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知识点总结1
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第1节 动物的运动方式
1.动物的运动方式:水中(游泳为主)、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空中(飞行为主)。
2.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3.动物运动的意义: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迁徙到适宜的栖息场所;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这些都有利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动物的生殖和繁衍。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4.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5.骨是一种器官。分为长骨(管状。如肱骨、股骨)、短骨(较大颗粒状。如腕骨)、扁骨(板状。如胸骨)和不规则骨(不规则。如脊椎)。
6.长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松质、骨密质)、骨髓。
7.骨与骨之间能活动的连接叫关节。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8.骨由骨连接构成骨骼。 骨骼分为中轴骨(颅骨、椎骨等)和四肢骨(股骨和带骨)。
9.骨骼肌除参与运动外,还有维持人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参与呼吸排便、表达情感、维持体温等多种功能。
10.人体运动多是由骨的杠杆运动表现出来的。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11.动物在内外刺激下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
12.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3.(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过程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
获得途径 由体内遗传物质所控制 通过条件反射、尝试、顿悟、印随学习而逐渐形成的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4.(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分)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有:取食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指同种生物间)、繁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等)、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15.蜂群的组织:
成员 数量 蜂房大小 食物 职能 性别及来源
蜂王(后) 1只 最大 王浆
(富含蛋白质) 产卵 受精卵→♀
雄蜂
几只
中
花粉
花蜜
蜂蜜 交尾
(完成后即死去) 未受精卵→♂
工蜂 成百上千
(最多) 小 其他
所有工作 受精卵→♀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16.科学家研究的案例:
科学家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方法 成就
[法]法布尔 昆虫 观察法 《昆虫记》
[奥]弗里施 蜜蜂的色觉 实验法 证明了蜜蜂的确不是色盲,推翻了人们的错误看法
[英籍荷]延伯根 银鸥幼雏的求食 观察法、实验法 利用模型研究表明,银鸥幼雏啄亲鸟求食的行为是由亲鸟喙上的红斑引起的
[奥]劳伦斯 小野雁的学习行为 实验法 如果小野雁在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失去了母亲,就喙跟随另一种替代物
17.区别观察法和实验法
观察法 实验法
区别 主要目标 描述动物的行为表现 说明行为发生或变化
方法程序 借助器具直接观察 实验处理后再观察
材料处理 对动物不施加影响 对动物施加影响
联系 实验法以观察法为基础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1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8.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制造)者,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19.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复杂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这种营养关系形成了食物链。
20.动物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
21.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的方向。每条食物链必由生产者为开端(绿色植物),以凶猛的食肉(杂食)动物为终端。食物链一般不把人列在其中。
22.动物对环境的影响:依赖→适应→影响→改变。
举例:动物的积极作用:动物传粉;动物传播种子等
动物的消极作用:影响水中的透光程度;啃食植物的各个器官,直接或间接对 植物造成影响等
第2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
23.我国的珍稀动物: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甘、陕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扭角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甘、藏、陕);褐马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晋、冀);扬子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苏、浙、豫、皖)等
第3节 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
24.动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动物的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25.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26.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濒危动物繁殖中心。法制教育和管理的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7.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28.微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 单细胞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等
多细胞生物:霉菌、食用菌、药用菌等
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微生物的生活
代谢方式 腐生生活——生物圈中的分解者
(枯草杆菌、乳酸菌、霉菌等)
寄生生活——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等)
自养生活——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
繁殖特点:速度极快
29.微生物的生存条件:营养物质(有机物,有的需CO2)、H2O、适宜的温度、空间(很小)。
30.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土壤。 动植物的体表和体内也是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
第2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1.微生物与食品:如酵母菌应用于发酵工业(面包、啤酒和白酒、葡萄酒等)。
32.微生物与疾病:某些微生物寄生在人体表或体内,可以使人患上某种疾病。
33.微生物与医药:如医疗中常用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就是从相应的真菌产生的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防治传染病,控制家禽畜的生长,防治植物的细菌和真菌性病害。
34.微生物的应用前景: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微生物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鄙人自己打的哦!全是尽量捡的精华部分!
