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举世文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圆明园的简介】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圆明园”这个园名,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烨御书三字匾额,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为什么叫“圆明园”?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当时的皇宫建筑是由大量的木材建造,容易引起火灾,加上夏天天气热,皇宫的城墙高,没法通风,整个皇宫就似火炉,根本无法住人。而皇宫20里外有块空地,康熙就想在那里建一能享乐的园林。
清朝皇帝按照满清的祖制,为了保证旗人的血统纯正,汉人的女子是不能进宫的。皇帝们有什么变通的办法呢?那就是建一个名为皇家园林的地方。
关于满清皇帝是怎么从全国各地搜罗美女,然后集于圆明园。史料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清宫挑选秀女,满蒙各族女孩儿,年在十四岁以上,二十岁以下,一概报名听选。……咸丰帝道:“一班都是旗女,也不见什么好处。”总管道:“万岁爷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只叫一道圣旨,令各省选女入侍,就使西子太真,亦可立致。”……不到半年,南中已献入汉女数十名,供值圆明园,分居亭馆,内中最得宠幸的,计有四人,咸丰帝赐她们芳名,叫作牡丹春,杏花春,武林春,海棠春。
【圆明园的历史发展】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园胜景,如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于园中。长春园内还有一组欧式建筑,俗称西洋楼。圆明园还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
咸丰十年(1860)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两天两夜。
同治年间(1862~1874),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1979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圆明园遗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开。现被辟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的建造】
满族世代繁衍生息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7世纪中叶,大举进兵华北,彻底推翻了明王朝,自东北入关定都北京,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清朝,由于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前在东北过着游牧生活,冬季那里是林海雪原,夏季则气候凉爽。入关后,他们对北京盛夏干燥炎热的气候很不适应。紫禁城虽金碧辉煌、宏伟壮丽,但清朝皇帝感到那里呆板憋闷,特别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发生过火灾后,为了防火,也为了防止宫廷暴乱,砌了高高的宫墙。皇宫里院院相套,再加上溪沟水流过于平缓,几乎成了死水,当时对皇城曾有“红墙,绿瓦,黑阴沟”之称。这使得皇帝们有些厌倦深囿高墙的宫廷生活,于是,从康熙初年,便开始修建园林,这种修建工程竟延续了二百多年。北京的西郊,有连绵不断的西山秀峰:玉泉山、万寿山、万泉庄、北海淀等多种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洼处汇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东顺山势注入昆明湖,成为西郊最大的水面。古代劳动人民在这里生活,辛勤劳动,开垦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风景区。早在辽代,封建帝王就选中这里建造了玉泉山行宫,到了明代,这里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游人,于是一些达官贵人就占据田园营建别墅,大片土地被一块块占去。到了明万历年间,明皇亲武清侯李伟在这里大兴土木,首先建造了规模宏伟,号称“京国第一名园”的清华园(故址在今北京大学西墙外)。嗣后米万钟又在清华园东墙外导引湖水,辟治了幽雅秀丽的“勺园”,取“海淀一勺”的意思。空旷郊野,出现了亭台楼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成为京郊名噪一时的园林荟集之地。到了清朝,皇帝也同样看中了西郊这块绝好的造园之地。大规模地兴建园林就这样开始了。
圆明园的位置在挂甲屯的北面,距畅春园约一里多路,即今北京大学的北边,清华大学以西。康熙时代的圆明园,里面有前湖、后湖等水面,其内建有“牡丹台”、“天然图画”等园景。当圆明园还是一座藩赐园的时候,它的规程是不能超过皇帝的畅春园的,所以建的景不多,名声也不大,远远比不上畅春园。可后来随着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太平盛世到来,在其60多年陆续扩建中,终于建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总设计师是叫雷金玉的建筑师,他是在修建紫禁城时被康熙看中。但在实际建造中大多还是皇帝的看法,不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都亲自指导。
【圆明园的组成】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
圆明园
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园林风景群已遍及全园三千亩范围。乾隆年间,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字、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当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右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
长春园
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前后,于1751年正式设置管园总领时,园中路和西路各主要景群已基本建成,诸如澹怀堂、含经堂、玉玲珑馆、思永斋、海岳开襟、得全阁、流香渚、法慧寺、宝相寺、爱山楼、转湘帆、丛芳榭等。其后又相继建成茜园和小有天园。而该园东部诸景(映清斋、如园、鉴园、狮子林),是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大规模增建的,包括西洋楼景区,长春园共占地一干亩。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约为200座。
绮春园
早先原是恰亲王允祥的赐邸,约于康熙末年始建,后曾改赐大学士傅恒,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归入御园,定名绮春园。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赐园,一是成亲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经大规模修缮和改建、增建之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至此,圆明三园处于全盛时期。嘉庆先有“绮春园三十景”诗,后又陆续新成20多景,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近30处。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有百余座。绮春园宫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亦称“新宫门”,一直沿用至今。自道光初年起,该园东路的敷春堂一带经改建后,作为奉养皇太后的地方;但园西路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丰皇帝的园居范围。该园1860年被毁后,在同治年间试图重修时,改称万春园。
