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成语故事 是故事!!!!!!! 及意思 。。。。 最好快点 我赶时间 谢谢了啊
展开全部
太公钓鱼 (tài gōng diào yú )
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骄奢淫逸,烂杀百姓。纣王手下有个叫姜尚,又名姜子牙的大臣,他见纣王如此胡作非为,便弃官而走,隐居在渭水之滨。
渭河一带是诸候姬昌的管辖范围。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姜子牙知道姬昌胸怀大志,求贤如渴,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渭水边“钓鱼”。一般人用弯钩钓鱼,弯钩上挂着鱼饵,然后把鱼钩放入水中,诱骗鱼儿上钩。可是姜子牙用的鱼钩是直的,上面不放鱼饵,而且离开水面足有三尺高。他一边高举钓竿,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愿意的就上钩吧!”
在水边钓鱼的姜子牙七十岁时,巧遇在渭水河边出猎的姬昌。姬昌同他交谈,谈得非常投机,文王了解姜尚确有真才,便让姜尚与他同车而归。
姜子牙入朝后,被姬昌封为太公。姬昌曾问姜子牙:“怎么样才能得到天下呢?”姜子牙说:“王者之国,使人民富裕;霸者之国,使士富裕;仅存之国,使大夫富裕;无道之国,国库富裕。这叫做上溢而下漏。”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年代最长久的周朝。
“太公钓鱼”比喻心甘情愿上圈套。
(出自《武王伐纣平话》)
石邑深涧
董阏于被派往赵国的上地担任地方长官。
一天董阏于在石邑山,见到一条深涧,像斧削,似城墙;深及百丈,十分险要。董阏于问当地人: “有没有谁掉进去过?”回答说:“没有。”
董阏于问:“不懂事的孩子、白痴、聋哑、疯子,有没有进去的?”回答说也没有。
董阏于问:“那么牛马猪狗,有没有掉进去的呢?”回答还是没有。
董阏于问:“为什么呢?” 回答说:“这深涧十分危险,谁要是掉进去了,哪还能有性命?因此谁走到这里都万分小心,都不敢去碰它,连牲畜也止步不前。”
董阏于喟然叹息地说: “我找到治理的办法了:制定严厉的法律,又严厉地行使它,就好比这百丈深涧,那谁还敢去触犯它呢?”
“石邑深涧”用来形容森严的法律。事实上,执法必严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维持社会的秩序,但是立法的原则应该基于扬善。如果法律森严却不扬善,那么这些严厉残酷的施暴者本身也免不了被老百姓扔进那山涧的结果。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白龙微服 (bái lóng wēi fú)
传说白龙下到清凉的深渊里,变成一条鱼。渔人豫且用鱼叉射中它的眼睛。白龙负伤,去向天帝告状。天帝问他当时在何处是什么样的状态,白龙回答自己在深渊里歇凉时变成鱼的形状受伤的。天帝说鱼本来就是让人射的,不能怪罪豫且。
一字千金 (yī zì qiān jīn)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
(名子楚)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
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
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
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
提名“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
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
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
珠矶,不可多得。例如我们读到一位名学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
高学生的学业程度和品质,还能相应增加教师本身的进修,对这样的一篇价值极高的文章,
我们便可说它“一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会中,样样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么我
们说,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费价格之高,相当于“一字千金”。不过,通常我们还是用
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
胸有成竹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草船借箭 (cǎo chuǎn jiè jiàn)
周瑜见诸葛亮有才干,总想找机会除掉他。一天,周瑜以公务为由,要诸葛亮10天内赶造十万支箭。没想到诸葛亮答应了,还说只要3天时间。周瑜很高兴,和诸葛亮立了军令状。 诸葛亮悄悄找来鲁肃,说:“请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士兵。船用青布盖起来,在船的两边扎上一千多个草把子。”鲁肃答应了。到了第三天四更,诸葛亮和鲁肃坐着这二十条船来到江里。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人面对面都看不清。船靠近了北岸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叫船上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摸不清虚实,不敢出兵,调集了一万多士兵朝江里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把二十条船掉个头,继续擂鼓呐喊。天快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已经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去。曹操才知道上当了。
鲁肃很佩服诸葛亮,说:“先生怎么知道今天有大雾呢?”诸葛亮曰:“作将军的怎么能不知道天文、地理和阴阳呢?三天前我已经算到今日有大雾了。”
就这样诸葛亮完成了造箭任务。
“草船借箭”形容神奇的计谋。
(出自《三国演义》)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 )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
