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之首是王勃,还是其他人﹖
“初唐四杰”的其他三位是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唐初诗坛,齐梁形式主义余风尚存。在诗歌创新上做出重大贡献的是唐初四杰。
他们是高宗武后时期的才华出众的诗人。四人生活坎坷,享年不高。他们创作题材广泛,程度不同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四杰都到过边疆,在诗中真实地写出了边塞生活的苍凉和战争的残酷,表现了为国效忠的高尚情怀。
扩展资料:
四杰的大量创作对唐诗形式的完美起了很大作用。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推动了歌行体的发展。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等五言绝句,使五绝走向成熟。王勃的七古《滕王阁》,触景生情吊古伤今,格调高昂,成为传世名篇。
四杰的大量创作在题材上突破了六朝以来宫庭生活的范围,描写广泛现实,抒发真挚情感,为诗歌带来了新内容。
他们在诗歌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在七言古诗中发展了歌行体,另一方面是五言律诗经过试验逐渐成熟。在歌行方面成就比较大的主要是卢、骆,在近体诗方面成就比较大的主要是王、杨。四杰的创作成就为唐诗蓬勃发展开辟了走向顶峰的道路。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王勃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他年幼时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久为众口传诵。
据说他写文章之前,把笔墨纸砚准备好,饮酒后蒙被而睡,醒后一挥而就,不改一字,时人称为“腹稿”,他的诗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有如奇花异草杂缀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读不厌。有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他文章中的名句。王勃的作品,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2、杨炯
(650~693年),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
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
3、卢照邻
(约637~约689),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卢照邻擅长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意境清迥,明代胡震亨说“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乃千古名句,被誉为经典。
作品有《卢升之集》七卷和《幽忧子集》七卷,《全唐诗》收其诗二卷。两《唐书》虽有传,但叙之过简,其生平事迹多难考定。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
4、骆宾王
(约619—约687年),字观光,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
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起草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后,宾王不知所终,一说身殉,一说剃发出家,终身隐居。
道教扶鸾的信众以骆宾王被斩时兵解,忠肝义胆与文采昂扬,尊之为神,号称“南天骆恩师”,佛教徒则盛传骆宾王遁入禅门,称之为“普济妙章禅师”,年年端午盛大奉祀。
扩展资料:
文学贡献
初唐四杰力求摆脱南朝靡靡诗风,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诸如交友、爱情、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都成为他们诗的内容,诗歌有时是乐观积极的精神,有时抒发抑郁不平的愤慨,显示出诗歌创作的不同方向。
在诗歌形式方面,他们积极进行探索,卢照邻和骆宾王都擅长写作七言歌行体,七言歌行在刘希夷和张若虚的手中达到高峰。至于五律和五绝,也趋向严密精工,王勃是其中成就较高的一位,终于在后来的沈佺期和宋之问,加以发展,终完成律诗之体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初唐四杰
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杰是指的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
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
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扩展资料: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其中最出名的为王勃,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广为流传。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
扩展资料:
作品风格:
首先,表现在作品题材与内容上,其中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还有山水诗,像王勃的《滕王阁序》;或为抒发登临送别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以及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
有歌唱征人赴边远戍的,描写征夫思妇的,与表达对不幸妇女的同情的。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们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四杰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来改变齐梁时遗下的不正诗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次,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
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