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倪虹:霓:大气中有时跟虹同时出现的一种光的现象,形成的原因和虹相同,只是光线在水珠中的反射比形成虹时多了一次,彩带排列的顺序和虹相反,红色在内,紫色在外。
霓的古代写法象“虹”字一样,也带虫旁,霓常与虹相伴而生,但强度与色彩都较弱,故称雌虹,以别于雄性虹。霓虹是日光经过小雨滴的反射与折射而产生的,有史可查的记载已有3000多年了。
《诗经·庸风》中的“朝降于西,崇朝其雨”表明虹的出现和晴雨的联系。《礼记·月冷》中指出“季春之月……虹始见”“孟冬之月……虹藏不见”。说明先秦时代中国人已经准确地记载了虹一出现的季节。那么,霓虹是怎样生成的呢?
原来雨过天晴,大气中仍残留着无数的小雨滴。当日光射进入雨滴的上部时,经过一次折射进入雨滴,接着产生一次反射,再折射一次之后射出雨滴。由于日光中不同色光在水中的折射率不同,所以由雨滴中射出的色光与地平线的夹角也不同,紫光在外,红光在内,在红光与紫光之间是橙、黄、绿、青、蓝。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看见由这七种颜色组成的彩带,只有满足最小偏向角的入射光线,从雨滴中射出才是近乎平行的,从而能进入人们的眼帘;其它方向的光在大气中漫射开。经计算得知:紫光与地平线的夹角为40°,而红光为42°。凡属与地平线成40°角的所有紫光都组成一锥面,而红光组成另一个锥面,而红光组成另一个锥面,其它色光的锥面位于二者之间。由于雨滴中满足这个条件的很多,当人们背向日光看去,便形成了内红外紫的七色弧形彩带了,这就是虹。
更高层的雨滴,日光从雨滴的下半部进入,先产生一次折射,接着产生两次反射,再折射一次射出雨滴。由雨滴射出的七色光仍然各自形成锥面,红光在外而紫光在内,这就是霓。霓的颜色分布与虹恰好相反。
在地面上的观察者只能看到地平线上面的两道大彩虹,站在高山顶上就能看到虹霓的大部分。只有在晴朗的天气,在飞机舱中向下看,才有可能看到虹霓的全貌,那就是人们向往的“佛光”。
霓的古代写法象“虹”字一样,也带虫旁,霓常与虹相伴而生,但强度与色彩都较弱,故称雌虹,以别于雄性虹。霓虹是日光经过小雨滴的反射与折射而产生的,有史可查的记载已有3000多年了。
《诗经·庸风》中的“朝降于西,崇朝其雨”表明虹的出现和晴雨的联系。《礼记·月冷》中指出“季春之月……虹始见”“孟冬之月……虹藏不见”。说明先秦时代中国人已经准确地记载了虹一出现的季节。那么,霓虹是怎样生成的呢?
原来雨过天晴,大气中仍残留着无数的小雨滴。当日光射进入雨滴的上部时,经过一次折射进入雨滴,接着产生一次反射,再折射一次之后射出雨滴。由于日光中不同色光在水中的折射率不同,所以由雨滴中射出的色光与地平线的夹角也不同,紫光在外,红光在内,在红光与紫光之间是橙、黄、绿、青、蓝。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看见由这七种颜色组成的彩带,只有满足最小偏向角的入射光线,从雨滴中射出才是近乎平行的,从而能进入人们的眼帘;其它方向的光在大气中漫射开。经计算得知:紫光与地平线的夹角为40°,而红光为42°。凡属与地平线成40°角的所有紫光都组成一锥面,而红光组成另一个锥面,而红光组成另一个锥面,其它色光的锥面位于二者之间。由于雨滴中满足这个条件的很多,当人们背向日光看去,便形成了内红外紫的七色弧形彩带了,这就是虹。
更高层的雨滴,日光从雨滴的下半部进入,先产生一次折射,接着产生两次反射,再折射一次射出雨滴。由雨滴射出的七色光仍然各自形成锥面,红光在外而紫光在内,这就是霓。霓的颜色分布与虹恰好相反。
在地面上的观察者只能看到地平线上面的两道大彩虹,站在高山顶上就能看到虹霓的大部分。只有在晴朗的天气,在飞机舱中向下看,才有可能看到虹霓的全貌,那就是人们向往的“佛光”。
参考资料: http://www.kpzs.net/knowledge/246/484/200710/200131.html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