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利安人是什么人?历史上有没有两个民族都叫这个?
5个回答
2013-11-20
展开全部
雅利安人指史前时期居住在今伊朗和印度北部的一个民族。他们的语言亦名雅利安语,南亚印欧诸语言即源自雅利安语。Aryan (雅利安)一词源自梵文,意为“高贵”。19世纪,雅利安语一名被用作印欧语的同义语,从狭义上说是指印度-伊朗诸语言(Indo-Iranian languages)。现在此名在语言学中,仅用于印度-雅利安诸语言(Indo-Aryan languages)一支。雅利安人种在19世纪中,由于戈宾诺伯爵(Comte de Gobineau)及其门徒张伯伦(Houston Stewart Chamberlain)的积极鼓吹,出现过一种“雅利安人种”的说法。所谓的“雅利安人种”成员是讲印欧诸语言的人,有利于人类一切进步的人,并宣称优越于闪米特人、黄种人以及黑种人。雅利安主义的信徒们将北欧和日耳曼诸民族视为是最纯粹的“雅利安人种”成员。这种说法在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已被人类学家们所抛弃,但却被希特勒和纳粹分子所利用,并以之作为德国政府政策的依据,对犹太人、罗姆人(吉普赛人)以及其他一切非雅利安人采取灭绝措施。
20世纪晚期和21世纪初,许多白人至上主义的团体把雅利安作为他们的意识形态标签。由於这种用法与纳粹主义有关,所以该词在一些场合含有贬意(参阅白人至上主义(white supremacy))。 历史公元前3000年代,雅利安人还是一个部落联盟,其生产力发展已进入铜器和青铜器时代,他们本来就是一个游牧部落,所以畜牧业在他们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畜养公牛和乳牛,牛粪则被做成圆饼,充当燃料,驯养的动物有马、水牛、绵羊、山羊、猪等,他们选用马和马车作为交通工具,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其社会组织形态尚处于父系氏族部落和军事民主制时期。
为了寻找新的水源和牧场,雅利安人部落开始不断向外迁徙,向西进入欧洲大部分地区,向东深入欧亚的腹地,向南则伸入西亚和南亚,在人类历史上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世界性游牧部落迁徙浪潮。
公元前3000年代末至西元前2000年代初,居住在黑海沿岸的一支,从俄罗斯南部的库班地区越过高加索山脉进入小亚细亚的安那托利亚高原。这些人和当地原居民杂居、融合,被称为卢维人、帕来人、西台人、吕底亚人。 同一时期,居于黑海沿岸的另一支,进入巴尔干半岛的东北部,接着陆续分批进入希腊,被称为希腊人。
公元前2000年代初,居于东欧草原西部的一批雅利安人,沿多瑙河向西挺进,他们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被称为拉丁人。拉丁人是这些迁移民族中最著名的一支。与此同时,另一些雅利安人继续向西和北两个方向迁移,形成了西欧的塞尔特人和北欧的日耳曼人。
也是从公元前2000年代初开始,又一支雅利安部落从里海西岸分批南下进入伊朗高原,称为伊朗雅利安人,早期进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先后在两河流域北部和南部分别建立了米坦尼王国和加喜特王国,居民被称为米坦尼人和加喜特人。后来进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则定居在这一地区的西北部和西南部,分别建立了米底王国和波斯帝国,被称为米底人和波斯人。
雅利安人的另一股势力曾经入侵南方。说梵语的雅利安民族,早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就已经沿西路进入到了印度北部。在这里,他们与最早的黄褐色文明——达罗毗荼文明接触,学习了很多东西。其他一些雅利安民族还扩展到中亚的高山地区。这些地方迄今尤有金发碧眼的北欧系诸种族,不过他们如今用的是蒙古语。
*《辞海》中对“雅利安人”一词的解释:
雅利安人(Aryans)是欧洲19世纪文献中对印欧语系各族的总称。从印度和波斯古文献的比较和研究中推知,远古在中亚地区曾有一个自称“雅利阿”(Arya)的部落集团,从事畜牧,擅长骑射,有父系氏族组织,崇拜多神。公元前2000至前1000年间,一支南下定居印度河上游流域,一支向西南进入波斯,另一支迁入小亚细亚。自18世纪欧洲语言学界发现梵语同希腊语、拉丁语、克尔特语、日尔曼语、斯拉夫语等有共同点后,即用“雅利安语”一词概括这些语言。(现通称印欧语系语言。)
