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到底有什么用?
其实这档案还真是个挺重要的事,除了认定工龄,它还能涉及到诸如技术职称、入党、学历、职务和工资晋升等方面。从一类履历材料,四类学历材料,六类党团材料,到十类诸如体检表、自愿生育一个孩子登记表(独生子女表)等,正规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大本!
比如工龄计算,还有党团时间,参加工作、退休时间等的认定,都是以档案中原始表为准的,说白了退休的时候你的生日和工龄不是以户口本、身份证或者自己、单位说了就算的,都是以档案里的最初记载为准!
所以不论是否在给共产党打工,或者在外企、私企工作或者自由职业者,提请大家注意这个档案的问题!
档案最好不要放在自己手里,我看最好放在所在区的劳动局,现在劳动局也有托管档案的权利。
如果闲着没事在劳动局顺便办一个下岗人员优惠证(即是有工作),自己搞点什么买卖,办个营业执照的时候头三年可以免国税、地税。只有档案在劳动局的才能给办,再跑一跑街道就行了。
有的个人证明是需要档案所在单位开具的,档案掐在手里毕竟不是什么妥当的事。
满意请采纳。
个人档案是一个人一生生命轨迹的缩写,是用人单位了解一个人情况的非常重要的资料,也是一个人政治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可小看和忽视。一个人只要需要工作、需要生活,就离不开与社会上一些单位、一些部门、打交道,建立起个人档案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这是单位或企业了解一个人的重要手段。
存放和保管好当然是一个重要环节。至于怎样保管、在哪里保管?一般应在县(市)团级及以上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这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或事业单位的在册人员等;对于广大的农村人口一般应有乡镇户籍管理部门;对于企业单位另有规定,一般应在他的所属上级行管单位。对于大量的流动人口则另有规定。
扩展资料:
目前学术界关于档案的定义还不统一。一般地,档案是指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性是它的本质属性。我国古代的档案,在各个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商代称为“册”,周代叫做“中”,秦汉称作“典籍”,汉魏以后谓之“文书”、“文案”、“案牍”、“案卷”、“簿书”,清代以后多用“档案”,现统一称作“档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档案
办理工作调动时需要个人档案;参加公务人员招聘考试,需档案确定身份;办理个人退休手续时,要查看档案记录;专业职称晋升的参考依据;出国政审和公证时,需要查阅个人档案;保留个人原有干部身份。
毕业2年的大学生,档案还存放在学校,按照政策,学校只代为保管2年,超过2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学校会将档案发回原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保管。注:(人事档案不允许个人保存的)档案打回原籍过程中容易丢失。
人事档案是中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在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等相关证明时,都需要使用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