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的问题,答对追加到200再给50
我是高中生。我前面有个同学上课老跟我讲话,我跟老师说,请求他换位子。但老师每次口头答应,却没一次这么做。他有时还回答我说:“你别理他就行了。”于是,我打了个电话给他家长。...
我是高中生。我前面有个同学上课老跟我讲话,我跟老师说,请求他换位子。但老师每次口头答应,却没一次这么做。他有时还回答我说:“你别理他就行了。”于是,我打了个电话给他家长。他家长又打电话给老师确认情况。老师第二天终于给我换了位子,但同时也批评了我联系对方家长的行为。让我以后有事找他,不准联系别人家长。其他老师也在旁边,有人说我这是在打骚扰电话,是违法的。我回应老师说他们不也经常联系学生家长吗?但老师回答我说他们是家校联系,是必须的。说我作为一个未成年人,没资格联系家长。为此,我想问下,为什么老师可以联系家长而学生不可以?如果确实有事打很多电话给别人算是骚扰电话吗?万分感谢!
重要补充(也要回答):教育部到底有没有规定要家校联系?老师联系学生家长是工作需要吗?谢谢! 展开
重要补充(也要回答):教育部到底有没有规定要家校联系?老师联系学生家长是工作需要吗?谢谢! 展开
2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从联系别人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这个角度分析,大家都是可以打电话的。
1994年10月发布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明确提出:“不仅家长而且整个社会都应当担负起同所有教育系统的工作者、非政府组织一起工作的重大责任,一起全面实现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等各项目标,并以此方式对可持续发展及和平文化做出贡献,’,“寻求与所有可能的合作伙伴的合作,因为他们能帮助教师将教育过程更紧密地同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将教育过程变为实践宽容与团结以及尊重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活动”。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教育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它必须依靠社会的各种力量,尤其是增强家长与学校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我国的教育实践工作者,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重视家校合作的问题,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许多学校在教育实际中逐渐意识到学校要主动争取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将家校合作进一步扩展和延伸至社会各方面;并在实践中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就。进入90年代后,对家校合作的改革实践有了进一步的研究。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为推动家校合作的进一步的发展,又出台一系列教育政策文件,对家校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l)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家庭访问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2004年2月10日,《2003一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3)2004年2月26日,国务院下达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学位论文关于家校沟通内容和形式的研究
(4)2004年4月,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家庭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承担组织和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
这些政策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它们的结合首先在于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促进青少年儿童在品德和学业及其他各方面的良好发展,身心健康成长;其次是通过家校之间的合作,提高教师、家长的教育素质和能力,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强化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推进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进程。
要确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学校和家长应该形成真正的合作关系。成功的合作,需要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家校之间坦率而频繁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是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的基础,是家校合作和共享资源的前提。而沟通能否对家校合作做贡献,取决于沟通中合理的内容和有效的形式。内容决定了双方就哪些方面的情况来沟通。学校与教师沟通的内容一般都应是引起双方兴趣的内容,如学生成长的教育信息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等则能让家长了解子女及学校的教育情况,而同时学校从家长得到对学生情况的介绍以及对学校教育的反馈、建议和意见,沟通双方的需要得到满足,激发双方沟通的兴趣。而形式则决定了双方如何依据内容来沟通。家长和学校可以通过媒介的形式进行交流,如发成绩单和家长联系本,也可以通过人际间的交流形式,如进行家庭访问、打电话联系、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办家长学校、举行学校开放日等。这些形式应该是相互的、双向的,并能为学校和家庭间相关信息的交流与反馈提供帮助,则会提高学校、家庭参与沟通的积极性。
因此学校和家庭之间只有选择合理的内容和有效的形式进行沟通,才可以加深双方对问题的统一认识,减少观念上的分歧,促进合作关系的建立,实现合作目标。
1994年10月发布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明确提出:“不仅家长而且整个社会都应当担负起同所有教育系统的工作者、非政府组织一起工作的重大责任,一起全面实现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等各项目标,并以此方式对可持续发展及和平文化做出贡献,’,“寻求与所有可能的合作伙伴的合作,因为他们能帮助教师将教育过程更紧密地同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将教育过程变为实践宽容与团结以及尊重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活动”。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教育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它必须依靠社会的各种力量,尤其是增强家长与学校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我国的教育实践工作者,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重视家校合作的问题,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许多学校在教育实际中逐渐意识到学校要主动争取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将家校合作进一步扩展和延伸至社会各方面;并在实践中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就。进入90年代后,对家校合作的改革实践有了进一步的研究。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为推动家校合作的进一步的发展,又出台一系列教育政策文件,对家校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l)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家庭访问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2004年2月10日,《2003一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3)2004年2月26日,国务院下达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学位论文关于家校沟通内容和形式的研究
