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电脑所有配件的名称及用途,越详细越好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CPU:
cpu就是中央处理器,英文为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电脑中的核心配件,只有火柴盒那么大,几十张纸那么厚,但它却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电脑中所有操作都由cpu负责读取指令,对指令译码并执行指令的核心部件。cpu的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括运算逻辑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部件。中央处理器从存储器或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并对指令译码。它把指令分解成一系列的微操作,然后发出各种控制命令,执行微操作系列,从而完成一条指令的执行。指令是计算机规定执行操作的类型和操作数的基本命令。指令是由一个字节或者多个字节组成,其中包括操作码字段、一个或多个有关操作数地址的字段以及一些表征机器状态的状态字和特征码。有的指令中也直接包含操作数本身。①运算逻辑部件。可以执行定点或浮点的算术运算操作、移位操作以及逻辑操作,也可执行地址的运算和转换。②寄存器部件。包括通用寄存器、专用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通用寄存器又可分定点数和浮点数两类,它们用来保存指令中的寄存器操作数和操作结果。通用寄存器是中央处理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多 数 指令都要访问到通用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的宽度决定计算机内部的数据通路宽度,其端口数目往往可影响内部操作的并行性。专用寄存器是为了执行一些特殊操作所需用的寄存器。控制寄存器通常用来指示机器执行的状态,或者保持某些指针,有处理状态寄存器、地址转换目录的基地址寄存器、特权状态寄存器、条件码寄存器、处理异常事故寄存器以及检错寄存器等。有的时候,中央处理器cpu中还有一些缓存,用来暂时存放一些数据指令,缓存越大,说明中央处理器cpu的运算速度越快,目前市场上的中高端中央处理器cpu都有2M左右的二级缓存。③控制部件。主要负责对指令译码,并且发出为完成每条指令所要执行的各个操作的控制信号。其结构有两种:一种是以微存储为核心的微程序控制方式;一种是以逻辑硬布线结构为主的控制方式。微存储中保持微码,每一个微码对应于一个最基本的微操作,又称微指令;各条指令是由不同序列的微码组成,这种微码序列构成微程序。中央处理器在对指令译码以后,即发出一定时序的控制信号,按给定序列的顺序以微周期为节拍执行由这些微码确定的若干个微操作,即可完成某条指令的执行。简单指令是由(3~5)个微操作组成,复杂指令则要由几十个微操作甚至几百个微操作组成。逻辑硬布线控制器 则完全是由随 机逻辑组成 。 指令译码后,控制器通过不同的逻辑门的组合,发出不同序列的控制时序信号,直接去执行一条指令中的各个操作。应用 大型、小型和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的规模和实现方式很不相同,工作速度也变化较大。中央处理器可以由几块电路块甚至由整个机架组成。如果中央处理器的电路集成在一片或少数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则称为微处理器(见微型机)。中央处理器的工作速度与工作主频和体系结构都有关系。中央处理器的速度一般都在几个MIPS(每秒执行100万条指令)以上。有的已经达到几百 MIPS 。速度最快的中央处理器的电路已采用砷化镓工艺。在提高速度方面,流水线结构是几乎所有现代中央处理器设计中都已采用的重要措施。未来,中央处理器工作频率的提高已逐渐受到物理上的限制,而内部执行性(指利用中央处理器内部的硬件资源)的进一步改进是提高中央处理器工作速度而维持软件兼容的一个重要方向。
硬盘:
计算机中用来存储和读出数据的部分,它在计算机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如计算机要读取非常大的程序或数据时,如果内存容量不够,可用它做为缓冲,还可用来存放大量的数据,就像计算机中的一个仓库.
