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铜镜除了作为日常生活用具,还有哪些特殊的意义? 5

铜镜上一般有哪些图纹?这些图纹有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铜镜上一般有哪些图纹?这些图纹有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2-03-07
展开全部
春秋战国时期铜镜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中是一个成熟和大发展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铜镜在三代(夏、商、周)的基础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全面发展。无论是铜镜的铸造工艺,还是铸造的数量,都大大超过了以前。

齐家文化和商周时期,铜镜以光素无纹饰者居多,有纹饰者也以几何纹为主。到了春秋战国,纹饰已达15个大类,并且出现了各种特殊工艺装饰艺术,如涂朱绘彩图案、金银错图案、透空雕图案等。初起时期简陋、粗糙的铜镜,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创造和修饰已臻美轮美奂的境地。

春秋铜镜的数量、品种都很少,但它与战国铜镜有着十分相近的沿革关系。春秋战国铜镜的造型、钮制、纹饰、铜质等方面的共同特点是:

1.造型: 镜多数为圆形,同时也出现了方形镜。一般镜身材料薄,多有边沿。整个造型规矩,给人以轻巧、典雅之感。

2.钮制: 镜钮仍主要为弓形钮,但钮顶部多饰有1—3道凸弦纹,所以又称“弦纹钮”。

3.纹饰: 镜背面光素无纹饰者,除早期外已消失。纹饰刻画纤细,并多有地纹。

春秋铜镜 (公元前770年~前475年)

一、春秋铜镜概况

春秋是中国古代铜镜由稚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也是铜镜的铸造中心,由北开始向南迁移的重要时期。

春秋铜镜的风格,既继承了西周铜镜的传统,如仍以素镜为主,钮制没有定型,还是多元化的形式。而同时,春秋铜镜又有了许多重要的发展。它打破了铜镜仅有圆形的格式,出现了方形镜;并一改早期铜镜纹饰仅用阳线勾勒,构图简朴的手法,铸出了透雕繁缛的图纹;从纹饰的表现形式上看,春秋铜镜已赶上了青铜器的发展步伐,纹饰内容更具时代特色。这给战国铜镜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春秋铜镜

1.螭虎纹镜

1956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镜为圆形,直径7.5厘米。镜面略凹,或以为是取火用的阳隧。镜背中心有半环钮,圆钮座。座外周围有两虎相对环绕,其外围以纠结的螭纹一圈。螭纹是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常见纹饰。《说文》:“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镂。”此铜镜所饰螭纹,有的龙首,有的鸟头,设想奇异。此镜时代被定为春秋早期。(《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青铜器卷》下)

2.蟠虺纹镜

1978年陕西凤翔南指挥西村1号大墓出土。直径11厘米,镜出土时已破碎。镜背中央有半环形小钮,周围饰细密的蟠 虺纹。《国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韦昭注:“胞小蛇大;是虺属蜥或蛇。”仔细观察蟠虺纹的纹饰,是许多小蛇状的动物相互缠绕,构成几何图形,是春秋时代呈网状花纹的典型代表。此镜花纹与春秋中期末至晚期的礼器相似,因此定为春秋中期。(《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青铜器卷》下)

3.透雕龙纹镜

l 952年湖南长沙黄泥坑84号墓出土。镜为圆形,直径7厘米。背中心有半环钮,圆钮座。钮座外为透雕龙纹,龙身躯作S形卷曲,互相缠绕。线条均匀,姿态生动。素平缘。据同墓出土的陶鬲、陶钵的形制判断,此镜时代应属春秋晚期。(《长沙楚墓》,《考古学报》1959年1期)

4.素镜

1952年湖南长沙龙洞坡墓826号出土一面。直径8厘米。镜面平直,背面中心有一鼻钮,并有一条凸起的范痕横贯中心。与铜镜共出的有陶鬲、陶林、铜剑等,据此推测,铜镜的年代应为春秋晚期,下限可达战国早期。(《湖南出土铜镜图录》)

