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走近…”为话题的作文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总会看到一座座精神的坐标:跋山涉水、舍身求法的玄奘,“我以我血轩辕”的寂寞斗士鲁迅“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的布鲁诺,“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的特蕾莎...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总会看到一座座精神的坐标:跋山涉水、舍身求法的玄奘,“我以我血轩辕”的寂寞斗士鲁迅“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的布鲁诺,“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的特蕾莎嬷嬷……贴近他们的身影,走近他们的心灵,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请以“走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原创…谢谢, 展开
要原创…谢谢, 展开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走近庄子
熊熊烈火照亮着中国的文学旅程,精神的升华牵动着每个人的琴弦。没有驰骋沙场的你却是英雄者心中的膜拜;没有纵横捭阖朝野的你却是能臣贤士心中的追求。
你说:“吾将曳尾于涂!”惊愕了你身后的两名楚国的劝说者,他们只能悻悻而去。你用纯清的性格酿造精神的酒曲,并用之抵制功名利禄的诱惑。
我说你是真正的垂钓者,是远离世俗喧嚣、铅华风尘的隐士。你笑了,会心的笑了。是因为我道出了你的心声吗?濮水岸边遗留着你的足迹,勾起无数仁人志士的心魂;濮水的游鱼聆听着它的祖先讲述你拒绝入朝为相拒绝高官厚禄的崇高气节,引发千百年历代文豪的钦佩。你比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英勇气节更有气魄,你比林逋梅妻鹤子的隐士形象更显高尚,你比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骨气峥嵘,或许,你并不在意世人或后人对你的评价,但你的灵和魂却让人情不自禁的赞叹不已。
虽然你只说,“吾将曳尾于涂”,但我心里明白,你之前对两位大臣的不予理睬并不是想展现你的清高,而是你清洁灵性的本能的使然,你没有直接的拒绝,只是婉言道出坚守濮水的心声,让他们自感融入不进垂钓的氛围,只能悻悻而去。
你将垂钓者升华成最神圣的名字,你将濮水臆造成世间最清澈的河流。与你相比,姜太公的垂钓就只能自惭形秽了,他把入朝为官的化梦寄予于垂钓,不知道这是否有所玷污你神圣的名字——垂钓者。
你用不似人间性情造就的清洁精神,摒弃着富贵抵制着诱惑拒绝着名利。你的思想是辉耀亘古的文明星斗,照亮了千百年来文人的的人生之路;你的气质是流淌万年的精神圣水,洗礼着历代墨客的心境灵魂;你的人格是一簇精神篝火,烘烤着现代人潮湿的心灵。
在喧嚣的尘世里,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怎样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那么就请穿越时间隧道,驻足濮水边,与寂寞的精神之魂倾心交谈对话,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
走近辛弃疾
纵观中国文学史,或许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文人能像辛弃疾那样。
他庄重沉痛:“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他诙谐幽默:“将止酒,戒洒杯使勿近”;他沉静悠闲:“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他辛辣老练:“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他缠绵悱恻:“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消”……他能文,诗词的豪放与苏东坡并论;他也武,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他一生郁郁却从不言悔,认定“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他“万字平戎策”,却只能拿去“换得东家种树书”;他志在抗金,却“名因文章著”,只能“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他,辛稼轩,的确特别得让你无从忽略。
他有一段传奇般的轻狂年少时光。高宗绍兴中,北金占区耿京起义,年仅二十二岁的他也组织了二千多人的队伍加入其中,叛徒张安国杀耿降金,义军溃散,他只带50人直趋张的驻地要求与张会面,出其不意将张缚置马上,并令张部所属的上万军队归顺,之后他到临安,将张交予朝廷正法……可是,再之后呢?
再之后,便是做官,先在江阴任职,之后是建康、江西、湖南、湖北……就职地离前线越来越远,稼轩离他的抗金北伐梦也越来越远。直到42岁,他遭馋落职,之后就赋闲了二十年之久,64岁时又当了短时间的镇江知府,68岁病逝。
那样的英雄年少,却只能那样碌碌的一生!