显卡:
显存的大小会影响到机子的速度,就象内存一样,内存负责所有的数据运行,显存负责和图形相关的数据运行。象一些大型的游戏,对显存的要求就很高,尽管内存很大,但是显存不足也是不行的。
板载的显卡一般性能比较低,所以就需要独立的显卡,独立的显卡可以选择显存的大小。
主板:
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urd)和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主板的另一特点,是采用了开放式结构。主板上大都有6-8个扩展插槽,供PC机外围设备的控制卡(适配器)插接。通过更换这些插卡,可以对微机的相应子系统进行局部升级,使厂家和用户在配置机型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 总之,主板在整个微机系统中扮演着举足重新的脚色。可以说,主板的类型和档次决定着整个微机系统的类型和档次,主板的性能影响着整个微机系统的性能
声卡:
声卡,也叫音频卡,是MPC的必要部件,它是计算机进行声音处理的适配器。它有三个基本功能:一是音乐合成发音功能;二是混音器(Mixer)功能和数字声音效果处理器(DSP)功能;三是模拟声音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声卡处理的声音信息在计算机中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声卡工作应有相应的软件支持,包括驱动程序、混频程序(mixer)和CD播放程序等
软盘驱动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软驱,英文名称叫做“Floppy Disk”,它是读取3.5英寸或5.25英寸软盘的设备。现今最常用的是3.25英寸的软驱,可以读写1.44MB的3.5英寸软盘,5.25英寸的软盘已经淘汰,很少会见到。
软驱分内置和外置两种。内置软驱使用专用的FDD接口,而外置软驱一般用于笔记本电脑,使用USB接口。
软驱:
软驱有很多缺点,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这些缺点逐渐明显:容量太小,读写速度慢,软盘的寿命和可靠性差等,数据易丢失等,因此目前软驱有被其他设备取代的趋势。但是由于软驱是计算机的标准设备,在各种操作系统下无需额外安装驱动程序就可以使用,同时价格低廉,因此在很多情况软驱有其独到的便利之处,因此目前计算机上仍然普遍带有软驱。
世界上第一个5.25英寸的软驱,是1976年的时候由Shugart Associates公司为IBM的大型机研发的。后来才用在IBM早期的PC中。1980年,索尼公司推出了3.5英寸的磁盘。到90年代初时到现在,3.5英寸、1.44MB的软盘一直用于PC的标准的数据传输方式。
早期的计算机一般使用5.25英寸软驱,5.25英寸软驱主要有两种。一种为5.25英寸双面高密软驱(也叫5.25寸1.2M软驱),可读写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2M)、5.25英寸双面低密软盘(360K)、5.25英寸单面低密软盘(180K)。另一种为双面低密软驱,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不能读写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2M)。后来生产出3.5英寸双面高密软驱(也叫3.5寸1.44M软驱),可读写3.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44M)和3.5英寸单面高密软盘(720K)。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计算机一般带有两个软驱,分别为5.25寸1.2M软驱和3.5寸1.44M软驱,而现在一般只配3.5寸1.44M软驱。
普通软驱的特点是容量小,单位容量成本高;软盘容易出错,可靠性差;速度慢。笔记本一般都采用内置3.55” 1.44MB的软驱或外置的软驱
网卡:
网络系统中的一种关键硬件是其适配器,俗称网卡。在局域网中,网卡起着重要的作用。网卡用于电脑之间信号的输入与输出。网卡有自己的中断号(IRQ)和I/0地坦。网卡有ISA卡、EISA卡、及苹果MAC机上用的以太网卡等。目前使用较多的有16位的ISA网卡和32位的PCI网卡。网卡有缓冲存储器,以便存储数据。与声卡等类似,网卡一般配有自己的驱动程序。使用时,网卡插在电脑的扩展槽中。网卡上有指示灯,它表示自己的工作是否正常。
网卡所支持的传输速率不同,有的为每秒10兆位,有的则为每秒100兆位,有的能自我适应10兆位还是100兆位。
带有远程启动芯片的网卡,可以用在无盘工作站上。无盘工作站,没有硬盘,也可以没有软驱。通过网卡启动电脑,可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避免病毒。另外,还可以降低费用。
在笔记本电脑中,使用灵巧的PCMCIA卡,用于与其它电脑交换数据。在高速网络中,还有光纤数据分布接口所用的FDDI网卡,异卡传输模式中使用的ATM网卡等。局域网中用于总线结构拓扑的网卡为BNC口的网卡,传输介质一段为50Ω细同轴电缆,在一个网段的两端需用终结器封好,形成一个网络回路
光驱:
就是在电脑上用来读光盘的
内存:
内存一般指的是随机存取存储器,简称RAM。前面提到静态内存(SRAM)用作系统的高速缓存,而我们平常所提到的电脑的内存指的是动态内存,即DRAM。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用途的内存,如显示卡使用的VRAM,存储系统设置信息的CMOS RAM等。
动态内存中所谓的“动态”,指的是当我们将数据写入DRAM后,经过一段时间,数据会丢失,因此需要一个内存刷新(Memory Refresh)的操作,这要额外设计一个电路。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个DRAM的存储单元存储的是0还是1取决于电容是否有电荷,有电荷代表1,无电荷代表0。但时间一长,代表1的电容会放电,代表0的电容会吸收电荷,这就是数据丢失的原因; 刷新操作定期对电容进行检查,若电量大于满电量的1/2,则认为其代表1,并把电容充满电;若电量小于1/2,则认为其代表0,并把电容放电,籍此来保持数据的连续性。有了刷新操作,动态内存的存取速度比静态内存要慢很多。
内存的数据传输量很大,难免发生错误,在较高要求时,需要有检验错误和修正错误的功能。
内存的速度
内存的速度用纳秒(ns)表示,比较老一些的EDO RAM的有70纳秒.60纳秒的,平常我们指的 -7 和-6 就是指的这两种。
cpu就是中央处理器,英文为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电脑中的核心配件,只有火柴盒那么大,几十张纸那么厚,但它却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电脑中所有操作都由cpu负责读取指令,对指令译码并执行指令的核心部件。cpu的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括运算逻辑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部件。中央处理器从存储器或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并对指令译码。它把指令分解成一系列的微操作,然后发出各种控制命令,执行微操作系列,从而完成一条指令的执行。指令是计算机规定执行操作的类型和操作数的基本命令。指令是由一个字节或者多个字节组成,其中包括操作码字段、一个或多个有关操作数地址的字段以及一些表征机器状态的状态字和特征码。有的指令中也直接包含操作数本身。①运算逻辑部件。可以执行定点或浮点的算术运算操作、移位操作以及逻辑操作,也可执行地址的运算和转换。②寄存器部件。包括通用寄存器、专用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通用寄存器又可分定点数和浮点数两类,它们用来保存指令中的寄存器操作数和操作结果。通用寄存器是中央处理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多 数 指令都要访问到通用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的宽度决定计算机内部的数据通路宽度,其端口数目往往可影响内部操作的并行性。专用寄存器是为了执行一些特殊操作所需用的寄存器。控制寄存器通常用来指示机器执行的状态,或者保持某些指针,有处理状态寄存器、地址转换目录的基地址寄存器、特权状态寄存器、条件码寄存器、处理异常事故寄存器以及检错寄存器等。有的时候,中央处理器cpu中还有一些缓存,用来暂时存放一些数据指令,缓存越大,说明中央处理器cpu的运算速度越快,目前市场上的中高端中央处理器cpu都有2M左右的二级缓存。③控制部件。主要负责对指令译码,并且发出为完成每条指令所要执行的各个操作的控制信号。其结构有两种:一种是以微存储为核心的微程序控制方式;一种是以逻辑硬布线结构为主的控制方式。微存储中保持微码,每一个微码对应于一个最基本的微操作,又称微指令;各条指令是由不同序列的微码组成,这种微码序列构成微程序。中央处理器在对指令译码以后,即发出一定时序的控制信号,按给定序列的顺序以微周期为节拍执行由这些微码确定的若干个微操作,即可完成某条指令的执行。简单指令是由(3~5)个微操作组成,复杂指令则要由几十个微操作甚至几百个微操作组成。逻辑硬布线控制器 则完全是由随 机逻辑组成 。 指令译码后,控制器通过不同的逻辑门的组合,发出不同序列的控制时序信号,直接去执行一条指令中的各个操作。应用 大型、小型和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的规模和实现方式很不相同,工作速度也变化较大。中央处理器可以由几块电路块甚至由整个机架组成。如果中央处理器的电路集成在一片或少数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则称为微处理器(见微型机)。中央处理器的工作速度与工作主频和体系结构都有关系。中央处理器的速度一般都在几个MIPS(每秒执行100万条指令)以上。有的已经达到几百 MIPS 。速度最快的中央处理器的电路已采用砷化镓工艺。在提高速度方面,流水线结构是几乎所有现代中央处理器设计中都已采用的重要措施。未来,中央处理器工作频率的提高已逐渐受到物理上的限制,而内部执行性(指利用中央处理器内部的硬件资源)的进一步改进是提高中央处理器工作速度而维持软件兼容的一个重要方向。
硬盘:
计算机中用来存储和读出数据的部分,它在计算机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如计算机要读取非常大的程序或数据时,如果内存容量不够,可用它做为缓冲,还可用来存放大量的数据,就像计算机中的一个仓库.
