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课文《当代神农氏》 教案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已经熟悉,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结构特点鲜明,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可以概括每个片断内容(或拟小标题),并通过合作探究可以总结这四个片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设计理念:
依据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体现教材的思想情感教育价值:培养青少年从小立志报国,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精神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学发挥杰出人物的榜样作用和本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2、体现知识传播教育价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查阅资料,对水稻育种知识,袁隆平、神农氏等人物有一个再认识。
3、体现技能训练价值: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通过四个片断中重点词句理解,来体会如何表达文章中心,同时学习通过几个生活工作片断来写人和倒叙的手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等词语。
(2)学习袁隆平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2)抓住关键词,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袁隆平具有的崇高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袁隆平具有的科学严谨、执著追求的精神。激发学生培养自己的怀疑、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五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3、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炎帝的传说吗?(学生讲有关炎帝神农氏的故事)。那么,同学们知道当代神农氏指的是谁吗?(板书:袁隆平)。人们为什么称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互相交流,扫清文字障碍。
3、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4、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介绍袁隆平的事迹。
5、教师简介袁隆平。
三、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熟悉内容
2、根据每部分内容。
3、分四个片断来分析。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把握其内容。
(片断一:奇思妙想;片断二:迎难而上;片断三:艰难寻找;片断四:终获成功。)
同学们可自行设计小标题,但要注意每部分的小标题要能够概括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标题力求简洁、有吸引力。
四、自主学习,提出质疑
1、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断进行学习。
2、同桌互相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3、提出质疑:
(1)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当代神农氏”?
(2)学生根据题目讨论、交流。
(3)反馈学习讨论情况。
(将袁隆平比作神农氏,是运用比喻的方法,体现他对人类贡献之大,这是对他的高度赞美和评价,同时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吸引读者兴趣。)
五、学生感悟
1、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2、简单谈谈对句子和人物的感受。
3、读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你知道袁隆平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原因是什么吗?找出具体说明的句子来。
4、一起朗读这句话。
5、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袁隆平是一个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人,他的发明让世界瞩目,让国人自豪。)
6、你知道“奇迹”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
(“奇迹”:出乎意料的不平凡的事。)
7、为什么说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奇迹呢?
(因为在全世界,这是一个不可攻克的难题,在此以前,没有人取得成功。现在,我们中国的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是出人意料、举世瞩目的,所以称为奇迹。)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收集有关袁隆平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如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
2、学习科学家们科学严谨、执著的态度以及献身精神。
3、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本文为什么以神农氏为题?
2、课文中四个描写袁隆平克服困难,成功为杂交水稻育种的事情,分别用小标题概括。
二、探究学习,理解重点内容
1、过渡:同学们,这篇课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表现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那么,课文中哪些重点词句体现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2、教师引导
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袁隆平,这个普通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你知道“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
(3)这两个词语表现了什么?
(“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了这一任务的艰巨)。
3、重点品读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过稻叶,滴进水中。”
(1)指名朗读这两句话。
(2)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
4、教师引导
“第一天,没找到。”
“第二天,没找到。”
“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1)你从上面的三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2)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一是要体现时间的漫长,二是要体现袁隆平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来。)
5、重点品读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
(1)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2)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指名朗读这句话)
6、重点品读
“像慈母似的抚摸着。”你体会到了什么?