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地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
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
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位开玩笑说:
“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
“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成者英雄败者贼 ( )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盗跖》。
在春秋这个社会(其实不限于春秋),小的盗贼被抓起来,而窃国大盗却成了诸侯。齐桓公小白杀了他的哥哥才当上齐国的国君,当上国君后又把嫂子据为己有。对这样的人,著名的贤人管仲却心甘情愿地辅佐他。齐国的大臣田常杀死了齐王,窃取了齐国,自己当了齐王。对这样的窃国大盗,圣人孔子也毫无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给他的钱。要是议论起来,这种事情真是让人不足挂齿,可是连圣贤都对他们没有非议。其实这事有什么奇怪呢?《尚书》上说:“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在后来的社会也是这样。北宋苏轼在《孔北海赞序》中说:“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曹)操得在英雄之列。”可惜的是,庄子、苏轼这样的大声疾呼不常听到。与此相对的一个成语是“不以成败论英雄”。作此呼吁者多半是失败的一方。国民党被打败,逃到台湾。台湾的报纸议论起来,就经常用“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个词。
鸟道羊肠
清豁禅师是五代人,知道自己要圆寂了,给众人留下一首遗偈说……
世人休说路行难,
鸟道羊肠咫尺间。
珍重苎溪溪畔水,
汝归沧海我归山。
又吩咐众人说:“我死后把我的尸骨留给虫蚁,不要修建墓塔。”说完就进入湖头山,坐在磐石上,不久就圆寂了。
众人遵照他的遗命,等了七天再去看,发现尸首完好无损,竟然没有虫蚁来侵食。
“鸟道羊肠”比喻狭窄曲折的山路。
(出自《五灯会元》)
一暴十寒 (yī pù shí hán)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
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
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
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
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
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
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
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
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
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
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
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
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
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
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
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指鹿为马 (zhǐ lù wéi mǎ)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一箭双雕 (yī jiàn shuāng diāo)
据《北史·长孙晟(shèng)传》记载:长孙晟是北周时洛阳人。他智谋过人,武艺超群,十八岁时就当了一名禁卫东宫的武官。但真正赏识他的是隋国公杨坚。有一次,隋国公杨坚偶然与他交谈了几句,就发现他有勇有谋,认定他日后必定能成为一代名将。
那时,北方游牧民族突厥首领摄图,和北周友好相处,互派使节往来。为了炫耀各自的实力,双方都选派有勇有智的人充当使者,但傲慢的摄图对北周派来的使者大都瞧不起。
有一次,长孙晟被派去陪同正使宇文神庆出使突厥。摄图见到长孙晟后,一改往日对北周使者的轻蔑态度,竟要求宇文神庆将长孙晟留下来。宇文神庆答应了摄图的请求,长孙晟就这样留在了突厥。整整一年过去了,摄图还是让长孙晟继续跟随在自己身边,不让他回北周,而且,摄图每次出猎,总要长孙晟陪同。
一天,摄图在毡帐前看见空中有两只大雕盘旋着,正在争夺一块肉。他很有兴致地喊来长孙晟,并叫人拿两枝箭递给长孙晟,命令他把两只雕射下来。
长孙晟接过箭,迅速翻身上马飞驰而去。他渐渐离大雕的位置很近了,只见他拉弓搭箭,认准目标一箭射去,竟射穿了两只大雕的胸膛!两只大雕顿时一齐落地。长孙晟一箭双雕的高超箭术,博得了在场的突厥士兵的连声喝彩,摄图也异常高兴,他下令重赏长孙晟,并要求部下向长孙晟学习箭术。
后来,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突厥及其他少数民族国家趁机进攻隋朝,为北周复仇。这时,长孙晟已回到隋朝。他凭借自己的智谋和勇武以及对突厥内部情况的了解,帮助杨坚多次打退了突厥的进犯。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一箭双雕”这个成语,比喻做一件事而达到两方面的目的。
市道之交
战国时代,廉颇为赵国立了许多战功,被封为上将军,他家每天都来许多客人。后来廉颇被罢官回家。这时,那些客人一个也不来了。
公元前262,长平之战赵国损失40万士兵,燕国又来趁火打劫。危难中,廉颇又被起用,他不负众望,打败了燕军。当廉颇当了相国后,那些客人陆续又来了。廉颇很看不惯,说:“诸位,你们还是请回去吧!”