显卡:
显存的大小会影响到机子的速度,就象内存一样,内存负责所有的数据运行,显存负责和图形相关的数据运行。象一些大型的游戏,对显存的要求就很高,尽管内存很大,但是显存不足也是不行的。
板载的显卡一般性能比较低,所以就需要独立的显卡,独立的显卡可以选择显存的大小。
主板:
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urd)和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主板的另一特点,是采用了开放式结构。主板上大都有6-8个扩展插槽,供PC机外围设备的控制卡(适配器)插接。通过更换这些插卡,可以对微机的相应子系统进行局部升级,使厂家和用户在配置机型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 总之,主板在整个微机系统中扮演着举足重新的脚色。可以说,主板的类型和档次决定着整个微机系统的类型和档次,主板的性能影响着整个微机系统的性能
声卡:
声卡,也叫音频卡,是MPC的必要部件,它是计算机进行声音处理的适配器。它有三个基本功能:一是音乐合成发音功能;二是混音器(Mixer)功能和数字声音效果处理器(DSP)功能;三是模拟声音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声卡处理的声音信息在计算机中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声卡工作应有相应的软件支持,包括驱动程序、混频程序(mixer)和CD播放程序等
软盘驱动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软驱,英文名称叫做“Floppy Disk”,它是读取3.5英寸或5.25英寸软盘的设备。现今最常用的是3.25英寸的软驱,可以读写1.44MB的3.5英寸软盘,5.25英寸的软盘已经淘汰,很少会见到。
软驱分内置和外置两种。内置软驱使用专用的FDD接口,而外置软驱一般用于笔记本电脑,使用USB接口。
软驱:
软驱有很多缺点,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这些缺点逐渐明显:容量太小,读写速度慢,软盘的寿命和可靠性差等,数据易丢失等,因此目前软驱有被其他设备取代的趋势。但是由于软驱是计算机的标准设备,在各种操作系统下无需额外安装驱动程序就可以使用,同时价格低廉,因此在很多情况软驱有其独到的便利之处,因此目前计算机上仍然普遍带有软驱。
世界上第一个5.25英寸的软驱,是1976年的时候由Shugart Associates公司为IBM的大型机研发的。后来才用在IBM早期的PC中。1980年,索尼公司推出了3.5英寸的磁盘。到90年代初时到现在,3.5英寸、1.44MB的软盘一直用于PC的标准的数据传输方式。
早期的计算机一般使用5.25英寸软驱,5.25英寸软驱主要有两种。一种为5.25英寸双面高密软驱(也叫5.25寸1.2M软驱),可读写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2M)、5.25英寸双面低密软盘(360K)、5.25英寸单面低密软盘(180K)。另一种为双面低密软驱,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不能读写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2M)。后来生产出3.5英寸双面高密软驱(也叫3.5寸1.44M软驱),可读写3.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44M)和3.5英寸单面高密软盘(720K)。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计算机一般带有两个软驱,分别为5.25寸1.2M软驱和3.5寸1.44M软驱,而现在一般只配3.5寸1.44M软驱。
普通软驱的特点是容量小,单位容量成本高;软盘容易出错,可靠性差;速度慢。笔记本一般都采用内置3.55” 1.44MB的软驱或外置的软驱
网卡:
网络系统中的一种关键硬件是其适配器,俗称网卡。在局域网中,网卡起着重要的作用。网卡用于电脑之间信号的输入与输出。网卡有自己的中断号(IRQ)和I/0地坦。网卡有ISA卡、EISA卡、及苹果MAC机上用的以太网卡等。目前使用较多的有16位的ISA网卡和32位的PCI网卡。网卡有缓冲存储器,以便存储数据。与声卡等类似,网卡一般配有自己的驱动程序。使用时,网卡插在电脑的扩展槽中。网卡上有指示灯,它表示自己的工作是否正常。
网卡所支持的传输速率不同,有的为每秒10兆位,有的则为每秒100兆位,有的能自我适应10兆位还是100兆位。
带有远程启动芯片的网卡,可以用在无盘工作站上。无盘工作站,没有硬盘,也可以没有软驱。通过网卡启动电脑,可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避免病毒。另外,还可以降低费用。
在笔记本电脑中,使用灵巧的PCMCIA卡,用于与其它电脑交换数据。在高速网络中,还有光纤数据分布接口所用的FDDI网卡,异卡传输模式中使用的ATM网卡等。局域网中用于总线结构拓扑的网卡为BNC口的网卡,传输介质一段为50Ω细同轴电缆,在一个网段的两端需用终结器封好,形成一个网络回路
光驱:
就是在电脑上用来读光盘的
内存:
内存一般指的是随机存取存储器,简称RAM。前面提到静态内存(SRAM)用作系统的高速缓存,而我们平常所提到的电脑的内存指的是动态内存,即DRAM。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用途的内存,如显示卡使用的VRAM,存储系统设置信息的CMOS RAM等。
动态内存中所谓的“动态”,指的是当我们将数据写入DRAM后,经过一段时间,数据会丢失,因此需要一个内存刷新(Memory Refresh)的操作,这要额外设计一个电路。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个DRAM的存储单元存储的是0还是1取决于电容是否有电荷,有电荷代表1,无电荷代表0。但时间一长,代表1的电容会放电,代表0的电容会吸收电荷,这就是数据丢失的原因; 刷新操作定期对电容进行检查,若电量大于满电量的1/2,则认为其代表1,并把电容充满电;若电量小于1/2,则认为其代表0,并把电容放电,籍此来保持数据的连续性。有了刷新操作,动态内存的存取速度比静态内存要慢很多。
内存的数据传输量很大,难免发生错误,在较高要求时,需要有检验错误和修正错误的功能。
内存的速度
内存的速度用纳秒(ns)表示,比较老一些的EDO RAM的有70纳秒.60纳秒的,平常我们指的 -7 和-6 就是指的这两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