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徐霞客游记有什么好处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了解大千世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可以知道中国的地方特色,还可以体会到徐霞客的艰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书籍介绍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比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徐霞客一生除了家中发生重大事件外,几乎没有停止旅游,并详细记录途中所见,是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徐霞客游记》自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初版到1985年朱惠荣校注本。已出版38次,相关的研究论文有139篇。让人刮目相看。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也作宏祖),字振之,别号(别名)霞客,江苏江阴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地理学家之一,也是有名的旅游家和文学家。万历十四年(农历1586年,公元1587年1月)出生在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南喝岐村(今属霞客镇)。徐霞客的家乡在当时属于“东南财赋地”的经济发达地区。徐霞客出身什宦世家、书香门第,他的曾祖和祖父曾经挂过虚名,但到了他的父亲徐有勉那一代,徐家已经家道中落了。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他对仕途没有多大兴趣,也不太欢喜和官场中的人结交,宁愿平静悠闲地在乡间生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年幼的徐霞客有所影响。 徐霞客
幼年时期的徐霞客,天资聪颖,有很强的记忆力。对于不明白的地方,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他对“四书五经”和八股文没有很大的兴趣,却特别青睐历史、地理和探讨大自然力一面的书籍。这类书在当时视为小正规的闲书、奇书。他的阅读面很广,诸如古今史籍、舆国方志、山海国经等,他都有所涉猎。他的族兄徐仲昭曾说他“性酷好奇书,客中未见书,即囊无遗钱,亦解衣市之,自背负而归。今充栋盈箱,儿比四库。”有钱必买书,无钱则变卖衣物来换钱买书,徐霞客“奇书”的嗜好:好就是到了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看了这些书以后,使得他更加向往五厉等名山。 徐霞客19岁时,父亲病故。三年服孝期满,徐霞客萌发了外出游历的想法,而贤德的母亲也认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愿自己的儿子像篱笆里圈着的小鸡,车辕上套着的小马一样,被束缚而没有见识和出息。对徐霞客的决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年轻的徐霞客终于告别书斋生活,挣脱了仕途功名的束缚,开始实现儿时的梦想。他22岁就开始外出旅游,历经34年,直到生命结束为止。他先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于华东、华北、中南、西南,包括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及云南等16个省遍及北京、天津、上海3市。踏遍泰山、普陀、天台、雁荡、九华、黄山、武夷、庐山、华山、武当、罗浮、盘山、五台、阻山、衡山、九异等名山;游尽太湖、民江、黄河、‘富春、闽江、九鲤湖、钱塘江、潇水、湘水、郁江、黔江、黄果树瀑布、盘江、滇池、洱海等胜水。 徐霞客
在漫长的旅途当中,徐霞客为了考察得准确、细致,大都步行前进。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对于所遇的险阻,他都以顽强的斗志去克服,而且无论身体多么疲惫、条件多么恶劣,他都每天坚持作日记,这些旅游日记记录了他的旅途经历、考察的情况以及心得体会,给后人留下了的宝贵的地理材料。 徐霞客很重视标本的研究价值,他在武当山等地目险采集了榔梅;在尚山采集了当地一种形似菊花的特产—金莲花;在五台山采集了天茶花等珍稀名贵植物;在玛瑙山上采集了“石树”;在蝴蝶泉边采集了花树的枝叶。 徐霞客对科学研究有着无所畏惧的精神。他喜欢猎奇,可以说是到“闻奇必探,见险必截”。每每遇到古洞、名刹、温泉、匕瀑、奇峰、深林、幽皇等奇异景观,他都把安危置之度外,只求一览“庐山真面日”。他在自己的记录中说:“旦古人迹未到之处,小惜捐躯命,多力一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比。”他在云南腾越为了把一个岩洞看个明自,冒死攀登上悬崖;在湖南茶陵时,独闯传说中神秘的麻叶洞;在广西融县真仙岩,徐霞客为了探索一个时洞,竟从一条横卧的巨蟒身上跨过,进到洞内。他还经常和鬼神迷信做斗争一,云南地力一上有一本《鸡山志略》,书中记载了五台山、峨眉山和鸡足山等地的“放光瑞影”现象,这种五彩光圈通常被社会上认为是“佛光”或“‘宝光”。徐霞客则从地形环境的角度,解释了出现这种自然现象的原因,驳斥了迁腐的迷信说教,这也表现了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着,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世人视徐霞客为游圣。
