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美术与古希腊美术的联系和区别?

从建筑.绘画.雕塑方面回答!... 从建筑.绘画.雕塑方面回答! 展开
 我来答
42332
推荐于2017-09-27 · TA获得超过15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4.3万
展开全部
古典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它的美学原则是利用古代的艺术理想与规范来表现现实社会的道德概念,以典型的历史题材表现当代的思想主题,也就是借古喻今。古典主义绘画以此为精神内涵,竭力在表现风格上追求一种完美的崇高感,在表现形式上创造一种完整的典范性。

古典主义的特征
1、以古希腊、罗马神话、历史事件以及圣经
故事为绘画题材,表现某种哲理观念和社
会问题,宣扬一种理想化的崇高境界。
2、以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和文艺复兴时期大
师们的绘画为典范,塑造一种类型化的艺
术形象。
3、技巧上,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
术和柔缓微妙的明暗色调,并注重使形象
造型呈现出雕塑般的简练和概括,追求一
种宏大的构图形式和庄重的风格、气魄。

古典主义的发展
从17世纪到19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发展先后有 种不同的艺术倾向:
1、以普桑为代表的崇尚永恒和自然理性的古典主义;
2、以达维特为代表的宣扬革命斗争精神的新古典主义;
3、以安格尔为代表的追求完美形式和典范风格的学院古典主义。

普 桑
从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罗马一直是欧洲美术的中心。各国的艺术家象朝圣者一样,到这里来向大师们顶礼膜拜。1624年,30岁的法国画家尼古拉·普桑,也来到了罗马。这个出身农民的青年在这里完全被培育成为古典艺术法则的忠实捍卫者。
164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召他回国为宫廷服务,他便把这伟大的古典法则原原本本地搬到了法国。在近代历史上,巴黎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是因为拿破仑的远征。但是在此之前,正是由于伟大的古典主义者普桑的努力,正宗的古典艺术才在巴黎深深地扎下了根。

《阿卡迪亚的牧人》1655年

《阿卡迪亚的牧人》是1655年在罗马完成的。阿卡迪亚,原是古代希腊伯罗奔尼撤中部的一个城邦,后来被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们描写成理想的幸福乐园,一种高尚风范的乌托邦。画面上有3个青年牧人与1名少女,在田野中发现了一块刻有古希腊文字的墓碑,一位身着蓝色长袍的牧人;单膝跪地,用手指着碑文,一一辨认着上面的文字: “Et in Akcadia ego” (甚至在阿卡迪亚,我仍存在),另一位牧人正低头沉思,似乎领悟到这句话蕴含的深刻哲理:即使是在最幸福的理想之国,人生也是短暂的,死亡不可避免。
新古典主义宗师,法国画家达维特(1748--1825)

达维特生在罗可可美术流行的时代,随同老师维昂到罗马深造时,认真研究了古典美术,从而变成一位古典理想的坚定信徒。
在罗马,他创作了《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1784),在这幅取材于法国大剧作家高乃依同名诗剧的作品中,他把人们引回到古罗马的崇高世界。在明确简洁的空间内,站立着荷拉斯家族英勇的男子,有力的直线构成了整个画面的纪念性气势,老荷拉斯高举的利剑,成为注视的焦点,奋臂宣誓的三兄弟的指尖指向它,人们仿佛能听到回荡在大厅中的坚定誓言。

达维特的油画《马拉之死》表现的是马拉刚刚被刺的惨状:被刺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已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握着鹅毛笔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另一只手紧紧地握着凶手递给他的字条,我们可以看到上面写着:“1793年7月13日,马丽·安娜·夏绿蒂·科尔代,致公民马拉:我是十分的不幸,为了指望得到您的慈善这就够了。”显然,女刺客夏绿蒂·科尔代是利用马拉对她的同情趁其不备下的毒手,我们还可以看到丢在地上的带血的凶器。在浴缸的旁边立有一个木台,看来,这就是马拉办公用的案台,“案台”之上有墨水、羽毛笔、纸币和马拉刚刚写完的一张便条:“请把这5法郎的纸币交给一个5个孩子的母亲,他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

《马拉之死》

画家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的单纯、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憋闷即莫大的悲痛之感。马拉工作的木台有如纪念碑一般,使画面产生了一种凝重、庄严的气氛;尤其是木台的立面画家精心安排的法文:“献给马拉·达维特。”有如石碑上的铭文。这简洁、严谨、明晰、理智的表现手法以及这深入、具体、真实再现细节的刻画,不但反映了马拉的真实斗争生活、善良的人格和献身精神,强调并记录了历史的精确性,反映了达维特对马拉的无比敬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期间,古典主义的盛行以及人们渴望寻求一种时代所需要的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780-1867)出生于法国蒙托邦,父亲是装饰雕刻家、皇家美术院院士,自幼受到家庭良好的艺术教育,6岁时进教会学校学习绘画音乐,9岁时画的素描头像已显示出超群的才能。尔后进入当地的绘画雕刻学校学习,当他第一次见到老师给他们看拉斐尔《椅中圣母》临摹作品时,激动得流下热泪,这个印象决定了他的日后艺术追求和命运。
17岁的安格尔经格罗介绍入达维德画室学习,由于成绩优异使拿破仑免了他的兵役,19岁时升入美术学院。1806年因获得罗马大奖而赴罗马法兰西学院学习,四年期满后不愿回法国,因为他的古典主义倾向作品在巴黎历遭冷遇,因而继续留在罗马研究古代艺术遗迹,成为意大利古典艺术的崇拜者。

《大宫女》 这幅画在巴黎展出时,引起了观众更大的抨击。
《大宫女》就严格的古典风格去要求,确实存在很多“越轨”之处,首先,色彩的“音域”受到严重破坏,背景上很强的蓝色和裸体肌肤的黄色,以及人体的明暗和粉红色调极不谐调,其次是前面所说的夸张了的形体,这个女裸体几乎成了变形美的一种试验,它完全背叛了老师的庭训。安格尔的学生杜瓦尔为此曾竭力为他作辩解,他说:“我并不想说,安格尔先生是个浪漫主义者。但我也要肯定,他从来不是当时所理解的那种意义的‘古典主义者’。”安格尔似乎在这幅画上显示了自己在自然面前的独立性,但由于安格尔的美学信念的坚定性,这里的表现反而给人们造成对他的见解的模棱两可性,攻击与批评是在所难免的。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我们觉得安格尔具有他的探索勇气,尽管他所画的这个人物是有着很大的虚构性。

《大宫女》 1814年. 91 x 162cm
布油彩.藏巴黎卢浮宫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