西洋楼
清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传教土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我国不少传统手法。
西洋楼的主体,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恃。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颇具殊趣。
谐奇趣:是乾隆十六年秋建成的第一座建筑,主体为三层,楼南有一大型海堂式喷水池,设有铜鹅、铜羊和西洋翻尾石鱼组成的喷泉。楼左右两侧,从曲廊伸出八角楼厅,是演奏中西音乐的地方。
海晏堂:是西洋楼最大的宫殿。主建筑正门向西,阶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只兽面人身铜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正是我国的十二个属相),每昼夜依次辍流喷水,各一时辰(2小时),正午时刻,十二生肖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这种用十二生肖铜像代替西方裸体雕像的精心设计,实在是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一件杰作。本来是以欧洲风格的裸体女人像,但乾隆觉得裸体女人不和中国的风俗就改为十二生肖,用青铜制造。
大水法:是西洋楼最壮观的喷泉。建筑造形为石龛式,酷似门洞。下边有一大型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前下方为椭圆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铜梅花鹿,从鹿角喷水八道;两佣有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俗称“猎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喷水塔,塔为方形,十三层,顶端喷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铜管于,也都一齐喷水。当年,皇帝是坐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一组喷泉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荷兰使臣得胜等,都曾在这里“瞻仰”过水法奇观。据说这处喷泉若全部开放,有如山洪爆发,声闻里许,在近处谈话须打手势,其壮观程度可想而知。
万花阵,是仿照欧洲的迷宫而建的花园。它的主要特点是:用四尺高的字图案的雕花砖墙,分隔成若干道迷阵,因而称作“万花阵”。盛时,每当中秋之夜,清帝坐在阵中心的圆亭里,宫女们手持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寻径飞跑,先到者便可领到皇帝的赏物。所以也叫黄花阵或黄花灯。虽然从入口到中心亭的直径距离不过30余米,但因为此阵易进难出,容易走入死胡同,清帝坐在高处,四望莲花灯东流西奔,引为乐事。
西洋楼景区,整个占地面积不起过圆明三园总占地面积的五十分之一,只是一个很小的局部而已。但它却是我国成片仿建欧式园林的一次成功尝试。这在我国园林史上,在东西方园林交流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兴建,曾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一位目睹过它的西欧传教土赞誉西洋楼:集美景佳趣于一处,凡人们所能幻想到的、宏伟而奇特的喷泉应有尽有,其中最大者,可以与凡尔赛宫及圣克劳教堂的喷泉并驾齐驱。这位传教士的结论是:圆明园者,中国之凡尔赛宫也。
【圆明园的简介】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圆明园”这个园名,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烨御书三字匾额,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为什么叫“圆明园”?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当时的皇宫建筑是由大量的木材建造,容易引起火灾,加上夏天天气热,皇宫的城墙高,没法通风,整个皇宫就似火炉,根本无法住人。而皇宫20里外有块空地,康熙就想在那里建一能享乐的园林。
清朝皇帝按照满清的祖制,为了保证旗人的血统纯正,汉人的女子是不能进宫的。皇帝们有什么变通的办法呢?那就是建一个名为皇家园林的地方。
关于满清皇帝是怎么从全国各地搜罗美女,然后集于圆明园。史料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清宫挑选秀女,满蒙各族女孩儿,年在十四岁以上,二十岁以下,一概报名听选。……咸丰帝道:“一班都是旗女,也不见什么好处。”总管道:“万岁爷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只叫一道圣旨,令各省选女入侍,就使西子太真,亦可立致。”……不到半年,南中已献入汉女数十名,供值圆明园,分居亭馆,内中最得宠幸的,计有四人,咸丰帝赐她们芳名,叫作牡丹春,杏花春,武林春,海棠春。
【圆明园的历史发展】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园胜景,如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于园中。长春园内还有一组欧式建筑,俗称西洋楼。圆明园还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
咸丰十年(1860)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两天两夜。
同治年间(1862~1874),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1979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圆明园遗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开。现被辟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的建造】