20世纪晚期和21世纪初,许多白人至上主义的团体把雅利安作为他们的意识形态标签。由於这种用法与纳粹主义有关,所以该词在一些场合含有贬意(参阅白人至上主义(white supremacy))。 历史公元前3000年代,雅利安人还是一个部落联盟,其生产力发展已进入铜器和青铜器时代,他们本来就是一个游牧部落,所以畜牧业在他们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畜养公牛和乳牛,牛粪则被做成圆饼,充当燃料,驯养的动物有马、水牛、绵羊、山羊、猪等,他们选用马和马车作为交通工具,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其社会组织形态尚处于父系氏族部落和军事民主制时期。
为了寻找新的水源和牧场,雅利安人部落开始不断向外迁徙,向西进入欧洲大部分地区,向东深入欧亚的腹地,向南则伸入西亚和南亚,在人类历史上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世界性游牧部落迁徙浪潮。
公元前3000年代末至西元前2000年代初,居住在黑海沿岸的一支,从俄罗斯南部的库班地区越过高加索山脉进入小亚细亚的安那托利亚高原。这些人和当地原居民杂居、融合,被称为卢维人、帕来人、西台人、吕底亚人。 同一时期,居于黑海沿岸的另一支,进入巴尔干半岛的东北部,接着陆续分批进入希腊,被称为希腊人。
公元前2000年代初,居于东欧草原西部的一批雅利安人,沿多瑙河向西挺进,他们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被称为拉丁人。拉丁人是这些迁移民族中最著名的一支。与此同时,另一些雅利安人继续向西和北两个方向迁移,形成了西欧的塞尔特人和北欧的日耳曼人。
也是从公元前2000年代初开始,又一支雅利安部落从里海西岸分批南下进入伊朗高原,称为伊朗雅利安人,早期进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先后在两河流域北部和南部分别建立了米坦尼王国和加喜特王国,居民被称为米坦尼人和加喜特人。后来进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则定居在这一地区的西北部和西南部,分别建立了米底王国和波斯帝国,被称为米底人和波斯人。
雅利安人的另一股势力曾经入侵南方。说梵语的雅利安民族,早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就已经沿西路进入到了印度北部。在这里,他们与最早的黄褐色文明——达罗毗荼文明接触,学习了很多东西。其他一些雅利安民族还扩展到中亚的高山地区。这些地方迄今尤有金发碧眼的北欧系诸种族,不过他们如今用的是蒙古语。
*《辞海》中对“雅利安人”一词的解释:
雅利安人(Aryans)是欧洲19世纪文献中对印欧语系各族的总称。从印度和波斯古文献的比较和研究中推知,远古在中亚地区曾有一个自称“雅利阿”(Arya)的部落集团,从事畜牧,擅长骑射,有父系氏族组织,崇拜多神。公元前2000至前1000年间,一支南下定居印度河上游流域,一支向西南进入波斯,另一支迁入小亚细亚。自18世纪欧洲语言学界发现梵语同希腊语、拉丁语、克尔特语、日尔曼语、斯拉夫语等有共同点后,即用“雅利安语”一词概括这些语言。(现通称印欧语系语言。)
2013-11-20
展开全部
在古波斯语楔形铭文中有这么一段:
adam Dārayavau�0�8 x�0�8āyaθia vazarka… Haxāmani�0�8iya Pārsa… Ariya Ariyaci�0�4a (DNa 8-15)
其中,有三个专有名词Haxāmani�0�8iya、Pārsa、Ariya我们经常能在古波斯语文献中读到,而且至今仍常闻于耳,习惯上我们将它们分别译为“阿赫门尼德”、“波斯”、“雅利安”。于是,这段铭文可以译为
“我,大流士,伟大的君王……系阿赫门尼德族人,波斯人……雅利安人,属于雅利安族系。”
“波斯”这个族称似乎很早就存在,至少我们在公元前500年前后的楔形铭文中已经能看到,而希伯来文《旧约》在记述巴比伦为囚那一段历史时也已经明确称呼取代迦勒底巴比伦人统治两河流域的民族为波斯人。波斯帝国是居鲁士在米底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居鲁士属于波斯族的阿赫门尼德家族,所以,波斯帝国也被称为“阿赫门尼德王朝”,一度称霸西亚,建立了世界古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国,直到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帝国兴起才亡于亚历山大的东征。
