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和地理总复习的课件

我满意会加分的... 我满意会加分的 展开
2214787167
2012-02-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万
展开全部
苏教版初二生物上册复习资料
初二上册 复习资料
第十四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生物的无性生殖
1、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出芽生殖、营养生殖
(1)出芽生殖——由母体在一定部位生出芽体的生殖方式,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常见的出芽生殖生物:酵母菌、水螅
(2)营养生殖——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常见的营养生殖方式:嫁接、扦插、压条
营养生殖的优点:保持植物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生殖速度
3、无性生殖的应用
(1) 嫁接——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还分为芽接和枝接。
接上去的芽或枝条叫做接穗。保留根系,被接的植物叫做砧木。芽接是用芽做接穗,枝接是用枝做接穗。
提高嫁接植物的成活率: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嫁接后能否成活,决定于接穗和砧木间的愈合情况,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亲缘关系越近,成活率越大。
嫁接的优点:通过嫁接可以改良植物的品质,保存亲代的优良性状。
(2)植物组织培养——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组织培养的优点:增殖率高,成活率高。能全年生产,防止病毒侵害
二、植物的有性生殖
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生殖过程:
传粉——雄蕊花药中的花粉通过不同的途径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传粉又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受精——植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2)受精的过程:(识图P9页,图14-7)
(3)有性生殖意义:后代具有亲本的遗传性,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子房 子房壁 果皮 果实
胚珠 珠被 种皮 种子
受精卵 胚
受精极核 胚乳

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识图P10页,图14-8)
三、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1)家蚕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家蚕的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3)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4)其他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蜜蜂、蝇、蚊、蚂蚁等昆虫。
2、蝗虫的生殖与发育
(1)蝗虫的发育过程:卵→幼虫→成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2)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
(3)其他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蟋蟀、蝼蛄、螳螂等
3、消灭害虫的最佳时节:幼虫期,此时害虫食量大,行动缓慢,活动范围小,抵抗能力差,容易被消灭
四、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青蛙:脊椎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卵生,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蝌蚪 成蛙
呼吸器官 腮 皮肤、肺
尾 有 无

生活环境 水中 浅水及湿润
的陆地上
(1)蛙的生殖过程:求偶→抱对→雌蛙排卵、雄蛙排精→受精卵
(2)蛙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属变态发育过程
(3)比较蝌蚪与成蛙的不同处(右图)
2、两栖动物主要特征——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稳定。
(1)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不同的发育过程叫做变态发育。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两栖动物的受精作用在水中进行,幼体生活在水中,生殖、发育过程离不开水,因而它们的生活范围有到一定的限制。要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水域环境。
(3)其他两栖动物:蟾蜍、蝾螈、大鲵
五、鸟的生殖和发育
1、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
(2)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
(3)受精卵在雌鸟体内开始发育,鸟卵产出后,由于外界温度降低胚胎停止发育。
(4)鸡卵的结构:①卵壳:上面有气孔,能进行气体交换,保护内部结构.②卵壳膜:保护卵、卵黄。③卵白: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需要。④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⑤胚盘:受精卵的胚盘将来可发育成雏鸡。⑥卵黄膜:保护卵黄。⑦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⑧卵带:固定卵黄。
2、早成鸟与晚成鸟:
(1)早成鸟:鸡、鸭、鹅、大雁
(2)晚成鸟:家鸽、燕子、麻雀
第十五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遗传——亲代生物生殖与其相似的子代的现象。遗传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识图P29页,图15-2)
(1)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位于DNA上。
(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如人的体细胞中23对染色体就包含46个DNA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决定着人体可遗传的性状。
3、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一般成对出现。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会引起变异。
4、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脱氧核糖核酸)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构成双螺旋结构。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
二、人的性状和遗传
1、性状——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包括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等
(1)遗传性状——可以遗传的形态特征(外貌)和生理特征(血型)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家兔毛的黑色与白色、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等)
2、基因控制性状
(1)基因——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基因型——指与生物体被研究的性状有关的基因组成。(例如,DD,Dd,dd)
(3)表现型——可以观察到的个体性状,是特定的基因型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表现类型。
(4) 判定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5)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6) 基因的表达:①一对显性基因(DD)——表现型为显性性状
②一对隐性基因(dd)——表现型为隐性性状
③一个显性基因一个隐性基因(Dd)——表现型为显性形状
(7)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其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一定相同。
(8)杂交——两个遗传性(或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交配。
三、人的性别遗传
1、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1)男性:22对常染色体+XY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
形成的精子有二种: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
(2)女性:22对常染色体+XX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
形成的卵子有一种: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识图P37页,图15-10)
四、遗传病和优生优育
1、遗传病——由遗传物质发成改变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能够遗传给后代。
2、常见的遗传病:色盲、先天智力障碍、血友病、先天性聋哑、白化病等
3、近亲结婚后代易患遗传病:基因来自共同祖先,夫妻两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
(1)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人:父方(23对染色体) 母方(23对染色体)
精子(23条染色体) 卵子(23条染色体)
受精卵(23对染色体)
染色体所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女。若父母双方原来携带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基因型为一个显性基因一个隐性基因,父母双方都不表达。如果两个隐性在受精卵中组合,后代就患遗传病。
(2)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婚配生育,其后代出现遗传病
如: Aa × Aa
(正常) (正常)
A a A a