5.弦纹镜

1956年长沙烈士公园6号墓出土一面。直径9.8厘米。镜身平直,背面中心钮部已残缺,近边缘处有一周凸起的弦纹,从同墓出土的陶鬲、陶壶、陶林推测,铜镜的年代属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湖南出土铜镜图录》)

战国铜镜 (公元前475年~前256年)

一. 战国铜镜的概况

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变革的时代,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文化艺术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此时,商周以来青铜器中占主导地位、具有等级象征的礼乐器逐渐衰落了;而日常生活用器却得到了普遍发展,特别是铜镜。铜镜在战国时期,至少在统治阶级中已经普遍使用了。古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战国人使用铜镜的记载,如《韩非子”现行篇》说“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楚辞·九辩》“今修饰而窥镜兮”;《战国策·齐策—》“朝服、衣冠窥镜”。今河南和湖南是战园时期南、北两个重要的铜镜产地。湖南是楚国领地,它制作的铜镜轻薄、精美,图案多作双层处理,一般是在精细地纹上再加各种主题浅浮雕。河南是二晋(韩、赵、魏)届地,它以铸造精美的金银错纹镜而著称。战国铜镜能够取得大的发展,主要原因是:第一,青铜冶铸技术进步,随着铁工具在铜器制造业的使用,为作坊内部更细密的分工、创造新技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第二,经过商周以来的发展,至战国时期铜镜的合金比例已趋于科学和稳定,大大提高了实用效果。战国铜镜以它那规范化的形制、精美的装饰纹饰,标志看中国古代铜镜已经从早期的稚朴走向了成熟。

二、战国铜镜的形制特点

1.形状

多为圆形,也有少数方形镜。圆形镜最大直径为29.8厘米,最小直径为6.3厘米;方形镜边长在7厘米~13厘米;一般铜镜直径在10厘米~20厘米之间,厚度在0.1厘米~0.8厘米之间。战国铜镜早期至晚期的一般发展规律是:直径由小到大,厚度由薄到厚。

2.镜钮

主要有弦纹钮和镂空钮。弦纹钮是战国铜镜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的形式为桥形钮背上持有一至三道凸起的弦纹。楼空钮的上部是圆柱状鼻钮,下部为倒扣置半圆形镂空花纹钮座,这种钮制也是战国所独有的。

3.钮座

战国铜镜除全素镜、多钮镜等少数无钮座外,其余皆有钮座。钮座一般为圆形和方形,战国晚期出现了连弧纹钮座。

4.镜缘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平缘,内又分素平缘和内向连弧纹平缘,只—种是素卷缘,内又分低卷缘和高卷缘。

三、战国铜镜的纹饰特点

战国铜镜的纹饰,明显地追求繁缛。纹饰常常布满镜子的背面,并多采用浅浮雕、透空雕等技法处理,还铸有精细的地纹。这时期已经开始将一些特殊工艺用于镜背面的图案装饰,如:彩绘、金银错、镶嵌彩色琉璃等。

战国铜镜的花纹式样丰富多彩,大致可归纳为15大类:

1.素面:镜背光素无纹饰。早期此类镜的形体较小,无钮座,制作粗拙朴素。

2.弦纹:可分II式。

I式:钮与缘之间饰一周、两同或三周凸起弦纹。

II式:钮与缘之间有两周或三周鼓起的凹面宽带。过去习称此类纹饰镜为“重轮素地镜”、“三轮素地镜”。

3.云纹

与商周青铜器上的云纹相同,云纹镜发现的数量很少,可分为III式。

I式:1952年湖南长沙年佳湖896号墓出土一面。铜镜纹饰结构规则,形成一排排云纹,云纹细密、紧凑、清晰。

II式:钮与缘之间饰有大卷云纹,纹饰疏散、开朗,并施以彩绘。

III式:1964午山东临淄商王于庄庆出土一面三钮镜。镜背饰几何形云纹,并绕以云纹边缘。云纹上错以金丝地嵌绿松石,并同时间嵌银质乳钉九枚。嵌错精细,装饰色彩绚丽。

4.羽状纹. 可分III式。

I式:河南郑州二里冈94号墓出土的一面铜镜,纹饰为凸起的涡纹和交错的细条组成的精美图案。(《郑州二里岗·战国墓葬》)