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第1节 动物的运动方式
1.动物的运动方式:水中(游泳为主)、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空中(飞行为主)。
2.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3.动物运动的意义: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迁徙到适宜的栖息场所;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这些都有利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动物的生殖和繁衍。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4.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5.骨是一种器官。分为长骨(管状。如肱骨、股骨)、短骨(较大颗粒状。如腕骨)、扁骨(板状。如胸骨)和不规则骨(不规则。如脊椎)。
6.长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松质、骨密质)、骨髓。
7.骨与骨之间能活动的连接叫关节。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8.骨由骨连接构成骨骼。 骨骼分为中轴骨(颅骨、椎骨等)和四肢骨(股骨和带骨)。
9.骨骼肌除参与运动外,还有维持人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参与呼吸排便、表达情感、维持体温等多种功能。
10.人体运动多是由骨的杠杆运动表现出来的。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11.动物在内外刺激下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
12.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3.(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过程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
获得途径 由体内遗传物质所控制 通过条件反射、尝试、顿悟、印随学习而逐渐形成的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4.(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分)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有:取食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指同种生物间)、繁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等)、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15.蜂群的组织:
成员 数量 蜂房大小 食物 职能 性别及来源
蜂王(后) 1只 最大 王浆
(富含蛋白质) 产卵 受精卵→♀
雄蜂
几只
中
花粉
花蜜
蜂蜜 交尾
(完成后即死去) 未受精卵→♂
工蜂 成百上千
(最多) 小 其他
所有工作 受精卵→♀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16.科学家研究的案例:
科学家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方法 成就
[法]法布尔 昆虫 观察法 《昆虫记》
[奥]弗里施 蜜蜂的色觉 实验法 证明了蜜蜂的确不是色盲,推翻了人们的错误看法
[英籍荷]延伯根 银鸥幼雏的求食 观察法、实验法 利用模型研究表明,银鸥幼雏啄亲鸟求食的行为是由亲鸟喙上的红斑引起的
[奥]劳伦斯 小野雁的学习行为 实验法 如果小野雁在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失去了母亲,就喙跟随另一种替代物
17.区别观察法和实验法
观察法 实验法
区别 主要目标 描述动物的行为表现 说明行为发生或变化
方法程序 借助器具直接观察 实验处理后再观察
材料处理 对动物不施加影响 对动物施加影响
联系 实验法以观察法为基础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1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8.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制造)者,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19.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复杂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这种营养关系形成了食物链。
20.动物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
21.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的方向。每条食物链必由生产者为开端(绿色植物),以凶猛的食肉(杂食)动物为终端。食物链一般不把人列在其中。
22.动物对环境的影响:依赖→适应→影响→改变。
举例:动物的积极作用:动物传粉;动物传播种子等
动物的消极作用:影响水中的透光程度;啃食植物的各个器官,直接或间接对 植物造成影响等
第2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
23.我国的珍稀动物: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甘、陕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扭角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甘、藏、陕);褐马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晋、冀);扬子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苏、浙、豫、皖)等
第3节 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
24.动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动物的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25.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26.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濒危动物繁殖中心。法制教育和管理的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7.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28.微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 单细胞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等
多细胞生物:霉菌、食用菌、药用菌等
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微生物的生活
代谢方式 腐生生活——生物圈中的分解者
(枯草杆菌、乳酸菌、霉菌等)
寄生生活——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等)
自养生活——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
繁殖特点:速度极快
29.微生物的生存条件:营养物质(有机物,有的需CO2)、H2O、适宜的温度、空间(很小)。
30.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土壤。 动植物的体表和体内也是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
第2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1.微生物与食品:如酵母菌应用于发酵工业(面包、啤酒和白酒、葡萄酒等)。
32.微生物与疾病:某些微生物寄生在人体表或体内,可以使人患上某种疾病。
33.微生物与医药:如医疗中常用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就是从相应的真菌产生的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防治传染病,控制家禽畜的生长,防治植物的细菌和真菌性病害。
34.微生物的应用前景: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微生物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鄙人自己打的哦!全是尽量捡的精华部分!