后代: AA Aa Aa aa
(正常) (正常) (正常) (患病)
4、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等近亲关系的人结婚
5、优生优育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
五、生物的变异
1、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出现的不同性状。(有性生殖)变异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1)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性状变异(可遗传给后代)
(2)不遗传的变异:因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性状变异,(不可遗传给后代)
2、遗传变异的三种来源:
(1)基因重组:杂交产生的后代,由于基因重组可能出现新的基因型,并可遗传给其后代。
(2)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3)基因突变:基因结构的改变。发生于生殖细胞中的突变可以遗传给后代。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1)人工选择培育:如选择培育高产奶牛。(2)杂交:如培育高产抗倒伏小麦。(3)诱导基因突变:如培育太空椒。(4)诱导染色体变异:如培育无籽西瓜。

第十六章 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1、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飞行、游泳、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滑翔等
2、动物运动的重要性:(1)动物通过运动适应环境,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2)动物通过运动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栖息地和生殖场所,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3、动物的运动器官:多细胞动物依靠特有的运动器官进行运动。单细胞动物也有运动结构。
(1)鱼——鳍;昆虫——翅;爬行动物——四肢;草履虫——纤毛;变形虫——伪足
(2)蚂蚁运动时,一般以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进行交替运动
4、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骨、骨连接、骨骼肌
人和脊椎动物全身的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骨骼是动物体形的基础,为肌肉提供附着点。
骨连接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肌肉是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5、产生运动:在神经的支配下,肌肉收缩或舒张,牵拉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运动。
6、曲肘运动:肱二头肌收缩,同时肱三头肌等要舒张
伸肘运动:肱二头肌舒张,同时肱三头肌等要收缩
7、人和肌肉收缩和舒张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8、运动能量的来源:食物→消化→吸收→细胞→呼吸→热能+ATP
ATP释放,能量转化为:动能(运动)、光能(萤火虫发光)、电能(电鱼放电)
第十七章 动物的行为
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通过独特的方式取得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防御行为——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群的繁衍十分重要
生殖行为——使子代数量增加,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迁徙行为——随季节变化而变更栖息场所。
社群行为——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是对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群体内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
2、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后天性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能大大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
3、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4、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控制。
5、动物的行为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有关。
6、动物越高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第十八章 疾病与免疫
1、传染病——由病原体(病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的特点:(1)传染性、(2)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3)有病原体(4)有免疫性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主要:空气传播、水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未患过麻疹的人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4、常见的传染病:
按照转播途径的不同可划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根据致病的病原体进行分类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
5、爱滋病的三个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6、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7、传染病在发病前就有传染性。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针对不同的传染病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对传染病病人尽可能作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8、心血管疾病——由心脏和血管病变引起的疾病。
9、冠状动脉的功能:给心脏肌肉细胞运送氧气和养料,同时运走代谢废物
10、冠心病——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导致心脏的肌肉缺血。主要症状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11、心绞痛:心脏的肌肉暂时性缺血,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
12、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被凝血堵塞,血液不能流通,心肌梗死
13、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
14、癌症——人体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15、在城市中,排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肺癌;在农村中,排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胃癌;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排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白血病。
16、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17、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外科疗法(手术切除肿瘤)、化学疗法(使用抗癌药物)、放射疗法(射线)
18、人体的三道防线:(1)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巨嗜细胞和白细胞等) (3)免疫器官(脾、扁桃体和淋巴结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19、抗原——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并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物质。(病毒、异型红细胞、异体组织)
20、抗体——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21、免疫——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依靠这种功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维持内部环境稳定。22、免疫的分类: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1)特异性免疫——人在出生后,受到病原体的作用,通过与病原体做斗争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2)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不只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免 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吞噬细胞、溶菌酶、人体三道屏障 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
自然的 人工的 自然的 人工的
患传染病或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力 接种疫苗、菌苗、类毒素 通过胎盘、哺乳传给婴儿 注射抗毒素、抗菌血清等
23、计划免疫——有计划进行的预防接种。
24、四苗免疫——卡介苗(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百白破三联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疫苗(麻疹)
25、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第十九章 珍爱生命
1、毒品——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大麻、可卡因(前三种都由罂粟提炼得到)
2、安全用药:分清处方药(R)与非处方药(OTC)。在医生指导下,才能长期服用非处方药。
3、人工呼吸:①把被救者放在空气新鲜、温度适宜的场所②使被救者呼吸道通畅:解开衣领,使病人仰卧,头后仰③用手捏住被救者的鼻孔,进行吹气。每分钟15~20次④观察反应。
4、心脏复苏术:①使病人仰卧,头后仰,腰带放松②按人工呼吸的具体步骤准备好。③挤压心脏④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要4~5次心脏挤压,反复做⑤观察反应
5、健康新概念: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道德健康
6、影响健康的因素:①生物遗传因素 ②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心理环境、社会环境)
③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④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7、吸毒成瘾原因:(简答)人脑中可分泌类吗啡肽等物质,用于调节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毒品进入人体后,外来的吗啡肽抑制人体类吗啡肽的正常分泌,最终导致人体类吗啡肽停止分泌。一旦毒品停止供应,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就会出现混乱,必须要及时补充吗啡肽才能缓解。因此,吸毒会成瘾。
一些医用药物,如杜冷丁等,如果滥用也会出现成瘾症状,原因和吸毒成瘾是一样的。
8、酗酒对健康的危害:(论述)酒精对人体多个器官的伤害,酒精引发基因突变
9、吸烟的危害:(论述)对吸烟者身体的危害,被动吸烟受害,引发基因突变,引发火灾,浪费
10、毒品的危害:(论述)对人体有极强的破坏力,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11、分析讨论:某社区的吴某,他明明知道自己居住的楼群中有几个吸毒者,却视而不见。他说:“这不关我的事,我管他干嘛!”但过了一段时间,他痛苦地发现,自己上中学的儿子成了毒品的俘虏。而且儿子的身体从以前的“体健如牛”逐渐变成“骨瘦如柴。”(摘自“新华网”)
(1)别人吸毒,真的不关我们的事吗?为什么?
(2)如果发现有人吸毒、贩毒,你怎么办?
(3)我们在交友、选择活动场所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为吸毒、贩毒者的目标?
(4)在短短的两年中,他儿子的身体为什么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
(5)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毒品?
彡灬白雪
2012-02-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万
展开全部
物理,化学 做实验 的注意事项

