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子胤祥为何被圈禁

 我来答
球场风云
高能答主

2019-12-11 · 球场风云
球场风云
采纳数:935 获赞数:19382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受到了废太子事件的波及,所以被圈禁。

康熙四十七年后,胤祥受到了第一次废太子事件的波及,被短暂的囚禁了一段时间,废掉太子胤礽后康熙帝对诸皇子信任大减。

从康熙四十八年这次随扈开始采用轮班制,每个人都要轮流陪伴康熙帝出巡,以免结党营私,许多皇子因此都陪同了康熙帝进行巡视,但是胤祥是特殊的。

康熙帝的轮班制似乎并没有用到胤祥身上。从康熙四十八年实行轮班制开始到康熙五十年,胤祥每次依然作为皇子陪驾,但是在这一时期康熙帝却并不怎么喜欢胤祥。

扩展资料:

胤祥审案,堪称善辨真伪。他主持审理大案数十次,每次审理,疑犯口供都会牵连到许多人,胤祥总是慎重从事,不轻下断语。

他总结审狱的经验说:“审案的原则,先观察其言语表情以洞悉真伪,假设用诚心去打动他,用合理的推断去折服他,没有得不到实情的。雍正称赞他的话是仁人之言,命各省有司将此言科成木榜堂署,时时省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胤祥

