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鲁迅弃医从文的认识200字

 我来答
教育小百科达人
2020-10-21 · TA获得超过15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828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568万
展开全部

在“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后,鲁迅体会到弱国国民的屈辱和中国人的麻木,进而意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倒不如从思想意识深处唤醒他们的灵魂,于是决定弃医从文了。

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在当时,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译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他个人单独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执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热情地呼唤“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



扩展资料: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并且从事翻译工作,支持青年的文艺创作活动。

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

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他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

黑夜茶
2012-03-04 · TA获得超过45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8.5万
展开全部
  鲁迅的“弃医从文”,并非是心血来潮或见异思迁,而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他青年时期不管学什么专业,都是为了实现救国救民,改变中国人命运的远大理想。就拿学医来说,“鲁迅在日本弘文学院毕业时才决定学医的。他在该院两年学习期间,才知道‘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的维新有很大的助力’”。从那时起他知道新的医学不仅能治病救人,而且还能推动社会变革。所以,他弃工学医。他开始是学军的(水师),后改为学工(矿冶),而后又改为学医,最后才改为学文。这些改变无一不是围绕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他‘弃医从文’的真正原因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强国强种的途径,也是寻找适合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长处的职业选择。至于‘漏题事件’、‘取缔规则事件’、‘幻灯事件’(指鲁迅讲的看电影事件——笔者注),只是火上加油,从而引爆了鲁迅痛下决心弃医从文。”这是《鲁迅生平疑案》作者王锡荣对“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如是说的。也就是我上面说的谜底。

  不过,这个谜底只能说明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动因,我认为还有一个间接的、隐性的谜底:就是鲁迅过于看重文学的社会功能所致,以至于在日本有几个“事件”使他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刺激,这都是串接起来的导火索,而不是终极原因。如果他不过于看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可以改造国人的精神”——他也可以选择其他救国救民的道路,如工业救国、科学救国、革命救国等等,这方面的先例很多,而鲁迅为什么最后偏要选择文学救国呢?这是我对“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的新说。

  从事业这个角度来说,鲁迅“弃医从文”是成功的;但从“医治国人精神”这个角度来说,只是他的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是不可能成功的,原因是在思想方法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存在决定意识”。赞同81| 评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xiyangyang0Z
2012-03-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2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5万
展开全部
鲁迅的“弃医从文”,不是心血来潮或见异思迁,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他青年时期不管学什么专业,为了实现救国救民,改变中国人命运。鲁迅在日本弘文学院毕业时才决定学医的。他在该院两年学习期间,才知道‘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的维新有很大的助力’”。从那时起他知道新的医学不仅能治病救人,而且还能推动社会变革。所以,他弃工学医。他开始是学军的(水师),后改为学工(矿冶),而后又改为学医,最后才改为学文。至于‘漏题事件’、‘取缔规则事件’、‘幻灯事件’(指鲁迅讲的看电影事件——笔者注),只是火上加油,从而引爆了鲁迅痛下决心弃医从文。”
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我认为:鲁迅过于看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可以改造国人的精神”所致,以至于在日本有几个“事件”使他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刺激,这都是串接起来的导火索,而不是终极原因。
从事业角度来说,鲁迅“弃医从文”是对的;但从“医治国人精神”这个角度来说,只是他的美好的愿望而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把玩以饮沁心脾2781
推荐于2017-11-25 · TA获得超过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51万
展开全部
在“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后,他体会到弱国国民的屈辱和中国人的麻木,进而意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倒不如从思想意识深处唤醒他们的灵魂,于是决定弃医从文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