稼轩之苦,想必不足为外人道。
所以,他悲痛、悲愤、悲壮、悲凉、悲叹……但他在极度郁郁之中还懂得“自娱自乐”,以苦为乐,并时常赋词抒解郁闷,他曾自嘲:“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短短十几字,尽道辛酸。
稼轩之词新。词风新,豪放不失俊美,即所谓“肝肠似火,面目如花”者。内容也新,要戒酒,作词;与人闲谈,作词;嘲讽小人,也作词。而作词骂儿子,更是旷古绝今之举。我不知是写出了这种词的稼轩的不羁个性导致了他的郁郁,还是郁郁的稼轩为了遣怀而写了这种笑中含泪的词。
稼轩学识渊博,故词多用典。最多时一首词六十多字竟用典九个,几乎一句一个。但他的词又绝非泛泛之辈的“掉书袋”,用典用得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简直让人觉得不用不行,直叫人拍案称奇。这份广博的学识,可不是后世效颦之辈学得到的。
稼轩、稼轩……稼轩之妙处,岂是这短短干字能道得完么?但拙作已成,只得以此贻笑大方之作,聊祭稼轩先贤之灵。
走近顾城
顾城绝对是一个让我感到陌生的诗人。他孩子般稚气的语言,他淡漠尘世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生命出人意料的终结,让我对他的精神世界捉摸不透。如此的复杂多样的性格全在同一个人身上纠缠着,不能说不是一个迷,这便使我产生了几分好奇,估摸着是否该走到顾城的世界里,看看他在他的时代里给我们留下的是怎样的一个背影。
最初接触到“顾城”这个名字,还是从舒婷的一首诗中,那首诗的题目就叫《童话诗人——致G.C》。后来我才知道这题目中的G.C指的就是顾城,于是顾城留在我的脑海里的最初印象就是“童话诗人”。
接下来我就找了一些顾城的诗来读,说不清当时是缘于一种怎样的情愫,现在想来大概是因为当时特别喜欢舒婷的诗,所以对舒婷提到的诗人也产生了“爱屋及乌”的喜爱。初读顾城的诗歌时,对他的了解很肤浅,只觉得他的诗充满了稚气,有点像儿歌。总觉得他不如舒婷“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那样委婉,也不如北岛“卑鄙是卑鄙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的墓志铭”那样尖锐。
时至今日,我所读到过的顾城的诗其实也并不多,但对他所要表达的情感却似乎有了一些朦胧的了解。在我的印象中,顾城是一个绝对自我的人,他的诗中表达的全都是他自己的生活和他自己的感受。从来看不到他“作秀”似的对祖国河山激情的赞美。而且顾城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大多有着惊人的类似,要么就是对生命的礼赞,要么就是对死亡的迷恋。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在顾城的诗歌中奇妙交织,让我们对他的情感捉摸不透,他时而是温顺而羞怯的孩子,时而又是偏执而顽固的暴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的诗中既看不到大喜,也看不到大悲,而是一种非常平稳的感情,像一股涓涓细流从纸面上轻轻的淌过。譬如,他在《麦田》中写道:“春天看不见/只有一次/花全开了/开得到处都是/后来就很孤单”,又如他在《打开窗子的声音》中写道:“你听/最小的声音/是海/船伏在沙丘上/远处是蓝蓝的一片”。然而弥漫在诗中的却是一种含蓄的悲哀和一种看似明媚的忧伤。透过纸面可以约略感觉到,诗人的内心里是有着激情澎湃的飓浪,然而他却压抑着,压抑着,以一种童稚、平淡的语言来面对他的观众。我至今还没能明白他内心真正的想法。但我可以明白的是,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内心与生活的矛盾,使这个文弱的诗人动用斧头把自己的爱人送往另一个世界,而后在一个大树下让一条绳索把自己牵向天国。悲剧!却是必然的结局。正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在五个月后卧轨自杀一样——悲剧!都是必然的结局。
然而,顾城的悲剧并不是仅仅以两个人的死就能衡量的,他的悲剧却是他对理想追求最有力的见证。顾城是厌恶喧闹的,至于是为什么,却是我现在所不能了解的。王安忆在《岛上的顾城》中曾这样写道:“他头戴一顶直统统的布帽,就象一个牧羊人,并且带有游牧的飘无定所的表情。”“他们生活在这拥挤的寸土为金的城市里一间租赁来的小屋,那里的空气使顾城窒息。这城市是我最了解的,天空被楼房与高墙分割为一条条、一块块,路面也是支离破碎的,而且车水马龙,走在路上,简直险象环生。”诗人的思想是不能以常人的方式去理解的,更何况是历经了十年浩劫又对理想充满了希翼的顾城。诗人本就是畅游在情感和精神世界里的,他们总是眷恋着能让他们灵魂随意挥洒的地方,他们总是那么深沉那么执着,绝对化的后果不期然的降临到他们的头上,顾城也在他的情感之城里导演着理想而偏执的故事。
顾城是一个有着执着理想的人,他原本是不该英年早逝的,但我觉得他执着的理想却正是他英年早逝的理由。十年浩劫中,漫漫长夜,没有星斗,没有月光,甚至连磷火也没有,但是顾城渴求光明的心却是压不住的。由最初的迷惘到清醒,由无知到觉悟,由困顿到解脱,黑夜里他们寻找着一个朦胧的梦想!但是他寻到了吗?就我的理解,他是没有寻到的。是什么原因使他没有寻到,我无从了解,因为就连他最终要寻求的梦究竟是什么我都无法真正的清楚。但我可以清楚的说明的是:顾城的悲剧和他的理想有关,和他生活的环境有关,而且最终决定于他复杂且矛盾的思想——他浴着光辉的思想!
