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展开全部
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激动、令人精神振奋。红紫烂漫的春天,活力充沛,生气蓬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人们一边赞叹,一边不免提出疑问,寻求科学的解释。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它是酸性的时候,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当它是碱性的时候,呈现蓝色,碱性较强,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是。而当它是中性的时候,则是紫色。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除了红花以外,还有黄色、橙色的花。橙色与柑橘,南瓜等果实的色彩相似,而最典型的是胡萝卜,所以表现这种色彩的色素,就被称为胡萝卜素。 至于白花,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的缘故。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染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变色的一个特殊例子是添色木芙蓉,早晨初开白色,中午淡红,下午深红,一日三变,愈开愈美丽。又如八仙花,初开白色微绿,经过几天,变成淡红,或带微蓝,它不像添色木芙蓉那样朝开暮落。至于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渐淡褪。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或水滴的折射,会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短不同,红光波长,紫光波短。酸性的花青素会把红色的长光波反射出来,送到我们的眼帘,我们便感觉到是鲜艳的红花。同样,中性的花青素反射紫色的光波,碱性的花青素反射蓝色的光波,胡萝卜素有不同的成分,便分别反射黄色光波或橙色光波。白花不含色素,但组织里面含有空气,会把光波全部反射出来。有的花瓣,表面有较多的细微而排列整齐的玻璃球似的突起,看起来好像丝绒,能够像金刚石那样强烈地反射光线,色彩就更为鲜艳,如某些月季花就是。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有它生理上的需要。光波长短不同,所含热量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含热量多;蓝、紫光波短,含热量少。花的组织,尤其是花瓣,一般都比较柔嫩。在野生状态,红、橙、黄花都生长在阳光强烈的地方,反射了含热量多的长光波,不致引起灼伤,有保护的作用。蓝花都生长在树林下、草丛间,反射短光波,吸收微弱的含热量多的长光波,对它的生理作用有利。白花也多阴性植物,有些夜间开放,反射了全部的光波,是另一种适应措施。自然界少有黑色的花,只有少数的花偶然有黑色的斑点,因为黑色吸收全部的光波,热量过多,容易受到伤害。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进化的观点来考察,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裸子植物的花是原始的形态,都带绿色,而花药和花粉则呈黄色。在光谱里面,与绿色邻接的,长波一端是黄、橙和红,短波一端是青、蓝和紫。我们可以说,花色以绿色为起点,向长波一端发展,由黄而橙,最后出现红色;向短波一端发展,是蓝色和紫色。红色应是最晚出现的花色,在进化途程中居于项峰,最鲜艳,最耀眼。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了到重要的作用。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花色素淡,传粉授精,依靠风力,全部是风媒花。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昆虫也繁生起来。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花被和花冠通称花瓣)。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蜂争粉蕊蝶分香”,昆虫给花完成传粉授精的作用。 昆虫采蜜传粉,有一特殊的习性,就是经常只采访同一种植物的花朵。这个习性有利于保证同一种植物间的异花传粉,繁殖后代。这样可以固定种的特征,包括花的颜色。我们可以设想,假如当初有一种植物,花色微红,由于其中红色比较显著的花朵,容易受到昆虫的注意,获得传粉的机会较多,经过无数代的选择,在悠长的岁月中,昆虫就给这种植物创造出纯一、显著、鲜艳的红色花朵。昆虫参与自然选择的作用,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个时候来说吧,几十年功夫就有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额中不同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仅二三百年,却已有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没有出现过蓝色。上一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浦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迷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添加了新的品种。 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加是人工培育的成果。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1920年毕业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兼编辑室主任、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辑、福建省科协顾问、福建省出版工作者协会顾问、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等职。 贾祖璋先生是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早在30年代,他就已是我国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之一,60多年笔耕不止。他的作