编辑本段成书经过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自22岁(1607年)新婚那年开始旅游,直到去世前一年(1640年),足迹遍布中国16个省。 1607年,开始旅游,母亲为他制远游冠,游历无锡太湖泛舟,登东西洞庭山,游记缺失; ---1608在家乡附近陪伴母亲游玩,母亲死后,守孝三年,认为“父母在,不远游;” 1613年,入浙,从曹娥江独走宁波,渡海游落迦山,游记缺失。从3月30日开始是游记第一卷,游天台山,游雁荡山。 1614年冬,游金陵(南京),游记缺失; 1616年,游白岳、黄山、武夷山、九曲溪、杭州西湖; 1617年,第一位妻子病逝,没有旅游; 1618年,再游黄山,庐山;过波阳湖;年底续娶第二位妻子; 1619年,妻子生子,没有旅游; 1620-1922年,游福建仙游九鲤湖,试钱塘江潮; 1623年,游嵩山、华山、太和山(武当山),开始游记第二卷; 1624年,游荆溪、勾曲(在浙江),没有游记; 1625年-1627年,游洛阳; 1628年,游福建; 1629年,游北京、天津蓟县盘山,游记缺失; 1630年,再游福建; 1631年,没有旅游; 1632年,游天台山、雁荡山,泛舟太湖; 1633年,北上游五台山、恒山; 1634年-1635年,长媳生长孙,次子娶妻,没有旅游; 1636年-1640年,放舟赴浙江,从浙江旅游至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年没有回家,游记中第三卷到第19卷都是这四年的游记,每日都有记载,其中有部分散失,第20卷是他的诗文,其他人写的序等。
编辑本段整理流传
《徐霞客游记》的编辑整理和流传,除了徐霞客家的塾师季梦良幼子李介立(徐霞客的小儿子,为徐霞客侍妾周氏所生。周氏孕后因“不容于嫡,改嫁于李”,遂名李介立,又名李寄)作出了很大贡献外,民间藏书家的珍藏、校订、增补,也是《游记》得以保存和流传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明、清改朝换代的政治变乱中,季梦良辑集的首部《游记》稿本在战火中成为灰烬。此后,季梦良再次搜集材料,又编成了一部稿本。后来,徐霞客志同道合的族兄徐仲昭,为使《游记》尽早成书梓印,把这部抄本面交常熟名士宿儒钱谦益。 钱谦益,明万历进士,官至吏部侍部,著有《初学集》、《有学集》,编有《列朝诗选》,是当时“操海内文字之柄”的著名学者。他又是个大藏书家,曾不惜重资购聚古本,在红豆山庄筑了绛云楼,藏书一万卷。钱谦益同徐霞客有过交往,深知《游记》是霞客毕生“手攀星岳,足蹑遐荒”的考察记录,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可惜,已届耄耋之年的钱谦益生活窘迫,特别他那座万卷楼刚刚被大火焚毁,《游记》再好也无条件珍藏,更谈不上刻印了。为此,他只得求助于当时全国闻名的大出版家毛子晋,写了《嘱刻游记书》,连同稿本一并交给了毛子晋。 毛子晋也是常熟人。他好古博览,藏书八万多卷,专门构建了汲古阁、目耕楼存放。还聘请文士校勘、梓印了《十三经》、《十七史》、《古今百家》及未印刷的书籍。当然,《游记》应该是毛子晋所欢迎的书稿,但不知什么原因未能刻印成书,却把它让给了独山莫绳孙。莫也是个搜访异本的藏书家,他把《游记》长期珍藏在他的影山草堂里,也始终未能刻印。后来,这部《游记》稿本辗转到了浙江湖州南浔镇喜嘉业堂藏书楼。这是楼主刘承干为扩充藏书,向江浙等地十多家藏书家收购古籍时无意中得到的。刘见了书稿,视为善本,一直收藏在鹧鸪溪畔的书楼里。新中国成立后,刘承干把书楼捐赠给国家,《游记》稿本也随之转到了北京图书馆。直到七十年代,一批“徐学”研究者重新整理出版《徐霞客游记》,才在善本特藏部发现了这部辘转大江南北、历时三百余载、数易书主的《游记》稿本,这不能不说是民间藏书家的功劳。 《游记》在藏书家们长期保存和传抄中,还做了大量校订、增补和梓印、刊行等工作。今天还有两部珍藏在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的《游记》抄本,就是经藏书家们考证,充实的稿本。第一部系江阴人杨明时抄录、编订的《游记》稿本。杨为康熙进士,曾任云贵总督,当过吏部尚书。他也著书立说,曾纂《周易折中》、《性理情义》等,乾隆时入召教授皇子,是个大学者。康熙四十八年(1707年),他从外舅那里获得了《游记》稿本,亲手誊抄了一部,写了“序言”。不及,又得到了一部经文禄堂赵季方、广东番禺蔡乃煌、京师广东学堂等收藏过的稿本。第二年,杨明时按江阴友人所藏《游记》原本,对手头稿本进行了校勘、考订。经过“订其异同,考其缺失”,对传抄中的谬误或同“实境不符,文意不协”之处,均加以改正,然后又一次誊抄了一部,并再次撰写了“序言”。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徐霞客的族孙徐镇正式梓印的木刻本《游记》,就是以杨明时稿本为基础的。因此,经杨校勘的《游记》,是目前留传下来内容完整、正确,学术价值较高的早期稿本。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徐霞客游记》中涉及到很多古地名、古民族名和古代历史遗迹,这些在生活中并不常见的名词。为此,我们不但对原文中的生僻字词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对于原文中出现的一些古地名也追根溯源,在注释中将古地名的地理位置准确标示出来,减少了普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地理位置描述的困惑和障碍。更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最后,我们按照整部书的风格选取了精美古朴的木版画,配合图说,或是概括性地介绍了书中出现的风景名胜,或是介绍徐霞客当年途经之处的人情风物。呈献给读者的不仅是文字上的享受,更有一种文化和艺术美感上的提升。 徐霞客在游历过程中曾经多次遭遇险境,这已经远远超越了游玩的境界,而是彻彻底底的探险、冒险了。他的这种执着被现代的旅行家们称为“徐霞客精神”,而徐霞客其人也成为那些富有冒险精神、探索精神的旅游爱好者们所推崇的对象。 《徐霞客游记》对于地理学家是一份珍贵的地理科学报告。对普通读者而言,它更像是一本旅游指南,书中那一片片壮阔辽远的风景,一座座高峻雄伟的山峰,似乎正在催动我们渴望冒险的心,在攀登中获得乐趣,在探索中寻觅真知。