展开全部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概况
1、背景:内忧外患,内外交困。
2、目的: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中央:恭亲王弈忻
3、代表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口号:自强,求富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 1861年)、江南织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 1865年)、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2、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李鸿章 上海)、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3、筹划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京师同文馆(培养军事、外交、科技人才)
三、评价
1、破产原因: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旧不除新。
2、评价
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里,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7课 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
1、背景:中国对日签订马关条约。
2、影响: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从此,变法维新运动拉开了序幕。
3、发展:梁启超、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后改名《中外纪文》(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二、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9月
2、内容:a、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3、失败
遭到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反对
主观原因
原因 新军首领袁世凯告密
维新派力量小
客观原因
光绪皇帝无实权
4、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康广仁、林旭、刘光第、杨深秀、杨锐
5、历史意义
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创建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科学知识。在社会起了思想起蒙作用
第8课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兴中会
时间、地点:1894年 檀香山(美国夏威夷)
成立者:孙中山
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同盟会
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成立者:孙中山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民报》(在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合称“三民主义”。)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二、武昌起义
1、时间、地点:1911年10月10日 湖北武昌
2、经过:占领楚望台军械库---猛攻湖广总督衙门---攻占汉口、汉阳
3、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地点:1912年1月1日
条件:清政府在政治上瓦解;三大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宣布独立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奠定了组织基础。
4、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一、背景
1、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3、民主主义者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二、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新青年》)
2、口号:民主、科学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
5、运动中心:北京大学
三、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斗争锋芒:矛头指向“尊孔复古”
四、发展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五、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第三单元 新民主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
1、导火线:1919年,在凡尔赛和约上,中国外交失败。
2、爆发
时间及地点:1919年5月4日 北京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承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主力:学生
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
中心 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3、发展
主力 由学生变为工人
4、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5、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6、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一种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中共的诞生
1、条件:1、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
2、阶级:工人阶级的不断壮大
3、组织:早期共产党组织
4、干部:五四运动中成长的优秀干部
2、中共“一大“召开
时间、地点:1921年7月 上海(后由于特务跟踪转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
参与者: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
内容: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中共“二大”
时间:1922年
内容:制定革命纲领。大会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后,重申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是民主革命,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之后,党为实现民主革命纲领而奋斗。
第11课 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目的: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一支可靠的军队。
2、时间、地点: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3、领导人:蒋介石(任校长) 周恩来(政治部主任)
4、作用:培养了政治、军事人才,建立了国民革命军。
二、北伐胜利进军
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概况
时间:1926年7月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人物:蒋介石(任总司令)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先锋:叶挺第四军独立团(铁军)
3、结果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大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在我党的领导下,广大工农群众对北伐战争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援,使国民革命军迅速地向前推进。西路军解放了湖南,攻克了湖北武汉;中路军解放了江西;东路军解放了福建。1927年初,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但是,正当北伐军向前发展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势力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同时,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影响,党没有能够采取应付突发事变正确的措施。结果,蒋介石反动集团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
4、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
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广大北伐军官兵浴血奋战,和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积极配合和支援。
第6课 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概况
1、背景:内忧外患,内外交困。
2、目的: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中央:恭亲王弈忻
3、代表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口号:自强,求富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 1861年)、江南织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 1865年)、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2、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李鸿章 上海)、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3、筹划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京师同文馆(培养军事、外交、科技人才)
三、评价
1、破产原因: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旧不除新。
2、评价
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里,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7课 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
1、背景:中国对日签订马关条约。
2、影响: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从此,变法维新运动拉开了序幕。
3、发展:梁启超、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后改名《中外纪文》(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二、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9月
2、内容:a、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3、失败
遭到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反对
主观原因
原因 新军首领袁世凯告密
维新派力量小
客观原因
光绪皇帝无实权
4、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康广仁、林旭、刘光第、杨深秀、杨锐
5、历史意义
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创建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科学知识。在社会起了思想起蒙作用
第8课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兴中会
时间、地点:1894年 檀香山(美国夏威夷)
成立者:孙中山
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同盟会
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成立者:孙中山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民报》(在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合称“三民主义”。)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二、武昌起义
1、时间、地点:1911年10月10日 湖北武昌
2、经过:占领楚望台军械库---猛攻湖广总督衙门---攻占汉口、汉阳
3、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地点:1912年1月1日
条件:清政府在政治上瓦解;三大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宣布独立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奠定了组织基础。
4、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一、背景
1、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3、民主主义者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二、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新青年》)
2、口号:民主、科学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
5、运动中心:北京大学
三、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斗争锋芒:矛头指向“尊孔复古”
四、发展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五、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第三单元 新民主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
1、导火线:1919年,在凡尔赛和约上,中国外交失败。
2、爆发
时间及地点:1919年5月4日 北京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承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主力:学生
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
中心 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3、发展
主力 由学生变为工人
4、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5、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6、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一种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中共的诞生
1、条件:1、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
2、阶级:工人阶级的不断壮大
3、组织:早期共产党组织
4、干部:五四运动中成长的优秀干部
2、中共“一大“召开
时间、地点:1921年7月 上海(后由于特务跟踪转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
参与者: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
内容: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中共“二大”
时间:1922年
内容:制定革命纲领。大会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后,重申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是民主革命,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之后,党为实现民主革命纲领而奋斗。
第11课 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目的: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一支可靠的军队。
2、时间、地点: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3、领导人:蒋介石(任校长) 周恩来(政治部主任)
4、作用:培养了政治、军事人才,建立了国民革命军。
二、北伐胜利进军
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概况
时间:1926年7月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人物:蒋介石(任总司令)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先锋:叶挺第四军独立团(铁军)
3、结果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大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在我党的领导下,广大工农群众对北伐战争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援,使国民革命军迅速地向前推进。西路军解放了湖南,攻克了湖北武汉;中路军解放了江西;东路军解放了福建。1927年初,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但是,正当北伐军向前发展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势力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同时,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影响,党没有能够采取应付突发事变正确的措施。结果,蒋介石反动集团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
4、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
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广大北伐军官兵浴血奋战,和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积极配合和支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