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课件
展开全部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二册第49~5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利用学生已有用减法解决求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逆思考经验来理解用加数求被减数的道理,从而更全面的理解加法的含义;
3.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并能切实解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在书面解决实际问题时,养成标注单位名称和口答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难点: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的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游戏,情境引入
1 师生谈话: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你们想要吗?
生:想要 !
师:开动你的小脑筋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你就能得到这些礼物。
2 师生活动(准备9块橡皮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
师:下面老师要请小朋友在这个盒子里抓礼物。
生抓出几块橡皮,师告诉学生盒子还剩几块橡皮,(根据学生抓的数量来告知还剩的数量)师:你知道盒子里原来有多少橡皮吗?
生:9块 。
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刚才小朋友抓出来了?块,老师又告诉我们盒子里还剩?块。把两部分加起来就是原来盒子里的橡皮了。
3 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就要把抓出来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板书:抓出的+剩下的=原来的】我们一起数数原来是不是9块。师生齐数:你答对了,这个小礼物就送给你了。
4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板书: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个游戏,学生在玩中学,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二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情境)
1 猜一猜
猴妈妈和小猴来到山下采桃子,不一会已经采了23个(出现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其中树上还剩的5个桃不出现,板书:已经采了23个)。请你猜一猜,树上原来可能有多少个桃?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两种情况:如果树上的桃采完了,那么原来是23个;如果树上的桃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的可能是24,25,26……但不可能少于23个。
[设计意图:先出示图的一部分,让学生展开想象,猜一猜树上原来的桃的个数,为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作了铺垫。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 说一说,算一算
(1)(出示情境图中还剩的5个桃)提问:小猴没有采完桃子,树上还剩几个桃?(板书:树上还剩5个)
题目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板书: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该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小组讨论交流。
(2)讨论后小结:树上原来的桃的个数是总数,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采下的23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3)列式计算。怎样列式?(板书:23+5=28 或5+23=28)
追问:2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8呢?
23+5=28(个)又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说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就是采下的个数加剩下的个数等于原来的个数)【板书:采下的+剩下的=原来的】
3、谈话: 从现在起,解决实际问题时,为了清楚的表示计算结果,我们要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并用括号括起来.通常桃子我们都说成是一个一个的,所以桃子的单位名称是”个” 【在28后板书(个)】
4、指导口答,谈话 : 解决实际问题,在列式计算后,要口头回答题目中的问题.题目问: 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谁会回答?(先请一生回答,再集体回答)
三、 实际应用
谈话: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求原来有多少,只要把采下的和剩下的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 光盘播放,“想想做做1”
谈话: 星期天早上,爱动脑筋的明明和芳芳,玩起了拼图游戏,看了这幅图你能说出题目中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找到的。
提问: 现在芳芳向我们提了个什么问题,(集体回答)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各自列式计算,指名在班内说算式,共同订正。
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生答)你能口头回答题目中的问题吗?(生答)
2、 光盘播放,“想想做做2”
谈话: 明明和芳芳是个好学的孩子,所以星期天老师要带她们去儿童乐园玩,现在请小朋友自己看图,先请一生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指名在班内说算式,共同订正。指名口答。
3、 光盘播放,“想想做做3”
谈话:星期天对明明来说真的是太幸福了,看,妈妈又帮他买了很多苹果。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看图,先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
先请一生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指名在班内说算式,共同订正。指名口答。
4、 光盘播放,“想想做做4”
谈话:明明和芳芳不仅好学,还很勤劳的呢,他们又来到了花园浇花,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你们能自己看图完成这道题吗?(生独立列式)
指名在班内说算式,共同订正。指名口答。
5、(小结)提问:刚才我们解决的这四道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指出:这几个问题都是把去掉的和剩下的两个部分合起来,求出原来或一共有多少。
生举例
四 拓展训练
刚才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你们想不想接受更难的挑战?好,让我们一起去“勇闯智慧岛”。比比看,谁最会动脑筋!
1、先填一填,再列出算式。
(1)树上飞走了24只小鸟, ,树上原来有几只?
师:你想怎么填?为什么?(要求树上原来有几只鸟,要把飞走的和剩下的合起来)
生:还剩5只。算式:24+5=29(只)
(2) ,图书馆还剩33本书,原来有多少本书?
师:你想怎么填?为什么?
生:借走6本书,算式:33+6=39(本)
[设计意图:这一拓展练习,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 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教学时要注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五 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我们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把已经用去的和还剩的合起来,我们用加法来计算。
(延伸)谈话:向刚才解决的这些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吗?能自己编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评析:教学例题时,我注意借助插图,让学生展开想像,猜猜树上原来桃的个数,并教给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部分”与“整体”,使学生理解原来的桃是由已采的和还剩的两部分合并起来的,将语言和手势配合帮助学生获得表象,并让学生多说“哪些信息是我们已经知道的,哪些信息是我们不知道的,要求的是什么?”“并要求学生把了解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完整地叙述。由于这类问题叙述时是逆学生思维的,所以学生在初次叙述时往往会出问题,于是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辨析中,学生更明确这类问题的特征从而突破了难点,让学生逐步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寻找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说说想法,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想一想”、“为什么”的问题贯穿始终,这样做,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且能引导他们有条理地叙述思考过程,简明扼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但从课堂情况看,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比较欠缺,还有待于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苏教版第二册第49~5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利用学生已有用减法解决求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逆思考经验来理解用加数求被减数的道理,从而更全面的理解加法的含义;
3.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并能切实解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在书面解决实际问题时,养成标注单位名称和口答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难点: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的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游戏,情境引入
1 师生谈话: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你们想要吗?