有一个客人站出来,说:“廉将军,你得势的时候,我们来追随你;失势时,我们就离开你。天下的人都是因为利益关系交往的(市道之交),这是很自然的事。你何必怨恨、发火呢?”廉颇无话可说。
“市道之交”是说人们出于个人利益而相互交往。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暮夜无知 (mù yè wú zhī)
杨震是东汉时华阴人,以教授学生为生,由于正直、博学,人称“关西孔子”。 五十多岁杨震被逼不过,只得出来做官。他去东莱出任太守,路过山东昌邑时,他以前推荐的秀才王密,正好担任昌邑县令。王密夜晚抱着十斤的?S金来要送给杨震。杨震说:“我深知你的为人,为何你对我却一无所知?” 王密说:“放心吧,三更半夜的,没人知道这件事。” 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王密很羞愧。
他在太尉任内,中常侍李闰为了他哥哥升职,通过汉安帝的舅舅耿室和后兄阎显先后向杨震说情,都被杨震谢绝了。原来李闰又请国舅耿宝向杨震推荐,耿宝对杨震说:“李常侍?F在是皇上眼前红人,希望对他哥哥能从优提拔,而且这也是皇上的意思”。杨震说:“既然是圣旨,请出示尚书府的文书,这样才有根据。”耿宝被驳得哑口无言。
杨震虽然坐了高官,可是他的子女还吃着家常饭菜、出门没有车坐。有人劝他要为子孙后代考虑考虑。杨震说:“让后世知道他们都是清白人家的子孙,这个遗产不是很丰厚吗?”
“暮夜无知”原指夜里做的事情,?]有人知道。后人用来比喻暗中贿赂。
(出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周公吐哺
】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他辅助周武王消灭了商纣。周武王死后,周成王还是个婴儿,他又辅佐成王管理天下。
周朝把鲁地封给周公,周公派自己的儿子伯禽前去管理。临行时,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对于天下来说我的地位也算很高了。可是我常常要中断洗澡,多次吐出口中的饭,赶快出来迎接来访的客人,就是这样还害怕让天下人寒心。希望你到了鲁国,不要以自己的地位骄人。”
“周公吐哺”形容礼贤下士。
(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
[原文]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越俎代庖 (yuè zǔ dài páo)
相传远古时候,在阳城有一位很有才能、很有修养的人,名叫许由。他在箕山隐居,人们都很敬佩他。
当时尧帝想把帝位让给许由,尧帝对他说:“你看,天上的日月已经出来了,这时还不熄灭蜡烛的火光,它的光同日月比起来,太微不足道了!天上的及时雨已经降落了,这时还要用人工去灌溉,难道不是徒劳吗?先生很有才华,要是当了帝王,一定会治理好天下。如果让我继续占着这个帝位,我心里觉得惭愧。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您吧!”
许由不愿接受帝位,连忙推辞说:“您已经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了,我再来代替你,这是为什么?鹪鹩在森林里筑巢,占一根树枝的地方就行了,鼹鼠在河边饮水,顶多喝满一肚子也就够了。算了吧,我的君主!我要天下干什么用呢?厨师在祭祀的时候,又做菜,又备酒,忙得不可开交,可是掌管祭祀的人,并不能因为厨师很忙,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丢下手中的祭祀用具,去代替厨师做菜、备酒啊!你就是丢开天下不管,我也决不会代替你的职务。”说罢,许由就到田间劳动去了。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出“越俎代庖”这句成语,用以比喻超出自己的职责,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这句成语也可简写为“代庖”、“庖代”。“俎”读zǔ音,是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具,“庖”读páo。音,不读bāo音,当“厨师”讲。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逍遥游》。书中说,“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糟糠之妻 (zāo kāng zhī qī)
宋弘是光武帝刘秀的大司空(主监察),为人正直。
一次刘秀身边需要一位博学的人,宋弘就推荐了桓谭。后来宋弘发现桓谭老是给刘秀弹奏郑国的靡靡之音,立即把桓谭叫来,责备他。后来宋弘又向刘秀谢罪,说:“我原想让桓谭忠心辅佐王室,可是现在整个朝廷都爱听郑国的亡国之音,希望治我的罪。”刘秀就把桓谭免职了。
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死了丈夫,刘秀希望她从满朝文武中再选一位丈夫。湖阳公主说:“满朝大臣中,宋弘的才貌和品行最好。”于是刘秀召见宋弘,说:“俗话说,一个人地位高了,就要改交富有的朋友;发了财了就要另娶妻子,这可是人之常情啊!”宋弘说:“我听说,一个人在贫贱时交的朋友是不能忘记的;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是不能抛弃的。(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和湖阳公主只好打消了念头。