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学形式,生动活泼地传播以生物学为主的科学知识,实现科学与文学的联姻。他的科普作品对普及科学知识,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以绚丽多彩的自然界为描述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用生动的独具风格的科学小品体裁,向读者描绘了奇妙的生物世界中的种种珍闻趣事。 贾祖璋在清王朝度过了少年时代,目睹并体验了老百姓的种种苦难,深感民智未开、国家落后,皆因政治腐败、科学不昌明所致。因此,自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从22岁起开始科普创作,28岁出版第一本科普读物。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贾祖璋先生60年间一共创作、翻译近300万字作品。他的作品总是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许多篇章成为范文精品,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当今中国的读书人没有几个没研读过贾祖璋的作品的。他的《劳动创造了人》是建国初期干部学习社会发展史的必读书籍之一。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兰和兰花》、《蝉》均被选入高中和初中课本。 1934年《太白》杂志,开辟“科学小品”专栏,贾祖璋与周建人、顾正均等人,就为这个栏目撰稿。同时,为开明书店编写了多种动植物学课本,为科学在中国的普及做了大量的拓荒工作。也就是从此他走上了从事科普创作、编辑、翻译的艰辛道路。 他平生的著作有《鸟类研究》、《鸟与文学》、《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生物学碎锦》、《花与文学》、《贾祖璋科普创作选集》、《贾祖璋科普文选》等科学小品集和科普读物26种,还编著过《开明新编高中生物学》、《高中生物学纲要》等中小学教材。他奋斗一生,向人民奉献了大量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科普作品。同时,贾祖璋又是著名的出版家,曾编了10种自然、动物、植物、生物、博物方面的中、小学教科书,使几代学子从中受到启蒙教育。他从1936年开始期刊编辑工作,其中著名的期刊有《中学生》、《进步青年》、《旅行家》、《农村青年》、《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大众》、《学科学》等,这也是他献身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实践是贾祖璋写作的基础和源泉。贾祖璋写的科学小品,以花鸟鱼虫为描述对象,以他独到、深入的观察,细腻、精确的笔触,朴实、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瑰丽多彩、千姿百态的生物世界。贾祖璋毕生还酷爱书籍,他读书、编书、著书,终身与书为伍。他长年从事编辑工作的余暇,就孜孜不倦,手不释卷地阅读有关生物、文学、历史方面的书籍,从中汲取营养,积累知识,拓展思路,发掘和充实写作的素材。 他的许多作品,涉及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倡导科学、破除伪科学和迷信邪说等诸多方面。在《金鱼》、《萤火虫》中批判“蚕子变金鱼”、“腐草化萤”;在《鸟类面面观》里,从分析麻雀的杂食习性与农作物的关系,判别它对人类的利害关系,其中所体现的科学的求实精神,对于今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等,仍有现实意义和有益的启示。 1931年,贾祖璋先生的《鸟与文学》,它是把鸟类的科学知识(包括形态、习性、种类等)同有关文学方面的内容(包括历来的诗词、神话,民间传说等)结合起来,用作者的话说,"这是想用较有趣味的文字来写科学书”的一种“尝试”。当时发表这些文章的《自然界》杂志,辟出一个栏目叫“趣味科学”。并第一次揭出了“科学小品”这一新文体的名称。因此,无论是《鸟与文学》,还是《生物素描》,都是我国“科学小品"这一体裁的早期创作成果。现在看来,贾祖璋先生的这一系列作品。在我国科普创作的历史上的确具有奠基性和首创性的意义。时至今日,千千万万的中学生还可以从课本上读到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这样精美的名篇。他写的《鸟与文学》和《花与文学》,这两本书应该成为我国科学小品创作的双璧。它不但反映了贾老毕生的创作历程,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科普创作的发展轨迹。 贾祖璋的科普创作写作,大体分为三个时期:一、20年代到40年代,他以旺盛的精力,写下了大量作品。《鸟与文学》、《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等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二、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写过一些短文。如《夕餐秋菊之落英》、《白丝翎羽丹砂顶》、《一种似蟹非蟹的动物》等;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贾祖璋虽已耄耋之年;沐浴科学春天的阳光雨露,再度焕发创作青春,写下许多作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得全国新长征科普创作一等奖,连同《南州六月荔枝丹》、《蝉》、《兰和兰花》作为范文被选入高初中和中专课本。 十年动乱期间,身处逆境的贾祖璋,此时的心情虽说无奈,但他又不愿意虚度年华、浪费时光。他只身到野外的稻田、菜园、果园,观察植物生长、昆虫活动和鸟类繁衍的动态。同时,还大量阅读当时所能找到的科学和农技书籍,从1970年到1976年的6年间,共写了50本读书笔记。这段时间的实践和阅读,为科学春天到来后的科普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也才有了荣获“新长征科普创作”一等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及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范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兰和兰花》、《蝉》等名篇的问世。 当《福建卫生报》刚刚复刊,是一张4开4版的小报。身为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顾问的贾老十分关心这张报纸的成长,不仅经常阅读本报,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而且还亲自撰写科普文章。先后在本报科普版发表了“怎样种树”、“从恐龙时代繁衍到现在的蟑螂”、“青年人的生理变化”、“重视心理卫生”、“从感冒说到肺结核”、“病从口入”等十余篇文章,使本报增色不少,编辑人员留下了严谨求实、勤奋耕耘的深刻印象。
