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情况分析
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27分。
本题分别考查汉字认读、词语辨析运用、句子排列运用、古诗文名句默写、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知识点和能力点。寓知识、能力考核于语言情境和学习情境之中,使知识的掌握为言语能力的实际需要服务。
第1题(4分)主要考查学生在语境中拼读拼音写汉字的能力。题中涉及的汉字均为常用字,难度不大。语境材料为课外的一段描写性文字,四个字(“无垠”的“垠”,“喧闹”的“喧”,“遥远”的“遥”,“撒网”的“撒”)由易到略难,有一定的区分度。总体上看来,学生对这几个字还是较熟悉的,多数同学能准确书写出来。除了书写不规范外,其他错误较少。三个字中,“撒”字的书写错误率较高。其次是“喧”字,有的把它写成“宣”,有的写成“渲”。此类问题的出现在于学生平时的基本功不扎实,或写字时因粗心没注意书写的细节。
第2题(2分)考查学生的词语在语境里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错误的一项。语境材料A、深厚,B、隆重,D、源远流长,C、温州面临东海,江河纵横,海鲜水产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很显然答案选择“C”。本题采用选择题形式,备选答案的设置干扰性不大,更是降低了答题难度,因此得分率相当高。
第3题(2分)考查句子排列运用的能力。考查学生正确地理解语段内容,在语段中正确地衔接上下文,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解答句子排序试题,要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这是一道选择题,试题材料是课外的一个语段,以一只大麻雀为描写对象,打乱顺序后让考生进行归位选择。解答此题,可从大麻雀系列动作入手,看前后句式是否一致,语意是否连贯。如下:我带着孩子们,隐身在走廊的玻璃门里,悄悄观望。只见一只大麻雀,果然勇敢地自篱墙上跳了下来,口里衔着一条小小白虫,两只细细小腿,像雨线般在地上轻盈跳动。及至四顾无人,唰的一声,飞跃到小麻雀跟前。它的头向这边歪一歪,小麻雀的头向那边斜一斜,正好一下两喙相接,那条白虫,遂落进那张饥饿的小嘴巴里。翅子一展,大麻雀划了一道斜线,飞上短篱,活跃的姿态,描绘出它满腔喜悦,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饕餮吞食的小囚徒。(《孩子与鸟儿》作者:张秀亚)
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调整语序后,未仔细检查,不注意细节,随意性较强。
第4题(8分)考查学生古诗文名句积累的程度。试题分布为6册课文,既兼顾到与前3年的试题不重复,又兼顾不同朝代的古诗,还要兼顾到诗词和文言文。命题采用了两种形式:①②③④⑤题是简单的识记题,学生只要根据记忆,填出上句或下句即可;⑥除了识记,学生还需理解所背诵的古诗名句才能答出。这两种形式,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不同层次。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识记、书写和理解的错误是造成频频失分的主要原因。如:①“长河落日圆”中的“圆”写成“园”;②“有约不来过夜半”中的“夜半”写“半夜”;③“小桥流水人家”准确率很高;④“化作相思泪”中的“作”写成“做”;⑤“亲贤臣,远小人”准确率很高;⑥杜甫的《春望》诗中,以花鸟拟人,表达感时伤别的句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准确率很高。
第5题(4分)侧重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状况。本题设置重在一个导向作用,即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引导教师少一些死记硬背式教学,另外今年的考试说明中对于名著的阅读范围有所扩大,①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古代作品名称。(1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
②根据阅读体验,回答问题。(3分)你(阿廖沙)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声点说!” 她问话中隐含着轻轻的责备(选择高尔基《童年》)①这里的“她”是谁?——外祖母。②小说中“她”对我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的光明定会到来。
第6题(7分)以综合性学习为设题点,主要考查看图拟写名字,对联断句,推荐温州文化名人理由。本题设三小题:
①(城市印记)温州市五马街口的这座雕塑,体现温州精神,请为其取一个恰当的名字。(2分)——如:五马奔腾。
