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月二”又叫春龙节、农事节,是中国民间颇受重视的传统节日。吃龙须面、剃龙头一系列习俗令这个身处春天的节日暖意融融。
“二月二,龙抬头”
民俗专家表示,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郑重声明:回答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二月二”又叫春龙节、农事节,是中国民间颇受重视的传统节日。吃龙须面、剃龙头一系列习俗令这个身处春天的节日暖意融融。
“二月二,龙抬头”
民俗专家表示,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郑重声明:回答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展开全部
农历二月二,是青龙节,在民俗中谓之“龙抬头”,大约在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
二联系惊蛰节气,增加了龙抬头的内容,并逐渐演变成为驱虫害和祈丰收风俗为主的节日。明清以来,此日有引龙、打囤、煎饼熏虫、击梁辟鼠、炒豆报捷等民俗活动。
引龙,又称“引钱龙”、“引龙迥”、“引龙填仓”,从前普遍流行,现在多已被打灰囤之类代替。元代欧阳玄功的《渔家傲》词中有“二月都城春动野,引龙灰向银床画”之句,后一般人们是把灰从大门外蜿蜒撒入厨房,然后围水缸一周,谓之引龙,也有用糠撒到井,再用灰由井撒入室的。引龙的目的,一说是预示增加财富,故谓之引钱龙,一说是龙抬头后,各种害虫就不敢出来了。
打囤,又称“打灰囤”、“围仓”,就是用草木灰在场院和庭院里撒成若干仓廪状的图案。早在宋代陆游就有“处处遥闻打囤声”的诗句,元初赵孟頫也有“散灰沿旧俗”的说法。打囤要在二月二的早晨,一般由当家人来打。先用簸箕盛上草木灰,用一木棒轻敲其边沿,使灰徐徐落下,成一寸半宽的灰线,边打边走,围一圆圈,名为囤或仓,中间再放上少许五谷杂粮即成。粮食有放在地上的,也有在圈中挖一小坑,把粮食放在坑内的,还有的在坑上盖一石块、砖头或瓦片,到第二天看什么种子先扭嘴发芽,就说今年收什么。灰囤外沿,还要撒上梯子,含义是囤高粱满,预兆丰年,故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之谚。
在龙口、莱州等农业重地,这种习俗一直非常讲究,家家户户都恪守不爽,以致影响到移民。当地人去了东北、青岛,在彼地也世代相沿成习。
二月二还有“煎饼熏虫”和“击梁辟鼠”的习俗。时在惊蛰前后,各种毒虫都开始活动,二月二这天人们都煎饼、也有煎正月留下的年糕吃,叫做煎饼熏虫,以此来提醒人们不要受毒虫的伤害,同时也用煎饼、煎糕等形式寄托着人们祛虫的心理。击梁辟鼠就是在这天敲打房梁惊吓老鼠,据说这样做了老鼠就不敢出来了。后来,辟鼠已不多见,而多是辟害虫的。有的老太太这天早晨用木棍敲打房梁和床沿,边敲边唱:“二月二,敲房梁,蝎子蚰蜒无处藏。”也有的敲一破瓢,唱道:“二月二,敲瓢碴,蝎子蚰蜒双眼瞎”。
二月二的节日饮食是吃年糕,把年下蒸的糕留一块这天吃,意味着步步登高。
在福山、芝罘等地,二月二要吃炒豆。大豆在当地的种植结构中,地位十分重要。在花生普及之前,几乎是唯一的油料作物不说,还因为它可以做酱,有多种用途。莱阳有一种“豆面灯”,是特色民俗,豆面很粘,不渗水。民间做成灯,可以在水中漂流,成为一种祭祀的风俗。
从前在二月二这天有不少忌讳,最普遍的是妇女不准动刀剪针线,怕戳了龙眼。在渔村,这种禁忌尤其严重,连网具都不准挪动。
过去,人们一般把青龙节作为年节系列的终止,从此停止各种游乐活动,开始恢复常业。扛活的长工开始上工,谓之上工日;农家开始试犁农作。传说二月二是土地神的生日,有些地方这天要祭土地神,大约也与春季生产即将开始有关。(穆玉强)
家家料豆香