(出《后汉书》卷二十六)
白衣送酒 (bái yī sòng jiǔ )
晋朝时期,彭泽令陶渊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辞官归隐,从此躬耕终生。有一年重阳节,因为家贫没酒喝,心情特别烦闷,独自在篱笆边散步,忽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说奉王弘之命前来送酒,陶渊明心中大喜,接过酒立即尽饮至醉。
东坡画扇 (dōng pō huà shàn )
苏东坡很有同情心。他在杭州作官时,有一次一位绫绢商人告一个制扇匠人欠他两万绫绢钱不还。匠人说:“前不久他父亲死了,花了一笔钱。今年杭州连日阴雨,天气寒冷,没有人买扇子,我一时拿不出钱来还帐。”苏轼想了半天,让那匠人回家把扇子抱来,挑出二十把折扇,拿起公堂上的毛笔,在扇面上题字、作画,然后命匠人快拿到外面去卖。匠人刚出衙门,扇子就被抢购一空,每把一千钱,正好够还帐的。
四十五岁时苏东坡在监狱被关了一百天,幸好皇帝特赦才被放出。后来他在一片杂记中说:“我从小就不喜欢杀生,可是也没有完全断绝过。近年来开始不杀猪羊了,可是生性喜欢吃蟹蛤,免不了有时要杀。去年得罪被关进监狱,开始以为不能脱身了,不想后来获得幸免,于是从此不再杀一物。有时买来蟹蛤,都放进江中。虽然知道蛤在江里活不了,可也许有个万一吧。即使活不了,也比在锅里受煎熬要好得多。我并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只是因为自己也经历过了患难,和在厨房中的鸡鸭没有区别,不想再因为口腹之故,使生命受到这无穷无尽的恐惧。只是恨自己不能忘记美味,有时买死的蟹蛤来吃。”
“东坡画扇”比喻关心百姓疾苦。
(出自何远《春渚纪闻》和苏轼《书南史卢度传》)
解铃还须系铃人 (jiě líng hái xū xì líng rén)
南北朝的泰钦和尚自小悟性过人。有一天,金陵清凉寺方丈法眼和尚开坛讲法,问众人:“老虎脖子上系了一个金铃,谁能把它解下来?”众人都回答不出来。
这时,恰好小泰钦来了。法眼便问泰钦,泰钦说:“大家为什么不回答:‘系铃的人能够解下来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比喻谁惹的麻烦仍须由谁去解决。
(出自宋 惠洪《林间集》)
树欲静而风不止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
一次孔子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坐在路边哭得很伤心,便问他为何如此伤心。 那人说:“因为我犯过三个错误,想起来就伤心。年轻时忙着做学问,没有好好侍奉父母,反而要他们照顾我。我自命清高,做事不够尽心尽力,妨碍了我的升职。从小对朋友不友善,大家都不愿亲近我,现在年纪大了觉得孤单。树欲静而风不止,现在我想好好弥补这一切,可是岁月已经过去了,父母去世了,朋友不再来了,我年龄也大了。每每想起,我就禁不住伤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客观环境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
(出自《韩诗外传》)
闻所未闻 (wén suǒ wèi wén )
刘邦刚刚平定天下,汉人尉他在南越自立为王。刘邦派遣陆贾出使南越。尉他傲慢的坐着接见陆贾。 陆贾说:“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纷纷而起,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纷纷归顺他,当时强大无比。但是汉王只用五年时间就平定了中国。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现在大汉天子不愿百姓再受战争之苦,派遣我来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您理应到郊外远迎,拜倒称臣,但是您却如此桀傲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捣毁你的祖坟,诛灭您的宗族,再派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自己就会杀了您而投降汉朝。”
尉他立刻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通过交谈,尉他说:“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等到你来到这里,使我每天都能听到了以前从没有听到过的事。”
“闻所未闻”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骄奢淫逸,烂杀百姓。纣王手下有个叫姜尚,又名姜子牙的大臣,他见纣王如此胡作非为,便弃官而走,隐居在渭水之滨。
渭河一带是诸候姬昌的管辖范围。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姜子牙知道姬昌胸怀大志,求贤如渴,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渭水边“钓鱼”。一般人用弯钩钓鱼,弯钩上挂着鱼饵,然后把鱼钩放入水中,诱骗鱼儿上钩。可是姜子牙用的鱼钩是直的,上面不放鱼饵,而且离开水面足有三尺高。他一边高举钓竿,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愿意的就上钩吧!”