我们包头这次中考加了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请给位兄弟们给点做实验时候的注意事项,最好下面的实验都有

包头市中考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范围

一、物理部分
1. 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探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探究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4. 探究 水的沸腾
5. 探究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6. 探究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7. 探究 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8. 探究 怎样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9. 探究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0. 探究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1. 探究 测量盐水和不规则固体(不吸水)的密度
12.探究 阻力(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3.探究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4.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
15.探究 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6.探究 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17.探究 斜面的机械效率
18.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二、化学部分
(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药品取用,物质加热,选择仪器、连接仪器,过滤,蒸发,托盘天平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量筒的使用,仪器的洗涤。
(二)实验内容:
1.氧气的制取、收集及其性质
2.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及其性质
3.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比较
4.质量守恒定律
5.物质溶解时热量的变化
6.金属的性质
7.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8.酸、碱的性质
9.溶液PH的测定
10.鉴别酸、碱及常见的盐
11.物质燃烧具备的条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梦萦荒海
2012-03-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3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4万
展开全部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插图量很大,有许多图片或者反映某一生物学事实,或者是展示某一生物体结构,或者是展示某一生物学过程。图形的种类很多,有解剖图(如耳的结构图)、模式图(如反射弧模式图)、示意图(如小肠绒毛示意图)、光路图(如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图)、曲线图、流程图、概念图、柱形图、剖面图、模型图等。从大小上分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要准确把握图形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如何引导学生识图,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本人就此类题型的解题策略和技巧进行例析。
  一、识图是要注意图与实物的关系

  

例1:右图为植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中有一层结构看不清楚,这层结构叫[ ] 。 (2) 植物细胞与人体细胞相比,人体细胞没有的特殊结构是[ ] 、[ ] 和[ ] 。

  解析:对比是区别和掌握图形特征的重要方法,学习时,首先要说明细胞图与细胞实物的关系,动植物细胞图是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实际上细胞非常小,是立体结构,以免学生错误认为细胞是平面的,有图中那么大,而形成错误观点。如对比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图就可知二者的共有结构和特殊结构;对比表皮细胞、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便会明白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以免学生误认为植物细胞都含叶绿体。

  答案:⑴[2]细胞膜; (2)[1]细胞壁,[3]叶绿体,[5]液泡。

  二、 识图是要注意图的整合

  图的整合是指把几个相关知识的图集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表达某一知识的系列图,增加了知识的整合力度和信息容量,图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加工、迁移和应用,有利于从多种途径考察学生获取信息和掌握知识的情况。

