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怎么证明?
1+1=2的证明:
因为1+1的后继数是1的后继数的后继数,即3。
所以2的后继数是3。
根据皮亚诺公理:如果b、c都是自然数a的后继数,那么b = c;,可得:1+1=2。
皮亚诺公理,也称皮亚诺公设,是数学家皮亚诺(皮阿罗)提出的关于自然数的五条公理系统。根据这五条公理可以建立起一阶算术系统,也称皮亚诺算术系统。
数学上,还有另一个非常有名的“(1+1)”,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尽管听起来很神秘,但题面并不费解,具备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水平就就能理解其含义。
扩展资料
皮亚诺的这五条公理用非形式化的方法叙述如下:
1、0是自然数;
2、每一个确定的自然数 a,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数x' ,x' 也是自然数(一个数的后继数就是紧接在这个数后面的数,例如,1的后继数是2,2的后继数是3等等);
3、如果b、c都是自然数a的后继数,那么b = c;
4、0不是任何自然数的后继数;
5、设S是自然数集的一个子集,且(1)0属于S;(2)如果n属于S,那么n'也属于S。
(这条公理也叫归纳公理,保证了数学归纳法的正确性)
参考资料来源:
1+1=2的证明:
因为1+1的后继数是1的后继数的后继数,即3。
所以2的后继数是3。
根据皮亚诺公理:如果b、c都是自然数a的后继数,那么b = c;,可得:1+1=2。
皮亚诺公理,也称皮亚诺公设,是数学家皮亚诺(皮阿罗)提出的关于自然数的五条公理系统。根据这五条公理可以建立起一阶算术系统,也称皮亚诺算术系统。
数学上,还有另一个非常有名的“(1+1)”,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尽管听起来很神秘,但题面并不费解,具备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水平就就能理解其含义。
扩展资料:
数学加法的规律:
1、交换律:对任意的 a ,b ∈ F ,a + b = b + a ∈ F;
2、结合律:对任意的a,b,c∈F,a + (b +c) = (a +b) +c;
3、 单位元:存在一个元素 0 ∈ F ,满足对任意的 a ∈ F ,a + 0 = 0 + a = a;
4、逆元:对任意的 a ∈F ,存在一个元素 -a∈ F ,满足a + (-a) = 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1=2
哥德巴赫猜想貌似简单,要证明它却着实不易,成为数学中一个著名的难题。18、19世纪,所有的数论专家对这个猜想的证明都没有作出实质性的推进,直到20世纪才有所突破。直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不行,人们采取了“迂回战术”,就是先考虑把偶数表为两数之和,而每一个数又是若干素数之积。如果把命题"每一个大偶数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b",那么哥氏猜想就是要证明"1+1"成立。
1920年,挪威的布朗(Brun)证明了 “9+9 ”。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Rademacher)证明了“7+7 ”。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Estermann)证明了 “6+6 ”。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Ricei)先后证明了“5+7 ”, “4+9 ”, “3+15 ”和“2+366 ”。
1938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证明了“5+5 ”。
1940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证明了 “4+4 ”。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Renyi)证明了“1+c ”,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 “3+4 ”。
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后证明了 “3+3 ”和 “2+3 ”。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BapoaH)证明了 “1+5 ”,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4 ”。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和小维诺格拉多夫(BHHopappB),及 意大利的朋比利(Bombieri)证明了“1+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2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大偶数=素数+素数*素数或大偶数=素数+素数(注:组成大偶数的素数不可能是偶素数,只能是奇素数。因为在素数中只有一个偶素数,那就是2。)]。
其中“s + t ”问题是指: s个质数的乘积 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
20世纪的数学家们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筛法、圆法、密率法和三角和法等等高深的数学方法。解决这个猜想的思路,就像“缩小包围圈”一样,逐步逼近最后的结果。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62567316.html
1+1=2的证明:
因为1+1的后继数是1的后继数的后继数,即3。
所以2的后继数是3。
根据皮亚诺公理:如果b、c都是自然数a的后继数,那么b = c;,可得:1+1=2。
皮亚诺公理,也称皮亚诺公设,是数学家皮亚诺(皮阿罗)提出的关于自然数的五条公理系统。根据这五条公理可以建立起一阶算术系统,也称皮亚诺算术系统。
数学上,还有另一个非常有名的“(1+1)”,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尽管听起来很神秘,但题面并不费解,具备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水平就就能理解其含义。
扩展资料
皮亚诺的这五条公理用非形式化的方法叙述如下:
1、0是自然数;
2、每一个确定的自然数 a,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数x' ,x' 也是自然数(一个数的后继数就是紧接在这个数后面的数,例如,1的后继数是2,2的后继数是3等等);
3、如果b、c都是自然数a的后继数,那么b = c;
4、0不是任何自然数的后继数;
5、设S是自然数集的一个子集,且(1)0属于S;(2)如果n属于S,那么n'也属于S。
(这条公理也叫归纳公理,保证了数学归纳法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