②(妙联拾趣)温州江心屿正门的楹柱上有一副对联,根据对联大意用\给此联断句。“上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下联: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读音:“yun, zhao1 chao2, zhao1 zhao1 chao2 ,zhao1 chao2 zhao1 san4;chao2,chang2 zhang3, chang2 chang2 zhang3, chang2 zhang3 chang2 xiao 1” )。
意思:白云每天早上涌起每天早上涌起早上涌起又早上散去,潮水经常涨潮经常涨潮经常涨潮又经常落潮。
③(追慕先贤)你认为以下“温州历史文化名人”谁最具有影响力?请推荐一位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备选:谢灵运、刘基、孙饴让、苏步青。
谢灵运,著名山水诗人, 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他被后世誉称为中国山水诗鼻祖。
刘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
孙诒让,他的《契文举例》是甲骨文字学的开山之作,对研究金文和校释古书,作出了贡献。25岁时写定的《温州经籍志》,被誉为“近世汇志一郡艺文之祖”。
苏步青,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中国杰出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
(二)“现代文阅读”情况分析
现代文阅读,共两个语篇,满分为30分。
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材料为《科学家的另一只翅膀》(游宇明),系议论文作品。设4小题,总分值为14分。
第7题(4分)考查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捕捉主要信息进行概括提炼的能力。
试题为:为什么近年来一些中国科学家,少有兴趣参与公众事务,关注社会热点?请从两个方面概况回答。
答案如:①没有经费支撑,没有利益可图;②挨网民板砖,遭到一些受损利益团体的打击报复。
答题错误有二:一是能够找到这二点但是主要关键词缺少,批卷时视为错误;二是直接高度概括,批卷时视为错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信息提取不够准确、完整,没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性、提要性、概括性语句,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还欠缺,缺乏仔细阅读的习惯。
第8题(2分)考核考生对词语在语境里的理解能力。
试题为:结合上下文,说说第一段加点词“竟然”蕴含着科协主席韩启德怎样的感情?
答案如:“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达了一种担忧、惊讶的感情。
第9题(4分)考查对选文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
试题为:A处画线句运用举例论证,B处画线句运用比喻论证,简析其作用。
答案如: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中国科学家具有光彩照人的专业才华;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公共精神的重要性。
答题错误:学生不能确定文体,混淆概念,答成“说明了……”、“生动形象的突出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等表述较多,而能抓住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说服力等答题要点的较少。此类学生的文体意识比较单薄,表述混为一潭,未能注重依据文体准确答题的严谨性。
第10题(4分)考查是对选文主题的进一步升华理解。这是一道材料链接的题目,也是时下较为流行的题目。
试题为: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对中国工程院士钟南山的言行作出评价。
答案如:钟南山面对事实,没有选择沉默,具有不惧流俗的勇气,具有理性的公共精神。
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材料为《做父亲》(丰子恺),系散文作品。设4小题,总分值为16分。
第11题(4分)考查考生揣摩人物的情感。
试题为:根据文中语句揣摩孩子的心情。
答案如:第二段(高兴、惊喜等)第四段( 渴望、祈求等)第六段(不舍)
第12题(4分)考核考生对语句在文本里的分析理解能力。
试题为:孩子与小鸡只隔着盖子,为什么父亲却觉得是“咫尺天涯”,阅读第6段作答。
答案如:①没挑担者的无情;②自己家里贫穷。
第13题(4分)考查体味景物描写句在语言情境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与作用。“庭中柳树正在骀荡的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安稳的新巢上低徊软语。”
试题为:第14段画线句描写的春景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这春景有什么用意?
