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铜是用失蜡法冶炼出来的。
失蜡法也称"熔模法"(西关铜艺),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
失蜡法流程:
(1)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
(2)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
(3)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
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中国失蜡铸造技术原理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见于商代中晚期,这种技术在无范线失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盘,是中国所知最早的失蜡铸件,时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纪。
扩展资料:
青铜考古发现
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铜刀,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
相对西亚、南亚及北非于距今约6500年前先后进入青铜时代而言,中国青铜时代的到来较晚,但却不能否认它是独立起源的,因为中国存在一个铜器与石器并用时代,年代距今约为5500~4500年。
中国在此基础上发明青铜合金,与世界青铜器发展模式不同,因而可以排除中国青铜器是由境外传播而来之说。
2015年3月,河南省周口市在配合项城某基建工地进行文物勘探时,发现一处战国至东汉时期的墓葬群,发掘出土一批精美随葬品,其中的一把青铜剑,保存完好,十分罕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失蜡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铜
2024-08-14 广告
2012-03-12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熔模铸造又称失腊法。失腊法是用腊制作所要铸成器物的模子,然后在腊模上涂以泥浆,这就是泥模。泥模晾干后,在焙烧成陶模。一经焙烧,腊模全部熔化流失,只剩陶模。一般制泥模时就留下了浇注口,再从浇注口灌入铜液,冷却后,所需的器物就制成了。
我国的失腊法至迟起源于春秋时期。河南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的春秋时代的铜禁是迄今所知的最早的失腊法铸件。此铜禁四边及侧面均饰透雕云纹,四周有十二个立雕伏兽,体下共有十个立雕状的兽足。透雕纹饰繁复多变,外形华丽而庄重,反映出春秋中期我国的失腊法已经比较成熟。战国、秦汉以后,失腊法更为流行,尤其是隋唐至明、清期间,铸造青铜器采用的多是失腊法。
失腊法一般用于制作小型铸件。用这种方法铸出的铜器既无范痕,又无垫片的痕迹,用它铸造镂空的器物更佳。中国传统的熔模铸造技术对世界的冶金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现代工业的熔模精密铸造,就是从传统的失腊法发展而来的。虽然无论在所用腊料、制模、造型材料、工艺方法等方面,它们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的工艺原理是一致的。四十年代中期,美国工程师奥斯汀创立以他命名的现代熔模精密铸造技术时,曾从中国传统失蜡法得到启示。1955年奥斯汀实验室提出首创失蜡法的呈请,日本学者鹿取一男根据中国和日本历史上使用失蜡法的事实表示异议,最后取得了胜诉。
按照准备铸造的器形先塑出泥模,在泥模上翻出外范,在泥模或外范上雕刻所需的花纹,然后在泥模上削出范芯或另外制作范芯;范芯和外范之间的距离,即为浇注后铜器器壁的厚度。外范和范芯阴干、晾晒后,组合放入烘范窑中烘烤,使之脱水和定型。一般是出窑后趁热进行浇铸。大件器物须挖坑固定,用槽注法浇注。一次浇铸完成的称为“浑铸法”;比较复杂的器形则先铸附件,后铸器身,或先铸器身,然后将附件铸接上去,称为“分铸法”。
青铜是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纯铜(红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历史意义。
青铜是现代人给予的名字,古时青铜是黄色偏红,而埋在土里后颜色因氧化而青灰,称为青铜。与纯铜(红铜)相比,青铜强度高且熔点低(25%的锡冶炼青铜,熔点就会降低到800℃。纯铜(红铜)的熔点为1083℃)。青铜铸造性好,耐磨且化学性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