满族世代繁衍生息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7世纪中叶,大举进兵华北,彻底推翻了明王朝,自东北入关定都北京,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清朝,由于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前在东北过着游牧生活,冬季那里是林海雪原,夏季则气候凉爽。入关后,他们对北京盛夏干燥炎热的气候很不适应。紫禁城虽金碧辉煌、宏伟壮丽,但清朝皇帝感到那里呆板憋闷,特别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发生过火灾后,为了防火,也为了防止宫廷暴乱,砌了高高的宫墙。皇宫里院院相套,再加上溪沟水流过于平缓,几乎成了死水,当时对皇城曾有“红墙,绿瓦,黑阴沟”之称。这使得皇帝们有些厌倦深囿高墙的宫廷生活,于是,从康熙初年,便开始修建园林,这种修建工程竟延续了二百多年。北京的西郊,有连绵不断的西山秀峰:玉泉山、万寿山、万泉庄、北海淀等多种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洼处汇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东顺山势注入昆明湖,成为西郊最大的水面。古代劳动人民在这里生活,辛勤劳动,开垦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风景区。早在辽代,封建帝王就选中这里建造了玉泉山行宫,到了明代,这里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游人,于是一些达官贵人就占据田园营建别墅,大片土地被一块块占去。到了明万历年间,明皇亲武清侯李伟在这里大兴土木,首先建造了规模宏伟,号称“京国第一名园”的清华园(故址在今北京大学西墙外)。嗣后米万钟又在清华园东墙外导引湖水,辟治了幽雅秀丽的“勺园”,取“海淀一勺”的意思。空旷郊野,出现了亭台楼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成为京郊名噪一时的园林荟集之地。到了清朝,皇帝也同样看中了西郊这块绝好的造园之地。大规模地兴建园林就这样开始了。
圆明园的位置在挂甲屯的北面,距畅春园约一里多路,即今北京大学的北边,清华大学以西。康熙时代的圆明园,里面有前湖、后湖等水面,其内建有“牡丹台”、“天然图画”等园景。当圆明园还是一座藩赐园的时候,它的规程是不能超过皇帝的畅春园的,所以建的景不多,名声也不大,远远比不上畅春园。可后来随着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太平盛世到来,在其60多年陆续扩建中,终于建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总设计师是叫雷金玉的建筑师,他是在修建紫禁城时被康熙看中。但在实际建造中大多还是皇帝的看法,不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都亲自指导。
【圆明园的组成】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
圆明园
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园林风景群已遍及全园三千亩范围。乾隆年间,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字、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当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右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
长春园
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前后,于1751年正式设置管园总领时,园中路和西路各主要景群已基本建成,诸如澹怀堂、含经堂、玉玲珑馆、思永斋、海岳开襟、得全阁、流香渚、法慧寺、宝相寺、爱山楼、转湘帆、丛芳榭等。其后又相继建成茜园和小有天园。而该园东部诸景(映清斋、如园、鉴园、狮子林),是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大规模增建的,包括西洋楼景区,长春园共占地一干亩。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约为200座。
绮春园
早先原是恰亲王允祥的赐邸,约于康熙末年始建,后曾改赐大学士傅恒,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归入御园,定名绮春园。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赐园,一是成亲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经大规模修缮和改建、增建之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至此,圆明三园处于全盛时期。嘉庆先有“绮春园三十景”诗,后又陆续新成20多景,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近30处。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有百余座。绮春园宫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亦称“新宫门”,一直沿用至今。自道光初年起,该园东路的敷春堂一带经改建后,作为奉养皇太后的地方;但园西路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丰皇帝的园居范围。该园1860年被毁后,在同治年间试图重修时,改称万春园。
西洋楼
清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传教土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我国不少传统手法。
西洋楼的主体,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恃。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颇具殊趣。
谐奇趣:是乾隆十六年秋建成的第一座建筑,主体为三层,楼南有一大型海堂式喷水池,设有铜鹅、铜羊和西洋翻尾石鱼组成的喷泉。楼左右两侧,从曲廊伸出八角楼厅,是演奏中西音乐的地方。
海晏堂:是西洋楼最大的宫殿。主建筑正门向西,阶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只兽面人身铜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正是我国的十二个属相),每昼夜依次辍流喷水,各一时辰(2小时),正午时刻,十二生肖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这种用十二生肖铜像代替西方裸体雕像的精心设计,实在是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一件杰作。本来是以欧洲风格的裸体女人像,但乾隆觉得裸体女人不和中国的风俗就改为十二生肖,用青铜制造。
大水法:是西洋楼最壮观的喷泉。建筑造形为石龛式,酷似门洞。下边有一大型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前下方为椭圆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铜梅花鹿,从鹿角喷水八道;两佣有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俗称“猎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喷水塔,塔为方形,十三层,顶端喷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铜管于,也都一齐喷水。当年,皇帝是坐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一组喷泉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荷兰使臣得胜等,都曾在这里“瞻仰”过水法奇观。据说这处喷泉若全部开放,有如山洪爆发,声闻里许,在近处谈话须打手势,其壮观程度可想而知。
万花阵,是仿照欧洲的迷宫而建的花园。它的主要特点是:用四尺高的字图案的雕花砖墙,分隔成若干道迷阵,因而称作“万花阵”。盛时,每当中秋之夜,清帝坐在阵中心的圆亭里,宫女们手持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寻径飞跑,先到者便可领到皇帝的赏物。所以也叫黄花阵或黄花灯。虽然从入口到中心亭的直径距离不过30余米,但因为此阵易进难出,容易走入死胡同,清帝坐在高处,四望莲花灯东流西奔,引为乐事。