  例2:右图是玉米种子、菜豆的种子和幼苗,据图回答问题。

  

  (1)丙图中结构A由甲图中[ ] 所示的结构发育而来;丙图中结构B由甲图中[ ] 所示的结构发育而来;丙图中结构C由甲图中[ ] 所示的结构发育而来;戊图的玉米苗是由丁图中[ ] 所示的结构发育而来。

  (2)玉米种子与菜豆种子相比,二者在结构上的 区别是 。

  解析:把菜豆种子结构图与萌发的菜豆幼苗图整合在一起,按照发育顺序把胚个部分与幼苗个部分联系在一起可以让学生清楚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及胚四部分(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的功能。把玉米种子结构图与菜豆种子幼苗图放在一起,利于区别玉米种子与菜豆种子的异同点。

  答案:(1)[4]胚芽,[1]胚轴,[2]胚根,[7]胚;(2)玉米种子有一片子叶,营养储存在胚乳中,有胚芽鞘、胚根鞘;菜豆种子有2片子叶,肥大,无胚乳,无胚芽鞘和胚根鞘。

  三、注重学科知识整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图

  利用流程图或概念图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准确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所学知识构成网络,形成有机整体,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同时有效促进教师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尽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例3:要求学生在下图1至6处填上最合适的概念,构建绿色开花植物生活方式概念图。使学生将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蒸腾作用、运输作用五种生活方式等知识点用概念图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1. ,2. ,3. ,4. ,5. ,6. 。

  评析:构建概念图促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浓缩知识结构,建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理性化。选择应用“概念图”组织学习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蒸腾作用、运输作用五种生活方式,不仅能高效的达到上述目的,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1水, 2筛管, 3导管, 4根, 5叶绿体, 6线绿体。

  四、认识曲线图中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意义

  分析坐标曲线的形变,即变化趋势及其含义,联系相应的知识点,分析出横、纵坐标所示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分析内在原因。生物坐标图的曲线是生物体某一生命活动或一种生理过程的反应,如何对某一生理过程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需要我们对曲线就要作全面地分析。

  例4:农业生产中,在保证水、肥等条件下,要让农作物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图(2)示叶面积指数与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生理过程的关系(叶单位面积指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叶面积指数为 时,对农作物的增产最有利。

  (2)通过对图(2)曲线的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 。

  解析:如图2, A点为光合作用面积的饱和点;OA段表明叶面积指数从0→6时,光合作用实际量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大而增大;当叶面积指数大于6时,光合作用实际量不再随叶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因为 有很多叶子被遮挡在光补偿点以下;OB段表明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的增加而增加;由于A点以后光合作用量不再增加,而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其呼吸量也不断增加(直线OC),所以干物质积累量不断降低,如BC段。 答案:(1)6 ;(2)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需要合理密植(其他答案若意思表达正确亦可)。 坐标图是物质间量变规律的重要表达形式,其主要特征是:体现两个生物学现象间的量变(或逻辑)函数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逐渐增加或减少;超过一定范围后,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减少或增加,或者达到某种平衡状态,或者说明了“横轴”对“纵轴”的什么影响,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的语言。解题方法是要抓住 “二标一线一名称”。“二标”,即横、纵坐标的表达含义、刻度和单位;“一线”,即曲线的变化走势,特别应抓住曲线的三点:起点、转折点、终点;“一名称”,即要准确命名“坐标曲线图”。

  真题演练:

  1.以下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物质从小肠进入组织里毛细血管的过程叫 。

  (2)赵爷爷感到身体不舒服,到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测得血红蛋白含量为100.5克/升(正常值范围是120克/升—160克/升),他应该注意多吃的食物是 。

  (3)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4条途径中,属于排泄的是 。(填数字)

  (4)某人患肠胃炎,对其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病灶经过心脏的顺序是 。(填字母)

  (5)周叔叔在医院化验2排除的液体,发现里面含有葡萄糖,医生给他开了胰岛素,周叔叔工作很忙,他想口服可以吗?说明理由 。

  

2.冬天,我州的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在温室中,蔬菜可直接在土壤中栽培,也可利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48小时,测得温室内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如右图。试分析:

  ①曲线b~c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 。

  ②曲线c~d上升的原因是 。

  答案: 1、(1)吸收。 (2)鱼、猪肝、红菜薹等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3)1 2 3。 (4)ABCD。 (5)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在胃和小肠内被蛋白酶分解而失去药效。

  2.①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②晚上植物停止光合作用,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少量的二氧化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ybrsky
2012-02-27 · 超过2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4.6万
展开全部
你百度一下“课件易“,上面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