在水边钓鱼的姜子牙七十岁时,巧遇在渭水河边出猎的姬昌。姬昌同他交谈,谈得非常投机,文王了解姜尚确有真才,便让姜尚与他同车而归。
姜子牙入朝后,被姬昌封为太公。姬昌曾问姜子牙:“怎么样才能得到天下呢?”姜子牙说:“王者之国,使人民富裕;霸者之国,使士富裕;仅存之国,使大夫富裕;无道之国,国库富裕。这叫做上溢而下漏。”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年代最长久的周朝。
“太公钓鱼”比喻心甘情愿上圈套。
(出自《武王伐纣平话》)
石邑深涧
董阏于被派往赵国的上地担任地方长官。
一天董阏于在石邑山,见到一条深涧,像斧削,似城墙;深及百丈,十分险要。董阏于问当地人: “有没有谁掉进去过?”回答说:“没有。”
董阏于问:“不懂事的孩子、白痴、聋哑、疯子,有没有进去的?”回答说也没有。
董阏于问:“那么牛马猪狗,有没有掉进去的呢?”回答还是没有。
董阏于问:“为什么呢?” 回答说:“这深涧十分危险,谁要是掉进去了,哪还能有性命?因此谁走到这里都万分小心,都不敢去碰它,连牲畜也止步不前。”
董阏于喟然叹息地说: “我找到治理的办法了:制定严厉的法律,又严厉地行使它,就好比这百丈深涧,那谁还敢去触犯它呢?”
“石邑深涧”用来形容森严的法律。事实上,执法必严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维持社会的秩序,但是立法的原则应该基于扬善。如果法律森严却不扬善,那么这些严厉残酷的施暴者本身也免不了被老百姓扔进那山涧的结果。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白龙微服 (bái lóng wēi fú)
传说白龙下到清凉的深渊里,变成一条鱼。渔人豫且用鱼叉射中它的眼睛。白龙负伤,去向天帝告状。天帝问他当时在何处是什么样的状态,白龙回答自己在深渊里歇凉时变成鱼的形状受伤的。天帝说鱼本来就是让人射的,不能怪罪豫且。
一字千金 (yī zì qiān jīn)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
(名子楚)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
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
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
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
提名“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
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
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
珠矶,不可多得。例如我们读到一位名学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
高学生的学业程度和品质,还能相应增加教师本身的进修,对这样的一篇价值极高的文章,
我们便可说它“一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会中,样样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么我
们说,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费价格之高,相当于“一字千金”。不过,通常我们还是用
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
胸有成竹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草船借箭 (cǎo chuǎn jiè jiàn)
周瑜见诸葛亮有才干,总想找机会除掉他。一天,周瑜以公务为由,要诸葛亮10天内赶造十万支箭。没想到诸葛亮答应了,还说只要3天时间。周瑜很高兴,和诸葛亮立了军令状。 诸葛亮悄悄找来鲁肃,说:“请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士兵。船用青布盖起来,在船的两边扎上一千多个草把子。”鲁肃答应了。到了第三天四更,诸葛亮和鲁肃坐着这二十条船来到江里。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人面对面都看不清。船靠近了北岸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叫船上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摸不清虚实,不敢出兵,调集了一万多士兵朝江里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把二十条船掉个头,继续擂鼓呐喊。天快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已经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去。曹操才知道上当了。
鲁肃很佩服诸葛亮,说:“先生怎么知道今天有大雾呢?”诸葛亮曰:“作将军的怎么能不知道天文、地理和阴阳呢?三天前我已经算到今日有大雾了。”
就这样诸葛亮完成了造箭任务。
“草船借箭”形容神奇的计谋。
(出自《三国演义》)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 )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
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地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
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
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位开玩笑说:
“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
“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成者英雄败者贼 ( )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盗跖》。
在春秋这个社会(其实不限于春秋),小的盗贼被抓起来,而窃国大盗却成了诸侯。齐桓公小白杀了他的哥哥才当上齐国的国君,当上国君后又把嫂子据为己有。对这样的人,著名的贤人管仲却心甘情愿地辅佐他。齐国的大臣田常杀死了齐王,窃取了齐国,自己当了齐王。对这样的窃国大盗,圣人孔子也毫无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给他的钱。要是议论起来,这种事情真是让人不足挂齿,可是连圣贤都对他们没有非议。其实这事有什么奇怪呢?《尚书》上说:“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在后来的社会也是这样。北宋苏轼在《孔北海赞序》中说:“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曹)操得在英雄之列。”可惜的是,庄子、苏轼这样的大声疾呼不常听到。与此相对的一个成语是“不以成败论英雄”。作此呼吁者多半是失败的一方。国民党被打败,逃到台湾。台湾的报纸议论起来,就经常用“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个词。
鸟道羊肠
清豁禅师是五代人,知道自己要圆寂了,给众人留下一首遗偈说……
世人休说路行难,
鸟道羊肠咫尺间。
珍重苎溪溪畔水,
汝归沧海我归山。
又吩咐众人说:“我死后把我的尸骨留给虫蚁,不要修建墓塔。”说完就进入湖头山,坐在磐石上,不久就圆寂了。
众人遵照他的遗命,等了七天再去看,发现尸首完好无损,竟然没有虫蚁来侵食。
“鸟道羊肠”比喻狭窄曲折的山路。
(出自《五灯会元》)
一暴十寒 (yī pù shí hán)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
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
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
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
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
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
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
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
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
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
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
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
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
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
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
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指鹿为马 (zhǐ lù wéi mǎ)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一箭双雕 (yī jiàn shuāng diāo)
据《北史·长孙晟(shèng)传》记载:长孙晟是北周时洛阳人。他智谋过人,武艺超群,十八岁时就当了一名禁卫东宫的武官。但真正赏识他的是隋国公杨坚。有一次,隋国公杨坚偶然与他交谈了几句,就发现他有勇有谋,认定他日后必定能成为一代名将。
那时,北方游牧民族突厥首领摄图,和北周友好相处,互派使节往来。为了炫耀各自的实力,双方都选派有勇有智的人充当使者,但傲慢的摄图对北周派来的使者大都瞧不起。
有一次,长孙晟被派去陪同正使宇文神庆出使突厥。摄图见到长孙晟后,一改往日对北周使者的轻蔑态度,竟要求宇文神庆将长孙晟留下来。宇文神庆答应了摄图的请求,长孙晟就这样留在了突厥。整整一年过去了,摄图还是让长孙晟继续跟随在自己身边,不让他回北周,而且,摄图每次出猎,总要长孙晟陪同。
一天,摄图在毡帐前看见空中有两只大雕盘旋着,正在争夺一块肉。他很有兴致地喊来长孙晟,并叫人拿两枝箭递给长孙晟,命令他把两只雕射下来。
长孙晟接过箭,迅速翻身上马飞驰而去。他渐渐离大雕的位置很近了,只见他拉弓搭箭,认准目标一箭射去,竟射穿了两只大雕的胸膛!两只大雕顿时一齐落地。长孙晟一箭双雕的高超箭术,博得了在场的突厥士兵的连声喝彩,摄图也异常高兴,他下令重赏长孙晟,并要求部下向长孙晟学习箭术。
后来,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突厥及其他少数民族国家趁机进攻隋朝,为北周复仇。这时,长孙晟已回到隋朝。他凭借自己的智谋和勇武以及对突厥内部情况的了解,帮助杨坚多次打退了突厥的进犯。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一箭双雕”这个成语,比喻做一件事而达到两方面的目的。
市道之交
战国时代,廉颇为赵国立了许多战功,被封为上将军,他家每天都来许多客人。后来廉颇被罢官回家。这时,那些客人一个也不来了。
公元前262,长平之战赵国损失40万士兵,燕国又来趁火打劫。危难中,廉颇又被起用,他不负众望,打败了燕军。当廉颇当了相国后,那些客人陆续又来了。廉颇很看不惯,说:“诸位,你们还是请回去吧!”