希腊的主流历史纪录似乎对波斯帝国非常不利,在长期的希波战争中,希腊诸城邦也确实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尚的团结与勇气,其中雅典的表现尤为突出并因此一跃成为希腊的霸主,直到在之后接踵而至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败于斯巴达而一蹶不振——这不是我们在这里要详加讨论的。我们想借此指出的是,因为希腊对后世西方的决定性影响以及近代世界对西方的膜拜情结,波斯帝国的一般面貌似乎总是负面的——这与事实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将在后面对这个历时两个多世纪的波斯帝国作专门的探讨。
另一个词“雅利安”因为纳粹“第三帝国”的滥用,如今已是臭名昭著。单就本身的涵义“高贵的,优越的”来说,希特勒倒也没有用错这个词,只是,不论是对自己民族自豪感的表达抑或是人皆有之的对外族的歧视或反感情绪的发泄,借一个古词的名义有恃无恐、为非作歹都是为上帝所不容许的,而且,从这个词原初的用途上看,“雅利安”指的也绝对不是日耳曼人。二战时期德国以“都是雅利安人”的名义与波斯交善以对抗英、苏的举动就像“大东亚共荣”一样不足以为据。
古代历史上自称雅利安人的名族有两个,一个是我们这里提到的伊朗民族,另一个就是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渗透进印度次大陆北部的那部分印欧人。也就是说,“雅利安”是操印度-伊朗语的民族的自称,用以同其他土著民族相区分。这在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中更容易看出:印度的印欧人(白人)在控制北印度之初视当地土著的达罗毕荼人及澳大利亚人为低等人,更称后者为“小黑人”,而将白皙高大的本民族定为最高的等级,土著为低等级,各等级不得通婚,甚至不得接触、不得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倒是保存了各民族的语言与文化——在这种情况下,“雅利安”的本义确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即便没有文献或实物的证据,我们也能从语言上得出伊朗人与印度雅利安人同属一个族系(即上引铭文中所提之Ariyaci�0�4a“雅利安族系”)的结论,考察古代伊朗诸语言(阿维斯陀语、古波斯语)与古代北印度语言(吠陀语、梵语),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凭借语言学知识就看出两者的互通性,尽管差异已经明显存在。如今的伊朗诸语言与现代印度语言不管是在词汇还是在语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不能排除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尤其是阿拉伯语及突厥语对伊朗诸语言的影响,同时印度语言几十个世纪来走的也是有别于其他印欧语的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
现在大体推测印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是在公元前2000纪中叶,则印度与伊朗应在更早之前分道扬镳。如果再探求更早的源流,我们似乎还可以将雅利安民族归入某个更大的族系,就像将意大利语族与凯尔特语族归入一个假定的超语族那样。可以肯定的是印度-伊朗民族来源于最初的印欧共同民族,而有人觉得印欧人至少应该与闪含语系诸民族(希伯来、阿拉伯、埃及、柏柏尔等)有共同来源,只是尚处于猜测阶段,至于体貌相似的乌拉尔语系诸民族(匈牙利、芬兰等)则尚无深入探讨。在这里我们只是打算在印欧民族内部寻找印度-伊朗人的源流,印欧语诸语族中,我们可以初步将意大利、凯尔特、日耳曼、波罗的、斯拉夫、希腊、伊利里亚等语族归入西方的一个大体系中,而东方的印度-伊朗、亚美尼亚、安纳托利亚、吐火罗等语族则表现出了各自的有别于西方的特征。印度-伊朗语族与西方的同源性是显而易见的,相似或同源词比比皆是;亚美尼亚语因为长期受外族影响以及其相对独立性,表现出与其他印欧语的巨大差别;曾用于吐鲁番地区的吐火罗语在辅音的独特性上据说与安纳托利亚语相似,而某些特征又有别于整个东方而与西方相似;从赫梯(又称“希太特”,在古埃及文献及西亚闪米特文献中都有明确记载,《旧约》汉译中称为“赫”)语铭文所显示的语言特征上看,有人将安纳托利亚语族与印度-伊朗语族视为同出一源。
