业成功的关键,但这种想法已经过时了。今天,我们在变得各不相同的同时,也认识到我们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需要互相填补空白。例如,在我公司里,我们不再期望仅仅靠收购越来越多的公司作为子公司来壮大自己,而是正在和许多别的公司一起合作经营合资企业。每一个公司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自己的特色和自己的核心技术。彼此不同的特点使各方都得益。
做优秀的适应者。我们过去常说只有适者生存;胜利者只有一个。但是雨林拥有众多的胜利者。
在经济体系中我们也能这样。在这个新的、多样化的、雨林似的经济体系中,问题不在于谁最能适应,
而在于什么地方我们最适应。如果我们能适应,也就是我们解决了一个社会问题,满足了某个社会需求,我们将能生存并成为优胜者。如果我们只会制造问题,我们就不能生存、不能成为优胜者。
经常有人问我,公司的需要和环境的需要是否互相矛盾,我认为不是。长远来看,它们不会互相矛盾。
通常的观点认为一个企业的最高使命是获取最大的利润、给股东们最大的回报。这是一种错误的信念。它从来没有正确过。利润只不过是金钱——是一种交换的媒介。你总是用它来换取其它的东西。因此,利润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手段。
我的处世哲学是这样的:我们不是为了赢利而经营企业,我们赢利是为了经营企业。我们的企业有它自身的意义和目的——有它存在的理由。
现在人们谈起企业需要对社会负责,好像这是一件新鲜事,是除了我们所做的所有其它事情之外需要额外去做的一件事。但是社会责任并不是为了企业另外的某个利益而要去做的事情。企业的全部精髓就是社会责任。企业必须有自己生存的目的。否则,它有什么必要存在呢?
我从雨林中所学到的东西是很容易理解的。我们可以耗费更少,获得更多。这是唯一的出路,因为企业的利益和环境的利益并不是互不相容的。
Unit 4 论友谊
如今,许多美国人到国外度假。他们不仅去欣赏新的景观,而且在那些不太陌生的地方有可能遇见新的朋友。没有人真的期待一次度假旅行就能结交一位好友。但可以肯定的是,开始一段友谊是有可能的。无庸置疑,在每个国家里,人们都珍视友谊。
结交一个来自异国的陌生人,困难不在于双方不懂得友谊的重要,而在于对友谊的内涵以及怎样建立友谊的期望不同。在美国人最可能去游览的那些欧洲国家里,友谊显然不同于其他比较随便的关系,而且与家庭生活的关系也各不相同。对法国人、德国人或英国人来讲,友谊通常更加具体,并意味着更多的承诺和义务。
而我们(美国人)可以将“朋友”一词广泛用于各种不同的关系——在一个新地方刚刚认识几个星期的某个人,一位关系密切的生意伙伴,一个童年的玩伴,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一个非常信赖的知己。对美国人来说,这些关系中确实存在着差异——友谊可以是肤浅的,偶然的,应景的,也可以是深厚持久的。但是,只看见我们这些表面行为的欧洲人是不明白这些区别的。
那么,谁才是朋友呢?
与许多欧洲国家一样,在法国,朋友通常是同一性别的,而且友谊基本上被看作是男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法国女人对“女人不能成为朋友”这个观点嗤之以鼻,但她们自己有时也承认,对女人而言“友谊是一种不同的概念”。许多法国人对男人和女人之间发展友谊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然而,还有一种存在于团体内部的关系——男女成员长期共事,有可能会关系密切,相互信任,相互关心。但在法国人眼里,这不是友谊,尽管这样的团体中的两个成员很可能就是朋友。
对法国人来说,友谊是一对一的关系,双方需要非常熟知彼此的才智、性情、和嗜好。朋友是这样的人:他会使你充分发挥你的最佳品质,跟他在一起你会生气勃勃, 并能把承载相互间友谊的一切表现得更加出色。你的政治哲理更加深邃,对戏剧的鉴赏力更加敏锐,品评美食美酒的能力更强,从运动中得到的乐趣更多。
法国人的友谊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一个人能同朋友切磋棋艺三十年,却对他的政治观点毫不知晓,或者与朋友畅谈政治三十年,却对他的个人生活一无所知。不同的朋友能充实个人生活的不同方面。所有友谊都不会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你不会期望一位朋友去花上好几个晚上善待你的孩子,或者彬彬有礼地陪伴在你那耳聋的祖母左右。这些职责主要该由亲人来承担。男人们也许会在咖啡馆与朋友相聚,知识分子会和一大群朋友聚会,在聊天中度过一个个夜晚。有工作的朋友也会聚在小酒馆里,远离家人,边喝边聊。
德国与法国的情况截然不同,在德国,友谊更显而易见地是一种情感。少男少女相互间建立了深情厚谊,同出同入,促膝谈心——与其说是为了激发彼此的聪明才智,不如说是为了倾诉各自的希望、忧虑和憧憬,为了团结一致共同对付学校和家庭,为了共同了解对方的以及各自的内心世界。在家庭内部,兄弟姐妹之间的友谊是一生中最亲密的关系。在家庭之外,男女都能从同性密友身上看到姐妹般的奉献精神,以及兄弟般的赤诚之心。德国人,一般都把朋友带到家中,这是很得体的做法。孩子称父母亲的朋友为“叔叔”和“阿姨”。法国人之所以成为朋友是因为彼此观点相近,朋友间热烈的争论和尖锐的论点则是维持友谊所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德国人来说,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相互依存的情感基础上的,在双方都看重的问题上的任何严重分歧都被认为是悲剧。像亲情纽带一样,友谊的纽带也应该是永远联系在一起的。到美国来的德国青年很难与美国人建立起这种友谊。相比之下,我们把友谊看作是暂时性的,友情会随着人们搬迁、工作变动、结婚或兴趣的变化而变化。
英国人的友谊又有着另一种不同的模式。他们在共同参与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友谊。不同的生活阶段会有不同类型的活动——在学校里发现一项共同的兴趣,在部队里一起服役,一起出国共同承担一项任务,在同一个乡间住所度过危机。不管是什么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和谐起来——有时是两个男人或两个女人,有时是两对夫妇,有时是三个人——大家一起散步、玩游戏、讲故事、或者在一个工作繁重且十分乏味的委员会共事,并对各自日常的活动或者在关键场合的行为都了如指掌。那些结交了英国朋友的美国人评论说,即便过了好些年“你仍然可以同英国人重续友谊”。久别重逢的朋友们就像是一对随着乐队休息片刻后又再次翩翩起舞的舞伴一样。英国人的友谊是在家庭以外形成的,这种友谊既不像德国人那样与家庭生活结合在一起,却也不像法国人那样与家庭毫不相干。英国人友谊的中断不一定是因为观点或者感情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分歧,而是由于相互误解的结果。当一方对另一方的想法、感情、或者行为产生了严重的误解时,他们就会突然失和。
那么,到底什么是友谊呢?看看这些不同风格的友谊,也包括我们美国式的,每一种都与整个生活方式有关,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共同之处呢?友谊,与亲属关系不同,暗含了选择的自由,这是大家的一个共识。朋友是彼此之间互相选择的。正因为是这样,每个朋友都使对方觉得他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管这种认识的依据是什么。朋友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互谅互让的平等关系。这些共同之处使得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美国人能够接受不同风格的友情,这一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国外找到新朋友,并与之融洽相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