编辑本段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清说明顺序,感悟说明文中运用文学语言和方法的妙处。2. 通过查寻资料和做实验让学生理解课文知识。 教学重点 理清说明顺序,感悟说明文中运用文学语言和方法的妙处。 教学难点 如何找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课类型 讲读课 教学方法 主要教具 实验材料 学法指导 探究合作式 板书设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物理基础 物理学原理 生理需要 进化观点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课后反思 时间 阶段目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展示学生所知,引起对课文知识的兴趣。2、3.理清说明顺序,感悟说明文中运用文学语言和方法的妙处。4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力、表达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1. 导入:(1)自然界中美丽娇艳的鲜花万紫千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同色彩的花朵呢?(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像一把钥匙,为我们解开了这个奥秘。2.朗读课文,说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明确:花红的原因有很多,课文从六个方面进行说明。即"物理基础""化学和物理学""植物生物学""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及"人工选择"六个方面对"花红"的成因作了科学、生动、有趣的说明。3. 发现课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作者在课文中七次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句子,都以设问的形式出现,并形成七个排比段,在修辞上叫间隔反复。第一段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一次出现,起总提作用,后几段起提示说明角度和内容的作用,使文章层次清楚,中心突出,富有较强的节奏感和语言的美感,增强了说明文的文学色彩。4.现在我们只了解了花红的因素,其中的真正奥妙谁能细致解释呢?那就看我们各小组的本事了,现在六小组分别承包一个方面,用语言、板书或实验等形式为大家解说花红原因。(1) 试验一:把一朵红色的芍药花或其他的红色花泡在碱水或肥皂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当红变蓝之后,再把变蓝的花朵泡在醋里,观察其由蓝变红的过程,以此验证花朵在酸碱反应中颜色的不同变化。(2) 解说各种成因:5.总结: 1.提问2.听读课文,学生回答后加以概括。3.指导、提示、归纳4.提出要求,对各小组进行指导,参与小组讨论。(1)指导(2)听评 1.回答2.朗读课文,思考回答。3.研究讨论4.读课文,讨论研究表述语言,准备实验。(1)做实验(2)解说各种成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清逻辑顺序。2. 学习运用巩固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进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注意词语表达的准确与生动。3.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教学重点 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生动性2.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逻辑结构的分析 教学课类型 讲读课 教学方法 主要教具 电脑 学法指导 讨论探究式 板书设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说明顺序: 花红的内部条件和因素(物质基础)--内、主 { ↓ 花红的外在原因(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外、次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做比较说明语言:准确 如"只有、就、仅" 课后反思 时间 阶段目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2.理解其严谨的逻辑顺序。 3.巩固说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 4.进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注意词语表达的准确与生动。 5.理解题目的作用。 1.导入: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分别从六个方面说明了花红的原因,它们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 明确:作者按由主到次,由内到外的顺序排列,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1-7段)说明花红的内部条件和因素,重要因素是"物质基础"。 