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习语文的经验和教训>>求作文.

给二三百字就行了,其他我自己解决..... 给二三百字就行了,其他我自己解决.. 展开
 我来答
1023919267
2012-12-31 · 贡献了超过494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49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2万
展开全部
先说经验吧。其实也不能算什么经验,只能叫学习语文的原因。我走上语文学习这条路并不是因为我的语文学的多么好,而是因为我其他的科目学的实在不怎么样,退而求其次,最后就只有语文这一条路可走了。当然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两位好老师。

一位是我小学时的语 文老师——陶忠宝先生。陶老师也是校长,整个学校也就100多人,他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见人总是很热情,有时见到学生还摸摸学生的头,和学生开开玩笑什么的,一点校长的架子都没有,所以学生都很喜欢他。

他处理问题也很有一套,记得有一次,班里有个女同学把家长给她买盐的一块钱弄丢了。(学校在村部,有代销店卖盐,当时一块钱能买好几斤盐呢。家长农忙时常让学生捎带日用品。)刚打上课铃,她突然尖叫起来,她把书包检查了一遍又一遍,都没找到,大家又帮她把整个教室翻了个遍,还是没找到。一会儿,陶老师进来了,他一看情况不对,连问怎么回事。那个女生哭哭啼啼叙述完事情的经过,陶老师还是和平时一样笑容可掬。他对着全班同学问道:“是不是有人捡到了,快还给她吧,你看她都吓哭了,同学间开开玩笑是可以的,但也不能太过份哦!”等了很长时间还是没人把钱拿出来,陶老师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拢了起来。最后他说道:“我是学过心理学的,我已看出来是谁拿的了,希望你今天晚上把钱从办公室门缝里塞进去,我们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说完话陶老师课也不上了,转身离开了教室。大家谁也不说话,都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心里默默猜测着究竟是谁偷了钱。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陶老师笑容满面的走了进来,只见他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块钱来,交给了那个丢钱的女生,然后回到讲台上,对着全班同学说:“捡钱的是谁我就不说了,但我要在这里表扬这位同学,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那样勇于改正错误,所以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才对。”说完他便若无其事地上起课来。

过了几天,那个女生丢的钱又在家里找到了。大家知道真相后对陶老师更加敬重了。

第二位是我上初中时的语文老师——李泽汉先生。那年他刚大学毕业,血气方刚,上课充满激情。每每讲到激动处,他就手舞足蹈起来,唾沫星乱飞,坐在前排的女生只好拿一本书挡在面前以免受其害。大家都盼着他来上课,因为只有他的课听起来最轻松,也最有意思。他总是能把很枯燥的内容讲的好像很有趣。让大家都跟着他的思路动起来,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掌声雷动,常常引得过路师生驻足观看。

下课以后他就与我们一起打球,游戏,甚至还和女生一起踢毽子。李老师的球技开始并不怎么好。他在运球的时候,总是喜欢横着身子往前跳着前进(我们戏称之为螃蟹步),一边看着前后有没有人盯防,一边挥舞着一只有力的大手大喊着指挥队员们如何站位,如何接球。常常是本队的队员没到位,对方的队员倒是按照他的指挥提前到位了。李老师传球常常失误,因此他又多了个二传手的美誉。

尽管时间过去了很多年,但这两位先生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这两位先生也特别偏爱我,他们经常夸我的字写的比其他同学的漂亮,还说我的作文也是班上最好的。(事实并非如此)

我就是在这两位先生的感染下逐渐喜欢上语文的,并最终将语文确立为自己的专业方向。

从我学习语文的经历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教师的人格魅力往往大于其知识力量。我们通常都是由最初的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上某门功课。若干年后也许我们对于当初所学的内容已忘得一干二净,我们已不会解简单的几何题,已不会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已不会背唐诗宋词了,但对于自己喜欢的老师的点点滴滴总是记的那样清,那样牢。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疾其师而隐其学。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来说,首要的是打心底里热爱学生,让学生也能从心里接受你,然后才能进行知识的传授。如果学生很排斥这个老师,即便他有再多的学问,学生也是很难接受的。这样的老师不乏其例。当然必备的专业知识也并非不重要。