安纳托利亚语族使用于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其民族曾建立过强大的赫梯帝国,其国亡于公元前12世纪左右,之后安纳托利亚语也渐趋消亡。其时为以色列大卫王时代,应是印度雅利安人进入北印度之初,当时属于伊朗族系的米底人也早已建立帝国。应该说,安纳托利亚民族与印度雅利安民族以及伊朗民族在一个时期是并存的。赫梯语是现今发现的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印欧语言,使用从两河流域借鉴来的楔形文字。
我们还不能确定雅利安人——即印度-伊朗民族——从印欧人中分化出来以及它内部的一分为二分别发生在什么时候,当他们进入我们的视线时,伊朗与印度就已经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之后几千年的潮起潮落,人类的目光再也没能从他们的耀眼光芒中移开片刻,而接下来我们就将顺着伊朗民族的藤蔓开始一段独特的历史文化之旅。
adam Dārayavau�0�8 x�0�8āyaθia vazarka… Haxāmani�0�8iya Pārsa… Ariya Ariyaci�0�4a (DNa 8-15)
其中,有三个专有名词Haxāmani�0�8iya、Pārsa、Ariya我们经常能在古波斯语文献中读到,而且至今仍常闻于耳,习惯上我们将它们分别译为“阿赫门尼德”、“波斯”、“雅利安”。于是,这段铭文可以译为
“我,大流士,伟大的君王……系阿赫门尼德族人,波斯人……雅利安人,属于雅利安族系。”
“波斯”这个族称似乎很早就存在,至少我们在公元前500年前后的楔形铭文中已经能看到,而希伯来文《旧约》在记述巴比伦为囚那一段历史时也已经明确称呼取代迦勒底巴比伦人统治两河流域的民族为波斯人。波斯帝国是居鲁士在米底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居鲁士属于波斯族的阿赫门尼德家族,所以,波斯帝国也被称为“阿赫门尼德王朝”,一度称霸西亚,建立了世界古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国,直到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帝国兴起才亡于亚历山大的东征。
希腊的主流历史纪录似乎对波斯帝国非常不利,在长期的希波战争中,希腊诸城邦也确实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尚的团结与勇气,其中雅典的表现尤为突出并因此一跃成为希腊的霸主,直到在之后接踵而至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败于斯巴达而一蹶不振——这不是我们在这里要详加讨论的。我们想借此指出的是,因为希腊对后世西方的决定性影响以及近代世界对西方的膜拜情结,波斯帝国的一般面貌似乎总是负面的——这与事实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将在后面对这个历时两个多世纪的波斯帝国作专门的探讨。
另一个词“雅利安”因为纳粹“第三帝国”的滥用,如今已是臭名昭著。单就本身的涵义“高贵的,优越的”来说,希特勒倒也没有用错这个词,只是,不论是对自己民族自豪感的表达抑或是人皆有之的对外族的歧视或反感情绪的发泄,借一个古词的名义有恃无恐、为非作歹都是为上帝所不容许的,而且,从这个词原初的用途上看,“雅利安”指的也绝对不是日耳曼人。二战时期德国以“都是雅利安人”的名义与波斯交善以对抗英、苏的举动就像“大东亚共荣”一样不足以为据。
古代历史上自称雅利安人的名族有两个,一个是我们这里提到的伊朗民族,另一个就是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渗透进印度次大陆北部的那部分印欧人。也就是说,“雅利安”是操印度-伊朗语的民族的自称,用以同其他土著民族相区分。