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天冬静2885
2012-02-29 · TA获得超过6.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329万
展开全部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作品名称: 题西林壁
创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处: 《东坡七集》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者: 苏轼
作品风格: 借景抒情

  
作品原文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译文

注释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雕刻作品:“题西林壁”诗意雕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缘:同“原”,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百度网友7006031
2013-03-15 · TA获得超过11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5万
展开全部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提示深刻的哲理。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

  2.横看——从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3.侧——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4.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5.缘——因为。

  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但两首诗的艺术构思却大不一样:李白通过香炉峰瀑布一处景色的描写,烘托庐山的磅礴气势,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苏轼则没有描写具体景特,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印象,从中揭发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诗人不胜感叹地说: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普天下山山岭岭,哪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势互不一样?宇宙间事事物物,又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智慧,我们读过以后,仿佛自己也聪明了一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874468191
2012-12-02 · TA获得超过255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6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7.7万
展开全部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注释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缘:同“原”,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73000.htm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haoqinyy2002
2012-11-25 · TA获得超过502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8万
展开全部
原文
《题西林壁》
  【北宋 】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缘:同“原”,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本诗被录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ipqsemnm81
2012-02-29 · TA获得超过112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3.3万
采纳率:64%
帮助的人:1.9亿
展开全部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