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有几只
龟有16只,鹤有24只。
解:设龟有x只。
由于龟和鹤共40只,那么鹤有(40-x)只。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4*x+2*(40-x)=112
化解得,2x=32
x=16
那么(40-x)=40-16=24
即龟有16只,鹤有24只。
扩展资料:
1、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3)等式的传递性。若a=b,b=c则a=c。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一般方法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五步,即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例:(x+3)/6=(x+7)/10
解:10*(x+3)=6(x+7)
10x+30=6x+42
10x-6x=42-30
4x=12
x=3
(2)求根公式法
对于一元一次方程ax+b=0(a≠0)的求根公式为x=-b/a。
例:例3x-14=0,则x=-b/a=14/3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元一次方程
用《孙子算经》的是算术方法:脚数的一半减头数,即112÷2-40=16为龟数,头数减龟数即40-16=24为鹤数。
用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
设:有鹤x只,有龟y只,则根据题意有:
x+y=40
2x+4y=112
解这个方程组得 x=24,y=16。
鸡兔同笼问题(龟鹤同笼)
这是我国古算书《孙子算经》中一个著名的数学问题。其内容是:
“今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后人称这类问题为“鸡兔同笼问题”。本题即为“鸡兔同笼问题”。
《孙子算经》用的是算术方法:脚数的一半减头数,即94÷2-35=12为兔数,头数减兔数即35-12=23为鸡数。这一解法直接而自然,也合乎逻辑。书中没有注明这一解法的原因,但其思路是不难设想的。
因为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取脚数的一半,对于鸡,其头数与脚数就一致了。于是一半的脚数与头数的差,就该是兔的只数。总头数减去兔的只数,自然就是鸡的只数。
将上述思路用符号表示出来,就更清楚了。设鸡有x只,兔有y只,那么一半脚数减头数就是
1/2(2x+4y)-(x+y)=y;
头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
(x+y)-y=x
鸡兔同笼问题后来有许多变化,解法也各有不同。
龟有16只,鹤有24只。
解析:用抬腿法解题,让龟和鹤同时抬起两只脚,这样笼子里的脚就减少了总头数×2只,由于鹤只有2只脚,所以笼子里只剩下龟的两只脚,再÷2就是龟数。
公式:(总脚数-总头数×鹤的脚数)÷(龟的脚数-鹤的脚数)=龟的只数
算式:(112-40×2)÷2=16(龟的数量)
答:龟的数量16只,鹤的数量40-16=24只。
扩展资料
解法二
解:设龟的数量为X,鹤的数量为(40-X)只。
列方程:4X+2(40-X)=112
去括号,得:4X+80-2X=112
移项,得:4X-2X=112-80
合并,得:2X=32
系数化为1,X=16
答:龟的数量为16只,鹤的数量为40-16=24只。
解:设龟有x只。
由于龟和鹤共40只,那么鹤有(40-x)只。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4*x+2*(40-x)=112
化解得,2x=32
x=16
那么(40-x)=40-16=24
即龟有16只,鹤有24只。
扩展资料:
1、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3)等式的传递性。若a=b,b=c则a=c。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一般方法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五步,即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例:(x+3)/6=(x+7)/10
解:10*(x+3)=6(x+7)
10x+30=6x+42
10x-6x=42-30
4x=12
x=3
(2)求根公式法
对于一元一次方程ax+b=0(a≠0)的求根公式为x=-b/a。
例:例3x-14=0,则x=-b/a=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