有一个客人站出来,说:“廉将军,你得势的时候,我们来追随你;失势时,我们就离开你。天下的人都是因为利益关系交往的(市道之交),这是很自然的事。你何必怨恨、发火呢?”廉颇无话可说。
“市道之交”是说人们出于个人利益而相互交往。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暮夜无知 (mù yè wú zhī)
杨震是东汉时华阴人,以教授学生为生,由于正直、博学,人称“关西孔子”。 五十多岁杨震被逼不过,只得出来做官。他去东莱出任太守,路过山东昌邑时,他以前推荐的秀才王密,正好担任昌邑县令。王密夜晚抱着十斤的?S金来要送给杨震。杨震说:“我深知你的为人,为何你对我却一无所知?” 王密说:“放心吧,三更半夜的,没人知道这件事。” 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王密很羞愧。
他在太尉任内,中常侍李闰为了他哥哥升职,通过汉安帝的舅舅耿室和后兄阎显先后向杨震说情,都被杨震谢绝了。原来李闰又请国舅耿宝向杨震推荐,耿宝对杨震说:“李常侍?F在是皇上眼前红人,希望对他哥哥能从优提拔,而且这也是皇上的意思”。杨震说:“既然是圣旨,请出示尚书府的文书,这样才有根据。”耿宝被驳得哑口无言。
杨震虽然坐了高官,可是他的子女还吃着家常饭菜、出门没有车坐。有人劝他要为子孙后代考虑考虑。杨震说:“让后世知道他们都是清白人家的子孙,这个遗产不是很丰厚吗?”
“暮夜无知”原指夜里做的事情,?]有人知道。后人用来比喻暗中贿赂。
(出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周公吐哺
】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他辅助周武王消灭了商纣。周武王死后,周成王还是个婴儿,他又辅佐成王管理天下。
周朝把鲁地封给周公,周公派自己的儿子伯禽前去管理。临行时,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对于天下来说我的地位也算很高了。可是我常常要中断洗澡,多次吐出口中的饭,赶快出来迎接来访的客人,就是这样还害怕让天下人寒心。希望你到了鲁国,不要以自己的地位骄人。”
“周公吐哺”形容礼贤下士。
(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
[原文]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越俎代庖 (yuè zǔ dài páo)
相传远古时候,在阳城有一位很有才能、很有修养的人,名叫许由。他在箕山隐居,人们都很敬佩他。
当时尧帝想把帝位让给许由,尧帝对他说:“你看,天上的日月已经出来了,这时还不熄灭蜡烛的火光,它的光同日月比起来,太微不足道了!天上的及时雨已经降落了,这时还要用人工去灌溉,难道不是徒劳吗?先生很有才华,要是当了帝王,一定会治理好天下。如果让我继续占着这个帝位,我心里觉得惭愧。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您吧!”
许由不愿接受帝位,连忙推辞说:“您已经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了,我再来代替你,这是为什么?鹪鹩在森林里筑巢,占一根树枝的地方就行了,鼹鼠在河边饮水,顶多喝满一肚子也就够了。算了吧,我的君主!我要天下干什么用呢?厨师在祭祀的时候,又做菜,又备酒,忙得不可开交,可是掌管祭祀的人,并不能因为厨师很忙,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丢下手中的祭祀用具,去代替厨师做菜、备酒啊!你就是丢开天下不管,我也决不会代替你的职务。”说罢,许由就到田间劳动去了。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出“越俎代庖”这句成语,用以比喻超出自己的职责,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这句成语也可简写为“代庖”、“庖代”。“俎”读zǔ音,是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具,“庖”读páo。音,不读bāo音,当“厨师”讲。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逍遥游》。书中说,“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糟糠之妻 (zāo kāng zhī qī)
宋弘是光武帝刘秀的大司空(主监察),为人正直。
一次刘秀身边需要一位博学的人,宋弘就推荐了桓谭。后来宋弘发现桓谭老是给刘秀弹奏郑国的靡靡之音,立即把桓谭叫来,责备他。后来宋弘又向刘秀谢罪,说:“我原想让桓谭忠心辅佐王室,可是现在整个朝廷都爱听郑国的亡国之音,希望治我的罪。”刘秀就把桓谭免职了。
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死了丈夫,刘秀希望她从满朝文武中再选一位丈夫。湖阳公主说:“满朝大臣中,宋弘的才貌和品行最好。”于是刘秀召见宋弘,说:“俗话说,一个人地位高了,就要改交富有的朋友;发了财了就要另娶妻子,这可是人之常情啊!”宋弘说:“我听说,一个人在贫贱时交的朋友是不能忘记的;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是不能抛弃的。(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和湖阳公主只好打消了念头。
(出《后汉书》卷二十六)
白衣送酒 (bái yī sòng jiǔ )