巢教授在上课时指出,要学好语文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是人生当中读的第一本书对自己影响最大。这句话在别的同学听来也许没什么,但我却对此深有体会。

记得是我小学三年级刚开学的时候,我们教室旁边的一个医生搬家,东西搬走以后留下一座空房子,门也没锁。我们下课后,几个小朋友就到里面玩,无意中从床底下捡到一本残破不全的书。那是一本发黄的线装书,边角已卷起,前面也少了十几页,而且是繁体字,别的小朋友不肯要,我便把它拿了回去。回家仔细研究了一番,在书脊上隐约可以看出“把一切献给党”和“吴运铎”几个字。每天放学后我就抱着字典一个字一个字的查,整整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终于读完了那本书。我至今都还清楚的记得其中有一幅插图是一个矿工拿着矿灯爬梯子,还回过头来好像和下面的人说着什么。读完那本书以后我认识了很多字,而且还认识了繁体字,这为我后来学习语文尤其是学习古代汉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如果说我学语文有什么经验的话,可以归结为一点,那就是走在老师的前面,课前做好预习,这样上课的时候听起来就相对轻松很多,听课的效果也大不一样。

下面再说说我学习语文的教训吧。多读书这一点我做的严重不够,一来因为我在读小学初中的时候,家和学校里根本无书可读,错过了读书的黄金时期;二来因为我读书的速度特别慢,所以大部头的书基本没读过;三来整天疲于奔命,没有金钱和时间去买书读书;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我生性贪玩,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因此也给我的语文教学造成了无可挽回的重大影响:我的课堂教学语言极其贫乏,我的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因此迫使我不得不在工作若干年后仍然毅然决然放弃一切来到华东师大继续学习,希望能够尽量弥补一点过去留下的亏空。

因此我觉得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尽可能的为学生读书提供必要的条件,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否则,我们的语文课堂只会越来越让学生生厌,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只能沦为空谈。

我学习语文的经验与教训(作业) [原创 2009-10-16 11:40:04]
字号:大 中 小

这个题目让我想起了我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习生活,想起了走上讲台走上社会的种种经历、包括这一次的来华师大读教育硕士。我觉得整个过去的时光我应该都是在学习语文的,并且这种学习讲伴随我一生,即便我不是语文老师。

因此,本文关于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应该是絮絮叨叨、啰啰嗦嗦的,它牵连出许多的人和事,伴随太多的情感和温度。

经验之一:充裕的独处时间

我是个童年里没有书橱的农村孩子,没有满架的好书,也没有家人秉烛夜读的氛围;而且,一心希望我读“正书”考大学的母亲是不让我读“闲书”的,母亲不识字,只要不是课本,一律被她视为“闲书”,母亲认为闲书是会把小孩子看“坏”的,因此我的阅读是不被允许的。在我读初中以前,有印象的读物是《薛刚反唐》,那是跟着爸爸看的;初三那年的暑假在姑姑家度过,饱饱地读了几本琼瑶。

书读得很少,但我对文字很有感觉。证明便是我不花力气就可以很优秀的语文成绩和经常被老师当范文读的作文。

不读书的时间,我大多用来“发呆”了:因为体弱,我很少参加同伴们的游戏;因为体弱,我不需要像同龄的孩子那样帮大人做家务。我的世界变得安静而简单。我能够用课间十分钟的时间观察一个小伙伴跳绳的动作,能够在吵闹的教室里独自揣摩某个同学的表情、手势和性格之间的关系,能够在繁星满天的夏夜对着天空驰骋想象,能够在语文课本里发现老师讲解以外的精彩……充裕的独处时间让我的心思变得细腻,感觉变得敏锐,内心的安静使我更有机会触碰文字深层的美丽。因此尽管我读书不多,我有较好的领悟和表达能力,我是农村孩子中较少的不会“提到作文头就疼”的一个,我写作文的体验是愉悦的。