第二层(8-10段)说明花红的外在原因。层层深入,准确严谨。 3.分析每段中的说明方法。思考:文章中都运用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1)举例子、分类别:例如牡丹,又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楼子、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举例子的句子还有很多…… (2)列数字、举例子: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分析:运用三种说明方法,说明了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花红的进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果。 (3)作比较、分类别:在光谱里面,与绿色邻接的,长波一端是黄、橙、红,短波一端是青、蓝、紫。我们可以说,花色以绿色为起点,向长波一段发展,由黄而橙,由橙而红;向短波一端发展,是蓝色和紫色。红色的花最鲜艳,最耀眼,可以说在进化过程中是最成功的。分析:说明红花是进化过程中的佼佼者。 4.请体会一下其中加点词的表达准确性。明确:"只有"强调了仅限于粉红这个品种,"就"字,强调人工栽培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多姿多彩、争奇斗艳的不同花朵。三个程度副词"最"字强调了红花颜色鲜艳、耀眼和成功的程度。"仅"字极言时间之短,说明人工选择加快了花红的进程。 5.课文标题借用了《冰山上的来客》中一首插曲的名字,你认为这样拟题好吗?为什么?明确:一是提示课文要说明的内容;二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 6.介绍有关花的知识或《十万个为什么》,请选择其中一个讲讲,让同学们分享你的快乐。 7.作业: 1.导入2.提问总结3.提出问题,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判断讲解。4.提示听评5.提问 1.回忆2.思考讨论后回答3.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商量讨论。分析回答。4.思考回答5.思考讨论6.介绍花的或《十万个为什么》。 整体感知: 1、文章题目原是一句歌词,用了什么修辞?用来做题目有哪些好处? 明确:课文的标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个设问句,它起着三个方面的表达作用: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红”)提出问题,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联系全文结构看,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红的原因,每说明一个原因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具有明快的节奏感,增添了艺术情趣。 具体研读课文: 1、第2—6自然段、第7一l0自然段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 明确:第2—6自然段采用逻辑顺序。从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7一l0自然段采用时间顺序,从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文章中都运用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1)举例子、分类别:例如“牡丹,……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楼子、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 (2)列数字、举例子: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分析:运用三种说明方法,说明了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花红的进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果。 (3)作比较、分类别:“我们可以说,花色以绿色为起点,向长波一段发展,由黄而橙,由橙而红;向短波一端发展,是蓝色和紫色。红色的花最鲜艳,最耀眼,可以说在进化过程中是最成功的。” 分析:说明红花是进化过程中的佼佼者。 3、体会其中加粗词的表达准确性。 (1)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楼子、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 明确:“只有”强调了仅限于粉红这个品种,“就”字,强调人工栽培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多姿多彩、争奇斗艳的不同花朵。 (2)红色的花最鲜艳,最耀眼,可以说在进化过程中是最成功的。” 明确:三个程度副词“最”字强调了红花颜色鲜艳、耀眼和成功的程度。“仅”字极言时间之短,说明人工选择加快了花红的进程。 4、研读课文第十段: (1)本段列举牡丹、大丽花、虞美人三个典型事例,从哪几个方面将自然生成的花同人工培育的花进行比较,突出了选择的显著成就。 明确:时间长短、形状色泽、品种优劣。 (2)本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人工选择在加速花色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3)本段的说明结构是怎样的? 明确:总——分的结构。 注释 1、选自《生物学碎锦》,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版,有改动。 2、花青素:植物体中的一种物质,溶解在植物体的细胞中遇碱显蓝色,遇酸显红色。 3、三棱镜:用透明材料做成的截面呈三角形的光学仪器,也叫“棱镜”。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1920年毕业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兼编辑室主任、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辑、福建省科协顾问、福建省出版工作者协会顾问、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等职。 贾祖璋先生是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早在30年代,他就已是我国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之一,60多年笔耕不止。他的作
