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学雷锋
中学生学雷锋应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慢慢的去感化影响身边的人,让雷锋精神真正的融入校园学习生活当中。
如何把雷锋精神融入日常教育中呢?根据雷锋精神的内涵,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鼓励孩子多做好事,多帮助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家里还是家外,要让孩子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家长要引导和带头多做好事,多帮助人,孩子帮助别人要及时鼓励与肯定,给孩子一颗向善的心,对一些不好的现象教孩子学会甄别,培养孩子的辩别能力,而不要简单的逃避,让孩子形成自私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都极为不利,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会获得更好的人缘和更多的机会。
二是让孩子吃吃苦,现在家长除了学习之外,都害怕孩子吃苦,什么都为孩子做好做全,确实可以跟海底捞对顾客的服务相比了,太周到了,孩子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家长剥夺孩子吃苦的机会,其实除了学习之外,应该多让孩子做自己该做和能做事情,不要怕孩子累了苦了,让孩子从苦累中中体会到做完做事一件事的乐趣,在生活中怕苦怕累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可能好到哪里去,将来走入社会也很难干出象样的事情,任何成功都是苦和累做基础的,缺乏根基怎可能一步一步的向上?
三是给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多让孩子接触积极向上的事物,不要老拿消极的东西来教育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打骂责备,把孩子贬得一文不值,打击孩子的信心,让孩子自卑对自己失望,悲观地看待周围和世界,产生厌世甚至是仇世的心理,不能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四是教育孩子勿以善小而不为。雷锋同志的一生,是向祖国、向人民、向党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生:到瓢儿屯车站,帮着打扫候车室,给旅客倒水;星期天参加建筑工地的义务劳动;参加抗洪抢险,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利用业余时间担任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件件,一桩桩,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却体现了点点滴滴的“为人民服务”精神。
雷锋精神实际上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以及得到社会承认与回报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但是很多人却因为种种原因或多或少的摒弃了这些道德品质,如助人为乐,敬业爱岗,积极向上,取而代之的是损人利己,投机取巧,腐化堕落,因此,要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大人先要改变如此种种的恶习,以身作则的教育和引导孩子,才能真正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今天我们学习雷锋,就是要摒弃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让利他精神重回社会的怀抱。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学习雷锋的确让我们付出了“无偿的”劳动,但同时也让我们发现了自己内心的光亮,收获了比金钱或时间更为“划算”的回报,即在精神世界上的无形长益。
从更为广阔的视野观照雷锋精神,当你真正领会其精髓,认真学习他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孜孜不倦学习钻研、充满好奇看待生活、向上向好完善生命,你会发现,有一种力量会慢慢牵引你远离庸常的生活,打开崭新的视界,从此看天天蓝看水水绿。
雷锋是一个平民英雄,但正如宝石不因包装简陋而失其精美和可贵,雷锋精神蕴藏于平凡生活,却时时闪烁出如王冠般的光彩。因此今天我们引导孩子们学雷锋,决不能仅是在3月5日出门去扫扫大街清理门院,或一年一度地到敬老院看看老人,把学雷锋当成迫不得已而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要学习他以一颗感恩心处世的态度,以一颗好奇心生活的方式,以一颗执著心学习的信念。
学习雷锋,是一种让灵魂高过平凡的德育。学校德育,应该让每个孩子都在学习雷锋中发现更为卓越的灵魂镜像,引领自己走向善美的人生。
雷锋:原名雷正兴,中国湖南人 ,1940年出生。他1954年(14岁)的时候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之后在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帮助了无数人。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1962年8月15日,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因公殉职,年仅22岁。因雷锋乐于助人,所以雷锋二字已在中国内地成了"好人好事"的代名词。毛泽东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