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在于弟子谈志向时说

这样的理解对吗,为什么... 这样的理解对吗,为什么 展开
 我来答
阿戚爱生活
2020-06-06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阿戚爱生活
采纳数:195 获赞数:25180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孔子说:吾与点也,意思是: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意思是:在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对曾皙说的那段话,有的是从积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扩展资料:

从孔子的思想看。纵观孔子的一生,应该说积极救世是其思想的主导方面。他的主张在各国都行不通,但由于到处碰壁,有时也流露出消极情绪,特别是他晚年回鲁国后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

《侍坐》中所记之事当在孔子晚年,因为四弟子中公西华最年幼,比孔子小42岁(据刘宝楠《论语正义》),孔子去鲁适卫时56岁,(据《史记·孔子世家》)时公西华年仅14岁,大概不可能随孔子出国。

又公西华是鲁国人(据《辞海》),也不可能在孔子周游列国时投师孔子,所以公西华成为孔子弟子当在孔子返鲁后,即65岁以后。可见,孔子“与点”时不可能有积极从政的思想。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