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学形式,生动活泼地传播以生物学为主的科学知识,实现科学与文学的联姻。他的科普作品对普及科学知识,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以绚丽多彩的自然界为描述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用生动的独具风格的科学小品体裁,向读者描绘了奇妙的生物世界中的种种珍闻趣事。 贾祖璋在清王朝度过了少年时代,目睹并体验了老百姓的种种苦难,深感民智未开、国家落后,皆因政治腐败、科学不昌明所致。因此,自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从22岁起开始科普创作,28岁出版第一本科普读物。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贾祖璋先生60年间一共创作、翻译近300万字作品。他的作品总是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许多篇章成为范文精品,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当今中国的读书人没有几个没研读过贾祖璋的作品的。他的《劳动创造了人》是建国初期干部学习社会发展史的必读书籍之一。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兰和兰花》、《蝉》均被选入高中和初中课本。 1934年《太白》杂志,开辟“科学小品”专栏,贾祖璋与周建人、顾正均等人,就为这个栏目撰稿。同时,为开明书店编写了多种动植物学课本,为科学在中国的普及做了大量的拓荒工作。也就是从此他走上了从事科普创作、编辑、翻译的艰辛道路。 他平生的著作有《鸟类研究》、《鸟与文学》、《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生物学碎锦》、《花与文学》、《贾祖璋科普创作选集》、《贾祖璋科普文选》等科学小品集和科普读物26种,还编著过《开明新编高中生物学》、《高中生物学纲要》等中小学教材。他奋斗一生,向人民奉献了大量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科普作品。同时,贾祖璋又是著名的出版家,曾编了10种自然、动物、植物、生物、博物方面的中、小学教科书,使几代学子从中受到启蒙教育。他从1936年开始期刊编辑工作,其中著名的期刊有《中学生》、《进步青年》、《旅行家》、《农村青年》、《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大众》、《学科学》等,这也是他献身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实践是贾祖璋写作的基础和源泉。贾祖璋写的科学小品,以花鸟鱼虫为描述对象,以他独到、深入的观察,细腻、精确的笔触,朴实、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瑰丽多彩、千姿百态的生物世界。贾祖璋毕生还酷爱书籍,他读书、编书、著书,终身与书为伍。他长年从事编辑工作的余暇,就孜孜不倦,手不释卷地阅读有关生物、文学、历史方面的书籍,从中汲取营养,积累知识,拓展思路,发掘和充实写作的素材。 他的许多作品,涉及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倡导科学、破除伪科学和迷信邪说等诸多方面。在《金鱼》、《萤火虫》中批判“蚕子变金鱼”、“腐草化萤”;在《鸟类面面观》里,从分析麻雀的杂食习性与农作物的关系,判别它对人类的利害关系,其中所体现的科学的求实精神,对于今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等,仍有现实意义和有益的启示。 1931年,贾祖璋先生的《鸟与文学》,它是把鸟类的科学知识(包括形态、习性、种类等)同有关文学方面的内容(包括历来的诗词、神话,民间传说等)结合起来,用作者的话说,"这是想用较有趣味的文字来写科学书”的一种“尝试”。当时发表这些文章的《自然界》杂志,辟出一个栏目叫“趣味科学”。并第一次揭出了“科学小品”这一新文体的名称。因此,无论是《鸟与文学》,还是《生物素描》,都是我国“科学小品"这一体裁的早期创作成果。现在看来,贾祖璋先生的这一系列作品。在我国科普创作的历史上的确具有奠基性和首创性的意义。时至今日,千千万万的中学生还可以从课本上读到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这样精美的名篇。他写的《鸟与文学》和《花与文学》,这两本书应该成为我国科学小品创作的双璧。它不但反映了贾老毕生的创作历程,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科普创作的发展轨迹。 贾祖璋的科普创作写作,大体分为三个时期:一、20年代到40年代,他以旺盛的精力,写下了大量作品。《鸟与文学》、《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等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二、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写过一些短文。如《夕餐秋菊之落英》、《白丝翎羽丹砂顶》、《一种似蟹非蟹的动物》等;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贾祖璋虽已耄耋之年;沐浴科学春天的阳光雨露,再度焕发创作青春,写下许多作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得全国新长征科普创作一等奖,连同《南州六月荔枝丹》、《蝉》、《兰和兰花》作为范文被选入高初中和中专课本。 十年动乱期间,身处逆境的贾祖璋,此时的心情虽说无奈,但他又不愿意虚度年华、浪费时光。他只身到野外的稻田、菜园、果园,观察植物生长、昆虫活动和鸟类繁衍的动态。同时,还大量阅读当时所能找到的科学和农技书籍,从1970年到1976年的6年间,共写了50本读书笔记。