(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7、重点品读
“不论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袁隆平都时刻守护在试验田边,精心培育。”
(1)你从这个句子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能够体现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
(2)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
(不论……都……守护、精心。)
三、总结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1、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全篇采用倒叙手法,开篇先突出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伟大意义及获得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更能突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品质。)
3、学生朗读最喜爱的段落。
四、拓展延伸
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对待的?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
3、把袁隆平的事迹讲给父母或朋友。
板书设计:
萌发奇想
当代神农氏 艰难寻找 热爱科学 献身科学
袁隆平 迎难而上
终获成功
学生分析:
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已经熟悉,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结构特点鲜明,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可以概括每个片断内容(或拟小标题),并通过合作探究可以总结这四个片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设计理念:
依据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体现教材的思想情感教育价值:培养青少年从小立志报国,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精神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学发挥杰出人物的榜样作用和本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2、体现知识传播教育价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查阅资料,对水稻育种知识,袁隆平、神农氏等人物有一个再认识。
3、体现技能训练价值: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通过四个片断中重点词句理解,来体会如何表达文章中心,同时学习通过几个生活工作片断来写人和倒叙的手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等词语。
(2)学习袁隆平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2)抓住关键词,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袁隆平具有的崇高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袁隆平具有的科学严谨、执著追求的精神。激发学生培养自己的怀疑、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五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3、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炎帝的传说吗?(学生讲有关炎帝神农氏的故事)。那么,同学们知道当代神农氏指的是谁吗?(板书:袁隆平)。人们为什么称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互相交流,扫清文字障碍。
3、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4、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介绍袁隆平的事迹。
5、教师简介袁隆平。
三、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熟悉内容
2、根据每部分内容。
3、分四个片断来分析。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把握其内容。
(片断一:奇思妙想;片断二:迎难而上;片断三:艰难寻找;片断四:终获成功。)
同学们可自行设计小标题,但要注意每部分的小标题要能够概括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标题力求简洁、有吸引力。
四、自主学习,提出质疑
1、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断进行学习。
2、同桌互相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3、提出质疑:
(1)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当代神农氏”?
(2)学生根据题目讨论、交流。
(3)反馈学习讨论情况。
(将袁隆平比作神农氏,是运用比喻的方法,体现他对人类贡献之大,这是对他的高度赞美和评价,同时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吸引读者兴趣。)
五、学生感悟
1、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2、简单谈谈对句子和人物的感受。
3、读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你知道袁隆平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原因是什么吗?找出具体说明的句子来。
4、一起朗读这句话。
5、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袁隆平是一个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人,他的发明让世界瞩目,让国人自豪。)
6、你知道“奇迹”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
(“奇迹”:出乎意料的不平凡的事。)
7、为什么说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奇迹呢?
(因为在全世界,这是一个不可攻克的难题,在此以前,没有人取得成功。现在,我们中国的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是出人意料、举世瞩目的,所以称为奇迹。)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收集有关袁隆平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如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
2、学习科学家们科学严谨、执著的态度以及献身精神。
3、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本文为什么以神农氏为题?
2、课文中四个描写袁隆平克服困难,成功为杂交水稻育种的事情,分别用小标题概括。
二、探究学习,理解重点内容
1、过渡:同学们,这篇课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表现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那么,课文中哪些重点词句体现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2、教师引导
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袁隆平,这个普通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你知道“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
(3)这两个词语表现了什么?
(“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了这一任务的艰巨)。
3、重点品读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过稻叶,滴进水中。”
(1)指名朗读这两句话。
(2)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
4、教师引导
“第一天,没找到。”
“第二天,没找到。”
“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1)你从上面的三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2)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一是要体现时间的漫长,二是要体现袁隆平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来。)
5、重点品读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
(1)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2)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指名朗读这句话)
6、重点品读
“像慈母似的抚摸着。”你体会到了什么?
