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大朗医院的历史沿革
东莞市大朗医院设立于1951年,由陈叙彝、叶镇南、郑民豪、傅子良等人在大朗正街28号创建大朗卫协会,设中医、西医和牙科,郑民豪任主任。同时,大朗圩、保安圩、安和圩成立小型诊所,各由2-3名医生组成。
1955年,大朗圩、保安圩、安和圩诊所合并“大安保联合诊所”,后改为“大朗区联合诊所”。
1957年,大朗区成立卫生所,由陈叙彝负责。增设专人管理妇幼工作。
1958年,卫生所迁址到卖糖街28、29号,后改称为大朗卫生院,又迁到正街56-60号,东莞县调蔡浩英任院长。增设检验室、留医部、妇产科。检验室有两台显微镜,留医室设病床10张。
1959年,大朗卫生院又改称大朗公社中心卫生院,管辖黄江卫生所,迁址巷头新街聚乐楼。举办第一届中医学徒培训班,招收学员陈柏荪、叶子流、陈校全、叶梁稳、李亮通、邝星仔、邝瑞柳、黄润昌、陈金深、温兆洪、何启成11人;妇产科培训42名新法接生员。
1960年,迁址到大朗区府旧址万新大楼。中医学徒班除留陈柏荪、李亮通(国药)外,其余全部下放农村。
1961年,大朗医院管辖的黄江分院、梅塘诊所、田美诊所等黄江境内的医疗机构划归黄江公社卫生院。中医学徒班招收叶通明、谢敏生、陈秋田再次办班;广东省卫生体制改革30条在大朗做试点,卫生院与国药分家。
1966年,增设松木山诊所。
1970年,东莞县妇幼保健院在大朗医院举办为期一年的农村半农半医(妇幼专业)学习班,黄江、大岭山医院派人参加学习。
1971年,在莞樟公路“卖茶水”(医院现址)建新院。增设病床90张。
1972年,建立中草药采集队,成立中草药制剂领导小组,增设制剂室、手术室。
1973年,新院建成,设中医门诊、西医门诊、妇产科、手术室、化验室、住院部、牙科、药房,辖松木山诊所。
1974年,增设超声室。
1975年,兴办合作医疗,发放合作医疗证,凭证免费取药。
1976年,增设放射科、办公室。办公室管理职工宿舍、饭堂、车辆等后勤事务;举办赤医函授辅导班。
1977年,改称为东莞县大朗卫生院。由黄国维、麦家耀奠定分科,初步开成内、外、儿、妇、五官、中医的分科治疗;增设心电图服务。
1983年,成立党支部。共有14个临床科室,分设中医、西医两大类,中医设内科、外科、骨科、痔疮科;西医设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牙科、眼科;此外还有办公室、化验室、检验科、住院部。辖松木山诊所,合作医疗停办。
1984年,增设松柏朗诊所。
1986年,增设石厦门诊。
1987年,增加胃镜服务。
1988年,改称“东莞市大朗医院”。
1990年,增设防疫组。
1994年,被评为“全国爱婴医院”。
1996年,通过全国一级甲等医院评审,成为东莞市社会保险定点医院。与中山医科大学合作开展基因诊断技术。防疫组改称防疫科,增设二门诊。
1997年,成立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了工会主席。提供导诊服务。
1998年,增设急诊科、ICU监护病房。
1999年,增设荔湾、长富、敦煌门诊;开设手外科;成为惠州卫校教学、实习基地。
2000年,建成中国金卫广东省东莞市大朗医院远程医学中心;成立现代口腔治疗中心;成立水口分院;内儿科新生儿监护室投入使用;增加彩B、乳腺、无痛人流、鼻窦纤维镜服务。
2001年,取得大输液等制剂生产许可证,成为大制剂生产医疗机构;成立水口、大角岭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增加核磁共振服务。
2002年,内儿科分设为内科、儿科;增设巷尾、蔡边门诊。
2003年,成立非典型肺炎发热门诊;召开第二届职代会,通过《大朗医院奖惩条例》;ICU监护病房改设为综合ICU,独立工作;成立医疗客户服务中心;性病实验室、HIV实验室建成并通过市级验收。
2004年,性病实验室、HIV实验室建成并通过省级验收;预防接种门诊创建成市级规范接种门诊。
2005年,成为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与省人民医院合作“双向转诊”,成为省人民医院基层医疗合作医院。
2006年,圣堂分院成为“东莞市社区服务中心”。
2007年,升格为副科级单位;成为广东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青年志愿者实践基地;成立松湖分院,成立新住院楼筹备领导办公室。
2008年, 撤销社区办、圣堂分院、大角岭门诊、美景门诊、求富路门诊、蔡边门诊、石厦门诊、松木山门诊,并移交镇社区卫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