晋朝时期,彭泽令陶渊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辞官归隐,从此躬耕终生。有一年重阳节,因为家贫没酒喝,心情特别烦闷,独自在篱笆边散步,忽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说奉王弘之命前来送酒,陶渊明心中大喜,接过酒立即尽饮至醉。
东坡画扇 (dōng pō huà shàn )
苏东坡很有同情心。他在杭州作官时,有一次一位绫绢商人告一个制扇匠人欠他两万绫绢钱不还。匠人说:“前不久他父亲死了,花了一笔钱。今年杭州连日阴雨,天气寒冷,没有人买扇子,我一时拿不出钱来还帐。”苏轼想了半天,让那匠人回家把扇子抱来,挑出二十把折扇,拿起公堂上的毛笔,在扇面上题字、作画,然后命匠人快拿到外面去卖。匠人刚出衙门,扇子就被抢购一空,每把一千钱,正好够还帐的。
四十五岁时苏东坡在监狱被关了一百天,幸好皇帝特赦才被放出。后来他在一片杂记中说:“我从小就不喜欢杀生,可是也没有完全断绝过。近年来开始不杀猪羊了,可是生性喜欢吃蟹蛤,免不了有时要杀。去年得罪被关进监狱,开始以为不能脱身了,不想后来获得幸免,于是从此不再杀一物。有时买来蟹蛤,都放进江中。虽然知道蛤在江里活不了,可也许有个万一吧。即使活不了,也比在锅里受煎熬要好得多。我并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只是因为自己也经历过了患难,和在厨房中的鸡鸭没有区别,不想再因为口腹之故,使生命受到这无穷无尽的恐惧。只是恨自己不能忘记美味,有时买死的蟹蛤来吃。”
“东坡画扇”比喻关心百姓疾苦。
(出自何远《春渚纪闻》和苏轼《书南史卢度传》)
解铃还须系铃人 (jiě líng hái xū xì líng rén)
南北朝的泰钦和尚自小悟性过人。有一天,金陵清凉寺方丈法眼和尚开坛讲法,问众人:“老虎脖子上系了一个金铃,谁能把它解下来?”众人都回答不出来。
这时,恰好小泰钦来了。法眼便问泰钦,泰钦说:“大家为什么不回答:‘系铃的人能够解下来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比喻谁惹的麻烦仍须由谁去解决。
(出自宋 惠洪《林间集》)
树欲静而风不止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
一次孔子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坐在路边哭得很伤心,便问他为何如此伤心。 那人说:“因为我犯过三个错误,想起来就伤心。年轻时忙着做学问,没有好好侍奉父母,反而要他们照顾我。我自命清高,做事不够尽心尽力,妨碍了我的升职。从小对朋友不友善,大家都不愿亲近我,现在年纪大了觉得孤单。树欲静而风不止,现在我想好好弥补这一切,可是岁月已经过去了,父母去世了,朋友不再来了,我年龄也大了。每每想起,我就禁不住伤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客观环境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
(出自《韩诗外传》)
闻所未闻 (wén suǒ wèi wén )
刘邦刚刚平定天下,汉人尉他在南越自立为王。刘邦派遣陆贾出使南越。尉他傲慢的坐着接见陆贾。 陆贾说:“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纷纷而起,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纷纷归顺他,当时强大无比。但是汉王只用五年时间就平定了中国。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现在大汉天子不愿百姓再受战争之苦,派遣我来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您理应到郊外远迎,拜倒称臣,但是您却如此桀傲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捣毁你的祖坟,诛灭您的宗族,再派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自己就会杀了您而投降汉朝。”
尉他立刻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通过交谈,尉他说:“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等到你来到这里,使我每天都能听到了以前从没有听到过的事。”
“闻所未闻”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展开全部
五帝、大禹、商朝、周武王灭纣、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秦穆公、管仲、齐桓公、晏子、鲁庄公、燕昭王、卫灵公、宋囊公、楚庄王、宋国的兴亡、公子重耳、晋文公、孟明视、晋灵公、赵氏孤儿、楚庄王、晋初年陵之战、伍子胥、勾践、夫差、胡服骑射、触龙说赵太后、孔子、孙膑、庞涓、商鞅、苏秦、张仪、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廉颇、蔺相如、田单火牛破燕军、屈原、荆轲、秦王、秦始皇、秦二世、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张良、陈平``````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请再看一眼要求 是成语故事和意思
追答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没地可写了,你在追问几句,我还有很多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