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音乐背景

音乐背景,故事情节以及写这首曲子的环境... 音乐背景,故事情节以及写这首曲子的环境 展开
 我来答
檬谜吉p
2012-03-04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3万
展开全部
这首钢琴曲,是柴科夫斯基在创作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之前的重要作品之,初稿在1875年初写出,后来在1880年和1893年间,作者又吸引许多演奏家的意见,进行两次修改才最后定稿。这首钢琴协奏曲的遭遇,同作者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也不是一开始就能获得公众的承认的。原先这部作品题献给尼古拉·鲁宾斯坦,但是平素对音乐艺术界一切有价值的新事物总是十分敏感的鲁宾斯坦,这一回对柴科夫斯基在钢琴协奏曲体裁方面的第一次尝试,却持否定态度。于是,柴科夫斯基把他的题献一度改为献给塔涅耶夫,到最后才确定献给德国钢琴家封·彪罗(H·Von Bulow,1830-1894)。1875年10月间,当彪罗到美国巡回演出时,在波士顿首次演奏这首作品,获得很大的成功。同年,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又相继演出这部作品,当时才十九岁的塔涅耶夫的钢琴演奏还得到了作者的很高评价。

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一部最通俗的协奏曲,但就其构思之宏伟和作品的规模而论,它可以称为用钢琴和乐队演奏的一部交响曲。这部作品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与欢乐的热望,它的基本形象深具民族特点——作者在这里引用了一些真正的乌克兰曲调,同时也特别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协奏曲的一些特点,那就是巨大的力量、宏伟的规模同真诚率直的抒情性的结合。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之丰富,它的主题的多样和对置,紧张地发展的乐思所具有的内在的巨大力度,都是它那激动人心的魅力所在,正也就是这些特点,使得这首协奏曲在作者生前就已广泛流传,欧美各国音乐会舞台时常有各种类型的钢琴家演奏它,作者也经常把它列入自己的交响音乐会曲目,多次亲自指挥这部作品的演出;到1878年,尼·鲁宾什坦终于也理解到这部作品的优点和价值,并出色地演奏它,从而也使这部作品更加牢固地确立它在音乐会舞台上的地位。

柴科夫斯基承继并发展了源自贝多芬的协奏曲交响化的进程,他使乐队在协奏曲中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同生活或大自然等观感密切相关的形象的发展大都委托它,而关于个人的抒情因素则主要曲独奏乐器来体现;这两种力量相互策应,协同动作,从不削弱任何一方。柴科夫斯基采用古典协奏曲的三乐章结构:他让最交响化的第一乐章起主导作用,用它来确定整部作品的特点;至于第二乐章,乃是交响曲当中两个乐章——抒情的慢板乐章同诙谐曲乐章的有机结合;而最后乐章则为全曲作出同前面两个乐章相适应的、合乎逻辑的结论。

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形式写成,它的音乐光辉灿烂、富丽堂皇,色彩变化多端,丰富的想象力获得了充分的发挥,所有这些都是很多协奏曲所难匹比的。乐章从一长段引子开始,在这里,可以听到全乐队的四小节强奏,其中法国号的音响特别突出。接着,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用它那温暖的声音庄严地奏出这段引子的基本主题,钢琴用大量洪亮的和弦伴随着它。这个主题气息宽广,宏伟有力,充满着一种炫目的光辉,具有俄罗斯民歌旋律的特征,它是一支庄严壮丽的生活颂歌,是继贝多芬之后的另一首新的《欢乐颂》。与此同时,钢琴遍及它的整个音域的活动,它那来严厉有力的音响,矫健的步调,创造出一种情绪饱满而和谐的背景;钢琴在这里虽然只是处于陪衬主题的地位,但是,它充分发挥了作为一种独奏乐器的主导作用,即使在整个乐队的全奏中,它的音响依然十分清晰、嘹亮和雄浑有力。

像柴科夫斯基的一些交响曲主题结构一样,这个主题由于反复三次,有点像三段体曲式。这主题第一次在乐队中陈述之后,第二次改由独奏钢琴奏出,它的发展由于引进一些新的旋律素材,具有即兴演奏的意味,反映出一种悲壮的戏剧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