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我来答
火星鼠197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6-12-01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999
采纳率:91%
帮助的人:1672万
展开全部
您好
这话出自《诗经·小雅》。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一个是汉儒,一个是宋儒,两人说法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上句“高山仰止”,郑说“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说这是直指人们仰望高山,并无喻义。

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郑说,“景行”解释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则而行之”,是说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依朱说,“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郑玄、朱熹都是大儒,两人的说法都有道理,不过由于两人相隔千年之久,在朱说提出之前,郑说已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因此后人在引用这话时,多取郑说,少有取朱说的。现行各种词典,有的两说并存,有的把两说糅合在一起。

两句中的“止”字,是语助词,表示确定语气,后代引用时有改用“之”字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因为是名句,后代引用的很多,这里只照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景仰的意思就格外显豁了。再说,《史记》作者司马迁又比郑玄早生两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说早已通行于世,并非郑玄所首倡也。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elfare时光
2023-08-27 · TA获得超过10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1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5万
展开全部
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杜甫的《登高》诗中,意思是:面对高山,我们抬头仰望;在行走的过程中,我们停下脚步观赏风景;虽然可能无法到达高山的巅峰,但我们的内心仍然向往着它。

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追求和向往的精神。它表达了人们对高山的景色和壮丽的自然景观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远大目标和理想的追求。尽管我们可能无法实现所有的梦想或达到所有的目标,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欣赏和向往它们来获得内心的满足和激励。

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即使我们无法完全实现,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努力和奋斗去接近它们。它鼓励人们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并在前行的过程中享受旅程中的各种美好。

总的来说,这句话表达了对远大目标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强调了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追求。它鼓励人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保持勇气和坚持,并从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力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热词替换
高粉答主

2019-11-13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万
采纳率:88%
帮助的人:4223万
展开全部

出自《诗经·小雅· 车舝》,是说一个人的品德如高山一般让人景仰,如大道一般让世人遵循,让人不禁将他的举止作为行为,虽然不能到达和那人一样的品行和才学,但也会心之向往,时刻规范着自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爱小树苗4
2021-03-18 · 千百人离开 少数人留下 只有一人回头
爱小树苗4
采纳数:27 获赞数:97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品行道德,行为举止如高山一样让人仰望,让人想去做那样的人。虽然不能达到一样的高度,但是我的心是向往自己能达到这样一个高度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你还好吗2
2021-03-18 · 自己的手就是大自然的统治者
你还好吗2
采纳数:15 获赞数:71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意思就是要懂得把目光放远,而且要不停的行走在大道上,不要停止前进的步伐,才能到达心底所向往地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