生:想要 !
师:开动你的小脑筋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你就能得到这些礼物。
2 师生活动(准备9块橡皮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
师:下面老师要请小朋友在这个盒子里抓礼物。
生抓出几块橡皮,师告诉学生盒子还剩几块橡皮,(根据学生抓的数量来告知还剩的数量)师:你知道盒子里原来有多少橡皮吗?
生:9块 。
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刚才小朋友抓出来了?块,老师又告诉我们盒子里还剩?块。把两部分加起来就是原来盒子里的橡皮了。
3 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就要把抓出来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板书:抓出的+剩下的=原来的】我们一起数数原来是不是9块。师生齐数:你答对了,这个小礼物就送给你了。
4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板书: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个游戏,学生在玩中学,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二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情境)
1 猜一猜
猴妈妈和小猴来到山下采桃子,不一会已经采了23个(出现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其中树上还剩的5个桃不出现,板书:已经采了23个)。请你猜一猜,树上原来可能有多少个桃?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两种情况:如果树上的桃采完了,那么原来是23个;如果树上的桃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的可能是24,25,26……但不可能少于23个。
[设计意图:先出示图的一部分,让学生展开想象,猜一猜树上原来的桃的个数,为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作了铺垫。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 说一说,算一算
(1)(出示情境图中还剩的5个桃)提问:小猴没有采完桃子,树上还剩几个桃?(板书:树上还剩5个)
题目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板书: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该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小组讨论交流。
(2)讨论后小结:树上原来的桃的个数是总数,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采下的23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3)列式计算。怎样列式?(板书:23+5=28 或5+23=28)
追问:2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8呢?
23+5=28(个)又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说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就是采下的个数加剩下的个数等于原来的个数)【板书:采下的+剩下的=原来的】
3、谈话: 从现在起,解决实际问题时,为了清楚的表示计算结果,我们要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并用括号括起来.通常桃子我们都说成是一个一个的,所以桃子的单位名称是”个” 【在28后板书(个)】
4、指导口答,谈话 : 解决实际问题,在列式计算后,要口头回答题目中的问题.题目问: 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谁会回答?(先请一生回答,再集体回答)
三、 实际应用
谈话: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求原来有多少,只要把采下的和剩下的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 光盘播放,“想想做做1”
谈话: 星期天早上,爱动脑筋的明明和芳芳,玩起了拼图游戏,看了这幅图你能说出题目中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找到的。
提问: 现在芳芳向我们提了个什么问题,(集体回答)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各自列式计算,指名在班内说算式,共同订正。
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生答)你能口头回答题目中的问题吗?(生答)
2、 光盘播放,“想想做做2”
谈话: 明明和芳芳是个好学的孩子,所以星期天老师要带她们去儿童乐园玩,现在请小朋友自己看图,先请一生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指名在班内说算式,共同订正。指名口答。
3、 光盘播放,“想想做做3”
谈话:星期天对明明来说真的是太幸福了,看,妈妈又帮他买了很多苹果。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看图,先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
先请一生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指名在班内说算式,共同订正。指名口答。
4、 光盘播放,“想想做做4”
谈话:明明和芳芳不仅好学,还很勤劳的呢,他们又来到了花园浇花,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你们能自己看图完成这道题吗?(生独立列式)
指名在班内说算式,共同订正。指名口答。
5、(小结)提问:刚才我们解决的这四道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指出:这几个问题都是把去掉的和剩下的两个部分合起来,求出原来或一共有多少。
生举例
四 拓展训练
刚才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你们想不想接受更难的挑战?好,让我们一起去“勇闯智慧岛”。比比看,谁最会动脑筋!
1、先填一填,再列出算式。
(1)树上飞走了24只小鸟, ,树上原来有几只?
师:你想怎么填?为什么?(要求树上原来有几只鸟,要把飞走的和剩下的合起来)
生:还剩5只。算式:24+5=29(只)
(2) ,图书馆还剩33本书,原来有多少本书?
师:你想怎么填?为什么?
生:借走6本书,算式:33+6=39(本)
[设计意图:这一拓展练习,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 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教学时要注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五 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我们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把已经用去的和还剩的合起来,我们用加法来计算。
(延伸)谈话:向刚才解决的这些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吗?能自己编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评析:教学例题时,我注意借助插图,让学生展开想像,猜猜树上原来桃的个数,并教给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部分”与“整体”,使学生理解原来的桃是由已采的和还剩的两部分合并起来的,将语言和手势配合帮助学生获得表象,并让学生多说“哪些信息是我们已经知道的,哪些信息是我们不知道的,要求的是什么?”“并要求学生把了解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完整地叙述。由于这类问题叙述时是逆学生思维的,所以学生在初次叙述时往往会出问题,于是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辨析中,学生更明确这类问题的特征从而突破了难点,让学生逐步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寻找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说说想法,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想一想”、“为什么”的问题贯穿始终,这样做,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且能引导他们有条理地叙述思考过程,简明扼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但从课堂情况看,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比较欠缺,还有待于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