这段时间的实践和阅读,为科学春天到来后的科普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也才有了荣获“新长征科普创作”一等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及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范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兰和兰花》、《蝉》等名篇的问世。 当《福建卫生报》刚刚复刊,是一张4开4版的小报。身为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顾问的贾老十分关心这张报纸的成长,不仅经常阅读本报,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而且还亲自撰写科普文章。先后在本报科普版发表了“怎样种树”、“从恐龙时代繁衍到现在的蟑螂”、“青年人的生理变化”、“重视心理卫生”、“从感冒说到肺结核”、“病从口入”等十余篇文章,使本报增色不少,编辑人员留下了严谨求实、勤奋耕耘的深刻印象。
编辑本段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清说明顺序,感悟说明文中运用文学语言和方法的妙处。2. 通过查寻资料和做实验让学生理解课文知识。 教学重点 理清说明顺序,感悟说明文中运用文学语言和方法的妙处。 教学难点 如何找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课类型 讲读课 教学方法 主要教具 实验材料 学法指导 探究合作式 板书设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物理基础 物理学原理 生理需要 进化观点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课后反思 时间 阶段目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展示学生所知,引起对课文知识的兴趣。2、3.理清说明顺序,感悟说明文中运用文学语言和方法的妙处。4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力、表达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1. 导入:(1)自然界中美丽娇艳的鲜花万紫千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同色彩的花朵呢?(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像一把钥匙,为我们解开了这个奥秘。2.朗读课文,说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明确:花红的原因有很多,课文从六个方面进行说明。即"物理基础""化学和物理学""植物生物学""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及"人工选择"六个方面对"花红"的成因作了科学、生动、有趣的说明。3. 发现课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作者在课文中七次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句子,都以设问的形式出现,并形成七个排比段,在修辞上叫间隔反复。第一段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一次出现,起总提作用,后几段起提示说明角度和内容的作用,使文章层次清楚,中心突出,富有较强的节奏感和语言的美感,增强了说明文的文学色彩。4.现在我们只了解了花红的因素,其中的真正奥妙谁能细致解释呢?那就看我们各小组的本事了,现在六小组分别承包一个方面,用语言、板书或实验等形式为大家解说花红原因。(1) 试验一:把一朵红色的芍药花或其他的红色花泡在碱水或肥皂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当红变蓝之后,再把变蓝的花朵泡在醋里,观察其由蓝变红的过程,以此验证花朵在酸碱反应中颜色的不同变化。(2) 解说各种成因:5.总结: 1.提问2.听读课文,学生回答后加以概括。3.指导、提示、归纳4.提出要求,对各小组进行指导,参与小组讨论。(1)指导(2)听评 1.回答2.朗读课文,思考回答。3.研究讨论4.读课文,讨论研究表述语言,准备实验。(1)做实验(2)解说各种成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清逻辑顺序。2. 学习运用巩固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进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注意词语表达的准确与生动。3.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教学重点 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生动性2.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逻辑结构的分析 教学课类型 讲读课 教学方法 主要教具 电脑 学法指导 讨论探究式 板书设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说明顺序: 花红的内部条件和因素(物质基础)--内、主 { ↓ 花红的外在原因(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外、次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做比较说明语言:准确 如"只有、就、仅" 课后反思 时间 阶段目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2.理解其严谨的逻辑顺序。 3.巩固说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 4.进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注意词语表达的准确与生动。 5.理解题目的作用。 1.导入: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分别从六个方面说明了花红的原因,它们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 明确:作者按由主到次,由内到外的顺序排列,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1-7段)说明花红的内部条件和因素,重要因素是"物质基础"。 