(4)2004年4月,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家庭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承担组织和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
这些政策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它们的结合首先在于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促进青少年儿童在品德和学业及其他各方面的良好发展,身心健康成长;其次是通过家校之间的合作,提高教师、家长的教育素质和能力,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强化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推进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进程。
要确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学校和家长应该形成真正的合作关系。成功的合作,需要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家校之间坦率而频繁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是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的基础,是家校合作和共享资源的前提。而沟通能否对家校合作做贡献,取决于沟通中合理的内容和有效的形式。内容决定了双方就哪些方面的情况来沟通。学校与教师沟通的内容一般都应是引起双方兴趣的内容,如学生成长的教育信息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等则能让家长了解子女及学校的教育情况,而同时学校从家长得到对学生情况的介绍以及对学校教育的反馈、建议和意见,沟通双方的需要得到满足,激发双方沟通的兴趣。而形式则决定了双方如何依据内容来沟通。家长和学校可以通过媒介的形式进行交流,如发成绩单和家长联系本,也可以通过人际间的交流形式,如进行家庭访问、打电话联系、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办家长学校、举行学校开放日等。这些形式应该是相互的、双向的,并能为学校和家庭间相关信息的交流与反馈提供帮助,则会提高学校、家庭参与沟通的积极性。
因此学校和家庭之间只有选择合理的内容和有效的形式进行沟通,才可以加深双方对问题的统一认识,减少观念上的分歧,促进合作关系的建立,实现合作目标。
展开全部
首先,我认为你老师说你打的是骚扰电话的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对骚扰电话的判定是,是否影响了对方的正常生活。而你的电话并没有起到这个作用,你只是在向他陈述一个事实,不管他乐不乐意听,这都是他作为家长应该了解的。
其次,你的老师也许当时只是心里不舒服,抱怨一声而已,并没有真认为你给别人打了骚扰电话。他不舒服的原因,当然是不通过他解决换座位的问题,而去找家长,让他很没面子,简单点说就是面子问题,他不过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你不必太在意的。
另外,教育部的确规定了家校要联系,老师需要把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他们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以便更好地教育学生。至于是否真有这个作用就要因人而异了。
希望你对这个答案能够满意。
其次,你的老师也许当时只是心里不舒服,抱怨一声而已,并没有真认为你给别人打了骚扰电话。他不舒服的原因,当然是不通过他解决换座位的问题,而去找家长,让他很没面子,简单点说就是面子问题,他不过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你不必太在意的。
另外,教育部的确规定了家校要联系,老师需要把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他们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以便更好地教育学生。至于是否真有这个作用就要因人而异了。
希望你对这个答案能够满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算不得骚扰了,只是如果换在社会环境里的话,你这一行为属于越级报告,是要受批评的!站你老师的角度,肯定是不舒服的!就好似家长有事明明可以直接打给老师,但是却一个电话打到教育局去了,那老师当然会受批评了,而你这一行为鉴于你是学生,不能进行实质性处罚,所以她会心里不舒服的,毕竟她要受学校的批评,还有那个学生家长的唠叨,“怎么你处理不了问题了吗?孩子都找上我了,我不忙啊???” 不过老师她应该会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了,你也很聪明,能够用直接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呵呵 很欣赏你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每个行业都有一些败类存在 老师有时候是不会跟你讲道理 碰到那种不讲理的只能怪你倒霉 想开的 你被上课不堪你同学的骚扰 找老师 可老师只是表面上应付你 敷衍你 你多次要求无果的情况 是可以向对方家长反映情况的 毕竟对方家长的孩子给你造成了困扰 你有权打电话维护你自己的利益 至于教育部有无规定家笑联系 我可以肯定说:没有! 以前学校跟电信公司办理个家校通服务 老师强迫我们买这个服务 后来新闻媒体报道了 学校说是方便家长了解学生的动态 我反正是不信的 捞钱才是主要目的 但是又能怎么样 我们只能顺应这个社会 只要老师没做的太过分 能忍就忍了把 毕竟跟他闹僵了 对你没好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鲁迅先生所说,在中国即使是搬动一张桌子,移动一个香炉,也会被弄得头破血流,而且即使头破血流,还搬不动那张桌子,移动不了那个香炉
为什么老师可以联系家长而学生不可以?
因为你侵犯了他(她)的权威,他不想你多说你就得闭嘴。再者,你对你同学的家长说——阿姨,您家的某某很那个,有那么一点打扰我,能不能。。。。。。。 你说的再怎么委婉,别人心里也不好想。你同学家长就会问老师,是不是真有其事,老师要是说有,你同学家长就责问老师没教育好学生;你老师要是说没有,你同学家长还是会责问老师为什么把一个坏学生安排在他孩子身边。反正你老师这样都脱不了干系。
如果确实有事打很多电话给别人算是骚扰电话吗?
这要分类讨论。不过很明显,你这个不算。
教育部到底有没有规定要家校联系?老师联系学生家长是工作需要吗?
没明文规定,但与学生家长沟通是老师的责任所在,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是很重要的,了解学生的情况,才知道如何辅导学生。
高中初中换座位这事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唉!~~~~~~~~~~~~~
为什么老师可以联系家长而学生不可以?
因为你侵犯了他(她)的权威,他不想你多说你就得闭嘴。再者,你对你同学的家长说——阿姨,您家的某某很那个,有那么一点打扰我,能不能。。。。。。。 你说的再怎么委婉,别人心里也不好想。你同学家长就会问老师,是不是真有其事,老师要是说有,你同学家长就责问老师没教育好学生;你老师要是说没有,你同学家长还是会责问老师为什么把一个坏学生安排在他孩子身边。反正你老师这样都脱不了干系。
如果确实有事打很多电话给别人算是骚扰电话吗?
这要分类讨论。不过很明显,你这个不算。
教育部到底有没有规定要家校联系?老师联系学生家长是工作需要吗?
没明文规定,但与学生家长沟通是老师的责任所在,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是很重要的,了解学生的情况,才知道如何辅导学生。
高中初中换座位这事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