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狂犬病毒的致病机制来看,这个说法有一定的根据,但是在应用的时候完全不能照搬。除非是条件所限,否则在被动物咬伤后都应该立即进行处理。
先来和大家讲一讲狂犬病对人体的入侵裤线:
狂犬病毒会在带毒动物的唾液腺中大量富集。人类被这些动物咬伤后,病毒会从伤口处进入人体。它并不会马上侵染神经元,而是在肌肉内停留一段时间,这就是潜伏期。潜伏期可以从数周到数年,但平均为1-2个月。
潜伏期之后,狂犬病毒会经过运动神经和骨骼肌之间的连接,进入神经系统,并沿着神经元逆向运输,经过运动神经元、背根神经节,最终一路上行到大脑。一旦狂犬病毒开始侵染神经系统,便会在神经元之间高速运输,其速度远远快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时间。狂犬病毒侵入大脑后,整个宿主的神经系统都会受到致命的破坏。由于大脑还接受感觉神经元的传入,所以感觉神经元可以算作大脑神经元的上一级细胞,狂犬病毒还可以继续逆向前进,最终到达眼睛、唾液腺和皮肤下的感觉神经。这就是「疯狗」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狂犬病毒的原因。
狂犬病毒的危险之处在于,它有一系列手段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使得宿主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将它清除掉。一旦发病,虽然有极个别治愈的案例,但并没有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案。
外源注射的狂犬疫苗一般是利用无害的病毒成分,诱导人体或动物产生足够的抗体,对抗真正有害的病毒。所以,被动物咬伤后及时到疾控中心进行处理,是十分必要的。在狂犬病毒大规模入侵神经系统前,通过抗毒血清降低病毒浓度,并通过合格的疫苗诱导抗体产生,可以完全有效地预防狂犬病。
狂犬病毒是在神经系统中逆向传播的。而且狂犬病毒只能从运动神经元进入神经系统,从感觉神经元进入的案例极为极为罕见(1)。唾液腺是狂犬病毒历经的整个通路中,比较末端的一个部分。只要病毒最初的侵入部位不是唾液腺,那么在唾液中含有大量病毒时,基本上可以判断宿主的大脑已经被严重侵染。这个时候的宿主,生存力已经十分低下。根据长期的观察,得出一个10日的经验值,是比较合理的。
但是,为了尽量避免意外的发生,还是应该在被咬后立即进行处理,权威机构的指导方案都倾向于这样做。看看和10日观察法有关的叙述,就足以把人逼疯了。
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是:
如果咬人的这只狗一岁以上了,有两次注射疫苗的证明,第一次接种是3个月大之后,第二次在6-12个月之后。那么观察这个狗10天,如果有任何症状,被咬的人都应该立刻接受全套预防处理。(2002年)
如果咬人的动物是狗或猫,并且在10天后还是健康的,或者在人道处理后经过实验室证实没有狂犬病,那么就可以停止已经进行的预防处理。(2010年)
以上信息的限制条件都很苛刻,与其逐一符合上述标准,接受预防才是更安全的 。
201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