II式:以湖南长沙丝茅冲出上的一面铜镜为代表。纹饰为变形羽状纹,特征是纹饰较大,结构显松散。(《长沙北部丝茅冲工地第一工区的古代墓葬》,《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11期)

III式:四川成都羊马山192号墓出土的一面铜镜。其装饰图案的组织和结构都不讲求对称,由环纹、羽毛纹、鳞纹、雷纹" target="_blank">云雷纹、涡纹、三角形雷纹构成极为复杂的图案,涡纹的中心凸起成乳钉状。(《成都羊马山第192号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l956年1期)

5.蟠螭纹。可分为V式。

I式:以河北邯郸百家村山土的一面铜镜为代表。在钮座与镜边缘间有一道宽弦纹,此外镜背上均为类似玉器上的谷纹状小蟠螭纹。过去也有称这种纹饰为谷纹的。(《河南邯郸百家村战国墓》,《考古》1962年12期)

II式:河南洛阳中州路2719号墓出土的—面铜镜。钮座外和周缘内侧各有一周贝纹,主题花纹仍为蟠螭纹。(《洛阳小州路》)

III式:传世战国镜中较多见,故宫(微博) 博物院和上海 博物馆均有收藏,即兽纹钮,兽目出现了两个小洞,以雷纹和细点纹作为钮座的地纹,外围浅凹圈带,并有一周凸弦复线。主要纹饰为复杂文连的蟠螭纹,浅平雕,其形蟠旋环转。地纹是雷纹和细点纹。整个构图线条活泼流畅,结构富于变化。

IV式:以湖南长沙出土的铜镜为代表。圆柱钮,半球形透雕钮座,座外有凹面形环带一周,细云雷纹地,主纹为三对互相缠绕的蟠螭纹,每对蟠螭之间有一叶形纹相间。

V式:地纹用雷纹间以极规则的细点,其上是三个大的蟠螭纹,互相缠绕,身躯纠结作菱形折叠,长尾细屈而展开。

6.山字纹

山字纹是指镜背的主题纹饰形状呈山字形,一般研究者称它为山字纹镜。梁廷枬认为:“刻四山形以像四岳,此代形以字。”(见《藤花亭镜谱》) 日本学者驹井和爱在《中国古镜的研究》中也提出:山字在金文中作“山”或“山”形,秦汉以后与今天的山字几乎没有变化。山在中国古代往往与不动、安静、养物等观念结合在一起。因此在铜镜上使用大的山图形表示山字,如同福、寿、喜等字一样,含有强烈的吉样意味。国外学者也往往称这种铜镜为“T”字纹镜。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又提出了山字纹是由殷周铜器上的勾连雷纹演变而来的观点。

山字纹是这一时期的铜镜个数量最多的一种纹饰。从山字的数量上看,又分为三山、四山、五山、六山四种。

(1)三山纹:三山纹镜传世的仅有一件,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地纹为细密的羽状纹,主纹为三山与三兽相间排列,三兽形态各异。

(2)四山纹:可分III式。

I式:地纹为细密的羽状纹,主纹为四山。山字的下边一横均向镜钮,无论铜镜如何放置,山字都是两两对称。

II式:镜钮座四角或每边中点各伸出一片桃形叶子,叶尖微微翘起,并有狭带向上伸展,靠近边缘处再各连结一个相同的桃形叶,这样就将镜背分成四等分,主纹山字均匀地分市在每—等分内。四个山字均向左旋,每一山字中间一竖顶住镜边,其余两竖之顶端,各有向里转折的尖角。地纹为羽状纹,填以主纹的空隙处。

III式:地纹与主纹同于上式。不同的是在方钮座外绕一菱形格,在菱形格的四角各出一桃形叶,在每两山之间各出一鱼形图案。

(3)五山纹

地纹仍为羽状纹。主题纹饰为五山,因比四山纹多一山,在构图上与四山纹有别。主纹打破了四山纹那种对称的格式,呈环转式排列。有的五山镜,在钮座外伸出五个翘角花瓣,有的则无花瓣。