答案如:①温情、充满生机;②进行对比,突出挑担者的无情,孩子们的无奈。
第14题(4分)考查结合选文内容对生活态度情感及感悟文本的能力。
试题为:关于文章结尾处“我不说下去了”读者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父亲应该说下去”。第二种“父亲不应该说下去”你赞同哪一张?简述理由。
答案如:不应该,因为孩子还小,很单纯,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真正形成,如果说下去,会误导孩子,颠倒是非。
(三) “古诗文阅读”情况分析
古诗文阅读(一)
阅读材料为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是宋词,设2小题,分值为4分。
语文是语言文学,有着非常强的审美性。因此,语文试卷要“回归语文”,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古诗文赏析就成为必备考题,它保持并不断强化了中考语文试卷的审美性和人文性。
《移家别湖上亭》是唐代诗人戎昱于搬家时所作。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全诗如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第15题(2分)(补充点评)考查学生赏析重要字词的能力。
试题为: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答案如:依依不舍或难分难舍等。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第16小题(2分)(完成随感)考查理解词作中的作者思想感情。
试题为: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
答案如:作者喜爱湖上亭的一草一木,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
(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
古诗文阅读(二)
阅读材料为《五 柳 先生传》(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系课内阅读,设4小题,分值为14分。
第17小题(4分)考查学生理解常用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考查的四个词(“会”“嗜”“期”“既”)在课本中都有注解。
典型错误:一是完全解释错误;二是写错别字;三是望文生义。
第18题(3分)考查学生理解常用文言虚词意义的能力。考查的一个词(“其”),B、其如土石何,“其”作副词,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其它皆是代词。
第19题(3分)考查理解常用文言句子意义的能力。“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本句得分关键在于三个点:“戚戚”、“汲汲”、“于”这三处的解释,缺一则要扣分。
典型错误:(1)重点实词漏译或误译。(2)句子翻译不通畅,语序混乱,句意不明。(3)学生在知道基本意思的情况下忽视对关键字的把握,因此也就无法做到翻译的“信”“达”两要求。
第20题(4分)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与主题的理解力。
试题为: 五 柳 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答案如:(1)因为他求的是领会书中的意旨,而不是拘于形式。(2)这与他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他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体现。
典型错误:应该说题目有点难,很多学生回答不全。很明显,此类考生根本就没有认真学习本文,导致胡乱回答问题。
古诗文阅读(三)
阅读材料为《李世民畏魏征》,系课外阅读,设3小题,分值为10分。
第21题(4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题目设置不选择题。理解难度不大,考查的四个词(“善”“辍”“毕”“尝”)在课本中都有注解。
学生答题正确率较高。
第22题(3分)考查对重要语句意思的理解。“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本句得分关键在于四个点:“或”、“上”、“移”“威”这四处的解释,缺一则要扣分。
典型错误:(1)部分学生对关键词理解错误。出现这些错误可能与这部分学生没有注意重要实词的积累有关。(2)不能结合语境理解句子,主语混淆。(3)句子翻译后没有再通读一遍,导致因语句欠通顺而失分。(4)没有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重点字词忽视“直译”。
第23题(3分)考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并分析人物思想的能力。
试题为: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
答案如:希望皇上知道“玩物丧志”等
(四)“作文”情况分析
第24题(60分)作文注重唤醒与触发
从2008年作文命题《下雨天真好》、2009年的《从那一刻开始》、2010年的《做一个行者》,到今年《____童心》,这是温州中考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的半命题作文。学生可填空的范围很大,可选择的词语也很丰富,可以是形容词、叹词、动词等,而内容可以选择自己的童年趣事,也可以是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事情。从漫画、导语、提示语中,多方面阐述引导学生对童心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思路。题目充满生活味,能激起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与关注。而且此次命题避开了往年考生出现套题的弊病,套题较难。