编辑本段作品目录
游天台山日记 游雁宕山日记 游白岳山日记 游黄山日记 游武彝山日记 游庐山日记 游黄山日记后 游九鲤湖日记 游嵩山日记 游太华山日记 游太和山日记 闽游日记前 闽游日记后 游天台山日记后 游雁宕山日记后 游五台山日记 游恒山日记 黔游日记一 滇游日记一 游太华山记 滇游日记二 盘江考 永昌志略 丽江纪略 法王缘起 溯江纪源
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徐霞客游记
在地理学上的重要成就有: (1)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3省区,他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且一般都有方向、高度、宽度和深度的具体记载。并初步论述其成因,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机械侵蚀造成,钟乳石是含钙质的水滴蒸发后逐渐凝聚而成等。他是中国和世界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 (2)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关于中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如否定自《尚书·禹贡》以来流行1000多年的“岷山导江”旧说,肯定金沙江是长江上源。正确指出河岸弯曲或岩岸近逼水流之处冲刷侵蚀厉害,河床坡度与侵蚀力的大小成正比等问题。对喷泉的发生和潜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学的解释。 (3)观察记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态品种,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 (4)调查了云南腾冲打鹰山的火山遗迹,科学地记录与解释了火山喷发出来的红色浮石的质地及成因;对地热现象的详细描述在中国也是最早的;对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情况,包括各地的经济、交通、城镇聚落、少数民族和风土文物等,也作了不少精彩的记述。 他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上超越前人的贡献,特别是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和探险家。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赣入湘,从攸县进入今衡东县境,历时55天,先后游历了今衡阳市所辖的衡东、衡山、南岳、衡阳、衡南、常宁、祁东、耒阳各县(市)区,三进衡州府,饱览了衡州境内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观,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的15000余字的衡游日记。他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提供了一笔珍贵的史料。
编辑本段文学特点
在文学上的主要特点是: (1)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 (2)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 (3)词汇丰富,敏于创制;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 (4)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表现人的主观感觉; (5)通过丰富的描绘手段,使游记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 此外,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等情事,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仁兄当急为编次,谋得好事者授梓,不惟霞客精神不磨,天壤问亦不可无此书也。 ——钱谦益 忆吾十六七岁时,读名人书,深慕徐霞客之为人,誓游名山大川。 ——张恨水《金粉世家》序 《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世界上最早一部记载石灰岩地貌的著作,是中国明代地理学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他比欧州最早对石灰地貌进行考察和描述的爱士倍尔早一百年,比欧洲最早对石灰进行系统分类的瑙曼早两百多年。 ——(英)科学家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4月11日国家旅游局召开的“中国旅游日”新闻发布会上悉: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徐霞客游记》开篇日)将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编辑本段作品选析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之文美、景奇、质实。满清四库出,古书亡。 其中的《游恒山日记》体现了《徐霞客游记》的风格特点。写于崇祯六年(1633年)八月十二日,原文记述初十日、十一日两天游北岳所观。现行教材删去初十日所游之内容,又删十一日记游中关于北岳山麓三重山脉的描写及飞石窟的传说故事两处。窥一斑而观全豹。