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运河作用

 我来答
山川虫鱼
2018-07-10 · TA获得超过2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584
展开全部

加强了中国南北的沟通。在古代,水运通常是比陆路靠马、牛车运输方式便宜的。坐船过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辎重,往往比走旱路要便宜。大运河把南北用水道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大自然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钱塘江)变成一个大水系。

促进沿河城市的繁荣。唐、北宋的频繁开凿、疏浚、整修使大运河在较长的时期保持畅通,经过唐宋的长期发展,大运河沿线的城镇借助大运河的便利条件,发展的更加兴旺。大运河促进了沿线城市扬州、杭州、西安、洛阳、开封的发展。

拓展资料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今绍兴)、宁波。

从先秦时期到南北朝,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凿了大量运河,其分布地区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西到关中,南达广东,北到华北大平原,都有人工运河。这些人工运河与天然河流连接起来可以由河道通达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例如从现在的北京不远的通县起,即可乘船顺潞水由泉州渠到沟河口入海,经过一段短短的海程,再进入泒河,经过平虏渠,入漳水,经过利漕渠和白沟而入黄河,进入汴渠上游,沿蒗荡渠而下,由颍水入汝水,再由汝水的支流舞水入泚水,入淯水,入汉水,入杨口渠,入长江,入洞庭湖,入湘水,入漓水,入西江,沿西江可达番禺城;或由江陵溯长江达巴蜀,以通西南。

这四通八达的水道为后世开隋唐大运河奠定了基础。 大业元年至六年(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动用百余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隋唐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2014年6月22日,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隋唐大运河的开通是在地方性运河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地方性运河的开凿,要想开隋唐大运河是缺乏基础的。分裂时期,地方政权为大都开凿了一些地方性运河,这些运河,从客观上讲隋唐大运河做了准备。

隋文帝所开的广通渠(又称富民渠、永济渠)实际上是对汉代槽渠的疏浚。 [32]  开皇四年(584年),隋文帝利用汉朝开凿留下的槽渠,命令宇文恺率水工开广通渠(又称富民渠、永济渠),在渭水之南,傍南山而东,到潼关衔接黄河。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下令所开的山阳渎,则是吴国邗沟故道。

隋炀帝修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条: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通济渠是从板渚引黄河水,注入淮水。大业元年(605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

通济渠分为三段:西段自东都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东循阳渠故道由洛水注入黄河;中段自洛口到板渚,是利用黄河的自然河流;东段起自板渚,引黄河水走汴渠故道,注入淮水。 通济渠东段所经过的路线是引黄河水循汴水故道,入于泗水,注入淮河。

朱偰在他所辑的《中国运河史料选辑》写道:“苏轼《书传》说道:‘自淮、泗入河,必道于汴……又足见秦、汉、魏、晋皆有此水道,非炀帝创开也,’苏轼历引《汉书》楚、汉(约)中分天下的鸿沟,汉末年曹操和袁绍相持的官渡,以及王濬伐吴杜预信中所提的‘来证明秦、汉、魏、晋以来,早已由此水道,并非隋炀帝新开凿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隋朝大运河

SBC的太阳
高粉答主

2018-07-14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6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0.2万
展开全部

可分为两个方面考虑

  1. 积极作用:

使运河沿线的城镇迅速繁华起来;

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贯通南北水路,解决了南北的交通(南粮北运和盐运要道);

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

几大水系的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和与交流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

隋炀帝大运河迎来了唐代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础使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向南转移,南粮北运成为关系到王朝安危,政局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加强了政治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

2.消极作用:

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这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

隋炀帝为开凿大运河征发了大量民工,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同时征收了大量赋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拓展资料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用工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到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运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渊风羽
高粉答主

2018-07-17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7万
展开全部
  1.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的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2. 在大运河成为漕运的主体水道之后,漕运借助大运河沟通南北的便捷条件,将漕粮转运到全国大部分地区,成为王朝调剂物资、制衡社会的有力手段。尤其是在明清两代,漕运的社会历史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扩展资料: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包括中国8个省、直辖市,27座城市,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点,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roadlive
2012-03-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3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4万
展开全部
从隋唐开始南方的发展逐渐加快并且很快就超过了北方,主要体现在经济和农业上,这就意味着南方有了更多的资源,数量众多的物资水路更方便,同时发展也吸引了统治者的眼球,所以到了宋朝就有北宋和南宋,主要说的就是定都地域的差别,从此南方的经济开始了更迅速的发展。所以隋朝大运河是历史的必然,它不仅是统治者的需要,更是历史的需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9dd8d7f
2012-03-14 · TA获得超过45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6万
展开全部
1、沟通了南北交通;
2、促进了运河沿线的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
3、促进和巩固了统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