或许,我对顾城的理解有着极浓的个人主义色彩,那么英儿对顾城的回忆则极具权威的色彩。她在记述新西兰激流岛生活的顾城时,这样表述着他灵魂的依傍:“顾城的精神世界是非常的绝对化,非常的理想化,这也是诗人悲剧结局的根源 ”。
顾城的名字留在这个时代和被这个时代遗忘的人们的心中,伴随着诗歌的历史和为他祈祷的烛光淌过岁月的轮回。“走过的人说树低了,走来的人说树在长”,在所谓的生与死之间,诗人只做了短暂的停留。如同惊世骇俗的行为和激流岛的传说一样,顾城大概说完了他在这个世界里可说的一切。在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前进了;在语言停止的地方,诗歌前进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道出了他以及那一代人的精神,然而唯只有他和他的诗以及他的死从不凡中走来,越过纷繁的年代,渡往永恒的时空的轮回,成为不老的“唯美的幻影和理想的诗境 ”的诉说。
走近苏轼
苏轼,一只孤舟,两个模样模糊的朋友,赤壁下,夜色中,山很高,天空一轮满月如点如豆。
他的思绪飘到何处?
当年他还年轻,和父亲、弟弟,还有美丽的妻子,开开心心地上京,赶考!远离故乡眉山,一路颠簸走来,抬头发现:那京城的天空是那么的广阔,那么的明净,生平第一次看到那么的蓝,那么的亮。
皇城是那么的堂皇,那么的庄严。一代文宗欧阳修,对他是多么的赏识惊叹;高高在上的皇帝,对他又是多么的欣赏喜欢。登上皇城,天空高旷,他看到前面路途是那么的通畅,他感觉到一只雄鹰展翅那么的自由,心潮激荡。
离愁更行更远。
曾经是那么受欢迎的诗歌,皇帝也很喜欢的诗歌呀!朋友们都争着看第一眼的诗歌,居然成了我的罪,成了我的百年孤独。有的朋友拿着我的诗歌去换了背叛,有的朋友藏着我的诗歌变成了囚徒。而我却一走再走,渐渐远离了那皇城的天空,那理想的天空。
父亲去了,妻子去了,弟弟也在遥远的月亮的另一边厢。从此的天空好像没有过晴朗。
人前,我的笑声依然是那么肆无忌惮,那么辽阔漫长。人后谁看见我心里的天空黯然。
赤鼻矶,如此一个狭小的地方,水是那么浅,山是那么低矮。我的世界为什么,跟着我的路,一步步缩小?我的天空为什么冲不出丛山,就象被一个手掌紧握?是人性的嫉妒?是权力的魔掌?是命运的嘲弄?
山上的栖鹘,收起翅膀,在龌龊的巢穴中,冷冷的哀叫。
酒模糊了我的眼,浮起的礁石间,我看到了年轻英俊的周瑜,是的他刚刚成亲,娶了美丽的小乔,是的他笑着轻摇羽扇,而百万曹军就在他的眼前——灰飞烟散,仿佛不曾存在过。
江风吹过我的胡髭,江水溅上我的眉梢,周瑜和曹操忽然没有了踪影。豆点的月光中,天空好像突然亮了,好像在一瞬间变得深邃悠远。我感到自己的心灵在飞向高处。一只白鹤在头顶飞转曼舞。噢,原来雄鹰化做了白鹤,之后,天又宽阔了。
我又拾起了枯干的笔,醮上滋润的浓墨,黑白之间,鹤舞九天。我创造了一个苏轼的赤壁,我自己开辟了一个无边的天空。
走近曹操
吾乃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唉,小名不说也罢。自古至今,众人一提到“曹阿瞒”就有一种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冲动。可我就不明白了,我究竟犯了什么错,以致遭后人唾骂呢?
什么?罗贯中同志说我的坏话?我的名言是“宁可我负天下人,莫要天下人负我。”唉,谁说的?好吧,我承认我曾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当时年轻,为了汉家天下只身去刺杀董卓。在失败后,逃跑中才犯了这个错误。我是个凡人,杀人后也在反思:眼在流泪,心在流血。可不知咋的,我的哭被后人改成了笑,又强加了这一名言。这事要让窦娥知道的话,她肯定也替我喊冤呀!
我自认为我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一、我有才,建安七子,我们曹家有三。我自己的诗歌也广为后人传颂。二、我有勇有谋,我不似吕布之辈,有勇而无谋。不似刘表之类,有谋而无勇。我打仗有策略,治国有方针。无论敌人有多么强大,我临危不惧;不管处境有多么艰险,我不屈不挠。三、我懂得人才的重要性。四、我以德服人,顺应民心。五、我遵纪守法,自己的马不小心踩了麦苗,也要主动认罚,可见我视法规甚于生命!可后人于一本叫《三国演义》的书中题诗一首:“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于是,我的大无畏精神便荡然无存了。六、我始终以天下统一、百姓远离战火、安居乐业为己任。在任何情况下,我不曾气馁、不会低头。赤壁烧的那把火,熊熊火焰燃烧了我。可怎样?我放弃了吗?不像玄德老兄,被陆逊偷偷放了一把火,就托了个孤,驾鹤西游了。七、我真性情,敢爱敢恨,想当年……。
什么?你说我啰嗦、自恋?好,好,好,我不说了。这误解何时才能消除啊?也罢,最后说一句,君可学学我身上的闪光点,切莫误解我太深噢!