另外,中学课本中也有类似富有童心的文章,如鲁迅、丰子恺等名人记录的童年趣事等,就是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实践之间很好的一种联系,也能给予学生不少写作上的启发与灵感。
初中语文教材里涉及“童心”的文章比比皆是,“童心”依然契合初中生的心灵,因为童心激发他们向往、想像与创造。在现代社会,对童心的呼唤,是一种返璞归真,童心是人最本真的东西,是人类的想像与创造之源。童心跨越童年,抵达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童心是诗意的,语文在本质上也是诗意的,从这样的角度看,拥有童心就拥有了语文的魂。
作文导语在呈现方式上与往年有所不同,图文兼顾,从多个维度为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有立意的启发,还有选材的帮助,唤醒学生的写作经验,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从形式来讲,半命题作文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比去年作文的可写性更强,只要是经历过童年的人,都能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但要脱颖而出也不易。拥有一颗本真的心,从儿童纯净的视角,看身边的人和事,在平凡中感受趣味,在平淡中领悟真谛,才是对“童心”本质上的把握和理解。如果仅理解为过去的某一阶段或童年时的某件趣事就有失偏颇,一切美好的事物上都有童心的痕迹,一切美丽的事物与童心的本质都是相同的,珍爱童心,并永远地葆有童心,这才是出题者要传达给学生的真正意图。
童心有别于童年,同时又是获取童趣的源头,童心不分年龄,不论身份,只有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所观察,有所思考,笔下才能写出富有童心、富有意趣的好文章。
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27分。
本题分别考查汉字认读、词语辨析运用、句子排列运用、古诗文名句默写、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知识点和能力点。寓知识、能力考核于语言情境和学习情境之中,使知识的掌握为言语能力的实际需要服务。
第1题(4分)主要考查学生在语境中拼读拼音写汉字的能力。题中涉及的汉字均为常用字,难度不大。语境材料为课外的一段描写性文字,四个字(“无垠”的“垠”,“喧闹”的“喧”,“遥远”的“遥”,“撒网”的“撒”)由易到略难,有一定的区分度。总体上看来,学生对这几个字还是较熟悉的,多数同学能准确书写出来。除了书写不规范外,其他错误较少。三个字中,“撒”字的书写错误率较高。其次是“喧”字,有的把它写成“宣”,有的写成“渲”。此类问题的出现在于学生平时的基本功不扎实,或写字时因粗心没注意书写的细节。
第2题(2分)考查学生的词语在语境里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错误的一项。语境材料A、深厚,B、隆重,D、源远流长,C、温州面临东海,江河纵横,海鲜水产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很显然答案选择“C”。本题采用选择题形式,备选答案的设置干扰性不大,更是降低了答题难度,因此得分率相当高。
第3题(2分)考查句子排列运用的能力。考查学生正确地理解语段内容,在语段中正确地衔接上下文,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解答句子排序试题,要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这是一道选择题,试题材料是课外的一个语段,以一只大麻雀为描写对象,打乱顺序后让考生进行归位选择。解答此题,可从大麻雀系列动作入手,看前后句式是否一致,语意是否连贯。如下:我带着孩子们,隐身在走廊的玻璃门里,悄悄观望。只见一只大麻雀,果然勇敢地自篱墙上跳了下来,口里衔着一条小小白虫,两只细细小腿,像雨线般在地上轻盈跳动。及至四顾无人,唰的一声,飞跃到小麻雀跟前。它的头向这边歪一歪,小麻雀的头向那边斜一斜,正好一下两喙相接,那条白虫,遂落进那张饥饿的小嘴巴里。翅子一展,大麻雀划了一道斜线,飞上短篱,活跃的姿态,描绘出它满腔喜悦,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饕餮吞食的小囚徒。(《孩子与鸟儿》作者:张秀亚)
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调整语序后,未仔细检查,不注意细节,随意性较强。
第4题(8分)考查学生古诗文名句积累的程度。试题分布为6册课文,既兼顾到与前3年的试题不重复,又兼顾不同朝代的古诗,还要兼顾到诗词和文言文。命题采用了两种形式:①②③④⑤题是简单的识记题,学生只要根据记忆,填出上句或下句即可;⑥除了识记,学生还需理解所背诵的古诗名句才能答出。这两种形式,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不同层次。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识记、书写和理解的错误是造成频频失分的主要原因。如:①“长河落日圆”中的“圆”写成“园”;②“有约不来过夜半”中的“夜半”写“半夜”;③“小桥流水人家”准确率很高;④“化作相思泪”中的“作”写成“做”;⑤“亲贤臣,远小人”准确率很高;⑥杜甫的《春望》诗中,以花鸟拟人,表达感时伤别的句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准确率很高。
第5题(4分)侧重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状况。本题设置重在一个导向作用,即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引导教师少一些死记硬背式教学,另外今年的考试说明中对于名著的阅读范围有所扩大,①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古代作品名称。(1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