小时候,每到二月二前后,家家户户就会飘出炒料豆的甜香,小伙伴们离老远就从衣兜里掏出几个料豆,让人尝,比比谁家的料豆更脆、更香甜。那神情,带着几分得意,几分炫耀。
炒料豆用的是玉米,有的家用黄豆,还有把玉米和黄豆两样混合炒的。玉米是专门拣了大个儿的,籽粒饱满的;黄豆也是经过了仔细挑选。炒时,事先用糖精水将玉米和黄豆浸泡一下,稍微晾干就可以上大锅里炒了。需掌握好火候,炒大了有焦糊味儿,炒轻了没有脆香。
那年月农村缺医少药,人们又缺乏医疗常识。春天常常会流行脑膜炎、大脑炎等,人们便说吃料豆可以预防。我们邻居有个孩子说话吐字不清,每每从衣兜里掏出料豆给别人吃时,就会跟上一句“多吃料豆防止大脑炎”。但我们总听成“发手榴弹大脑炎”。多少年后,这句话还是我们见面时的谈资。
为什么二月二要炒料豆呢?老人们有好几种说法,“救金龙”一说最为普及。相传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帝,令司掌天河的玉龙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玉龙不忍,偷降大雨。玉帝便将其打下天宫,压在大山下,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为救龙王,人们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来年二月初二这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玉帝只好召龙王回天庭,继续给人间行云布雨。而从此,二月二爆玉米花、炒黄豆也在民间相沿成俗。
现在,很少有人再有那份耐心,亲手炒料豆了。料豆的香味飘在记忆中,渐行渐远。
二联系惊蛰节气,增加了龙抬头的内容,并逐渐演变成为驱虫害和祈丰收风俗为主的节日。明清以来,此日有引龙、打囤、煎饼熏虫、击梁辟鼠、炒豆报捷等民俗活动。
引龙,又称“引钱龙”、“引龙迥”、“引龙填仓”,从前普遍流行,现在多已被打灰囤之类代替。元代欧阳玄功的《渔家傲》词中有“二月都城春动野,引龙灰向银床画”之句,后一般人们是把灰从大门外蜿蜒撒入厨房,然后围水缸一周,谓之引龙,也有用糠撒到井,再用灰由井撒入室的。引龙的目的,一说是预示增加财富,故谓之引钱龙,一说是龙抬头后,各种害虫就不敢出来了。
打囤,又称“打灰囤”、“围仓”,就是用草木灰在场院和庭院里撒成若干仓廪状的图案。早在宋代陆游就有“处处遥闻打囤声”的诗句,元初赵孟頫也有“散灰沿旧俗”的说法。打囤要在二月二的早晨,一般由当家人来打。先用簸箕盛上草木灰,用一木棒轻敲其边沿,使灰徐徐落下,成一寸半宽的灰线,边打边走,围一圆圈,名为囤或仓,中间再放上少许五谷杂粮即成。粮食有放在地上的,也有在圈中挖一小坑,把粮食放在坑内的,还有的在坑上盖一石块、砖头或瓦片,到第二天看什么种子先扭嘴发芽,就说今年收什么。灰囤外沿,还要撒上梯子,含义是囤高粱满,预兆丰年,故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之谚。
在龙口、莱州等农业重地,这种习俗一直非常讲究,家家户户都恪守不爽,以致影响到移民。当地人去了东北、青岛,在彼地也世代相沿成习。
二月二还有“煎饼熏虫”和“击梁辟鼠”的习俗。时在惊蛰前后,各种毒虫都开始活动,二月二这天人们都煎饼、也有煎正月留下的年糕吃,叫做煎饼熏虫,以此来提醒人们不要受毒虫的伤害,同时也用煎饼、煎糕等形式寄托着人们祛虫的心理。击梁辟鼠就是在这天敲打房梁惊吓老鼠,据说这样做了老鼠就不敢出来了。后来,辟鼠已不多见,而多是辟害虫的。有的老太太这天早晨用木棍敲打房梁和床沿,边敲边唱:“二月二,敲房梁,蝎子蚰蜒无处藏。”也有的敲一破瓢,唱道:“二月二,敲瓢碴,蝎子蚰蜒双眼瞎”。
二月二的节日饮食是吃年糕,把年下蒸的糕留一块这天吃,意味着步步登高。