西洋楼景区,整个占地面积不起过圆明三园总占地面积的五十分之一,只是一个很小的局部而已。但它却是我国成片仿建欧式园林的一次成功尝试。这在我国园林史上,在东西方园林交流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兴建,曾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一位目睹过它的西欧传教土赞誉西洋楼:集美景佳趣于一处,凡人们所能幻想到的、宏伟而奇特的喷泉应有尽有,其中最大者,可以与凡尔赛宫及圣克劳教堂的喷泉并驾齐驱。这位传教士的结论是:圆明园者,中国之凡尔赛宫也。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476.htm
展开全部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 (后改名“万春”)三圆组成,总面积达347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三园分别有垣墙相隔;前为万春园,后面并列的两园,左为圆明园,右为长春园。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方河里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1860年和1900年,园明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掠并付之一炬.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
十月的秋风中,我们难免感怀昔日西郊园林艺术之典范——圆明园古典园林之美。正如当年英国随军牧师所言:“必须有一位身兼诗人、画家、美术鉴赏家、中国学者和其他别种天才的人物,才能写尽园景,形容尽致,给你些微的概念……”劫后残留的废墟之悲壮,又在20世纪迎来无数凭吊者,引发出人们多少遐想。
-法国文豪雨果盛赞该园是东方艺术奇迹
北京西郊风景如画,不仅有青翠的层峦叠嶂连绵百里,山间流泉也直泻东南方平原,汇成著名的昆明湖等河湖池沼,若道道彩练。从辽、金直至明代在北京建都的统治者,都相继在此建立了不少园林离宫。从当时尚属僻荒的东北入主中原的满清皇室,定都北京后又迷恋于江南秀色,加之从外国传教士那里了解到一些欧洲豪华建筑(可惜对其科技文化不感兴趣),便决心融合所知的天下美景于皇家的圆明园内。
圆明园从1709年兴建直到1860年焚毁,共经营了151年。几代清帝不知耗费了多少天下的财力物力,来建造这座历代王朝前所未有的皇家园林。该园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园组成,故又称“圆明三园”。三园总面积5200亩,比现存最大皇家园林——颐和园还大850亩。园子周长10公里多,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三园内有100多个风景点,无数的楼台、殿阁、廊榭、馆轩尽在山环水抱之中。
圆明园继承了中国历代优秀的造园艺术,汇集了全国的名园胜景,也大胆地吸收了西方的建筑形式,出现了一组中西合璧的“西洋楼”建筑群。中国园林可称风景式和建筑式的混合形式,既不同于西洋园林以建筑为主,又不同于日本园林以风景为主。圆明园正是兼备中、日和西欧三种造园风格,其盛名早已传播到西方,与法国凡尔赛宫齐名,被誉为“万园之园”。园内还珍藏有许多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金珠珍品,铜瓷古玩,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著名法国大文豪雨果曾在写给布特勒上尉的信中这样描绘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英法联军为惊吓清朝皇帝,在抢劫后竟将全园焚毁
如今的人们来到圆明园遗址时,眼前所及只有依稀可辨的石基、曲折的水道和小径。惟有大水法和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站立在那里,俯瞰这残垣断瓦,零乱榛芜,如同一座纪念碑。
造成这一浩劫的,是当年的英法联军。法国文豪雨果曾愤怒地谴责过他的国家与英国共同制造的这一暴行说:“在历史的审判台上,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则叫英吉利。”
英国侵略者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又要求增开租界和派使节入京,得不到满足便于1857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拿破仑三世执政的法国为分赃也派兵入伙。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几万守兵龟缩在城墙内(即如今二环路以内的范围),郊外任由侵略军劫掠。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只好投水自杀。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1万多名英法官兵于是你来我往,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
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专权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一场有计划的更大的暴行便随之开始。
10月18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皇宫也予以焚毁。腐朽无能的满清统治者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撤退。
-圆明园浩劫后出现洋务运动,惨祸引来了民族觉醒和进步
从文化角度看,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惨剧。从历史的进程看,这一落后挨打的惨祸震惊了有识的中国人。灾难发生后的第二年即1861年,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便开始兴办,只是因阻力重重,国家“自强”的目标迟迟未达到,圆明园本身乃至整个北京、整个中国继续劫难不止。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后,留下的照片还可看出多数建筑残迹还较完整,清廷在三十多年间里仍将此当成重兵看守的禁苑,并进行了一系列修复工程,同治、光绪两代皇帝和慈禧太后也常到此巡游。只是因内忧外患不止,清廷财力捉襟见肘,只能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而无力多顾。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不仅颐和园遭一场洗劫(后于1903年修复),圆明园遗址也遭彻底破坏。因管园机构逃走,园内无以为生的闲散旗兵和城里流氓游民群起盗运建材。进入民国年间,遗址更无人看护,各派军阀乃至许多富户都到此搬运石料用来建墓修园,一二十年间前来盗运的马车几乎每天络绎不绝,残园简直成了“石料场”。直至新中国成立,圆明园遗址才得到保护,近些年并得到一定的修复。
令人伤心不已的是,侵略者劫走的圆明园文物百年来长期在欧美市场上展览出售。直至1987年,纽约市场上还出现过拍卖圆明园喷泉时钟等物件的报道。无情的事实昭示着国人,那些号称“西方文明”的传播者,在中国土地上竟是那样野蛮。圆明园的灾难,也激起过无数中华儿女的自尊心和自强感,以努力去摆脱受西方歧视的地位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假如穿越时空隧道,人们会看到从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秦阿房宫等无数辉煌的宫廷琼阁,也能一再悲伤地目睹一炬成灰的火光。耗尽民脂民膏的建筑与战乱破坏相循环,构成了历史舞台上燃情的一幕。相信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成难而易毁的循环将会结束,所有壮美的文明成果将完好地留给后人。
明园虽在1860年遭受了英法联军的毁灭性破坏,但整个园区还留有不少建筑遗迹。至少在1870年时,西洋楼有的建筑还算完整,同治时对园内中式建筑还有一次半途而废的大规模重修。那么,是谁将它彻底毁灭了呢?