②根据阅读体验,回答问题。(3分)你(阿廖沙)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声点说!” 她问话中隐含着轻轻的责备(选择高尔基《童年》)①这里的“她”是谁?——外祖母。②小说中“她”对我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的光明定会到来。
第6题(7分)以综合性学习为设题点,主要考查看图拟写名字,对联断句,推荐温州文化名人理由。本题设三小题:
①(城市印记)温州市五马街口的这座雕塑,体现温州精神,请为其取一个恰当的名字。(2分)——如:五马奔腾。
②(妙联拾趣)温州江心屿正门的楹柱上有一副对联,根据对联大意用\给此联断句。“上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下联: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读音:“yun, zhao1 chao2, zhao1 zhao1 chao2 ,zhao1 chao2 zhao1 san4;chao2,chang2 zhang3, chang2 chang2 zhang3, chang2 zhang3 chang2 xiao 1” )。
意思:白云每天早上涌起每天早上涌起早上涌起又早上散去,潮水经常涨潮经常涨潮经常涨潮又经常落潮。
③(追慕先贤)你认为以下“温州历史文化名人”谁最具有影响力?请推荐一位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备选:谢灵运、刘基、孙饴让、苏步青。
谢灵运,著名山水诗人, 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他被后世誉称为中国山水诗鼻祖。
刘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
孙诒让,他的《契文举例》是甲骨文字学的开山之作,对研究金文和校释古书,作出了贡献。25岁时写定的《温州经籍志》,被誉为“近世汇志一郡艺文之祖”。
苏步青,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中国杰出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
(二)“现代文阅读”情况分析
现代文阅读,共两个语篇,满分为30分。
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材料为《科学家的另一只翅膀》(游宇明),系议论文作品。设4小题,总分值为14分。
第7题(4分)考查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捕捉主要信息进行概括提炼的能力。
试题为:为什么近年来一些中国科学家,少有兴趣参与公众事务,关注社会热点?请从两个方面概况回答。
答案如:①没有经费支撑,没有利益可图;②挨网民板砖,遭到一些受损利益团体的打击报复。
答题错误有二:一是能够找到这二点但是主要关键词缺少,批卷时视为错误;二是直接高度概括,批卷时视为错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信息提取不够准确、完整,没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性、提要性、概括性语句,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还欠缺,缺乏仔细阅读的习惯。
第8题(2分)考核考生对词语在语境里的理解能力。
试题为:结合上下文,说说第一段加点词“竟然”蕴含着科协主席韩启德怎样的感情?
答案如:“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达了一种担忧、惊讶的感情。
第9题(4分)考查对选文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
试题为:A处画线句运用举例论证,B处画线句运用比喻论证,简析其作用。
答案如: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中国科学家具有光彩照人的专业才华;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公共精神的重要性。
答题错误:学生不能确定文体,混淆概念,答成“说明了……”、“生动形象的突出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等表述较多,而能抓住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说服力等答题要点的较少。此类学生的文体意识比较单薄,表述混为一潭,未能注重依据文体准确答题的严谨性。
第10题(4分)考查是对选文主题的进一步升华理解。这是一道材料链接的题目,也是时下较为流行的题目。
试题为: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对中国工程院士钟南山的言行作出评价。
答案如:钟南山面对事实,没有选择沉默,具有不惧流俗的勇气,具有理性的公共精神。
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材料为《做父亲》(丰子恺),系散文作品。设4小题,总分值为16分。
第11题(4分)考查考生揣摩人物的情感。
试题为:根据文中语句揣摩孩子的心情。
答案如:第二段(高兴、惊喜等)第四段( 渴望、祈求等)第六段(不舍)
第12题(4分)考核考生对语句在文本里的分析理解能力。
试题为:孩子与小鸡只隔着盖子,为什么父亲却觉得是“咫尺天涯”,阅读第6段作答。
答案如:①没挑担者的无情;②自己家里贫穷。
第13题(4分)考查体味景物描写句在语言情境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与作用。“庭中柳树正在骀荡的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安稳的新巢上低徊软语。”
试题为:第14段画线句描写的春景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这春景有什么用意?