熊熊烈火照亮着中国的文学旅程,精神的升华牵动着每个人的琴弦。没有驰骋沙场的你却是英雄者心中的膜拜;没有纵横捭阖朝野的你却是能臣贤士心中的追求。
你说:“吾将曳尾于涂!”惊愕了你身后的两名楚国的劝说者,他们只能悻悻而去。你用纯清的性格酿造精神的酒曲,并用之抵制功名利禄的诱惑。
我说你是真正的垂钓者,是远离世俗喧嚣、铅华风尘的隐士。你笑了,会心的笑了。是因为我道出了你的心声吗?濮水岸边遗留着你的足迹,勾起无数仁人志士的心魂;濮水的游鱼聆听着它的祖先讲述你拒绝入朝为相拒绝高官厚禄的崇高气节,引发千百年历代文豪的钦佩。你比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英勇气节更有气魄,你比林逋梅妻鹤子的隐士形象更显高尚,你比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骨气峥嵘,或许,你并不在意世人或后人对你的评价,但你的灵和魂却让人情不自禁的赞叹不已。
虽然你只说,“吾将曳尾于涂”,但我心里明白,你之前对两位大臣的不予理睬并不是想展现你的清高,而是你清洁灵性的本能的使然,你没有直接的拒绝,只是婉言道出坚守濮水的心声,让他们自感融入不进垂钓的氛围,只能悻悻而去。
你将垂钓者升华成最神圣的名字,你将濮水臆造成世间最清澈的河流。与你相比,姜太公的垂钓就只能自惭形秽了,他把入朝为官的化梦寄予于垂钓,不知道这是否有所玷污你神圣的名字——垂钓者。
你用不似人间性情造就的清洁精神,摒弃着富贵抵制着诱惑拒绝着名利。你的思想是辉耀亘古的文明星斗,照亮了千百年来文人的的人生之路;你的气质是流淌万年的精神圣水,洗礼着历代墨客的心境灵魂;你的人格是一簇精神篝火,烘烤着现代人潮湿的心灵。
在喧嚣的尘世里,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怎样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那么就请穿越时间隧道,驻足濮水边,与寂寞的精神之魂倾心交谈对话,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
走近辛弃疾
纵观中国文学史,或许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文人能像辛弃疾那样。
他庄重沉痛:“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他诙谐幽默:“将止酒,戒洒杯使勿近”;他沉静悠闲:“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他辛辣老练:“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他缠绵悱恻:“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消”……他能文,诗词的豪放与苏东坡并论;他也武,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他一生郁郁却从不言悔,认定“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他“万字平戎策”,却只能拿去“换得东家种树书”;他志在抗金,却“名因文章著”,只能“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他,辛稼轩,的确特别得让你无从忽略。
他有一段传奇般的轻狂年少时光。高宗绍兴中,北金占区耿京起义,年仅二十二岁的他也组织了二千多人的队伍加入其中,叛徒张安国杀耿降金,义军溃散,他只带50人直趋张的驻地要求与张会面,出其不意将张缚置马上,并令张部所属的上万军队归顺,之后他到临安,将张交予朝廷正法……可是,再之后呢?
再之后,便是做官,先在江阴任职,之后是建康、江西、湖南、湖北……就职地离前线越来越远,稼轩离他的抗金北伐梦也越来越远。直到42岁,他遭馋落职,之后就赋闲了二十年之久,64岁时又当了短时间的镇江知府,68岁病逝。
那样的英雄年少,却只能那样碌碌的一生!