火劫:联军、土匪与筛土贼
当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洗劫时,就有无数的土匪参与了打劫。英法联军选择最贵重的东西抢劫,土匪掠夺剩余的精华,小民则捡拾委弃于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园太监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钱物品很快被搜罗干净了,有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尘土中的细碎宝物上,他们操起扫帚和簸箕,在园中道路上飞沙扬尘,守园的太监官兵将他们称为“筛土贼”,时有谚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所幸的是这时还未伤及建筑。
木劫:圆明园变成木炭厂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满足于抢劫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
石劫:卖石头也能发财
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溥仪时期的档案留下了不少无奈的记录:“军人押车每日10余大车拉运园中太湖石。”实际上,拆卖的情况远比档案中记载的严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圆明园属鸣春园与镜春园的木材,王怀庆拆毁园中安佑宫大墙及西洋楼石料。从此,圆明园废墟凡能作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后人称此为圆明园火劫之后的“石劫”。
土劫:在皇家园林开田种稻
至此,圆明园已经过了火劫、木劫和石劫,建筑、林木、砖石皆已荡然无存,它的悲惨命运是否终结了呢?还没有!它还要经过最后的、更为彻底的“土劫”。宣统末年,当地旗人已在园内的宫殿旧址上筑屋,昔日的皇家园林麦垅相望。1940年以后的日寇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奖励开荒。从这时起,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这处在清初盛世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遂面目全非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
十月的秋风中,我们难免感怀昔日西郊园林艺术之典范——圆明园古典园林之美。正如当年英国随军牧师所言:“必须有一位身兼诗人、画家、美术鉴赏家、中国学者和其他别种天才的人物,才能写尽园景,形容尽致,给你些微的概念……”劫后残留的废墟之悲壮,又在20世纪迎来无数凭吊者,引发出人们多少遐想。
-法国文豪雨果盛赞该园是东方艺术奇迹
北京西郊风景如画,不仅有青翠的层峦叠嶂连绵百里,山间流泉也直泻东南方平原,汇成著名的昆明湖等河湖池沼,若道道彩练。从辽、金直至明代在北京建都的统治者,都相继在此建立了不少园林离宫。从当时尚属僻荒的东北入主中原的满清皇室,定都北京后又迷恋于江南秀色,加之从外国传教士那里了解到一些欧洲豪华建筑(可惜对其科技文化不感兴趣),便决心融合所知的天下美景于皇家的圆明园内。
圆明园从1709年兴建直到1860年焚毁,共经营了151年。几代清帝不知耗费了多少天下的财力物力,来建造这座历代王朝前所未有的皇家园林。该园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园组成,故又称“圆明三园”。三园总面积5200亩,比现存最大皇家园林——颐和园还大850亩。园子周长10公里多,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三园内有100多个风景点,无数的楼台、殿阁、廊榭、馆轩尽在山环水抱之中。
圆明园继承了中国历代优秀的造园艺术,汇集了全国的名园胜景,也大胆地吸收了西方的建筑形式,出现了一组中西合璧的“西洋楼”建筑群。中国园林可称风景式和建筑式的混合形式,既不同于西洋园林以建筑为主,又不同于日本园林以风景为主。圆明园正是兼备中、日和西欧三种造园风格,其盛名早已传播到西方,与法国凡尔赛宫齐名,被誉为“万园之园”。园内还珍藏有许多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金珠珍品,铜瓷古玩,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著名法国大文豪雨果曾在写给布特勒上尉的信中这样描绘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英法联军为惊吓清朝皇帝,在抢劫后竟将全园焚毁
如今的人们来到圆明园遗址时,眼前所及只有依稀可辨的石基、曲折的水道和小径。惟有大水法和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站立在那里,俯瞰这残垣断瓦,零乱榛芜,如同一座纪念碑。
造成这一浩劫的,是当年的英法联军。法国文豪雨果曾愤怒地谴责过他的国家与英国共同制造的这一暴行说:“在历史的审判台上,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则叫英吉利。”
英国侵略者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又要求增开租界和派使节入京,得不到满足便于1857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拿破仑三世执政的法国为分赃也派兵入伙。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几万守兵龟缩在城墙内(即如今二环路以内的范围),郊外任由侵略军劫掠。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只好投水自杀。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1万多名英法官兵于是你来我往,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
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专权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一场有计划的更大的暴行便随之开始。
10月18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皇宫也予以焚毁。腐朽无能的满清统治者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撤退。
-圆明园浩劫后出现洋务运动,惨祸引来了民族觉醒和进步
从文化角度看,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惨剧。从历史的进程看,这一落后挨打的惨祸震惊了有识的中国人。灾难发生后的第二年即1861年,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便开始兴办,只是因阻力重重,国家“自强”的目标迟迟未达到,圆明园本身乃至整个北京、整个中国继续劫难不止。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后,留下的照片还可看出多数建筑残迹还较完整,清廷在三十多年间里仍将此当成重兵看守的禁苑,并进行了一系列修复工程,同治、光绪两代皇帝和慈禧太后也常到此巡游。只是因内忧外患不止,清廷财力捉襟见肘,只能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而无力多顾。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不仅颐和园遭一场洗劫(后于1903年修复),圆明园遗址也遭彻底破坏。因管园机构逃走,园内无以为生的闲散旗兵和城里流氓游民群起盗运建材。进入民国年间,遗址更无人看护,各派军阀乃至许多富户都到此搬运石料用来建墓修园,一二十年间前来盗运的马车几乎每天络绎不绝,残园简直成了“石料场”。直至新中国成立,圆明园遗址才得到保护,近些年并得到一定的修复。