在福山、芝罘等地,二月二要吃炒豆。大豆在当地的种植结构中,地位十分重要。在花生普及之前,几乎是唯一的油料作物不说,还因为它可以做酱,有多种用途。莱阳有一种“豆面灯”,是特色民俗,豆面很粘,不渗水。民间做成灯,可以在水中漂流,成为一种祭祀的风俗。
从前在二月二这天有不少忌讳,最普遍的是妇女不准动刀剪针线,怕戳了龙眼。在渔村,这种禁忌尤其严重,连网具都不准挪动。
过去,人们一般把青龙节作为年节系列的终止,从此停止各种游乐活动,开始恢复常业。扛活的长工开始上工,谓之上工日;农家开始试犁农作。传说二月二是土地神的生日,有些地方这天要祭土地神,大约也与春季生产即将开始有关。(穆玉强)
家家料豆香
小时候,每到二月二前后,家家户户就会飘出炒料豆的甜香,小伙伴们离老远就从衣兜里掏出几个料豆,让人尝,比比谁家的料豆更脆、更香甜。那神情,带着几分得意,几分炫耀。
炒料豆用的是玉米,有的家用黄豆,还有把玉米和黄豆两样混合炒的。玉米是专门拣了大个儿的,籽粒饱满的;黄豆也是经过了仔细挑选。炒时,事先用糖精水将玉米和黄豆浸泡一下,稍微晾干就可以上大锅里炒了。需掌握好火候,炒大了有焦糊味儿,炒轻了没有脆香。
那年月农村缺医少药,人们又缺乏医疗常识。春天常常会流行脑膜炎、大脑炎等,人们便说吃料豆可以预防。我们邻居有个孩子说话吐字不清,每每从衣兜里掏出料豆给别人吃时,就会跟上一句“多吃料豆防止大脑炎”。但我们总听成“发手榴弹大脑炎”。多少年后,这句话还是我们见面时的谈资。
为什么二月二要炒料豆呢?老人们有好几种说法,“救金龙”一说最为普及。相传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帝,令司掌天河的玉龙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玉龙不忍,偷降大雨。玉帝便将其打下天宫,压在大山下,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为救龙王,人们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来年二月初二这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玉帝只好召龙王回天庭,继续给人间行云布雨。而从此,二月二爆玉米花、炒黄豆也在民间相沿成俗。
现在,很少有人再有那份耐心,亲手炒料豆了。料豆的香味飘在记忆中,渐行渐远。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明代已见此俗。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农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这一天,其它习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明代已见此俗。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农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这一天,其它习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龙抬头,其实是一种天象。
古代的中国人把天上的星宿分成“四大集团”:东方青龙之象,南方朱雀之象,西方白虎之象,北方玄武之象。即是“二十八宿”。
初春入夜,青龙之象的星座刚刚开始从东方升起,叫做“龙抬头”。
古代的中国人把天上的星宿分成“四大集团”:东方青龙之象,南方朱雀之象,西方白虎之象,北方玄武之象。即是“二十八宿”。
初春入夜,青龙之象的星座刚刚开始从东方升起,叫做“龙抬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2-02-23
展开全部
发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