《游恒山日记》按游览进程,逐步深入,用生动的形象和极为经济的笔墨添上细部,真实地展现了北岳的全景全貌。 记游之作,基本要求有三:一是叙写有序,不可错了方位;二是状物有神,不可忽视特征;三是行文有变,不可人云亦云。《游恒山日记》中,作者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一步一步地叙写了游历全程;以独具慧眼的概括力,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各风景点的景物特点;以简练生动、富于节奏感的语言,完美地表述了叙写内容。 文章开篇,在描写了“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的气候环境之后,点出登山的方向----“面东而上”,叙写初登时的地貌特点“土冈浅阜”和登山之初的感受“无攀跻劳”。紧接着,写登山所见和登山所感,步步引人入胜。登山游览途中,按里程标出一个个风景点,简括准确地勾画出景物或地形的特征。“一里转北”处,“山皆煤炭”,浅表“可得”。这既是地貌特点,又是科学考察的成果。“又一里”处,是“望仙亭”,“土石皆赤,虬松离立”,奇特的地质特点形成了此处的独特景观。“又三里”处,“名虎风口”,“崖石渐起,松影筛树”,自此始,北岳陡峻的地形特点逐步呈现出来。再行“三里”,是“朔方第一山”桀坊,“官廨厨井俱备”,很明显,这是历代登岳游人憩息之所。沿“坊右”东向而上,有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依次而现。北岳殿是著名胜迹,其特点是“上负绝壁,下临官廨,云级插天,穹碑森立”。在此,既看到了古代人民开辟登岳通道的鬼斧神工,又欣赏到历代文人墨客登岳遗留的艺术珍品。“殿右”的“会仙台”,“石窟为室,群仙环列”,呈现出道教圣地的神秘气氛。绕过岳殿东上,顺“登顶间道”行“二里”至“危崖”,但见“短树蒙密,槎枒枯竹”,一幅人迹罕至的景象。登山所见,依此而叙,景观迷人,特征突出。在写景同时,作者巧妙穿插抒写登山所感。北岳巍峨,自虎风口至会仙台,“石路萦回”,游览者必须“循崖乘峭而上”,登岳之难,显而易见。从岳殿东上登顶,过断崖,走间道,游者要“解衣攀蹑”,路险人疲,令读者汗颜。至危崖,“仰望绝顶,犹桀然天半”,非心雄气壮之士必然忘而生畏,至此却步。满山荆棘,“钩衣刺领,攀践辄断”,叫人有劲使不出,令人心烦,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就会功亏一篑。只有“鼓勇而上”,才能登临绝顶,领略“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所见生所感,所感烘所见,高超的表达技巧产生了相形益彰的艺术效果。 文 徐霞客
章的关键部分,是岳顶之观。犹如全景拍摄,作者按方位、按空间的远近位置,描写了岳顶鸟瞰图景。北向而望,“崩崖乱坠,杂树密翳”,山势奇陡,树生石缝,恒山之奇生动的展现于作者笔下。地理学家的敏锐目光,捕捉了恒山独特的地貌特点:“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因为“北向俱石”,所以“树皆在北”。北向远望,山麓是浑源州城,再远,“隔山一重,苍茫无际”。由近而远,读者目光依作者文笔所指,从恒山延伸,投向无限的空间。向南远望,龙泉如帷,向西远望,五台挺拔,两山清秀奇丽,与北岳相伴。近看,龙山横亘西面,其支峰往东伸展,与恒山相连,状如“比肩连袂,下扼沙漠”。神奇的相象,比拟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北岳雄伟险要的地势特点。绝顶远眺,雄视四方,以岳顶为基点,从宏观上建立观察坐标系,展现在作者笔下的,是恒山的自然风貌和众多山系勾连辉映的奇形伟势,绝无云车仙影、虚无缥缈的不实之词,平实真切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崇尚科学、尊重自然的记游态度。 文章结尾,叙写下山所见,照应前文,有回环往复之妙。从西峰下山,寻先前上山之路,茫茫眩目,望而却步。北岳高峻,在此再现一笔,又照应了先前登山之不易。山高路险惊难下,忽遇山中识径人。经指点,从东南松柏间望见寝宫后面的高崖,因而得路。往南经过松柏林,见其树木异常高大。从岳顶远看,“如蒜叶草茎”,谁知到此,竟然“合抱参天”,比虎风口的树木要大好多倍。深山藏巨木,北岳的林业资源记载于作者笔下。从悬崖缝隙径直而下,到达飞石窟,作者结束了艰难攀蹑、富于收获的登顶之行。登山难,下山亦难,不识路径的小插曲,使文章趣味横生,令人为北岳的险绝惊叹不已。虽平实而叙,不事渲染,而字里行间藏玄隐密,使人叹绝。 奇文赏心悦目,除全方位多角度叙写的结构而外,还在于遣词准确生动传神。文章多用四字短语,状物绘景,叙程述感,富于节奏感。景物美,结构美,语言亦美。作者很少选用现成词语,而是根据己所亲见,以其独具智慧的构词方式来进行表述描写,形成独特风格。科学考察与勘查的结果,借助完美的语言形式记载下来,徐宏祖集科学家与文学家的才华于一身,对地理地质的科学探索,做出了贡献。
编辑本段四库提要
《徐霞客游记》·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徐弘祖撰。弘祖,江阴人,霞客其号也。少负奇气,年三十出游,携一襆被,遍历东南佳山水。自吴、越之闽,之楚,北历齐、鲁、燕、冀、嵩、雒,登华山而归。旋复由闽之粤,又由终南背走峨嵋,访恒山。又南过大渡河至黎雅寻金沙江,从澜沧北寻盘江,复出石门关数千里,穷星宿海而还。所至辄为文以志游迹。没后手稿散逸,其友季梦良求得之,而中多阙失。宜兴史氏亦有抄本,而讹异尤甚。此则杨名时所重加编订者也。第一卷自天台、雁荡以及五台、恒、华,各为一篇。第二卷以下皆西南游记,凡二十五篇。首浙江、江西一篇,次湖广一篇,次广西六篇,次贵州一篇,次云南十有六篇,所阙者一篇而已。自古名山大泽,秩祀所先,但以表望封圻,未闻品题名胜。逮典午而后,游迹始盛。六朝文士,无不托兴登临。史册所载,若谢灵运《居名山志》、《游名山志》之类,撰述日繁,然未有累牍连篇,都为一集者。弘祖耽奇嗜僻,刻意远游。既锐於搜寻,尤工於摹写。游记之夥,遂莫过於斯编。虽足迹所经,排日纪载,未尝有意於为文。