令人伤心不已的是,侵略者劫走的圆明园文物百年来长期在欧美市场上展览出售。直至1987年,纽约市场上还出现过拍卖圆明园喷泉时钟等物件的报道。无情的事实昭示着国人,那些号称“西方文明”的传播者,在中国土地上竟是那样野蛮。圆明园的灾难,也激起过无数中华儿女的自尊心和自强感,以努力去摆脱受西方歧视的地位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假如穿越时空隧道,人们会看到从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秦阿房宫等无数辉煌的宫廷琼阁,也能一再悲伤地目睹一炬成灰的火光。耗尽民脂民膏的建筑与战乱破坏相循环,构成了历史舞台上燃情的一幕。相信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成难而易毁的循环将会结束,所有壮美的文明成果将完好地留给后人。
明园虽在1860年遭受了英法联军的毁灭性破坏,但整个园区还留有不少建筑遗迹。至少在1870年时,西洋楼有的建筑还算完整,同治时对园内中式建筑还有一次半途而废的大规模重修。那么,是谁将它彻底毁灭了呢?
火劫:联军、土匪与筛土贼
当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洗劫时,就有无数的土匪参与了打劫。英法联军选择最贵重的东西抢劫,土匪掠夺剩余的精华,小民则捡拾委弃于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园太监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钱物品很快被搜罗干净了,有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尘土中的细碎宝物上,他们操起扫帚和簸箕,在园中道路上飞沙扬尘,守园的太监官兵将他们称为“筛土贼”,时有谚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所幸的是这时还未伤及建筑。
木劫:圆明园变成木炭厂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满足于抢劫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
石劫:卖石头也能发财
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溥仪时期的档案留下了不少无奈的记录:“军人押车每日10余大车拉运园中太湖石。”实际上,拆卖的情况远比档案中记载的严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圆明园属鸣春园与镜春园的木材,王怀庆拆毁园中安佑宫大墙及西洋楼石料。从此,圆明园废墟凡能作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后人称此为圆明园火劫之后的“石劫”。
土劫:在皇家园林开田种稻
至此,圆明园已经过了火劫、木劫和石劫,建筑、林木、砖石皆已荡然无存,它的悲惨命运是否终结了呢?还没有!它还要经过最后的、更为彻底的“土劫”。宣统末年,当地旗人已在园内的宫殿旧址上筑屋,昔日的皇家园林麦垅相望。1940年以后的日寇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奖励开荒。从这时起,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这处在清初盛世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遂面目全非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 (后改名“万春”)三圆组成,总面积达347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三园分别有垣墙相隔;前为万春园,后面并列的两园,左为圆明园,右为长春园。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方河里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1860年和1900年,园明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掠并付之一炬.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
十月的秋风中,我们难免感怀昔日西郊园林艺术之典范——圆明园古典园林之美。正如当年英国随军牧师所言:“必须有一位身兼诗人、画家、美术鉴赏家、中国学者和其他别种天才的人物,才能写尽园景,形容尽致,给你些微的概念……”劫后残留的废墟之悲壮,又在20世纪迎来无数凭吊者,引发出人们多少遐想。
-法国文豪雨果盛赞该园是东方艺术奇迹
北京西郊风景如画,不仅有青翠的层峦叠嶂连绵百里,山间流泉也直泻东南方平原,汇成著名的昆明湖等河湖池沼,若道道彩练。从辽、金直至明代在北京建都的统治者,都相继在此建立了不少园林离宫。从当时尚属僻荒的东北入主中原的满清皇室,定都北京后又迷恋于江南秀色,加之从外国传教士那里了解到一些欧洲豪华建筑(可惜对其科技文化不感兴趣),便决心融合所知的天下美景于皇家的圆明园内。
圆明园从1709年兴建直到1860年焚毁,共经营了151年。几代清帝不知耗费了多少天下的财力物力,来建造这座历代王朝前所未有的皇家园林。该园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园组成,故又称“圆明三园”。三园总面积5200亩,比现存最大皇家园林——颐和园还大850亩。园子周长10公里多,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三园内有100多个风景点,无数的楼台、殿阁、廊榭、馆轩尽在山环水抱之中。
圆明园继承了中国历代优秀的造园艺术,汇集了全国的名园胜景,也大胆地吸收了西方的建筑形式,出现了一组中西合璧的“西洋楼”建筑群。中国园林可称风景式和建筑式的混合形式,既不同于西洋园林以建筑为主,又不同于日本园林以风景为主。圆明园正是兼备中、日和西欧三种造园风格,其盛名早已传播到西方,与法国凡尔赛宫齐名,被誉为“万园之园”。园内还珍藏有许多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金珠珍品,铜瓷古玩,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著名法国大文豪雨果曾在写给布特勒上尉的信中这样描绘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英法联军为惊吓清朝皇帝,在抢劫后竟将全园焚毁
如今的人们来到圆明园遗址时,眼前所及只有依稀可辨的石基、曲折的水道和小径。惟有大水法和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站立在那里,俯瞰这残垣断瓦,零乱榛芜,如同一座纪念碑。
造成这一浩劫的,是当年的英法联军。法国文豪雨果曾愤怒地谴责过他的国家与英国共同制造的这一暴行说:“在历史的审判台上,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则叫英吉利。”