稼轩之苦,想必不足为外人道。
所以,他悲痛、悲愤、悲壮、悲凉、悲叹……但他在极度郁郁之中还懂得“自娱自乐”,以苦为乐,并时常赋词抒解郁闷,他曾自嘲:“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短短十几字,尽道辛酸。
稼轩之词新。词风新,豪放不失俊美,即所谓“肝肠似火,面目如花”者。内容也新,要戒酒,作词;与人闲谈,作词;嘲讽小人,也作词。而作词骂儿子,更是旷古绝今之举。我不知是写出了这种词的稼轩的不羁个性导致了他的郁郁,还是郁郁的稼轩为了遣怀而写了这种笑中含泪的词。
稼轩学识渊博,故词多用典。最多时一首词六十多字竟用典九个,几乎一句一个。但他的词又绝非泛泛之辈的“掉书袋”,用典用得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简直让人觉得不用不行,直叫人拍案称奇。这份广博的学识,可不是后世效颦之辈学得到的。
稼轩、稼轩……稼轩之妙处,岂是这短短干字能道得完么?但拙作已成,只得以此贻笑大方之作,聊祭稼轩先贤之灵。
走近顾城
顾城绝对是一个让我感到陌生的诗人。他孩子般稚气的语言,他淡漠尘世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生命出人意料的终结,让我对他的精神世界捉摸不透。如此的复杂多样的性格全在同一个人身上纠缠着,不能说不是一个迷,这便使我产生了几分好奇,估摸着是否该走到顾城的世界里,看看他在他的时代里给我们留下的是怎样的一个背影。
最初接触到“顾城”这个名字,还是从舒婷的一首诗中,那首诗的题目就叫《童话诗人——致G.C》。后来我才知道这题目中的G.C指的就是顾城,于是顾城留在我的脑海里的最初印象就是“童话诗人”。
接下来我就找了一些顾城的诗来读,说不清当时是缘于一种怎样的情愫,现在想来大概是因为当时特别喜欢舒婷的诗,所以对舒婷提到的诗人也产生了“爱屋及乌”的喜爱。初读顾城的诗歌时,对他的了解很肤浅,只觉得他的诗充满了稚气,有点像儿歌。总觉得他不如舒婷“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那样委婉,也不如北岛“卑鄙是卑鄙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的墓志铭”那样尖锐。
时至今日,我所读到过的顾城的诗其实也并不多,但对他所要表达的情感却似乎有了一些朦胧的了解。在我的印象中,顾城是一个绝对自我的人,他的诗中表达的全都是他自己的生活和他自己的感受。从来看不到他“作秀”似的对祖国河山激情的赞美。而且顾城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大多有着惊人的类似,要么就是对生命的礼赞,要么就是对死亡的迷恋。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在顾城的诗歌中奇妙交织,让我们对他的情感捉摸不透,他时而是温顺而羞怯的孩子,时而又是偏执而顽固的暴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的诗中既看不到大喜,也看不到大悲,而是一种非常平稳的感情,像一股涓涓细流从纸面上轻轻的淌过。譬如,他在《麦田》中写道:“春天看不见/只有一次/花全开了/开得到处都是/后来就很孤单”,又如他在《打开窗子的声音》中写道:“你听/最小的声音/是海/船伏在沙丘上/远处是蓝蓝的一片”。然而弥漫在诗中的却是一种含蓄的悲哀和一种看似明媚的忧伤。透过纸面可以约略感觉到,诗人的内心里是有着激情澎湃的飓浪,然而他却压抑着,压抑着,以一种童稚、平淡的语言来面对他的观众。我至今还没能明白他内心真正的想法。但我可以明白的是,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内心与生活的矛盾,使这个文弱的诗人动用斧头把自己的爱人送往另一个世界,而后在一个大树下让一条绳索把自己牵向天国。悲剧!却是必然的结局。正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在五个月后卧轨自杀一样——悲剧!都是必然的结局。
然而,顾城的悲剧并不是仅仅以两个人的死就能衡量的,他的悲剧却是他对理想追求最有力的见证。顾城是厌恶喧闹的,至于是为什么,却是我现在所不能了解的。王安忆在《岛上的顾城》中曾这样写道:“他头戴一顶直统统的布帽,就象一个牧羊人,并且带有游牧的飘无定所的表情。”“他们生活在这拥挤的寸土为金的城市里一间租赁来的小屋,那里的空气使顾城窒息。这城市是我最了解的,天空被楼房与高墙分割为一条条、一块块,路面也是支离破碎的,而且车水马龙,走在路上,简直险象环生。”诗人的思想是不能以常人的方式去理解的,更何况是历经了十年浩劫又对理想充满了希翼的顾城。诗人本就是畅游在情感和精神世界里的,他们总是眷恋着能让他们灵魂随意挥洒的地方,他们总是那么深沉那么执着,绝对化的后果不期然的降临到他们的头上,顾城也在他的情感之城里导演着理想而偏执的故事。
顾城是一个有着执着理想的人,他原本是不该英年早逝的,但我觉得他执着的理想却正是他英年早逝的理由。十年浩劫中,漫漫长夜,没有星斗,没有月光,甚至连磷火也没有,但是顾城渴求光明的心却是压不住的。由最初的迷惘到清醒,由无知到觉悟,由困顿到解脱,黑夜里他们寻找着一个朦胧的梦想!但是他寻到了吗?就我的理解,他是没有寻到的。是什么原因使他没有寻到,我无从了解,因为就连他最终要寻求的梦究竟是什么我都无法真正的清楚。但我可以清楚的说明的是:顾城的悲剧和他的理想有关,和他生活的环境有关,而且最终决定于他复杂且矛盾的思想——他浴着光辉的思想!
或许,我对顾城的理解有着极浓的个人主义色彩,那么英儿对顾城的回忆则极具权威的色彩。她在记述新西兰激流岛生活的顾城时,这样表述着他灵魂的依傍:“顾城的精神世界是非常的绝对化,非常的理想化,这也是诗人悲剧结局的根源 ”。
顾城的名字留在这个时代和被这个时代遗忘的人们的心中,伴随着诗歌的历史和为他祈祷的烛光淌过岁月的轮回。“走过的人说树低了,走来的人说树在长”,在所谓的生与死之间,诗人只做了短暂的停留。如同惊世骇俗的行为和激流岛的传说一样,顾城大概说完了他在这个世界里可说的一切。在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前进了;在语言停止的地方,诗歌前进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道出了他以及那一代人的精神,然而唯只有他和他的诗以及他的死从不凡中走来,越过纷繁的年代,渡往永恒的时空的轮回,成为不老的“唯美的幻影和理想的诗境 ”的诉说。
走近苏轼
苏轼,一只孤舟,两个模样模糊的朋友,赤壁下,夜色中,山很高,天空一轮满月如点如豆。
他的思绪飘到何处?