(4)六山纹:可分为II式。

I式:地纹为羽状纹,主纹为六山,与五山纹一样,呈环转式排列。但字比五山纹瘦削,山字中间的竖画甚长,倾斜度更大。

II式:地纹与主纹基本同上式,不同的是由钮座向外均匀地伸出六花叶,每个山字的右竖画顶端又配一花叶,共十二花叶。

7.菱形纹:分为II式。

I式:地纹为羽状纹,用较宽的凹面磐形宽带为栏,交错相叠,形成对称的菱纹,并将镜背分割为九块,中心和与其相接的四个空间中均饰一朵四瓣花,其余四小空内仅饰一花瓣。有的学者认为,铜镜上的菱形饰纹,是战国盛行的曲折雷纹的又一变体。

II式:羽状纹地,主题纹饰是以凹面的磬形宽带交错相叠,形成的对称四菱形格,格内各有四瓣花纹。四菱形格间又有磬形宽带相连贯。

8.四叶纹:有III式。

I式:钮座外每隔90度弧上各出一桃形叶纹,有的叶脉表现得很清晰。羽状纹地,横竖排列整齐。羽状纹是变形兽纹的一种,在春秋晚期和战国早期的青铜器上曾风行一时。这种纹饰作地纹,精细而复杂,能达到纤毫可辨的程度,可见战国铸镜技术之精湛。

II式:细云雷纹地,钮座四角向外伸出四竹叫状长叶,每两叶间各有四瓣花纹。

III式:钮座四角均有四叶,叶尖微微翘起,并有狭带直上,连接一个相同的叶纹。在周缘也作四叶。细云雷纹地。

9.连弧纹:可分III式。

I式:素地,纹饰为单线或凹面宽带内向连弧纹。

II式:云雷纹地,主纹用6、8、11等不同数目的连弧连接,弧为内向的单线连弧或凹面式的宽连弧。单线的连弧紧靠钮座外围,凹面式连弧相接点大多数到达镜边的内沿。

III式:与II式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在云雷纹地上再加蟠螭纹。

10.龙凤纹:分为VI式。

I式:云雷纹地,主题花纹为单纯的龙纹相互缠绕。

II式:钮座外四角分置四花叶,主纹为四龙,作浅浮雕,其中二龙,龙头居中作回顾式、张吻利齿,体躯及爪向两侧展开,尾呈枝杈形,两侧颈下是龙翼,可以说是飞龙,线条活泼流畅。另外两龙,形体相对较小,一作回顾上望,一为俯首下视,均二爪支地。地纹是菱形格内的雷纹和细点纹。

III式:主纹为四组蟠龙,两两相对,龙首偏于一方,体躯缠绕成蔓枝状。外围11内连弧纹。以菱形格云雷纹为地。

IV式:雷纹地,主纹为三组龙凤纹。龙头居中下俯,张吻利齿,四爪,卷尾,体躯向上旋。在两侧为菱形纹,中有一拦相联,龙纠缠于此栏上、两龙相间处有一凤伫立回首,两尾两侧展开并上卷,与菱形纹相钩连。

V式:以菱形格内填雷纹和细点纹作地纹,主纹为四凤纹。凤头居中,长啄似勾,目似兽,有冠羽,颈部有鳞纹,颈末有卷曲的羽翅。凤的体躯向左旋转,过凤头而向上,爪不甚显著,尾有两条分枝。两凤之间有一小鸟,停在折叠式的菱纹上,图形恰和凤纹倒置,因为贴近镜边,倒置的构图在视觉上也显合理。

VI式:纹饰为透雕龙纹。湖南长沙枫树山11号墓曾出一方形透雕龙纹镜。龙的身躯作S形卷曲,对称排列,线条粗壮,姿态生动。

11.兽纹:可分为III式。

I式:羽状纹地,主纹用凸线条简单地勾出一圈四兽或五兽,兽有竖耳,张口露齿,吐长舌,尾很长,伸展后又向上卷起,四足向四方伸展,兽的两足践于镜的外边缘,一足践于钮座的周围,另一足与前一兽的长尾相接,四兽或五兽作连续式排列,兽似熊,舞爪而立,很是雄壮。湖南长沙斗登坡出十一面涂朱的兽纹镜,十分罕见。(《湖南出土铜镜图录》)