(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7、重点品读
“不论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袁隆平都时刻守护在试验田边,精心培育。”
(1)你从这个句子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能够体现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
(2)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
(不论……都……守护、精心。)
三、总结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1、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全篇采用倒叙手法,开篇先突出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伟大意义及获得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更能突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品质。)
3、学生朗读最喜爱的段落。
四、拓展延伸
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对待的?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
3、把袁隆平的事迹讲给父母或朋友。
板书设计:
萌发奇想
当代神农氏 艰难寻找 热爱科学 献身科学
袁隆平 迎难而上
终获成功
展开全部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所选的几篇文章中的人物显然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国籍不同,但他们对科学严谨,执着的态度,献身科学的精神,却同样令人软佩,让人感动。《当代神农氏》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感人的记叙文。作者用纪实的手法叙述了袁隆平经过几十年的艰辛试验,终于成功地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歌颂了袁隆平不畏艰难困苦,热爱科学事业,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习这种精神,而且要培养他们具备这种高尚的品质。
学情分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教材中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而是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在学习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广泛的文化积累。所以,自主学习语文,让学生又一次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骤增 笼罩 忧心忡忡 心急如焚 痛哭流涕 痛苦不堪 晨曦初露 阴雨霏霏等词语。
2、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当代神农氏”——袁隆平不畏艰难困苦的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
3、合作研读,给文中四个片断拟小标题。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给每个片断概括一个小标题。
2、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主人公对研究成功的珍爱,对科学的热爱。
自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引入新课。
1、收集神农氏的传说故事以及袁隆平其他方面的资料,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
2、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初步理解生词。
3、“神农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当代神农氏”又是谁?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赞誉呢?让我们进入到今天的课文学习中去。
二、小组合作研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的开头两段对袁隆平在什么方面的成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杂交水稻)是怎样评价的?(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氏”)
2、熟读课文,学习第二部分四个片断的内容。
方案一 :
认真阅读每一个片段,说说每一部分分别从哪些方面表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画出相关的词句,仔细品读)
片断一:
(1) 袁隆平是在什么情况下萌发培育杂交水稻这个惊人的念头的?(国内面临严重饥荒)
(2) “忧心忡忡”“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袁隆平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
(3) 袁隆平在这样情况下是怎样做的?(决计……,驱走……。)
片断二:
(1)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又是怎样对待这个舆论的?(迎难而上)
(2) “偏偏”和“硬骨头”说明了什么?(迎难而上的决心和这一任务的艰巨)
片断三:
(1) 袁隆平和助手是如何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大海劳针”充分说明了什么?(寻找工作的艰难)
(2)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把水稻连根带泥挖出来。”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们什么精神?(表现了科学家们对试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片断四:
(1) 袁隆平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哪句话最能说明试验研究的艰辛?(开头第一句话)
(2) “夜色下袁隆平捧起劫后余生的四钵稻苗又惊又喜,像慈母似的抚摸着……”这个比喻句生动地表达了袁隆平怎样的心情?(再现了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
方案二:
整体阅读四个片段,归纳出袁隆平取得成功的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艰辛。(画出相关的词句,仔细品读)
(1)压力大:国内的饥荒形势严峻;国外科学家的断言。
(表现了袁隆平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不畏困难的决心)
(2)困难多:西方舆论的压力;找“雄性不育植株”如“大海捞针”;“文革”期间人为的破坏。
(表现了袁隆平迎难而上的精神和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3)时间长:整个研究历时十多年,其中寻找雄性不育水稻植株就化了六年时间。
(表现了袁隆平坚持不懈的追求和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
(4)挫折重:“十年动乱”几乎断送了他全部试验成果。
(表现了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四个片断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在一起的?(时间顺序)
4、研读后给每个片断概括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5、文章最后的两个自然段,再一次对袁隆平的科研成果进行了赞誉,称之为中国对世界的“第五大贡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首尾呼应,浑身一体)
三、总结课文
1、就全篇来说,全文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叙述方法?(倒叙)这种写法对于歌颂袁隆平献身科学事业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杂交水稻试验成功的伟大意义)
2、本文以“当代神农氏”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怎样的思想感情?(歌颂和崇敬之情)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从小立志报国,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献身科学;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不懈的追求,发扬勇往直前的科学精神。)
四、课后作业
1、搜集摘录科学家名言。 2、根据研读的收获写一篇学习心得。
