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宝宝听力正常与否
一、降生到出生后3个月
宝宝在突然听到60分贝以上的声音时,会出现全身抖动、两手握拳、前臂急速屈曲或皱眉、眨眼、睁眼等活动。
二、4个月至6个月
宝宝对声音有反应,可辨别出妈妈的声音。能够在妈妈对自己说话时,用眼睛注视着妈妈,或在听到妈妈的声音时停止活动,将头转向声源。
三、7个月至9个月
能主动向声源方向转脸,也就是有了辨别声音方向的定位能力。
四、10个月至11个月
宝宝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能学说“妈妈”、“爸爸”,听到悦耳的音乐,上下肢能随音乐有节奏地运动,对语言有丰富的应答。
五、1岁至1岁半
宝宝能按听到的语言作出反应,当问“鼻子、眼睛、嘴在哪儿”时可用手指指点。宝宝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开始了。
六、1岁半至3周岁
宝宝可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识。
七、3周岁至4周岁
能背诵儿歌、讲故事。这是科学上所说的丰富语言或语言学习发展的时期。
如果您的宝宝表现有所不同,建议不妨到医院为宝宝做个听力筛查。
扩展资料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生理学检测,在婴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无创检查。
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儿和高危因素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差异较大,正常新生儿为1%~3%,高危者为2%~4%。所有新生儿出院前均应接受听力初筛,未通过的应在出生42天内进行双耳复筛。
未通过复筛的婴儿,应在3月龄接受听力学和医学评估,确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听力损失,以便实施干预。
复筛未通过的患儿,应由听力检测机构进行耳鼻咽喉科检查及声阻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测、行为测听及其他相关检查,必要时进行医学和影像学评估,做出诊断。
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应根据可能发生的迟发性听力损失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听力再评估时间和次数。通过筛查但具有高危因素的孩子,至少3岁内每半年进行1次听力随访,如果怀疑听力受损,应及时进行听力学评估。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如何早期发现婴儿的听力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宝宝一出生就要查听力
1、听到突然的响声,会发生惊跳、紧闭眼睑、两臂屈曲抱在胸前、四肢抖动,觉醒等生理反射。觉醒状态下听到声音后,会转动眼和头去寻找声源。
2、听到友善或熟悉的声音会停止哭泣。听见妈妈的声音,会有表情反应。
【1-3个月的宝宝】
1、静卧睁眼时,若听到突然的声音会闭合眼睑。
2、在哭闹或手脚活动时,听到突然的声音会停止哭闹或终止活动。
3、在他近处发出声音(比如摇铃铛),有时会缓缓转过脸。
4、每当听见柔和悦耳的音乐,会露笑容并安静地倾听。
5、睡眠中突然听到尖叫或刺耳的音乐时(如摇滚乐、吹打乐等) 时,会表现出全身扭动、手足摇动等烦躁不安的样子。
6、当成人用语言引逗或周围环境出现喧闹声、喷嚏声、闹钟声等时,能做应答地发出“哦”、“啊”、“呜”等声音或发笑。
【4-5个月的宝宝】
对听到的声音有定向能力(在宝宝一侧耳后大约15厘米处摇铃,如果宝宝听到了,会转过头向发声的方向寻找声源)。
【6-7个月的宝宝】
1、已经感知习惯的语声,能主动寻找声源。
2、叫他的名字时,会转向呼叫人,以示回答。
3、对他说话、唱歌时,他能静静地看着你,注视你的口形,还会发出声音来“回答”。
4、当电视、广播开启时,他能灵敏地朝向声源。
【8-9个月的宝宝】
1、理解简单的语言,并在成人的指导下,用动作表示词组的含义,如用拍手表示“欢迎”,用招手表示“再见”。
2、对外界的各种声音(如车声、雷声、犬吠声)表示关心(突然转头看)。
3、会模仿动物的叫声,并发出笑声。
4、情绪好的时候,会主动发出声音,并模仿父母教给他的声音。
5、当听到“不行”、“喂”等斥责声时,会把伸出的手缩回或哭泣。
【10-12个月的宝宝】
1、听到隔壁房间有声音时,能惊异地歪着头倾听。
2、听到大人的指令,能够指出自己的五官,如眼睛、耳朵、嘴巴等。
3、能跟随音乐摆手。能寻找视野以外的声音。
能模仿大人的发音,如“妈妈”“爸爸”“宝宝”等。
5、隐蔽地接近他,轻声地叫他名字时,宝宝会转头寻找声源。
7、在听到“把××给我”时,能把某物拿过来;听到“××在哪儿”时,会用目光寻找某物。
2。方向:在不同的方向发出声音,观察反应是否正常
3。注意:要两个耳朵分开测试,即用干净的棉花塞住一个耳朵,