当年他还年轻,和父亲、弟弟,还有美丽的妻子,开开心心地上京,赶考!远离故乡眉山,一路颠簸走来,抬头发现:那京城的天空是那么的广阔,那么的明净,生平第一次看到那么的蓝,那么的亮。
皇城是那么的堂皇,那么的庄严。一代文宗欧阳修,对他是多么的赏识惊叹;高高在上的皇帝,对他又是多么的欣赏喜欢。登上皇城,天空高旷,他看到前面路途是那么的通畅,他感觉到一只雄鹰展翅那么的自由,心潮激荡。
离愁更行更远。
曾经是那么受欢迎的诗歌,皇帝也很喜欢的诗歌呀!朋友们都争着看第一眼的诗歌,居然成了我的罪,成了我的百年孤独。有的朋友拿着我的诗歌去换了背叛,有的朋友藏着我的诗歌变成了囚徒。而我却一走再走,渐渐远离了那皇城的天空,那理想的天空。
父亲去了,妻子去了,弟弟也在遥远的月亮的另一边厢。从此的天空好像没有过晴朗。
人前,我的笑声依然是那么肆无忌惮,那么辽阔漫长。人后谁看见我心里的天空黯然。
赤鼻矶,如此一个狭小的地方,水是那么浅,山是那么低矮。我的世界为什么,跟着我的路,一步步缩小?我的天空为什么冲不出丛山,就象被一个手掌紧握?是人性的嫉妒?是权力的魔掌?是命运的嘲弄?
山上的栖鹘,收起翅膀,在龌龊的巢穴中,冷冷的哀叫。
酒模糊了我的眼,浮起的礁石间,我看到了年轻英俊的周瑜,是的他刚刚成亲,娶了美丽的小乔,是的他笑着轻摇羽扇,而百万曹军就在他的眼前——灰飞烟散,仿佛不曾存在过。
江风吹过我的胡髭,江水溅上我的眉梢,周瑜和曹操忽然没有了踪影。豆点的月光中,天空好像突然亮了,好像在一瞬间变得深邃悠远。我感到自己的心灵在飞向高处。一只白鹤在头顶飞转曼舞。噢,原来雄鹰化做了白鹤,之后,天又宽阔了。
我又拾起了枯干的笔,醮上滋润的浓墨,黑白之间,鹤舞九天。我创造了一个苏轼的赤壁,我自己开辟了一个无边的天空。
走近曹操
吾乃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唉,小名不说也罢。自古至今,众人一提到“曹阿瞒”就有一种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冲动。可我就不明白了,我究竟犯了什么错,以致遭后人唾骂呢?
什么?罗贯中同志说我的坏话?我的名言是“宁可我负天下人,莫要天下人负我。”唉,谁说的?好吧,我承认我曾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当时年轻,为了汉家天下只身去刺杀董卓。在失败后,逃跑中才犯了这个错误。我是个凡人,杀人后也在反思:眼在流泪,心在流血。可不知咋的,我的哭被后人改成了笑,又强加了这一名言。这事要让窦娥知道的话,她肯定也替我喊冤呀!
我自认为我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一、我有才,建安七子,我们曹家有三。我自己的诗歌也广为后人传颂。二、我有勇有谋,我不似吕布之辈,有勇而无谋。不似刘表之类,有谋而无勇。我打仗有策略,治国有方针。无论敌人有多么强大,我临危不惧;不管处境有多么艰险,我不屈不挠。三、我懂得人才的重要性。四、我以德服人,顺应民心。五、我遵纪守法,自己的马不小心踩了麦苗,也要主动认罚,可见我视法规甚于生命!可后人于一本叫《三国演义》的书中题诗一首:“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于是,我的大无畏精神便荡然无存了。六、我始终以天下统一、百姓远离战火、安居乐业为己任。在任何情况下,我不曾气馁、不会低头。赤壁烧的那把火,熊熊火焰燃烧了我。可怎样?我放弃了吗?不像玄德老兄,被陆逊偷偷放了一把火,就托了个孤,驾鹤西游了。七、我真性情,敢爱敢恨,想当年……。
什么?你说我啰嗦、自恋?好,好,好,我不说了。这误解何时才能消除啊?也罢,最后说一句,君可学学我身上的闪光点,切莫误解我太深噢!
推荐于2016-12-02
展开全部
走进陶渊明
薄雾笼罩山林,鸟儿在山间啼唱,溪水不停的流淌,隐约间,望到几间草屋伫立在山脚,不远处人群熙熙攘攘,清晨的露珠打在草屋篱笆下菊花纤弱的花瓣上,远远地传来一阵菊花的幽香·····
陶渊明,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有着为民请命,大济苍生之意,可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 ,朝廷的黑暗,以及君主的不识英才,使他的仕途之路坎坷艰辛,一身壮志无处施展。虽然如此,他依旧在拼搏奋斗,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定会成功。然而久居官场的他心力交瘁,仍没遇到自己的伯乐。
更让他承受不住的是官官相护,压迫,欺辱百姓的残酷现实,他看透了社会的黑暗,他犹豫,彷徨.