第二层(8-10段)说明花红的外在原因。层层深入,准确严谨。 3.分析每段中的说明方法。思考:文章中都运用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1)举例子、分类别:例如牡丹,又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楼子、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举例子的句子还有很多…… (2)列数字、举例子: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分析:运用三种说明方法,说明了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花红的进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果。 (3)作比较、分类别:在光谱里面,与绿色邻接的,长波一端是黄、橙、红,短波一端是青、蓝、紫。我们可以说,花色以绿色为起点,向长波一段发展,由黄而橙,由橙而红;向短波一端发展,是蓝色和紫色。红色的花最鲜艳,最耀眼,可以说在进化过程中是最成功的。分析:说明红花是进化过程中的佼佼者。 4.请体会一下其中加点词的表达准确性。明确:"只有"强调了仅限于粉红这个品种,"就"字,强调人工栽培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多姿多彩、争奇斗艳的不同花朵。三个程度副词"最"字强调了红花颜色鲜艳、耀眼和成功的程度。"仅"字极言时间之短,说明人工选择加快了花红的进程。 5.课文标题借用了《冰山上的来客》中一首插曲的名字,你认为这样拟题好吗?为什么?明确:一是提示课文要说明的内容;二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 6.介绍有关花的知识或《十万个为什么》,请选择其中一个讲讲,让同学们分享你的快乐。 7.作业: 1.导入2.提问总结3.提出问题,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判断讲解。4.提示听评5.提问 1.回忆2.思考讨论后回答3.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商量讨论。分析回答。4.思考回答5.思考讨论6.介绍花的或《十万个为什么》。 整体感知: 1、文章题目原是一句歌词,用了什么修辞?用来做题目有哪些好处? 明确:课文的标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个设问句,它起着三个方面的表达作用: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红”)提出问题,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联系全文结构看,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红的原因,每说明一个原因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具有明快的节奏感,增添了艺术情趣。 具体研读课文: 1、第2—6自然段、第7一l0自然段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 明确:第2—6自然段采用逻辑顺序。从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7一l0自然段采用时间顺序,从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文章中都运用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1)举例子、分类别:例如“牡丹,……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楼子、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 (2)列数字、举例子: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分析:运用三种说明方法,说明了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花红的进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果。 (3)作比较、分类别:“我们可以说,花色以绿色为起点,向长波一段发展,由黄而橙,由橙而红;向短波一端发展,是蓝色和紫色。红色的花最鲜艳,最耀眼,可以说在进化过程中是最成功的。” 分析:说明红花是进化过程中的佼佼者。 3、体会其中加粗词的表达准确性。 (1)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楼子、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 明确:“只有”强调了仅限于粉红这个品种,“就”字,强调人工栽培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多姿多彩、争奇斗艳的不同花朵。 (2)红色的花最鲜艳,最耀眼,可以说在进化过程中是最成功的。” 明确:三个程度副词“最”字强调了红花颜色鲜艳、耀眼和成功的程度。“仅”字极言时间之短,说明人工选择加快了花红的进程。 4、研读课文第十段: (1)本段列举牡丹、大丽花、虞美人三个典型事例,从哪几个方面将自然生成的花同人工培育的花进行比较,突出了选择的显著成就。 明确:时间长短、形状色泽、品种优劣。 (2)本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人工选择在加速花色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3)本段的说明结构是怎样的? 明确:总——分的结构。 注释 1、选自《生物学碎锦》,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版,有改动。 2、花青素:植物体中的一种物质,溶解在植物体的细胞中遇碱显蓝色,遇酸显红色。 3、三棱镜:用透明材料做成的截面呈三角形的光学仪器,也叫“棱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