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七年级上册《童趣》和《论语十则》的注解??

急急急!谁知道注解。要语文书下面的小字注解。速度旳进来!... 急急急!谁知道注解。要语文书下面的小字注解。速度旳进来! 展开
夏天出其不意b5
2012-02-29 · TA获得超过96.6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3.1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亿
展开全部
《童趣》
P20①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②【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③【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④【项】颈,脖颈。 ⑤【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⑥【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⑦【徐】慢慢地。 ⑧【唳(lì)】鸟鸣。
P21①【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论语>十则》
P44①【《论lún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②【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yì)(现在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③【时习】时常地复习。 ④【说(yuè)】“悦”的古字,愉快。 ⑤【蕴(yùn)】生气,发怒。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曾子】即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孔子的学生。 ⑧【吾】人称代词,我。 ⑨【日】每天。 ⑩【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P45①【信】真诚,诚实。 ②【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③【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④【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⑤【殆】有害。
P46①【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现在山东泗水)人。 ②【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③【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
④【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⑤【弘毅】刚勇,勇毅。 ⑥【凋】凋谢。
⑦【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843375215
2012-02-23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万
展开全部
论语: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说:通假字,通“悦”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4)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5)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6)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7)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8)曰:说,说道。   (9)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   (10)之:代词,指学到的知识。   (11)不:不是。   (12)乎:语助词,相当于“吗”。“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13)自:从。   (14)知:了解。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事。   忠:尽心尽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温习。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新:有得到新的体会和通悟新的内容两重意思。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动词,作为。   师:教师,老师。   矣:句末语助词“了”。  学:学习。这里指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思:思考,思索。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通“怠”。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相同。   贤人:德才兼备的人。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从他们中间。  三:泛指多人;古代汉语里“三”往往不是具体数字。有时是实指,有时是虚指。   行:走路。   必:副词,一定。   师:老师,先生。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择:选择。   其:代词,代指他们。   善者:好的,这里指优点。   而:顺接连词。   从:跟从,学习。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指善者;即好的:优点。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指不善者,即不好的。 士:有抱负的人。   弘毅:胸怀宽广,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任:责任。   已:停止。   远:遥远。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童趣:2.余:我。   3.忆:回忆。   4.稚:幼小。   5.张目:张大眼睛。   6.对:面向,对着。   7.明察秋毫:明,视力。察,看清。本来形容目光敏捷,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后来形容人洞察事理,不受蒙蔽。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8.藐:小。   9.之:的。   10.细:仔细。   11.故:所以。   12.成:发出。   13.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14.私拟:暗自比作。拟,比。   15.于:在。   16.则:那么,就。   17.或:有时。   18.项为之强(jiāng):脖子因此变僵了。项:颈(jǐng),脖颈(gěng)。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9.素:未染色的。素帐:未染色的帐子。(或白色的帐子)   20.徐:慢慢地。   21.以:用。   22.使:让。   23.而:并且。   24.作:当做。   25.观:景观。   26.唳 (lì ):鸟鸣。   27.为之:因此。   28.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然,……的样子。   29.以……为……:把……比作……。   30.兴:兴致。   31..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32.虾(há)蟆:蟾蜍的通称。虾蟆,现写作“蛤蟆”。   33方:正。    34.鞭:名词动用,用鞭子抽打。    35.之:代词,它指虾蟆。   36.驱:驱赶。    37.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也形容标榜强大,而实际上没什么了不起的。(体积大的东西)   38.果:果真。   39.林:森林。   40.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又满足的样子。   41.纹理:条纹。   42.土砾:土块。   43.壑:山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qq454651054
2012-02-29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6万
展开全部
论语: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说:通假字,通“悦”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4)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5)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6)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7)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8)曰:说,说道。   (9)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   (10)之:代词,指学到的知识。   (11)不:不是。   (12)乎:语助词,相当于“吗”。“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13)自:从。   (14)知:了解。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事。   忠:尽心尽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温习。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新:有得到新的体会和通悟新的内容两重意思。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动词,作为。   师:教师,老师。   矣:句末语助词“了”。  学:学习。这里指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思:思考,思索。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通“怠”。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相同。   贤人:德才兼备的人。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从他们中间。  三:泛指多人;古代汉语里“三”往往不是具体数字。有时是实指,有时是虚指。   行:走路。   必:副词,一定。   师:老师,先生。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择:选择。   其:代词,代指他们。   善者:好的,这里指优点。   而:顺接连词。   从:跟从,学习。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指善者;即好的:优点。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指不善者,即不好的。 士:有抱负的人。   弘毅:胸怀宽广,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任:责任。   已:停止。   远:遥远。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童趣:2.余:我。   3.忆:回忆。   4.稚:幼小。   5.张目:张大眼睛。   6.对:面向,对着。   7.明察秋毫:明,视力。察,看清。本来形容目光敏捷,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后来形容人洞察事理,不受蒙蔽。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8.藐:小。   9.之:的。   10.细:仔细。   11.故:所以。   12.成:发出。   13.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14.私拟:暗自比作。拟,比。   15.于:在。   16.则:那么,就。   17.或:有时。   18.项为之强(jiāng):脖子因此变僵了。项:颈(jǐng),脖颈(gěng)。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9.素:未染色的。素帐:未染色的帐子。(或白色的帐子)   20.徐:慢慢地。   21.以:用。   22.使:让。   23.而:并且。   24.作:当做。   25.观:景观。   26.唳 (lì ):鸟鸣。   27.为之:因此。   28.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然,……的样子。   29.以……为……:把……比作……。   30.兴:兴致。   31..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32.虾(há)蟆:蟾蜍的通称。虾蟆,现写作“蛤蟆”。   33方:正。    34.鞭:名词动用,用鞭子抽打。    35.之:代词,它指虾蟆。   36.驱:驱赶。    37.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也形容标榜强大,而实际上没什么了不起的。(体积大的东西)   38.果:果真。   39.林:森林。   40.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又满足的样子。   41.纹理:条纹。   42.土砾:土块。   43.壑:山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