他想通过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官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他也想与黑暗的官场对抗,可官难做,清官更难做,更何况一个芝麻大的小官,想拥护正义,保持清廉,那是难上加难。压迫无辜百姓,欺辱善良人民的,哪一个不有权有势,事情一旦插手,他人就会千方百计的将他逐出此地,而事后涛声依旧。
与其被人赶出,倒不如自己请辞,所以他毅然离开了官场,居住在人群嘈杂的地方,虽不如官场昏暗,而也会有些不公之事,他保持着内心的高洁,不沾染世俗之气,春至播种,秋至收割,时而体味高山的气势磅礴,时而享受驻足于田园小路的静谧安宁。
久坐园中,闻菊饮酒,回味人生种种,体味自然之道。菊花带着悠然的清香,酒味里品出人生的沉重,目光落在淡雅的菊瓣上,看出的是心灵的悲痛。如果当时他真的为民请命,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可就算他真的能拯救一些百姓,他又能拯救千千万万各人民,能拯救天下苍生吗?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一丝惆怅,捧起一束菊,清新自然而又不失高洁庄重,他追求着菊花的那份精神,永葆那颗纯真的高洁的心灵 ,与世无争。
他不需要富丽堂皇的豪宅,一间简陋的草屋,足以让他倍感温馨。
他不需要众人的夸赞,一个安静祥和的地方,足以让他舒适生活。
他更不要在追名逐利的社会中打拼 ,只向往美好,和平,自由,快乐。
清香菊一枝,酣酒赋诗 ,以乐其志,舟摇轻飏,风飘吹衣,简单生活,平淡朴实,安逸宁静,怡然自乐。
走进陶渊明 ,去感受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高洁心灵,去体味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逸中的隐痛,去了解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艰辛劳动,去品读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田园生活向往,去领会他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坚贞的节操,去寻找桃花源的美丽祥和。
走进陶渊明,共赏菊,共饮酒,领略在田园中悠然的心境。
雾渐去,菊香仍缭绕在身边,草屋的寂静更显人世的喧嚣,回望高山丛林,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身影······
薄雾笼罩山林,鸟儿在山间啼唱,溪水不停的流淌,隐约间,望到几间草屋伫立在山脚,不远处人群熙熙攘攘,清晨的露珠打在草屋篱笆下菊花纤弱的花瓣上,远远地传来一阵菊花的幽香·····
陶渊明,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有着为民请命,大济苍生之意,可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 ,朝廷的黑暗,以及君主的不识英才,使他的仕途之路坎坷艰辛,一身壮志无处施展。虽然如此,他依旧在拼搏奋斗,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定会成功。然而久居官场的他心力交瘁,仍没遇到自己的伯乐。
更让他承受不住的是官官相护,压迫,欺辱百姓的残酷现实,他看透了社会的黑暗,他犹豫,彷徨.
他想通过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官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他也想与黑暗的官场对抗,可官难做,清官更难做,更何况一个芝麻大的小官,想拥护正义,保持清廉,那是难上加难。压迫无辜百姓,欺辱善良人民的,哪一个不有权有势,事情一旦插手,他人就会千方百计的将他逐出此地,而事后涛声依旧。
与其被人赶出,倒不如自己请辞,所以他毅然离开了官场,居住在人群嘈杂的地方,虽不如官场昏暗,而也会有些不公之事,他保持着内心的高洁,不沾染世俗之气,春至播种,秋至收割,时而体味高山的气势磅礴,时而享受驻足于田园小路的静谧安宁。
久坐园中,闻菊饮酒,回味人生种种,体味自然之道。菊花带着悠然的清香,酒味里品出人生的沉重,目光落在淡雅的菊瓣上,看出的是心灵的悲痛。如果当时他真的为民请命,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可就算他真的能拯救一些百姓,他又能拯救千千万万各人民,能拯救天下苍生吗?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一丝惆怅,捧起一束菊,清新自然而又不失高洁庄重,他追求着菊花的那份精神,永葆那颗纯真的高洁的心灵 ,与世无争。
他不需要富丽堂皇的豪宅,一间简陋的草屋,足以让他倍感温馨。
他不需要众人的夸赞,一个安静祥和的地方,足以让他舒适生活。
他更不要在追名逐利的社会中打拼 ,只向往美好,和平,自由,快乐。
清香菊一枝,酣酒赋诗 ,以乐其志,舟摇轻飏,风飘吹衣,简单生活,平淡朴实,安逸宁静,怡然自乐。
走进陶渊明 ,去感受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高洁心灵,去体味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逸中的隐痛,去了解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艰辛劳动,去品读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田园生活向往,去领会他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坚贞的节操,去寻找桃花源的美丽祥和。