II式:主纹为四兽、兽头短耳、四足分别在兽躯的内侧,从整体看是一周钩连的兽纹,四兽的构图是用纯熟流利的单线勾出轮廓的勾画方法。

III式:两圈兽纹图案,内圈三兽、外圈五兽。兽为尖嘴,长尾上卷似海鼠状,兽身饰粟粒纹。

12.几何纹

仅湖南郴州马家坪出土一面。纹饰以双线三角形的规矩纹为主,并间花叶、鸟纹(《湖南郴州市马家坪古墓清理》,《考古》1961年9期)。

13.云雷纹

内周为雷纹,外周为加斜线组成的雷纹,周缘有简单的几何纹。有这类纹饰的铜镜有一个特点:镜背有三至四个不等的钮,钮不在镜心,而在边缘处,作三角形、方形或一字形排列。辽宁朝阳十二台营子出土了几面此类铜镜(《辽宁朝阳十二台营子青铜短剑墓》,《考古学报》1960年l期)。

14.兽面纹

兽面纹镜传为河南洛阳出土。细云雷纹地,其上用平凸起的线条勾勒出具有双目、粗眉、宽鼻的大兽面两组。以钮为中心,上下对称配置。

15.狩猎纹:有II式。

I式:纹饰分为三组,第一组为—顶盔戴甲、骑马持剑的武士,正与面前的一猛兽相对峙,兽张牙舞爪,直立身躯作扑噬之态;第二组为两兽互搏,一兽舞爪扑击,一兽伏身抵抗;第三组则是一展翅凤鸟,立于叶纹上。三组主纹之间,均配以相同的双龙纹。双龙躯体绸绕,纠结成两个对称的S形。全部图纹线条的表面都错有金银细线。

II式:湖北云梦睡虎地9号墓出土的—面铜镜。地纹为钩连雷纹,主纹为两武士手持盾、剑与野兽博斗。(《湖北云梦睡虎地十—座秦墓发掘简报》,《文物》1976年9期)

四、战国铜镜的分期

战国铜镜数量多、种类繁,为我们研究它在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它的递变规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近年来考古学界建立起来的战国分期序列为:公元前5世纪为战国早期;公元前4世纪为战国中期;公元前3世纪为战国晚期。下面就按照这种界限,将各类纹饰的战国铜镜进行时期划分。划分时主要依据发掘报告中墓葬时代的结论。

1.战国早期

素面镜。山东临淄郎家庄1号墓出土一面,粗拙朴素。上限为春秋末期,下限为战国早期。

I式四山纹镜。湖南衡阳楚墓中出土一面,同出的有陶鬲。

IV式龙凤纹镜。

II式蟠螭纹镜。

云雷纹多钮镜。1958年辽宁朝阳十二台营子出土五面,直径都在20厘米以上,比其他类的铜镜为大。

II式云纹绘彩铜镜。云纹为朱彩,仅河南信阳长台关l号大墓出土一面。

2.战国中期

II式龙风纹镜。长沙湖桥AM24号墓出土一面,共存物为陶鼎、陶敦、陶壶。在长沙地区山鼎、敦、壶的墓比仅出陶鬲、陶坛的墓时代要晚。出陶鬲,陶坛的A.136号墓时代可定在春秋末期,下限至战国初期,出土鼎、敦、壶的墓时代则应定在战国中期。

四山纹镜。早期的I式继续存在。II式、III式四山纹镜开始出现,与早期的四山纹镜相比,这时期的山字变得削瘦。

五山纹镜。湖南长沙月亮山15号墓出土一面,同出的有鼎、敦、壶。

I、II式兽纹镜。多发现于湖南、安徽等地,同出陶器有鼎、敦、壶。

III式。山西长治分水岭出土一面。(《山西长治分水岭战国墓第二次发掘》,《考古》1964年3期)