英国侵略者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又要求增开租界和派使节入京,得不到满足便于1857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拿破仑三世执政的法国为分赃也派兵入伙。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几万守兵龟缩在城墙内(即如今二环路以内的范围),郊外任由侵略军劫掠。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只好投水自杀。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1万多名英法官兵于是你来我往,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
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专权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一场有计划的更大的暴行便随之开始。
10月18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皇宫也予以焚毁。腐朽无能的满清统治者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撤退。
-圆明园浩劫后出现洋务运动,惨祸引来了民族觉醒和进步
从文化角度看,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惨剧。从历史的进程看,这一落后挨打的惨祸震惊了有识的中国人。灾难发生后的第二年即1861年,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便开始兴办,只是因阻力重重,国家“自强”的目标迟迟未达到,圆明园本身乃至整个北京、整个中国继续劫难不止。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后,留下的照片还可看出多数建筑残迹还较完整,清廷在三十多年间里仍将此当成重兵看守的禁苑,并进行了一系列修复工程,同治、光绪两代皇帝和慈禧太后也常到此巡游。只是因内忧外患不止,清廷财力捉襟见肘,只能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而无力多顾。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不仅颐和园遭一场洗劫(后于1903年修复),圆明园遗址也遭彻底破坏。因管园机构逃走,园内无以为生的闲散旗兵和城里流氓游民群起盗运建材。进入民国年间,遗址更无人看护,各派军阀乃至许多富户都到此搬运石料用来建墓修园,一二十年间前来盗运的马车几乎每天络绎不绝,残园简直成了“石料场”。直至新中国成立,圆明园遗址才得到保护,近些年并得到一定的修复。
令人伤心不已的是,侵略者劫走的圆明园文物百年来长期在欧美市场上展览出售。直至1987年,纽约市场上还出现过拍卖圆明园喷泉时钟等物件的报道。无情的事实昭示着国人,那些号称“西方文明”的传播者,在中国土地上竟是那样野蛮。圆明园的灾难,也激起过无数中华儿女的自尊心和自强感,以努力去摆脱受西方歧视的地位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假如穿越时空隧道,人们会看到从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秦阿房宫等无数辉煌的宫廷琼阁,也能一再悲伤地目睹一炬成灰的火光。耗尽民脂民膏的建筑与战乱破坏相循环,构成了历史舞台上燃情的一幕。相信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成难而易毁的循环将会结束,所有壮美的文明成果将完好地留给后人。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
十月的秋风中,我们难免感怀昔日西郊园林艺术之典范——圆明园古典园林之美。正如当年英国随军牧师所言:“必须有一位身兼诗人、画家、美术鉴赏家、中国学者和其他别种天才的人物,才能写尽园景,形容尽致,给你些微的概念……”劫后残留的废墟之悲壮,又在20世纪迎来无数凭吊者,引发出人们多少遐想。
-法国文豪雨果盛赞该园是东方艺术奇迹
北京西郊风景如画,不仅有青翠的层峦叠嶂连绵百里,山间流泉也直泻东南方平原,汇成著名的昆明湖等河湖池沼,若道道彩练。从辽、金直至明代在北京建都的统治者,都相继在此建立了不少园林离宫。从当时尚属僻荒的东北入主中原的满清皇室,定都北京后又迷恋于江南秀色,加之从外国传教士那里了解到一些欧洲豪华建筑(可惜对其科技文化不感兴趣),便决心融合所知的天下美景于皇家的圆明园内。
圆明园从1709年兴建直到1860年焚毁,共经营了151年。几代清帝不知耗费了多少天下的财力物力,来建造这座历代王朝前所未有的皇家园林。该园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园组成,故又称“圆明三园”。三园总面积5200亩,比现存最大皇家园林——颐和园还大850亩。园子周长10公里多,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三园内有100多个风景点,无数的楼台、殿阁、廊榭、馆轩尽在山环水抱之中。
圆明园继承了中国历代优秀的造园艺术,汇集了全国的名园胜景,也大胆地吸收了西方的建筑形式,出现了一组中西合璧的“西洋楼”建筑群。中国园林可称风景式和建筑式的混合形式,既不同于西洋园林以建筑为主,又不同于日本园林以风景为主。圆明园正是兼备中、日和西欧三种造园风格,其盛名早已传播到西方,与法国凡尔赛宫齐名,被誉为“万园之园”。园内还珍藏有许多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金珠珍品,铜瓷古玩,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著名法国大文豪雨果曾在写给布特勒上尉的信中这样描绘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英法联军为惊吓清朝皇帝,在抢劫后竟将全园焚毁
如今的人们来到圆明园遗址时,眼前所及只有依稀可辨的石基、曲折的水道和小径。惟有大水法和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站立在那里,俯瞰这残垣断瓦,零乱榛芜,如同一座纪念碑。
造成这一浩劫的,是当年的英法联军。法国文豪雨果曾愤怒地谴责过他的国家与英国共同制造的这一暴行说:“在历史的审判台上,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则叫英吉利。”
英国侵略者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又要求增开租界和派使节入京,得不到满足便于1857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拿破仑三世执政的法国为分赃也派兵入伙。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几万守兵龟缩在城墙内(即如今二环路以内的范围),郊外任由侵略军劫掠。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只好投水自杀。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1万多名英法官兵于是你来我往,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
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专权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一场有计划的更大的暴行便随之开始。
10月18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皇宫也予以焚毁。腐朽无能的满清统治者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撤退。
-圆明园浩劫后出现洋务运动,惨祸引来了民族觉醒和进步