然以耳目所亲,见闻较确。且黔滇荒远,舆志多疏,此书於山川脉络,剖析详明,尤为有资考证。是亦山经之别乘,舆记之外篇矣。存兹一体,於地理之学未尝无补也。 ──右“地理类”游记之属,三部、十五卷,皆文渊阁著录。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比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徐霞客一生除了家中发生重大事件外,几乎没有停止旅游,并详细记录途中所见,是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徐霞客游记》自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初版到1985年朱惠荣校注本。已出版38次,相关的研究论文有139篇。让人刮目相看。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也作宏祖),字振之,别号(别名)霞客,江苏江阴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地理学家之一,也是有名的旅游家和文学家。万历十四年(农历1586年,公元1587年1月)出生在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南喝岐村(今属霞客镇)。徐霞客的家乡在当时属于“东南财赋地”的经济发达地区。徐霞客出身什宦世家、书香门第,他的曾祖和祖父曾经挂过虚名,但到了他的父亲徐有勉那一代,徐家已经家道中落了。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他对仕途没有多大兴趣,也不太欢喜和官场中的人结交,宁愿平静悠闲地在乡间生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年幼的徐霞客有所影响。 徐霞客
幼年时期的徐霞客,天资聪颖,有很强的记忆力。对于不明白的地方,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他对“四书五经”和八股文没有很大的兴趣,却特别青睐历史、地理和探讨大自然力一面的书籍。这类书在当时视为小正规的闲书、奇书。他的阅读面很广,诸如古今史籍、舆国方志、山海国经等,他都有所涉猎。他的族兄徐仲昭曾说他“性酷好奇书,客中未见书,即囊无遗钱,亦解衣市之,自背负而归。今充栋盈箱,儿比四库。”有钱必买书,无钱则变卖衣物来换钱买书,徐霞客“奇书”的嗜好:好就是到了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看了这些书以后,使得他更加向往五厉等名山。 徐霞客19岁时,父亲病故。三年服孝期满,徐霞客萌发了外出游历的想法,而贤德的母亲也认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愿自己的儿子像篱笆里圈着的小鸡,车辕上套着的小马一样,被束缚而没有见识和出息。对徐霞客的决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年轻的徐霞客终于告别书斋生活,挣脱了仕途功名的束缚,开始实现儿时的梦想。他22岁就开始外出旅游,历经34年,直到生命结束为止。他先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于华东、华北、中南、西南,包括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及云南等16个省遍及北京、天津、上海3市。踏遍泰山、普陀、天台、雁荡、九华、黄山、武夷、庐山、华山、武当、罗浮、盘山、五台、阻山、衡山、九异等名山;游尽太湖、民江、黄河、‘富春、闽江、九鲤湖、钱塘江、潇水、湘水、郁江、黔江、黄果树瀑布、盘江、滇池、洱海等胜水。 徐霞客
在漫长的旅途当中,徐霞客为了考察得准确、细致,大都步行前进。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对于所遇的险阻,他都以顽强的斗志去克服,而且无论身体多么疲惫、条件多么恶劣,他都每天坚持作日记,这些旅游日记记录了他的旅途经历、考察的情况以及心得体会,给后人留下了的宝贵的地理材料。 徐霞客很重视标本的研究价值,他在武当山等地目险采集了榔梅;在尚山采集了当地一种形似菊花的特产—金莲花;在五台山采集了天茶花等珍稀名贵植物;在玛瑙山上采集了“石树”;在蝴蝶泉边采集了花树的枝叶。 徐霞客对科学研究有着无所畏惧的精神。他喜欢猎奇,可以说是到“闻奇必探,见险必截”。每每遇到古洞、名刹、温泉、匕瀑、奇峰、深林、幽皇等奇异景观,他都把安危置之度外,只求一览“庐山真面日”。他在自己的记录中说:“旦古人迹未到之处,小惜捐躯命,多力一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比。”他在云南腾越为了把一个岩洞看个明自,冒死攀登上悬崖;在湖南茶陵时,独闯传说中神秘的麻叶洞;在广西融县真仙岩,徐霞客为了探索一个时洞,竟从一条横卧的巨蟒身上跨过,进到洞内。他还经常和鬼神迷信做斗争一,云南地力一上有一本《鸡山志略》,书中记载了五台山、峨眉山和鸡足山等地的“放光瑞影”现象,这种五彩光圈通常被社会上认为是“佛光”或“‘宝光”。徐霞客则从地形环境的角度,解释了出现这种自然现象的原因,驳斥了迁腐的迷信说教,这也表现了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着,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世人视徐霞客为游圣。