走进陶渊明,共赏菊,共饮酒,领略在田园中悠然的心境。
雾渐去,菊香仍缭绕在身边,草屋的寂静更显人世的喧嚣,回望高山丛林,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身影······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2-03-12
展开全部
走进自然,体验美
自然是“苔痕上皆绿,草色入帘青”的清幽高雅之景;自然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生机勃勃之景;自然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纯朴清新之景;自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伟壮观之景……自然包罗万象,孕育万物,蕴含着美。走进自然,便能体验到美。
自然的含蓄之美,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处处都洋溢着生机与希望。大地上,当一枚种子刚刚发芽,便费尽全身懈术,冲破土壤的束缚时,是那么的含蓄,会为大地献上一星点绿,而这一星点的绿,足以能将还在沉睡的大地唤醒。树木上,当枝干上的芽终于冲破束缚,冒出时,是那么的含蓄,会为枝干充当第一志愿者——装饰枝干,而这一微不足道的装饰,足以让枝干用自己的美召唤同伴。自然总会以它蕴含的含蓄之美感染周围的一切事物。
自然的张扬之美。夏天,自重的一切不再含蓄,都变得张扬起来。太阳总是那么张扬,用尽自己的力量,将酷热赠给了万物;树总是那么张扬,用尽自己的力量,让树叶长的浓密些,形成一片绿荫,遮蔽着无法忍受的燥热;蝉也变得张扬起来,扯着嗓子,不停得叫着,更让炎热的夏天是人无法忍受。但是无论夏天多么令人难以忍受,这其中还蕴含着只有夏天才具有的张扬之美
自然的凋零之美。秋天,一个令人悲伤的季节。在秋天,大雁南飞,枯叶飘零,一切都变得如此悲凉,但悲凉之中却充满了美。枯叶虽然飘零,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它为大地献上了一点养分,为了来年的枝叶繁茂;大洋虽然南非,但它却为秋日向上了一曲歌、一段舞,为秋日增添了一份回味。原来秋天并不总是伤感啊,秋日也能体验到美。
自然的纯朴之美。冬天,一切都变得枯燥、乏味,万物都已沉睡,偶尔下一场雪,将大地献上一片白色,让世界变得纯洁无暇,这一片白是那么纯洁,那么的可爱,让人舍不得弄脏,但又想投身于它的怀抱,体验着这从未有过的感受。于是这片白将万物融为一体,都融入了这片洁白的世界中。
无论是自然的含蓄之美,张扬只美,还是凋零之美,洁白之美,这些美都是大自然的创造,都是那么富有韵味,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善于体验美的心,那么 只要你走进自然,就能体验到美。
自然是“苔痕上皆绿,草色入帘青”的清幽高雅之景;自然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生机勃勃之景;自然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纯朴清新之景;自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伟壮观之景……自然包罗万象,孕育万物,蕴含着美。走进自然,便能体验到美。
自然的含蓄之美,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处处都洋溢着生机与希望。大地上,当一枚种子刚刚发芽,便费尽全身懈术,冲破土壤的束缚时,是那么的含蓄,会为大地献上一星点绿,而这一星点的绿,足以能将还在沉睡的大地唤醒。树木上,当枝干上的芽终于冲破束缚,冒出时,是那么的含蓄,会为枝干充当第一志愿者——装饰枝干,而这一微不足道的装饰,足以让枝干用自己的美召唤同伴。自然总会以它蕴含的含蓄之美感染周围的一切事物。
自然的张扬之美。夏天,自重的一切不再含蓄,都变得张扬起来。太阳总是那么张扬,用尽自己的力量,将酷热赠给了万物;树总是那么张扬,用尽自己的力量,让树叶长的浓密些,形成一片绿荫,遮蔽着无法忍受的燥热;蝉也变得张扬起来,扯着嗓子,不停得叫着,更让炎热的夏天是人无法忍受。但是无论夏天多么令人难以忍受,这其中还蕴含着只有夏天才具有的张扬之美
自然的凋零之美。秋天,一个令人悲伤的季节。在秋天,大雁南飞,枯叶飘零,一切都变得如此悲凉,但悲凉之中却充满了美。枯叶虽然飘零,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它为大地献上了一点养分,为了来年的枝叶繁茂;大洋虽然南非,但它却为秋日向上了一曲歌、一段舞,为秋日增添了一份回味。原来秋天并不总是伤感啊,秋日也能体验到美。
自然的纯朴之美。冬天,一切都变得枯燥、乏味,万物都已沉睡,偶尔下一场雪,将大地献上一片白色,让世界变得纯洁无暇,这一片白是那么纯洁,那么的可爱,让人舍不得弄脏,但又想投身于它的怀抱,体验着这从未有过的感受。于是这片白将万物融为一体,都融入了这片洁白的世界中。
无论是自然的含蓄之美,张扬只美,还是凋零之美,洁白之美,这些美都是大自然的创造,都是那么富有韵味,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善于体验美的心,那么 只要你走进自然,就能体验到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