菱纹镜。 I式蟠螭纹。河北邯郸百家村战国墓出土一面。(《河北邯郸百家村战国墓》,《考古》1962年12期)

3.战国晚期

素镜。战国中期消失了,晚期又兴盛起来,形体比战国早期的素镜要大。河南郑州二里冈10号战国晚期的空心砖墓出土一面。

I式龙凤纹镜。 I式弦纹镜。湖南长沙南郊左家公山出土一面(《长沙出土的三座大型木椁墓》,《考古学报》1957年1期);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一面(《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座秦墓发掘简报》,《文物》1976年9期)。河南郑州二里冈出土一面(《郑州二里冈》)。其下限可到西汉初期。

II式四山纹镜。湖南长沙杨家湾出土一面,与它同出的有鼎、盒、钫,说明其流行时代在战国中期以后。(《长沙杨家湾M006号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12期)

六山纹镜。I式四叶纹镜。1974年甘肃平凉地区战国晚期墓出土的一面可为代表。

几何纹镜。云雷纹多钮镜。山东临淄商王庄出土的嵌松石纹多钮镜,直径达29.8厘米。(《概述近年来山东出土的青铜器》,《文物》1972年5期)

兽面纹镜。狩猎纹镜。湖北云梦睡虎地9号秦墓出土一面,下限可至秦。

五、战国铜镜的地域划分

战国铜镜在考古发现的地域上是比较广阔的,有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四川、江苏、辽宁、山东等省。从出土的铜镜数量上看,南北悬殊则很大。南方出土的铜镜不但数量大大超过北方,而且质量好,花纹多精美,主要流行的有素镜、弦纹镜、山字纹镜、羽状纹镜、兽纹镜、四叶纹镜、龙凤纹镜、菱形纹镜、连弧纹镜、狞猎纹镜等。北方出土的铜镜质地较差,以素镜为主,也还有弦纹镜、蟠螭纹镜、羽状纹镜、兽纹镜、龙纹镜、卷云纹彩绘镜、多钮镜南方地区又尤以湖南出土的战国铜镜数量最多,而且镜子种类也最多,除狩猎纹外,它包括了南方地区出土的多种铜镜。南方其他地区,如湖北主要有弦纹镜和狩猎纹镜,江苏有龙凤纹镜,四川有羽状纹镜和弦纹镜。北方出土铜镜地区较多。山东有嵌松石云纹多钮镜,湖南有素镜和蟠螭纹镜,山西有龙纹镜、兽纹镜,河北有蟠螭纹镜,辽宁有云雷纹多钮镜。

战国时代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它们各据一方。按照战国时代考古文化分区,三晋两周地区范围大体即黄河中游地区,北至今河北南部,南至淮河以北,西至渭、黄河流处,东达鲁、豫、皖交界的平原地区。燕国有今河北大部及辽东的一部分。楚国在长江中游地区,江汉平原至洞庭湖区域。秦国在泾渭流域、关中地区。在哪一国地区出土的铜镜,应是研究该国铜镜制造业发展水平及所铸国铜镜特征的重要资料。楚国主要有素镜、弦纹镜、山字纹镜、四叶纹镜、菱形纹镜、连弧纹镜、连弧龙纹镜、云纹镜、兽纹镜、羽状纹镜、几何纹镜等。秦国主要有素镜、弦纹镜,秦统一后又有龙风纹镜和狩猎纹镜。三晋地区主要有素镜、蛹螺纹镜、兽纹镜、狩猎纹镜。齐国有龙凤纹镜、嵌松石云雷纹多钮镜。巴蜀地区有弦纹镜、羽状纹镜。辽宁朝阳十二台营子属东胡墓出土了云雷纹三钮或四钮的多钮
风沙中的眼泪
2012-03-07 · TA获得超过178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62万
展开全部
不是日常生活用品
可以认为是奢侈品,比LV驴多了
铜镜上的图文从夏商到战国之间不断发展
不可以单一的界定铜镜上的图文,应该结合整个青铜器发展的历史来看
请参照以下词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5776834.htm(青铜器纹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长风89
2012-03-07 · TA获得超过18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9.1万
展开全部
辟邪,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