编辑本段成书经过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自22岁(1607年)新婚那年开始旅游,直到去世前一年(1640年),足迹遍布中国16个省。 1607年,开始旅游,母亲为他制远游冠,游历无锡太湖泛舟,登东西洞庭山,游记缺失; ---1608在家乡附近陪伴母亲游玩,母亲死后,守孝三年,认为“父母在,不远游;” 1613年,入浙,从曹娥江独走宁波,渡海游落迦山,游记缺失。从3月30日开始是游记第一卷,游天台山,游雁荡山。 1614年冬,游金陵(南京),游记缺失; 1616年,游白岳、黄山、武夷山、九曲溪、杭州西湖; 1617年,第一位妻子病逝,没有旅游; 1618年,再游黄山,庐山;过波阳湖;年底续娶第二位妻子; 1619年,妻子生子,没有旅游; 1620-1922年,游福建仙游九鲤湖,试钱塘江潮; 1623年,游嵩山、华山、太和山(武当山),开始游记第二卷; 1624年,游荆溪、勾曲(在浙江),没有游记; 1625年-1627年,游洛阳; 1628年,游福建; 1629年,游北京、天津蓟县盘山,游记缺失; 1630年,再游福建; 1631年,没有旅游; 1632年,游天台山、雁荡山,泛舟太湖; 1633年,北上游五台山、恒山; 1634年-1635年,长媳生长孙,次子娶妻,没有旅游; 1636年-1640年,放舟赴浙江,从浙江旅游至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年没有回家,游记中第三卷到第19卷都是这四年的游记,每日都有记载,其中有部分散失,第20卷是他的诗文,其他人写的序等。
编辑本段整理流传
《徐霞客游记》的编辑整理和流传,除了徐霞客家的塾师季梦良幼子李介立(徐霞客的小儿子,为徐霞客侍妾周氏所生。周氏孕后因“不容于嫡,改嫁于李”,遂名李介立,又名李寄)作出了很大贡献外,民间藏书家的珍藏、校订、增补,也是《游记》得以保存和流传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明、清改朝换代的政治变乱中,季梦良辑集的首部《游记》稿本在战火中成为灰烬。此后,季梦良再次搜集材料,又编成了一部稿本。后来,徐霞客志同道合的族兄徐仲昭,为使《游记》尽早成书梓印,把这部抄本面交常熟名士宿儒钱谦益。 钱谦益,明万历进士,官至吏部侍部,著有《初学集》、《有学集》,编有《列朝诗选》,是当时“操海内文字之柄”的著名学者。他又是个大藏书家,曾不惜重资购聚古本,在红豆山庄筑了绛云楼,藏书一万卷。钱谦益同徐霞客有过交往,深知《游记》是霞客毕生“手攀星岳,足蹑遐荒”的考察记录,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可惜,已届耄耋之年的钱谦益生活窘迫,特别他那座万卷楼刚刚被大火焚毁,《游记》再好也无条件珍藏,更谈不上刻印了。为此,他只得求助于当时全国闻名的大出版家毛子晋,写了《嘱刻游记书》,连同稿本一并交给了毛子晋。 毛子晋也是常熟人。他好古博览,藏书八万多卷,专门构建了汲古阁、目耕楼存放。还聘请文士校勘、梓印了《十三经》、《十七史》、《古今百家》及未印刷的书籍。当然,《游记》应该是毛子晋所欢迎的书稿,但不知什么原因未能刻印成书,却把它让给了独山莫绳孙。莫也是个搜访异本的藏书家,他把《游记》长期珍藏在他的影山草堂里,也始终未能刻印。后来,这部《游记》稿本辗转到了浙江湖州南浔镇喜嘉业堂藏书楼。这是楼主刘承干为扩充藏书,向江浙等地十多家藏书家收购古籍时无意中得到的。刘见了书稿,视为善本,一直收藏在鹧鸪溪畔的书楼里。新中国成立后,刘承干把书楼捐赠给国家,《游记》稿本也随之转到了北京图书馆。直到七十年代,一批“徐学”研究者重新整理出版《徐霞客游记》,才在善本特藏部发现了这部辘转大江南北、历时三百余载、数易书主的《游记》稿本,这不能不说是民间藏书家的功劳。 《游记》在藏书家们长期保存和传抄中,还做了大量校订、增补和梓印、刊行等工作。今天还有两部珍藏在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的《游记》抄本,就是经藏书家们考证,充实的稿本。第一部系江阴人杨明时抄录、编订的《游记》稿本。杨为康熙进士,曾任云贵总督,当过吏部尚书。他也著书立说,曾纂《周易折中》、《性理情义》等,乾隆时入召教授皇子,是个大学者。康熙四十八年(1707年),他从外舅那里获得了《游记》稿本,亲手誊抄了一部,写了“序言”。不及,又得到了一部经文禄堂赵季方、广东番禺蔡乃煌、京师广东学堂等收藏过的稿本。第二年,杨明时按江阴友人所藏《游记》原本,对手头稿本进行了校勘、考订。经过“订其异同,考其缺失”,对传抄中的谬误或同“实境不符,文意不协”之处,均加以改正,然后又一次誊抄了一部,并再次撰写了“序言”。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徐霞客的族孙徐镇正式梓印的木刻本《游记》,就是以杨明时稿本为基础的。因此,经杨校勘的《游记》,是目前留传下来内容完整、正确,学术价值较高的早期稿本。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徐霞客游记》中涉及到很多古地名、古民族名和古代历史遗迹,这些在生活中并不常见的名词。为此,我们不但对原文中的生僻字词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对于原文中出现的一些古地名也追根溯源,在注释中将古地名的地理位置准确标示出来,减少了普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地理位置描述的困惑和障碍。更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最后,我们按照整部书的风格选取了精美古朴的木版画,配合图说,或是概括性地介绍了书中出现的风景名胜,或是介绍徐霞客当年途经之处的人情风物。呈献给读者的不仅是文字上的享受,更有一种文化和艺术美感上的提升。 徐霞客在游历过程中曾经多次遭遇险境,这已经远远超越了游玩的境界,而是彻彻底底的探险、冒险了。他的这种执着被现代的旅行家们称为“徐霞客精神”,而徐霞客其人也成为那些富有冒险精神、探索精神的旅游爱好者们所推崇的对象。 《徐霞客游记》对于地理学家是一份珍贵的地理科学报告。对普通读者而言,它更像是一本旅游指南,书中那一片片壮阔辽远的风景,一座座高峻雄伟的山峰,似乎正在催动我们渴望冒险的心,在攀登中获得乐趣,在探索中寻觅真知。
编辑本段作品目录