经验之二:幸遇好老师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从村小转到镇中心小学读书。母亲不再能够管到我的课余时间了,六年级的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班里有图书角,我就能够读“闲书”了。

初中时也遇到过一位好老师,有一天,他拿着我的考场作文睁大了近视的眼睛问我:“真是你写的?”我没有生气,至今想起老师的神情还想笑,那问话里是惊喜多于怀疑的。这位老师给我很多参加作文比赛的机会,在平时的课堂里丝毫不掩饰对我的肯定和偏爱,因为我优异的语文成绩,这种肯定和偏爱被同学们认可。

高中三年有三位语文老师,最令我敬佩的是罗老师。如今她已是一所初中的校长了,我们一直有交流。高二时第一次听她上阅读课,听她讲培根的《论读书》,我简直就是被震撼了;后来学校的一位电教老师遇车祸身亡,罗老师和许多的老师一起为那位电教老师讨一个说法,她的人格魅力更让我由衷敬佩;高三时罗老师成了我的语文老师,那是我多大的幸运啊!工作已有十二个年头了,十六年之后,我依然能够记得罗老师许多的课堂内容,依然能够记得罗老师的板书。这些丰富而清晰的记忆始终鞭策我对自己的教学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这三位语文老师是我有幸遇到的好老师,他们性格迥异却有着共同的品质:心灵单纯而美好、人格高尚、热爱语文和自己的工作。他们用自己的人格和智慧诠释并且丰富着语文的美丽,使得语文能够走进更多人的心灵。

经验之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属于既没有家学渊源又未曾饱读诗书的普通孩子,所幸对文字有着特别的情感。我的小学一到五年级的语文老师都是未受过师范教育的代课教师,方音浓重;但我对平翘舌、前后鼻音似乎有着天生的敏感,可以纠正老师的读音,可以字正腔圆地朗诵。我没有听过童话故事的磁带,却可以大胆地录自己读的童话故事。我喜欢读书,喜欢临钢笔楷书字帖,喜欢写日记。我用过好几个厚厚的漂亮的带锁的日记本,虽然不是每天都写,却也是写满了好几个本子,在同学中属于有兴趣且有毅力的。

因此,语文学习我从来都是“望天收”的。不用花很多的时间就可以背出课文,因为在我的心里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是有表情的;不用花力气去训练语音题,因为我对字音特别较真,用方言讲的时候也会想着这个字的普通话读音是什么;只要看到文字,我就要琢磨一番:广告、启事、通知等等。学得轻松,但投入精力不少,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

但语文不是我学得最好的科目,我的骄傲是英语。我觉得语言都是相通的,都可以学得很轻松。但要有一定造诣,语文的难度要大些。汉语是最复杂的语言,要真正精通是需要有丰厚的积淀的。我没有能够成为一名作家或语言学家而只能是一名语文爱好者,要总结的教训也是显而易见的。

教训之一:读书少

一是在最该读背经典作品的童年时代未读任何经典;一是在精力充沛的中学时代未读大量名著;最重要的是前二者导致我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今也不能做个沉得下心坐得冷板凳的读书人。

教训之二:学校教育中语文教育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我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狂热氛围里读书。绝大部分人包括教育工作中本身都没有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体例一变再变,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从未间断……语文学科的不成体系使得我们接受到的语文教育也是鸡零狗碎,因此语文成绩和语文能力的关系不大,语文的实用性远不如这一学科本该有的实用性强。语文学习的氛围也远没有英语学习的氛围浓厚,这是今天仍然存在的问题。

教训之三:大学中文教育的断层

我是读了两年专科然后插班到本科的,虽然经历了一场比高考更为残酷的淘汰考试有幸胜出,但两个学校中文系截然不同的科目安排使得我的古代文学学习几成空白:我在专科的时候大三才有唐宋文学,而我到了大三,我所插班的本科学校早已在大二开过此课。这是我心里至今仍深刻的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