评析:
本课设计针对自读和小组研读的学习方法,大胆创新而设计。重点部分拟两套方案,不拘泥文本的限制,不局限课堂的生成,力求适应不同学情的课堂教学的指导。
1、设计把握住了课标对第三学段在阅读方面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基本是表达方法。
2、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指导学生能够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
3、设计在重点部分设立了两种方案,但要求都要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实施。方案一的学法指导虽然精细,但注意不要着眼于支离破碎的分析,而应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来感悟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方案二是个整体的粗线条,但如果不仔细地分片段品读课文,也是不容易概括出来的。因此,无论哪一种方案,必须借助文中的重点词句,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
学情分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教材中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而是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在学习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广泛的文化积累。所以,自主学习语文,让学生又一次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骤增 笼罩 忧心忡忡 心急如焚 痛哭流涕 痛苦不堪 晨曦初露 阴雨霏霏等词语。
2、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当代神农氏”——袁隆平不畏艰难困苦的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
3、合作研读,给文中四个片断拟小标题。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给每个片断概括一个小标题。
2、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主人公对研究成功的珍爱,对科学的热爱。
自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引入新课。
1、收集神农氏的传说故事以及袁隆平其他方面的资料,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
2、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初步理解生词。
3、“神农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当代神农氏”又是谁?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赞誉呢?让我们进入到今天的课文学习中去。
二、小组合作研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的开头两段对袁隆平在什么方面的成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杂交水稻)是怎样评价的?(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氏”)
2、熟读课文,学习第二部分四个片断的内容。
方案一 :
认真阅读每一个片段,说说每一部分分别从哪些方面表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画出相关的词句,仔细品读)
片断一:
(1) 袁隆平是在什么情况下萌发培育杂交水稻这个惊人的念头的?(国内面临严重饥荒)
(2) “忧心忡忡”“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袁隆平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
(3) 袁隆平在这样情况下是怎样做的?(决计……,驱走……。)
片断二:
(1)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又是怎样对待这个舆论的?(迎难而上)
(2) “偏偏”和“硬骨头”说明了什么?(迎难而上的决心和这一任务的艰巨)
片断三:
(1) 袁隆平和助手是如何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大海劳针”充分说明了什么?(寻找工作的艰难)
(2)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把水稻连根带泥挖出来。”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们什么精神?(表现了科学家们对试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片断四:
(1) 袁隆平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哪句话最能说明试验研究的艰辛?(开头第一句话)
(2) “夜色下袁隆平捧起劫后余生的四钵稻苗又惊又喜,像慈母似的抚摸着……”这个比喻句生动地表达了袁隆平怎样的心情?(再现了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
方案二:
整体阅读四个片段,归纳出袁隆平取得成功的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艰辛。(画出相关的词句,仔细品读)
(1)压力大:国内的饥荒形势严峻;国外科学家的断言。
(表现了袁隆平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不畏困难的决心)
(2)困难多:西方舆论的压力;找“雄性不育植株”如“大海捞针”;“文革”期间人为的破坏。
(表现了袁隆平迎难而上的精神和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3)时间长:整个研究历时十多年,其中寻找雄性不育水稻植株就化了六年时间。
(表现了袁隆平坚持不懈的追求和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
(4)挫折重:“十年动乱”几乎断送了他全部试验成果。
(表现了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四个片断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在一起的?(时间顺序)
4、研读后给每个片断概括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5、文章最后的两个自然段,再一次对袁隆平的科研成果进行了赞誉,称之为中国对世界的“第五大贡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首尾呼应,浑身一体)
三、总结课文
1、就全篇来说,全文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叙述方法?(倒叙)这种写法对于歌颂袁隆平献身科学事业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杂交水稻试验成功的伟大意义)
2、本文以“当代神农氏”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怎样的思想感情?(歌颂和崇敬之情)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从小立志报国,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献身科学;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不懈的追求,发扬勇往直前的科学精神。)
四、课后作业
1、搜集摘录科学家名言。 2、根据研读的收获写一篇学习心得。
评析:
本课设计针对自读和小组研读的学习方法,大胆创新而设计。重点部分拟两套方案,不拘泥文本的限制,不局限课堂的生成,力求适应不同学情的课堂教学的指导。
1、设计把握住了课标对第三学段在阅读方面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基本是表达方法。
2、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指导学生能够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
3、设计在重点部分设立了两种方案,但要求都要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实施。方案一的学法指导虽然精细,但注意不要着眼于支离破碎的分析,而应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来感悟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方案二是个整体的粗线条,但如果不仔细地分片段品读课文,也是不容易概括出来的。因此,无论哪一种方案,必须借助文中的重点词句,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