游天台山日记 游雁宕山日记 游白岳山日记 游黄山日记 游武彝山日记 游庐山日记 游黄山日记后 游九鲤湖日记 游嵩山日记 游太华山日记 游太和山日记 闽游日记前 闽游日记后 游天台山日记后 游雁宕山日记后 游五台山日记 游恒山日记 黔游日记一 滇游日记一 游太华山记 滇游日记二 盘江考 永昌志略 丽江纪略 法王缘起 溯江纪源
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徐霞客游记
在地理学上的重要成就有: (1)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3省区,他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且一般都有方向、高度、宽度和深度的具体记载。并初步论述其成因,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机械侵蚀造成,钟乳石是含钙质的水滴蒸发后逐渐凝聚而成等。他是中国和世界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 (2)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关于中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如否定自《尚书·禹贡》以来流行1000多年的“岷山导江”旧说,肯定金沙江是长江上源。正确指出河岸弯曲或岩岸近逼水流之处冲刷侵蚀厉害,河床坡度与侵蚀力的大小成正比等问题。对喷泉的发生和潜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学的解释。 (3)观察记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态品种,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 (4)调查了云南腾冲打鹰山的火山遗迹,科学地记录与解释了火山喷发出来的红色浮石的质地及成因;对地热现象的详细描述在中国也是最早的;对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情况,包括各地的经济、交通、城镇聚落、少数民族和风土文物等,也作了不少精彩的记述。 他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上超越前人的贡献,特别是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和探险家。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赣入湘,从攸县进入今衡东县境,历时55天,先后游历了今衡阳市所辖的衡东、衡山、南岳、衡阳、衡南、常宁、祁东、耒阳各县(市)区,三进衡州府,饱览了衡州境内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观,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的15000余字的衡游日记。他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提供了一笔珍贵的史料。
编辑本段文学特点
在文学上的主要特点是: (1)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 (2)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 (3)词汇丰富,敏于创制;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 (4)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表现人的主观感觉; (5)通过丰富的描绘手段,使游记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 此外,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等情事,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仁兄当急为编次,谋得好事者授梓,不惟霞客精神不磨,天壤问亦不可无此书也。 ——钱谦益 忆吾十六七岁时,读名人书,深慕徐霞客之为人,誓游名山大川。 ——张恨水《金粉世家》序 《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世界上最早一部记载石灰岩地貌的著作,是中国明代地理学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他比欧州最早对石灰地貌进行考察和描述的爱士倍尔早一百年,比欧洲最早对石灰进行系统分类的瑙曼早两百多年。 ——(英)科学家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4月11日国家旅游局召开的“中国旅游日”新闻发布会上悉: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徐霞客游记》开篇日)将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编辑本段作品选析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之文美、景奇、质实。满清四库出,古书亡。 其中的《游恒山日记》体现了《徐霞客游记》的风格特点。写于崇祯六年(1633年)八月十二日,原文记述初十日、十一日两天游北岳所观。现行教材删去初十日所游之内容,又删十一日记游中关于北岳山麓三重山脉的描写及飞石窟的传说故事两处。窥一斑而观全豹。《游恒山日记》按游览进程,逐步深入,用生动的形象和极为经济的笔墨添上细部,真实地展现了北岳的全景全貌。 记游之作,基本要求有三:一是叙写有序,不可错了方位;二是状物有神,不可忽视特征;三是行文有变,不可人云亦云。