答案如:①温情、充满生机;②进行对比,突出挑担者的无情,孩子们的无奈。
第14题(4分)考查结合选文内容对生活态度情感及感悟文本的能力。
试题为:关于文章结尾处“我不说下去了”读者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父亲应该说下去”。第二种“父亲不应该说下去”你赞同哪一张?简述理由。
答案如:不应该,因为孩子还小,很单纯,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真正形成,如果说下去,会误导孩子,颠倒是非。
(三) “古诗文阅读”情况分析
古诗文阅读(一)
阅读材料为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是宋词,设2小题,分值为4分。
语文是语言文学,有着非常强的审美性。因此,语文试卷要“回归语文”,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古诗文赏析就成为必备考题,它保持并不断强化了中考语文试卷的审美性和人文性。
《移家别湖上亭》是唐代诗人戎昱于搬家时所作。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全诗如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第15题(2分)(补充点评)考查学生赏析重要字词的能力。
试题为: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答案如:依依不舍或难分难舍等。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第16小题(2分)(完成随感)考查理解词作中的作者思想感情。
试题为: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
答案如:作者喜爱湖上亭的一草一木,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
(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
古诗文阅读(二)
阅读材料为《五 柳 先生传》(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系课内阅读,设4小题,分值为14分。
第17小题(4分)考查学生理解常用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考查的四个词(“会”“嗜”“期”“既”)在课本中都有注解。
典型错误:一是完全解释错误;二是写错别字;三是望文生义。
第18题(3分)考查学生理解常用文言虚词意义的能力。考查的一个词(“其”),B、其如土石何,“其”作副词,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其它皆是代词。
第19题(3分)考查理解常用文言句子意义的能力。“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本句得分关键在于三个点:“戚戚”、“汲汲”、“于”这三处的解释,缺一则要扣分。
典型错误:(1)重点实词漏译或误译。(2)句子翻译不通畅,语序混乱,句意不明。(3)学生在知道基本意思的情况下忽视对关键字的把握,因此也就无法做到翻译的“信”“达”两要求。
第20题(4分)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与主题的理解力。
试题为: 五 柳 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答案如:(1)因为他求的是领会书中的意旨,而不是拘于形式。(2)这与他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他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体现。
典型错误:应该说题目有点难,很多学生回答不全。很明显,此类考生根本就没有认真学习本文,导致胡乱回答问题。
古诗文阅读(三)
阅读材料为《李世民畏魏征》,系课外阅读,设3小题,分值为10分。
第21题(4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题目设置不选择题。理解难度不大,考查的四个词(“善”“辍”“毕”“尝”)在课本中都有注解。
学生答题正确率较高。
第22题(3分)考查对重要语句意思的理解。“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本句得分关键在于四个点:“或”、“上”、“移”“威”这四处的解释,缺一则要扣分。
典型错误:(1)部分学生对关键词理解错误。出现这些错误可能与这部分学生没有注意重要实词的积累有关。(2)不能结合语境理解句子,主语混淆。(3)句子翻译后没有再通读一遍,导致因语句欠通顺而失分。(4)没有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重点字词忽视“直译”。
第23题(3分)考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并分析人物思想的能力。
试题为: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
答案如:希望皇上知道“玩物丧志”等
(四)“作文”情况分析
第24题(60分)作文注重唤醒与触发
从2008年作文命题《下雨天真好》、2009年的《从那一刻开始》、2010年的《做一个行者》,到今年《____童心》,这是温州中考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的半命题作文。学生可填空的范围很大,可选择的词语也很丰富,可以是形容词、叹词、动词等,而内容可以选择自己的童年趣事,也可以是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事情。从漫画、导语、提示语中,多方面阐述引导学生对童心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思路。题目充满生活味,能激起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与关注。而且此次命题避开了往年考生出现套题的弊病,套题较难。
另外,中学课本中也有类似富有童心的文章,如鲁迅、丰子恺等名人记录的童年趣事等,就是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实践之间很好的一种联系,也能给予学生不少写作上的启发与灵感。
初中语文教材里涉及“童心”的文章比比皆是,“童心”依然契合初中生的心灵,因为童心激发他们向往、想像与创造。在现代社会,对童心的呼唤,是一种返璞归真,童心是人最本真的东西,是人类的想像与创造之源。童心跨越童年,抵达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童心是诗意的,语文在本质上也是诗意的,从这样的角度看,拥有童心就拥有了语文的魂。
作文导语在呈现方式上与往年有所不同,图文兼顾,从多个维度为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有立意的启发,还有选材的帮助,唤醒学生的写作经验,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从形式来讲,半命题作文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比去年作文的可写性更强,只要是经历过童年的人,都能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但要脱颖而出也不易。拥有一颗本真的心,从儿童纯净的视角,看身边的人和事,在平凡中感受趣味,在平淡中领悟真谛,才是对“童心”本质上的把握和理解。如果仅理解为过去的某一阶段或童年时的某件趣事就有失偏颇,一切美好的事物上都有童心的痕迹,一切美丽的事物与童心的本质都是相同的,珍爱童心,并永远地葆有童心,这才是出题者要传达给学生的真正意图。
童心有别于童年,同时又是获取童趣的源头,童心不分年龄,不论身份,只有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所观察,有所思考,笔下才能写出富有童心、富有意趣的好文章。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