听风之小猪
推荐于2017-09-22 ·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听风之小猪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采纳数:5204 获赞数:385403
我现在就读于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每天都看半小时左右关于手机测评的视频。了解最新手机动态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应该是胤礽被圈禁,胤祥没有被圈禁过。胤礽被圈禁的原因:
  第一,胤礽自幼得父辈恩宠,侍臣阿谀,养成任性骄纵的作风,对父皇亦少敬意。玄烨和胤礽之间首次显露嫌隙,是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七月。玄烨出塞远征噶尔丹时,中途得病,传信叫胤礽到行宫相见。见面时,胤礽毫无忧戚之色,对父亲的健康漠不关心,使玄烨很不高兴。
  第二,玄烨生活节俭,从不妄用滥取,胤礽却奢侈贪婪,甚至依仗皇太子身份派人向地方官敲诈勒索。康熙四十六年(1707)玄烨带胤礽南巡,江宁知府陈鹏年在主办行宫事务中供奉简朴,又无礼仪馈赠,胤礽大怒,竟要将陈处死。
  第三,玄烨待人宽和,胤礽却任意凌虐臣属,甚至连亲贵也随意挞辱。胤礽在诸皇子中地位优越,恣意妄为。当然,同辈兄弟出于忌恨,拨弄是非,也促使了胤礽与父亲关系的恶化。
  人物介绍:
  爱新觉罗·胤礽(yìn réng)(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康熙时期的皇太子。乳名保成,清圣祖玄烨第二子,母为仁孝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因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故在胤礽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
  胤礽自幼即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儒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满洲弓马骑射;长成后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治绩不俗,在朝野内外颇具令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康熙的负担,对清朝极盛时期的来临可谓功不可没;值得关注的是,皇太子胤礽在乃父影响下颇为欣赏西方文化与器物,与众传教士往来甚密。而且他谦和恭谨,结交贤才,康熙帝亦对这个唯一的嫡出子又是皇位继承人的儿子相当重视与宠爱,却因教子失当、兼之康熙朝后期党争纷乱,致太子人格分裂,陷入无穷尽的政治斗争之中,历经两立两废,终以幽死禁宫收场,被追封为亲王。有作品见《熙朝雅颂集》、《晚晴簃诗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Saber后宫_媟
推荐于2017-10-14 · TA获得超过51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9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59.7万
展开全部
历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就章佳氏为康熙生儿育女的数量和时间看,她还是挺得宠的。可是在胤祥14岁的时候去世。   胤祥在一废太子之前是除太子之外康熙最宠爱的儿子,从13岁起只要康熙出巡必定带着胤祥,他也是唯一一个跟着康熙南巡达四次之多的皇子。尤其康熙四十一年第四次南巡的时候,撇下随行的太子和四阿哥,命胤祥单独一个人祭拜泰山。泰山在古代就是权力的象征,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数次封禅泰山以示最高皇权,这个意味不能算不深,第二年索额图就被康熙斥责“天下第一罪人”,康熙对太子信任大减。八阿哥的老师曾经在康熙四十三年写信给家人,说十三殿下是皇上最宠爱者,前途不可估量。老八的老师都这么说,可见当时十三阿哥的圣宠如何。再有,二月河的书中说胤祥是一个好武带兵的阿哥,但从有限史料看,胤祥从没有带过兵。虽然有记录说他曾打死过一只老虎,而且善于骑射,但基本上看胤祥是偏文的,并且好藏书字画,在书画等方面的艺术修养很高。一废太子时候发生的事情,谁也不知道,如今最原始并且相对可信的资料就是雍正给怡亲王的悼词中说的,被太子牵连,被大阿哥陷害。可是雍正为尊者讳删掉不利于胤祥的史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康熙四十九年康熙给三,十三,十四阿哥三个人的请安折子的朱批上说胤祥绝非勤学忠孝之人,如不严加约束,必当生事。不忠不孝的评语是很严重的了,不知道胤祥在一废太子时做了什么事情让康熙对他的态度一落千丈,这是个谜。也许因为这一次的挫败和康熙的态度,胤祥心情郁闷,就此患种叫鹤膝风的病,时好时坏,好几年,直到雍正登基基本上销声匿迹。值得说明的有两点:1.很多人认为胤祥曾经被封过贝子,但是就资料上看,胤祥在康熙年间没有任何爵位。胤祥出生以后康熙曾经两次给儿子封爵,37年一次,胤祥那时候还小,自然轮不上。48年一次,胤祥已经失宠,没有封爵。2.胤祥应当没有被长期圈禁过,虽然在康熙末期无史可循,可是从他的从驿记录和康熙的朱批奏章来看,他时有出现,并没有被圈禁。提问者的感言:谢2009-12-07满意答案蓦然回首7级2009-12-07 清康熙帝第十三子(实为22子),满洲正蓝旗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努尔哈赤裔孙。弟兄间,惟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密。胤禛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胤禛念国储关系民生,即位不久,命领户部,管理三库事务。他以“国家休养生息,民康物阜”为务,针对前朝财政积弊,清理天下赋税,稽核出纳,量入为出,致府库充盈,国用日裕。天下浮粮,害民甚剧,在胤禛支持下,竭力剔除,仅江南之苏、松,浙江之嘉、湖,江西之南昌,通计每年减除60多万两,直省正供蠲免多达数百万两。   三年(1725),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将直隶分作四区,区设专官,负责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经划沟腾,千里之内,沮洳污菜,都化作良田。江南水道,多致浅塞,因其倡导兴修,数十州县,河流畅通,几千顷良田,悉获灌溉之利。因官吏征求、苛索,两淮盐政一直不振,自总理户部,便力加整饰,取消一切浮费,由此商力日苏,盐务渐见起色。   七年(1729),准噶尔部策妄阿刺布坦、噶尔丹策零父子叛清,朝廷决定对西北两路用兵,奉命参与帷幄,筹划建立军机处,出任首席军机大臣,全权筹措兵马粮草以及各类军需之转输。以所领度之储备充足,调度得宜,而屡博奖谕。   一心济人利物,为国为民。经其奏准,宽免了雍正三年以前天下“积逋”,恢复了一切“诖误”。存心忠厚,听断公明。曾奉命讯鞫大案,审讯中,不用重刑,坚持以诚感人,以理服人,重证据,不轻信口供,虽涉及人众,而不株连无辜,使数十件大狱,件件处理平允。   精于骑射,每发必中。诗词翰墨,皆工敏清新,可惜遗存甚少。临危不惧,猝变不惊,曾随康熙围猎,猛虎突出林间,张牙舞爪,直面扑来,面不改色,从容操刀,一击而毙,见者无不称其“神勇”。他如汉侍卫之管理,守卫圆明园八旗禁兵之督领,养心殿用物制作,雍邸事务,诸皇子事务,雍正陵寝,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其一人筹划料理,而且“无不精详妥协”,甚合皇上心意。   莅事八载,精白一心,从不居功,又极谦抑,如此事君,皇上待他也非寻常,死後令享太庙,谥号曰“贤”,以褒众美,并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谥法之上,以示宠褒。还特於奉天、直隶、江南、浙江各建祠宇,以昭崇报。补充: 十三阿哥胤祥,在早期很被康熙宠爱,连去泰山祭天,都带着他,所以当时人们认为十三阿哥胤祥是个有机会继承皇位的人选。 不过胤祥本人并不象二月河说的是个好人,他仗者康熙的喜爱以及背后娘家蒙古王爷的势力,一向比较嚣张跋扈。 废太子事件中,胤祥很明显参了一脚,并且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把康熙气坏了,除了主谋之一的大阿歌外,胤祥是被处分最严重的一个,不但被临时圈禁了一段时间,康熙还在诏书里把他骂个狗血喷头,还说他做的事“根本不是一个儿子应该做的事”,这在以孝道治理天下的封建王朝里是很严重的罪名。所以从此以后,胤祥彻底与皇位无缘。 经历这样一场大变之后,胤祥总算变得比较明智了,在知道自己无援皇位后,他就紧跟四哥雍正帝,由于不用考虑怕得罪人而失去皇位继承权这个问题后,胤祥倒是做成了一些事情,比如处置了一些贪官,因此才有了“拼命十三郎”的称号。 总体来说,胤祥这个人没二月河小说里那么好,因为他出身好,娘舅家是蒙古有权势的王爷,康熙早期又很喜欢他,造成他行事跋扈,为了争皇位心术不正的性格,后期被幽禁了一次后,才收敛了不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