《游恒山日记》中,作者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一步一步地叙写了游历全程;以独具慧眼的概括力,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各风景点的景物特点;以简练生动、富于节奏感的语言,完美地表述了叙写内容。 文章开篇,在描写了“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的气候环境之后,点出登山的方向----“面东而上”,叙写初登时的地貌特点“土冈浅阜”和登山之初的感受“无攀跻劳”。紧接着,写登山所见和登山所感,步步引人入胜。登山游览途中,按里程标出一个个风景点,简括准确地勾画出景物或地形的特征。“一里转北”处,“山皆煤炭”,浅表“可得”。这既是地貌特点,又是科学考察的成果。“又一里”处,是“望仙亭”,“土石皆赤,虬松离立”,奇特的地质特点形成了此处的独特景观。“又三里”处,“名虎风口”,“崖石渐起,松影筛树”,自此始,北岳陡峻的地形特点逐步呈现出来。再行“三里”,是“朔方第一山”桀坊,“官廨厨井俱备”,很明显,这是历代登岳游人憩息之所。沿“坊右”东向而上,有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依次而现。北岳殿是著名胜迹,其特点是“上负绝壁,下临官廨,云级插天,穹碑森立”。在此,既看到了古代人民开辟登岳通道的鬼斧神工,又欣赏到历代文人墨客登岳遗留的艺术珍品。“殿右”的“会仙台”,“石窟为室,群仙环列”,呈现出道教圣地的神秘气氛。绕过岳殿东上,顺“登顶间道”行“二里”至“危崖”,但见“短树蒙密,槎枒枯竹”,一幅人迹罕至的景象。登山所见,依此而叙,景观迷人,特征突出。在写景同时,作者巧妙穿插抒写登山所感。北岳巍峨,自虎风口至会仙台,“石路萦回”,游览者必须“循崖乘峭而上”,登岳之难,显而易见。从岳殿东上登顶,过断崖,走间道,游者要“解衣攀蹑”,路险人疲,令读者汗颜。至危崖,“仰望绝顶,犹桀然天半”,非心雄气壮之士必然忘而生畏,至此却步。满山荆棘,“钩衣刺领,攀践辄断”,叫人有劲使不出,令人心烦,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就会功亏一篑。只有“鼓勇而上”,才能登临绝顶,领略“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所见生所感,所感烘所见,高超的表达技巧产生了相形益彰的艺术效果。 文 徐霞客
章的关键部分,是岳顶之观。犹如全景拍摄,作者按方位、按空间的远近位置,描写了岳顶鸟瞰图景。北向而望,“崩崖乱坠,杂树密翳”,山势奇陡,树生石缝,恒山之奇生动的展现于作者笔下。地理学家的敏锐目光,捕捉了恒山独特的地貌特点:“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因为“北向俱石”,所以“树皆在北”。北向远望,山麓是浑源州城,再远,“隔山一重,苍茫无际”。由近而远,读者目光依作者文笔所指,从恒山延伸,投向无限的空间。向南远望,龙泉如帷,向西远望,五台挺拔,两山清秀奇丽,与北岳相伴。近看,龙山横亘西面,其支峰往东伸展,与恒山相连,状如“比肩连袂,下扼沙漠”。神奇的相象,比拟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北岳雄伟险要的地势特点。绝顶远眺,雄视四方,以岳顶为基点,从宏观上建立观察坐标系,展现在作者笔下的,是恒山的自然风貌和众多山系勾连辉映的奇形伟势,绝无云车仙影、虚无缥缈的不实之词,平实真切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崇尚科学、尊重自然的记游态度。 文章结尾,叙写下山所见,照应前文,有回环往复之妙。从西峰下山,寻先前上山之路,茫茫眩目,望而却步。北岳高峻,在此再现一笔,又照应了先前登山之不易。山高路险惊难下,忽遇山中识径人。经指点,从东南松柏间望见寝宫后面的高崖,因而得路。往南经过松柏林,见其树木异常高大。从岳顶远看,“如蒜叶草茎”,谁知到此,竟然“合抱参天”,比虎风口的树木要大好多倍。深山藏巨木,北岳的林业资源记载于作者笔下。从悬崖缝隙径直而下,到达飞石窟,作者结束了艰难攀蹑、富于收获的登顶之行。登山难,下山亦难,不识路径的小插曲,使文章趣味横生,令人为北岳的险绝惊叹不已。虽平实而叙,不事渲染,而字里行间藏玄隐密,使人叹绝。 奇文赏心悦目,除全方位多角度叙写的结构而外,还在于遣词准确生动传神。文章多用四字短语,状物绘景,叙程述感,富于节奏感。景物美,结构美,语言亦美。作者很少选用现成词语,而是根据己所亲见,以其独具智慧的构词方式来进行表述描写,形成独特风格。科学考察与勘查的结果,借助完美的语言形式记载下来,徐宏祖集科学家与文学家的才华于一身,对地理地质的科学探索,做出了贡献。
编辑本段四库提要
《徐霞客游记》·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徐弘祖撰。弘祖,江阴人,霞客其号也。少负奇气,年三十出游,携一襆被,遍历东南佳山水。自吴、越之闽,之楚,北历齐、鲁、燕、冀、嵩、雒,登华山而归。旋复由闽之粤,又由终南背走峨嵋,访恒山。又南过大渡河至黎雅寻金沙江,从澜沧北寻盘江,复出石门关数千里,穷星宿海而还。所至辄为文以志游迹。没后手稿散逸,其友季梦良求得之,而中多阙失。宜兴史氏亦有抄本,而讹异尤甚。此则杨名时所重加编订者也。第一卷自天台、雁荡以及五台、恒、华,各为一篇。第二卷以下皆西南游记,凡二十五篇。首浙江、江西一篇,次湖广一篇,次广西六篇,次贵州一篇,次云南十有六篇,所阙者一篇而已。自古名山大泽,秩祀所先,但以表望封圻,未闻品题名胜。逮典午而后,游迹始盛。六朝文士,无不托兴登临。史册所载,若谢灵运《居名山志》、《游名山志》之类,撰述日繁,然未有累牍连篇,都为一集者。弘祖耽奇嗜僻,刻意远游。既锐於搜寻,尤工於摹写。游记之夥,遂莫过於斯编。虽足迹所经,排日纪载,未尝有意於为文。然以耳目所亲,见闻较确。且黔滇荒远,舆志多疏,此书於山川脉络,剖析详明,尤为有资考证。是亦山经之别乘,舆记之外篇矣。存兹一体,於地理之学未尝无补也。 ──右“地理类”游记之属,三部、十五卷,皆文渊阁著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