这在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中更容易看出:印度的印欧人(白人)在控制北印度之初视当地土著的达罗毕荼人及澳大利亚人为低等人,更称后者为“小黑人”,而将白皙高大的本民族定为最高的等级,土著为低等级,各等级不得通婚,甚至不得接触、不得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倒是保存了各民族的语言与文化——在这种情况下,“雅利安”的本义确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即便没有文献或实物的证据,我们也能从语言上得出伊朗人与印度雅利安人同属一个族系(即上引铭文中所提之Ariyaci�0�4a“雅利安族系”)的结论,考察古代伊朗诸语言(阿维斯陀语、古波斯语)与古代北印度语言(吠陀语、梵语),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凭借语言学知识就看出两者的互通性,尽管差异已经明显存在。如今的伊朗诸语言与现代印度语言不管是在词汇还是在语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不能排除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尤其是阿拉伯语及突厥语对伊朗诸语言的影响,同时印度语言几十个世纪来走的也是有别于其他印欧语的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
现在大体推测印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是在公元前2000纪中叶,则印度与伊朗应在更早之前分道扬镳。如果再探求更早的源流,我们似乎还可以将雅利安民族归入某个更大的族系,就像将意大利语族与凯尔特语族归入一个假定的超语族那样。可以肯定的是印度-伊朗民族来源于最初的印欧共同民族,而有人觉得印欧人至少应该与闪含语系诸民族(希伯来、阿拉伯、埃及、柏柏尔等)有共同来源,只是尚处于猜测阶段,至于体貌相似的乌拉尔语系诸民族(匈牙利、芬兰等)则尚无深入探讨。在这里我们只是打算在印欧民族内部寻找印度-伊朗人的源流,印欧语诸语族中,我们可以初步将意大利、凯尔特、日耳曼、波罗的、斯拉夫、希腊、伊利里亚等语族归入西方的一个大体系中,而东方的印度-伊朗、亚美尼亚、安纳托利亚、吐火罗等语族则表现出了各自的有别于西方的特征。印度-伊朗语族与西方的同源性是显而易见的,相似或同源词比比皆是;亚美尼亚语因为长期受外族影响以及其相对独立性,表现出与其他印欧语的巨大差别;曾用于吐鲁番地区的吐火罗语在辅音的独特性上据说与安纳托利亚语相似,而某些特征又有别于整个东方而与西方相似;从赫梯(又称“希太特”,在古埃及文献及西亚闪米特文献中都有明确记载,《旧约》汉译中称为“赫”)语铭文所显示的语言特征上看,有人将安纳托利亚语族与印度-伊朗语族视为同出一源。
安纳托利亚语族使用于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其民族曾建立过强大的赫梯帝国,其国亡于公元前12世纪左右,之后安纳托利亚语也渐趋消亡。其时为以色列大卫王时代,应是印度雅利安人进入北印度之初,当时属于伊朗族系的米底人也早已建立帝国。应该说,安纳托利亚民族与印度雅利安民族以及伊朗民族在一个时期是并存的。赫梯语是现今发现的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印欧语言,使用从两河流域借鉴来的楔形文字。
我们还不能确定雅利安人——即印度-伊朗民族——从印欧人中分化出来以及它内部的一分为二分别发生在什么时候,当他们进入我们的视线时,伊朗与印度就已经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之后几千年的潮起潮落,人类的目光再也没能从他们的耀眼光芒中移开片刻,而接下来我们就将顺着伊朗民族的藤蔓开始一段独特的历史文化之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雅利安人,可以说就是现在的印度人,他们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之后迁移至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并且接着征服了印度土著达罗毗荼人,占领了印度并创建了著名的四大种姓制度。另外名叫雅利安的民族只有这一支而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1-20
展开全部
没有,印度人和日耳曼人都是雅利安人得后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1-20
展开全部
一个游牧民族。起源西亚。大概在伊朗和印度。。后来迁徙到欧洲,是日耳曼人的祖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