从文化角度看,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惨剧。从历史的进程看,这一落后挨打的惨祸震惊了有识的中国人。灾难发生后的第二年即1861年,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便开始兴办,只是因阻力重重,国家“自强”的目标迟迟未达到,圆明园本身乃至整个北京、整个中国继续劫难不止。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后,留下的照片还可看出多数建筑残迹还较完整,清廷在三十多年间里仍将此当成重兵看守的禁苑,并进行了一系列修复工程,同治、光绪两代皇帝和慈禧太后也常到此巡游。只是因内忧外患不止,清廷财力捉襟见肘,只能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而无力多顾。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不仅颐和园遭一场洗劫(后于1903年修复),圆明园遗址也遭彻底破坏。因管园机构逃走,园内无以为生的闲散旗兵和城里流氓游民群起盗运建材。进入民国年间,遗址更无人看护,各派军阀乃至许多富户都到此搬运石料用来建墓修园,一二十年间前来盗运的马车几乎每天络绎不绝,残园简直成了“石料场”。直至新中国成立,圆明园遗址才得到保护,近些年并得到一定的修复。
令人伤心不已的是,侵略者劫走的圆明园文物百年来长期在欧美市场上展览出售。直至1987年,纽约市场上还出现过拍卖圆明园喷泉时钟等物件的报道。无情的事实昭示着国人,那些号称“西方文明”的传播者,在中国土地上竟是那样野蛮。圆明园的灾难,也激起过无数中华儿女的自尊心和自强感,以努力去摆脱受西方歧视的地位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假如穿越时空隧道,人们会看到从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秦阿房宫等无数辉煌的宫廷琼阁,也能一再悲伤地目睹一炬成灰的火光。耗尽民脂民膏的建筑与战乱破坏相循环,构成了历史舞台上燃情的一幕。相信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成难而易毁的循环将会结束,所有壮美的文明成果将完好地留给后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 -
---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 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 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 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 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 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
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 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 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 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这 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园胜景,如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于园中。长春园内还有一组欧式建筑,俗称西洋楼。圆明园还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
咸丰十年(1860)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两天两夜。
同治年间(1862~1874),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1979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圆明园遗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开。现被辟为圆明园遗址公园。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
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人凭吊。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
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人凭吊。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 -
---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 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 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 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 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 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
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 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 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 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这 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园胜景,如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于园中。长春园内还有一组欧式建筑,俗称西洋楼。圆明园还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
咸丰十年(1860)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两天两夜。
同治年间(1862~1874),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1979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圆明园遗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开。现被辟为圆明园遗址公园。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
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人凭吊。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
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人凭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